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筒式種子乾燥的製造方法
2023-10-17 19:17:54 2
雙筒式種子乾燥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筒式種子乾燥機,包括暖風機、外殼、上滾筒、下滾筒和隔板,隔板水平設置在外殼的中部將其分隔為上下兩個腔體,暖風機的出風口設置在外殼的下腔體的入風口處,外殼的上腔體的外端設置有出風口,上滾筒和下滾筒分別設置在外殼的上腔體和下腔體內,上滾筒的入口端處設置有第一下料鬥,上滾筒的出口端的下方設置有第二下料鬥,第二下料鬥的出口端設置在下滾筒的入口端,下滾筒的出口端的下方設置有出料鬥。本實用新型通過使乾燥暖風與種子在滾筒中相向運動,增加其接觸面積,可進行持續式乾燥,工作效率高;同時通過設置兩個滾筒,使其在佔地面積較小的情況下延長種子與乾燥暖風的接觸時間,提升乾燥率。
【專利說明】雙筒式種子乾燥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種子乾燥機,尤其涉及一種雙筒式種子乾燥機。
【背景技術】
[0002]在進行農業生產中,新收穫的種子的含水量高達25%至35%,同時種子呼吸的強度隨著水份含量的增加而增強,同時釋放出大量的水分和熱量,容易引起種子的發熱黴變,因此種子必須要進行乾燥後才能進行貯藏或者運輸;傳統的種子乾燥機均是將其放置到乾燥爐中進行烘乾,完成一批後需要重新裝載種子,乾燥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雙筒式種子乾燥機。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0005]一種雙筒式種子乾燥機,包括機架、暖風機、外殼、上滾筒、下滾筒和隔板,所述外殼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隔板水平設置在所述外殼的中部將其分隔為上下兩個腔體,兩個所述腔體的內端連通,所述暖風機的出風口設置在所述外殼的下腔體的入風口處,所述外殼的上腔體的外端設置有出風口,所述上滾筒和所述下滾筒分別設置在所述外殼的上腔體和下腔體內,所述上滾筒的入口端處設置有第一下料鬥,所述上滾筒的出口端的下方設置有第二下料鬥,所述第二下料鬥的出口端設置在所述下滾筒的入口端,所述下滾筒的出口端的下方設置有出料鬥。
[0006]進一步,所述乾燥機還包括兩個轉動電機、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豎直固定杆,所述豎直固定杆設置在所述隔板的內端,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隔板的外端的上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外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上滾筒的兩端通過上橫杆分別與所述豎直固定杆和所述上固定杆連接,所述下滾筒的兩端通過下橫杆分別與所述豎直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連接,兩個所述轉動電機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滾筒的出口端和所述下滾筒的入口端,所述上滾筒和所述下滾筒內均設置有十字固定杆,兩個所述轉動電機的轉矩輸出軸通過轉軸與所述十字固定杆的中心固定連接。
[0007]優選地,所述上滾筒和所述下滾筒內均設置有多個抄板。
[0008]具體地,所述上橫杆和所述下橫杆的內端均通過轉動裝置與所述豎直固定杆可轉動連接,所述上橫杆和所述下橫杆的外端均通過滑動調節裝置與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可滑動連接。
[0009]更進一步,所述外殼的內端為弧形板,且所述弧形板上設置有二次氣流加熱板。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0011]本實用新型雙筒式種子乾燥機通過使乾燥暖風與種子在滾筒中相向運動,增加其接觸面積,同時將水分從種子入口端帶出,避免種子出口端的種子二次溼潤,並可進行持續式乾燥,工作效率高;同時通過設置兩個滾筒,使其在佔地面積較小的情況下延長種子與乾燥暖風的接觸時間,提升乾燥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雙筒式種子乾燥機的剖視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雙筒式種子乾燥機的上滾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雙筒式種子乾燥機,包括機架1、暖風機19、外殼2、上滾筒4、下滾筒5、隔板3、兩個轉動電機10、上固定杆6、下固定杆7和豎直固定杆16,夕卜殼2設置在機架I上,隔板3水平設置在外殼2的中部將其分隔為上下兩個腔體,兩個腔體的內端連通,暖風機19的出風口 17設置在外殼2的下腔體的入風口 18處,外殼2的上腔體的外端設置有出風口 