一種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08:53:44 2
一種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其是將染色後的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毛滌粘混紡紗和滌綸低彈絲在雙面針織大圓機上編織,得到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坯布,然後將坯布依次經過縮絨和柔軟整理,生產出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具有柔軟滑糯、吸溼性好、發熱保暖、皮膚親和性好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功能,通過本發明編織工藝生產出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手感柔軟、穿著舒適、美觀,並且具有良好的吸溼發熱和保暖效果,具有較高的市場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針織面料生產領域,具體涉及採用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作為編織紗線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技術。
【背景技術】
[0002]發熱纖維是吸溼後能自行發熱而溫暖身體的一種全新材料,其吸水性之強遠遠超過其他品種纖維,相較於以阻止身體所發出的熱逃逸為主的傳統纖維,發熱纖維已經成為中高檔服飾面料的首選編織材料。申請號為201110059092.7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發熱功能性針織面料的生產技術,將softwarm發熱纖維與粘膠混紡紗在緯編針織大圓機上,編織成平針、羅紋、棉毛或其它緯編花色組織的針織坯布;然後將坯布依次進行精煉漂白、染色、後整理和定型處理,生產出的針織面料不僅具有良好的發熱功能,而且具有優良的舒適性,提升了針織面料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特別是該工藝解決了 softwarm發熱纖維與粘膠混紡紗線的針織、發熱面料染色與後整理的技術難題,而且針織、染色與後整理工藝簡單易行,產品質量穩定,降低了面料的生產成本。該發明的染色工序是在坯布織好後的基礎上進行的,染色工序操作要求較高。
[0003]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是一種滌綸基功能性纖維。其發熱原理是不斷的進行吸溼、放溼,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人體排出的水蒸氣來達到吸溼發熱的效果。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具有蓬鬆柔軟、吸溼性好、抗菌防臭、隔熱性能好、保健保暖、皮膚親和性好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功能。用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可開發秋冬季穿著的輕薄,時尚功能性的針織服裝,以達到保暖,吸溼速幹的要求。目前,對於採用如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編織針織面料以獲得具有發熱功能的面料,國內外相關研究還較少。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有效地發揮了 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的蓬鬆柔軟、吸溼性好、發熱保暖、皮膚親和性好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性能,使生產出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不僅穿著舒適、美觀,而且具有優良的吸溼發熱和保溫性能,與一般滌綸布相比,其發熱溫度能夠提高3?4°C。
[0005]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1)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前處理:將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浸於前處理液中進行前處理,去除纖維表面的油跡等雜質,前處理工藝為:溫度80?90°C,時間10?30min,浴比1:10?20,pH值9?10,前處理液化學成分包括:燒鹼0.2?0.6g/L、滲透劑JFC0.4 ?0.6g/L、肥皂 1 ?1.4g/L ;
(2)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染色:染色工藝流程為:分散染料染色一還原清洗一固色一水洗一皂洗一水洗一烘乾,染液成分包括:分散染料0.4?0.6 (wt) %,無水芒硝16?18g/L,純鹼7?9g/L,水楊酸甲酯2?4 g/L,染色工藝為:浴比1:10,染色溫度90?95°C,染色時間30?38 min,還原劑為保險粉,還原清洗時間5?lOmin,固色時間15?18min ;
(3)織造:將染色後的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與毛滌粘混紡紗、滌綸低彈絲在24?28針雙面針織大圓機上進行編織,得到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所述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為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與粘膠纖維混紡紗,混紡比為40/60,規格為32?36S,所述毛滌粘混紡紗的規格為48?52S,混紡比為50/30/20,所述滌綸低彈絲的規格為100D ;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的編織工藝為:在第1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2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3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4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高踵針和針盤的高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在第5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6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7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8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低踵針和針盤的低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採用前述編織工藝,使得在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正面完全由毛滌粘混紡紗編織的線圈組成,使在面料的正面形成較好的風格效果;此針織面料坯布的反面完全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編織的線圈組成,使在面料的反面形成較好的發熱和保暖效果;此針織面料坯布的中間層完全由滌綸低彈絲編織的集圈懸弧和延展線所組成,其將正反面的線圈組織牢固地聯合在一起;
(4)後整理:對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進行縮絨整理,縮絨整理工藝為:縮絨溫度45?48°C,縮絨時間10?30min,縮絨劑為AR-630淨洗劑,濃度0.5?1.5 (wt) %,pH值6?7 ;之後水洗坯布,水洗後進行柔軟整理,柔軟整理工藝為:柔軟劑選用S-1型柔軟劑,濃度10?15 g/L,柔軟整理溫度35?40 V,布速10?20 m/min,軋輥壓力3?4MPa,二浸二軋,然後脫水;
(5)烘乾定型:將脫水後的坯布烘乾,烘乾溫度95?97°C,烘乾時間25s?lOmin,定型溫度115?120°C,車速5?10m/min。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
本發明生產工藝織造出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中的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沒有受到損傷,最大程度發揮了其吸溼發熱性能,所涉及的織造方法使毛紡面料不僅具有優異的保溫性能,而且還具有柔軟滑糯、吸溼性好、皮膚親和性好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優點。經測試,開發出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吸溼發熱最大溫度升高值為5.16°C,其吸溼發熱平均溫度升高值為3.58°C,其傳熱係數為7.76 ff/( m2*°C)0由測試結果可知開發出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不僅具有優良的發熱功能而且具有優良的保溫性能,其能很好地滿足人們在秋冬季對發熱功能面料的需求。
[0007]本發明不僅生產工藝簡單、易操作,非常容易實現工業化生產,且製造出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具有優良的吸溼保溫功能性、舒適性,滿足消費者對保暖性針織面料的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功能性面料的編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0]實施例1
(1)選擇紗線:選用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毛滌粘混紡紗(色紗)和滌綸低彈絲(白絲)為編織原料,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為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與粘膠纖維混紡紗,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的規格為32S,混紡比為40/60 ;毛滌粘混紡紗的規格為48S,混紡比為50/30/20 ;滌綸低彈絲的規格為100D。
[0011](2)紗線前處理:對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進行前處理,去除纖維表面的油跡等雜質,前處理工藝為:溫度80°C,時間lOmin,浴比1:10,pH值9,前處理液化學成分包括:燒鹼0.2g/L、滲透劑JFC0.4g/L、肥皂lg/L ;
(3)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染色:染色工藝流程為:分散染料染色一還原清洗一固色一水洗一皂洗一水洗一烘乾,染液成分包括:分散染料0.4 (wt)%,無水芒硝16g/L,純鹼7g/L,水楊酸甲酯2 g/L,染色工藝為:浴比1:10,染色溫度901:,染色時間30min,還原劑採用保險粉,還原清洗5min,固色15min ;
(4)織造:將染色後的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與毛滌粘混紡紗、滌綸低彈絲在24針雙面針織大圓機上進行編織,得到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編織工藝為:在第1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2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3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4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高踵針和針盤的高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在第5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6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7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8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低踵針和針盤的低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編織圖見圖1所示;
(5)後整理:對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進行縮絨整理,縮絨整理工藝為:縮絨溫度45°C,縮絨時間lOmin,縮絨劑為AR-630淨洗劑,濃度0.5 (wt)%, pH值6 ;之後水洗坯布,水洗後進行柔軟整理,柔軟整理工藝為:柔軟劑採用S-1型柔軟劑,濃度10g/L,柔軟整理溫度35 °C,布速10 m/min,軋輥壓力3MPa,二浸二軋,然後脫水;
(6)烘乾定型:將脫水後的坯布烘乾,烘乾溫度95°C,烘乾時間25s,定型溫度115°C,車速 5m/min。
[0012]實施例2
(1)選擇紗線:選用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毛滌粘混紡紗(色紗)和滌綸低彈絲(白絲)為編織原料,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為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與粘膠纖維混紡紗,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的規格為34S,混紡比為40/60 ;毛滌粘混紡紗的規格為50S,混紡比為50/30/20 ;滌綸低彈絲的規格為100D。
[0013](2)紗線前處理:對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進行前處理,去除纖維表面的油跡等雜質,前處理工藝為:溫度85°C,時間lOmin,浴比1:10,pH值9.5,前處理液化學成分包括:燒鹼0.4g/L、滲透劑JFC0.5g/L、肥皂1.2g/L ;
(3)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染色:染色工藝流程為:分散染料染色一還原清洗一固色一水洗一皂洗一水洗一烘乾,染液成分包括:分散染料0.5 (wt)%,無水芒硝17g/L,純鹼8g/L,水楊酸甲酯3 g/L,染色工藝為:浴比1:10,染色溫度92.51:,染色時間341^11,還原劑為保險粉,還原清洗時間7.5min,固色時間17min ;
(4)織造:將染色後的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與毛滌粘混紡紗、滌綸低彈絲在26針雙面針織大圓機上進行編織,得到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編織工藝為:在第1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2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3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4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高踵針和針盤的高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在第5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6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7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8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低踵針和針盤的低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
(5)後整理:對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進行縮絨整理,縮絨整理工藝為:縮絨溫度46.5°C,縮絨時間20min,縮絨劑為AR-630淨洗劑,濃度1 (wt)%,pH值6.5 ;之後水洗坯布,水洗後進行柔軟整理,柔軟整理工藝為:柔軟劑採用S-1型柔軟劑,濃度12.5g/L,柔軟整理溫度37.5 °C,布速10 m/min,軋輥壓力3MPa,二浸二軋,然後脫水;