17,上滾筒4和下滾筒5分別設置在外殼2的上腔體和下腔體內,上滾筒4的入口端處設置有第一下料鬥13,上滾筒4的出口端的下方設置有第二下料鬥14,第二下料鬥14的出口端設置在下滾筒5的入口端,下滾筒5的出口端的下方設置有出料鬥20,豎直固定杆16設置在隔板3的內端,上固定杆6和下固定杆7的第一端分別與隔板3的外端的上下表面固定連接,上固定杆6和下固定杆7的第二端分別與外殼2的內表面固定連接,上滾筒4的兩端通過上橫杆8分別與豎直固定杆16和上固定杆6連接,下滾筒5的兩端通過下橫杆9分別與豎直固定杆16和下固定杆7連接,兩個轉動電機10分別設置在上滾筒4的出口端和下滾筒5的入口端,上滾筒4和下滾筒5內均設置有十字固定杆23,兩個轉動電機10的轉矩輸出軸通過轉軸21與十字固定杆23的中心固定連接,上滾筒4和下滾筒5內均設置有多個抄板22,上橫杆8和下橫杆9的內端均通過轉動裝置15與豎直固定杆16可轉動連接,上橫杆8和下橫杆9的外端均通過滑動調節裝置與上固定杆6和下固定杆7可滑動連接,外殼2的內端為弧形板11,且弧形板11上設置有二次氣流加熱板12。
[0016]本實用新型雙筒式種子乾燥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7]在需要繼續種子乾燥處理時,將待乾燥的種子倒入第一下料鬥13,使種子進入上滾筒4,上滾筒4在轉動電機10的帶動下轉動,使種子移動至第二下料鬥14中,然後進入下滾筒5,同樣的,下滾筒5在轉動電機10的帶動下轉動,使種子移動至出料鬥20,在轉動電機10工作時,暖風機19吹入乾燥暖風從外殼2的下腔體的外端吹入,乾燥暖風沿著下滾筒5的出口端、下滾筒5的入口端、上滾筒4的出口端、上滾筒4的入口端、出風口 17移動,即與種子的移動方向相反,使得乾燥暖風與種子充分接觸,將種子內部的水分蒸發,並將其帶走;
[0018]同時外殼2的內端採用弧形板11結構,能夠對乾燥起到導向作用,並且通過在弧形板11上設置有二次氣流加熱板12,對氣流進行二次加熱,避免暖風機19吹出的乾燥暖風經過下滾筒5時溫度降低而影響上滾筒4的乾燥效率。
[0019]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筒式種子乾燥機,包括機架、暖風機和外殼,所述外殼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上滾筒、下滾筒和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設置在所述外殼的中部將其分隔為上下兩個腔體,兩個所述腔體的內端連通,所述暖風機的出風口設置在所述外殼的下腔體的入風口處,所述外殼的上腔體的外端設置有出風口,所述上滾筒和所述下滾筒分別設置在所述外殼的上腔體和下腔體內,所述上滾筒的入口端處設置有第一下料鬥,所述上滾筒的出口端的下方設置有第二下料鬥,所述第二下料鬥的出口端設置在所述下滾筒的入口端,所述下滾筒的出口端的下方設置有出料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筒式種子乾燥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機還包括兩個轉動電機、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豎直固定杆,所述豎直固定杆設置在所述隔板的內端,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隔板的外端的上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外殼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上滾筒的兩端通過上橫杆分別與所述豎直固定杆和所述上固定杆連接,所述下滾筒的兩端通過下橫杆分別與所述豎直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連接,兩個所述轉動電機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滾筒的出口端和所述下滾筒的入口端,所述上滾筒和所述下滾筒內均設置有十字固定杆,兩個所述轉動電機的轉矩輸出軸通過轉軸與所述十字固定杆的中心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筒式種子乾燥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滾筒和所述下滾筒內均設置有多個抄板。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筒式種子乾燥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橫杆和所述下橫杆的內端均通過轉動裝置與所述豎直固定杆可轉動連接,所述上橫杆和所述下橫杆的外端均通過滑動調節裝置與所述上固定杆和所述下固定杆可滑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筒式種子乾燥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的內端為弧形板,且所述弧形板上設置有二次氣流加熱板。
【文檔編號】A23B9/08GK204255006SQ201420717756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6日
【發明者】王中 申請人:重慶市長壽區毛彥賓水果種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