(6)烘乾定型:將脫水後的坯布烘乾,烘乾溫度96°C,烘乾時間25s,定型溫度117.5°C,車速 5m/min。
[0014]實施例3
(1)選擇紗線:選用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毛滌粘混紡紗(色紗)和滌綸低彈絲(白絲)為編織原料,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為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與粘膠纖維混紡紗,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的規格為36S,混紡比為40/60 ;毛滌粘混紡紗的規格為52S,混紡比為50/30/20 ;滌綸低彈絲的規格為100D。
[0015](2)紗線前處理:對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進行前處理,去除纖維表面的油跡等雜質,前處理工藝為:溫度90°C,時間lOmin,浴比1:10,pH值10,前處理液化學成分包括:燒鹼 0.6g/L、滲透劑 JFC0.6g/L、肥皂 1.4g/L ;
(3)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染色:染色工藝流程為:分散染料染色一還原清洗一固色一水洗一皂洗一水洗一烘乾,染液成分包括:分散染料0.6 (wt)%,無水芒硝18g/L,純鹼9g/L,水楊酸甲酯4 g/L,染色工藝為:浴比1:10,染色溫度951:,染色時間38min,還原劑為保險粉,還原清洗時間lOmin,固色時間18min ;
(4)織造:將染色後的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與毛滌粘混紡紗、滌綸低彈絲在28針雙面針織大圓機上進行編織,得到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編織工藝為:在第1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2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3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4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高踵針和針盤的高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在第5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6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1隔1緯平針組織;在第7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8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低踵針和針盤的低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
(5)後整理:對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進行縮絨整理,縮絨整理工藝為:縮絨溫度48 °C,縮絨時間30min,縮絨劑採用AR-630淨洗劑,濃度1.5 (wt)%,pH值7 ;之後水洗坯布,水洗後進行柔軟整理,柔軟整理工藝為:柔軟劑採用S-1型柔軟劑,濃度15g/L,柔軟整理溫度40 °C,布速10 m/min,軋輥壓力3MPa,二浸二軋,然後脫水;
(6)烘乾定型:將脫水後的坯布烘乾,烘乾溫度97°C,烘乾時間25s,定型溫度120°C,車速 5m/min。
[0016]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實施範圍,故凡以本發明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同變化,均應包括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1)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前處理:將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浸於前處理液中進行前處理,前處理工藝為:溫度80?90°C,時間10?30min,浴比1:10?20,pH值9?10,前處理液化學成分包括:燒鹼0.2?0.6g/L、滲透劑JFC0.4?0.6g/L、肥皂I?1.4g/L ; (2)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染色:染色工藝流程為:分散染料染色一還原清洗一固色一水洗一皂洗一水洗一烘乾,染液成分包括:分散染料0.4?0.6 (wt) %,無水芒硝16?18g/L,純鹼7?9g/L,水楊酸甲酯2?4 g/L,染色工藝為:浴比1:10,染色溫度90?95°C,染色時間30?38 min,還原劑為保險粉,還原清洗時間5?lOmin,固色時間15?18min ; (3)織造:將染色後的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與毛滌粘混紡紗、滌綸低彈絲在24?28針雙面針織大圓機上進行編織,得到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的編織工藝為:在第I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I隔I緯平針組織;在第2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I隔I緯平針組織;在第3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4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高踵針和針盤的高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在第5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低踵針上編織I隔I緯平針組織;在第6系統,由毛滌粘混紡紗在針筒的高踵針上編織I隔I緯平針組織;在第7系統,由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在針盤的所有針上編織緯平針組織;在第8系統,由滌綸低彈絲在針筒的低踵針和針盤的低踵針上編織集圈組織; (4)後整理:對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坯布進行縮絨整理,縮絨整理工藝為:縮絨溫度45?48°C,縮絨時間10?30min,縮絨劑濃度0.5?1.5 (wt)%,pH值6?7 ;之後水洗坯布,水洗後進行柔軟整理,柔軟整理工藝為:柔軟劑濃度10?15 g/L,柔軟整理溫度35?40 °C,布速10?20 m/min,軋輥壓力3?4MPa,二浸二軋,然後脫水; (5)烘乾定型:將脫水後的坯布烘乾,烘乾溫度95?97°C,烘乾時間25s?lOmin,定型溫度115?120°C,車速5?10m/min。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紗線為WARMPLUS吸溼發熱纖維與粘膠纖維混紡紗,混紡比為40/60,規格為32?36S。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毛滌粘混紡紗的規格為48?52S,混紡比為50/30/2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滌綸低彈絲的規格為100D。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4)中縮絨劑為AR-630淨洗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熱功能性毛紡面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4)中柔軟劑為S-1型柔軟劑。
【文檔編號】D06P3/60GK104404708SQ201410805778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23日
【發明者】錢永平, 孟家光 申請人:江陰市好運來針織有限公司, 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