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2:57:49 1
專利名稱:一種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矽鋼退火爐中的部件,具體涉及生產矽鋼退火時,為保持爐內壓平穩的一種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
背景技術:
矽鋼生產需要進行退火處理,以改善矽鋼力學性能、電磁性能等。矽鋼退火在退火爐內進行,爐溫達到1100°c。退火爐內氣氛為還原性氣氛,由於H2存在爆炸極限,所以為了防止爐外空氣進入火爐,要保證爐內氣壓為正壓。退火爐有專門的廢氣排放管道,通過風機抽取爐內廢氣進行排出。火爐停止時,由於風機仍然工作,繼續抽取爐內廢氣,容易導致爐內變成負壓,所以需要在廢氣管道上設置進氣門,當火爐停止時,信號控制氣動元件把進氣門打開,新鮮空氣進入廢氣管道,風機抽取的氣體是通過進氣門進入的新鮮空氣,從而不影響火爐內氣壓,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同時新鮮空氣還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現有的進氣門為圓形,通過汽缸推動,沿邊部左右兩導杆動作進行開合,這種結構的進氣門存在的問題是由於進氣門只有兩導杆進行支撐,在開合過程中因氣壓影響容易前後偏移導致卡住不動作,需要人工手動調整位置才能正常開合。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以防止進氣門在開合過程中出現因出現偏移而導致的進氣門被卡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種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個支架組成,所述機架的左、右支架上對稱設置有左導杆和右導杆,左、右兩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的左、右兩端,兩導杆之間有一連接杆,連接杆上設有控制導杆運動的氣缸,所述機架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別對稱設置有上導杆和下導杆,上、下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的上、下兩端。在上、下、左、右四個導杆的作用下由氣缸帶動導杆作前後運動,實現進氣門的開與合,同時由於四個導杆的支撐,使得進氣門不會出現偏移的情況,防止了卡門現象的出現,不需要由工作人員調整進氣門的工作。為了保證氣缸能很好控制上下左右四個導杆受力均勻,優選的方案中,本實用新型所述氣缸位於連接杆的中間,其上連接有控制導杆,控制導杆連接在進氣門的中心處。為了使進氣門在導杆及氣缸的作用在沿著固定路徑移動,優選的方案中,本實用新型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還包括了一設置在下支架底部中間位置處的下導軌,所述下導杆下端連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位於下導軌中。優選的方案中所述上支架的頂部中間位置處設置有上導軌,上導杆的上端連接有滑杆,滑杆位於上導軌中。本實用新型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包括了設置在下支架底部中間位置處的下導軌和上支架的頂部中間位置處設置的上導軌。[0010]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上導杆和下導杆,使進氣門在四個導杆的作用下受力均勻, 不會出現偏移的情況,從而避免了因偏移引起的卡門現象,進氣門在氣缸及導杆的作用自動開、合,不需要人為調整進氣門的位置。此外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在上和/或下導杆上設置導軌,保證進氣門在導杆及氣缸的作用在沿著固定路徑移動,進一步杜絕了進氣門偏移及卡門的現象。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方案一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方案二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方案二使用狀態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方案三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方案四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的是現有技術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現有技術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包括了機架1』,所述機架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個支架組成,所述機架的左、右支架上對稱設置有左導杆2』和右導杆3』,左、右兩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4』的左、右兩端,兩導杆之間有一連接杆,連接杆上設有控制導杆運動的氣缸5』。 這種結構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只有左右兩條導杆,當進氣門在汽缸及導杆的作用下開合時,容易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偏移,從而導致進氣門被卡,無法自動開與合。為了保證氣缸能很好控制上下左右四個導杆受力均勻,優選的方案中,本實用新型所述氣缸位於連接杆的中間,其上連接有控制導杆,控制導杆連接在進氣門的中心處。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方案一中,所述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包括機架1, 所述機架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個支架組成,所述機架的左、右支架上對稱設置有左導杆2和右導杆3,左、右兩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4的左、右兩端,兩導杆之間有一連接杆, 連接杆上設有控制導杆運動的氣缸5,所述機架1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別對稱設置有上導杆6和下導杆7,上、下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4的上、下兩端。在上、下、左、右四個導杆的作用下由氣缸5帶動導杆作前後運動,實現進氣門4的開與合,同時由於四個導杆的支撐,使得進氣門不會出現偏移的情況,防止了卡門現象的出現,不需要由工作人員調整進氣門4的工作。為了保證氣缸5能很好控制上下左右四個導杆受力均勻,優選的方案中,本實用新型所述氣缸5位於連接杆的中間,其上連接有控制導杆(圖未示),控制導杆連接在進氣門4的中心處。為了使進氣門在導杆及氣缸的作用在沿著固定路徑移動,與方案一的區別是如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方案二中,所述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還包括了一設置在下支架底部中間位置處的下導軌8,所述下導杆7下端連接有滑杆(圖未視),所述滑杆位於下導軌中。[0021]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方案三中,與方案二的區別僅在於所述上支架的頂部中間位置處設置有上導軌9,上導杆6的上端連接有滑杆(圖未視),滑杆位於上導軌中。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四中,其與方案一的區別在於所述上支架的頂部中間位置處設置有上導軌9,上導杆6的上端連接有滑杆,滑杆位於上導軌9中;所述下支架底部中間位置處設有下導軌8,所述下導杆7下端連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位於下導軌8中。 上、下導軌對稱設置在進氣門4的上下兩端,保證了上導杆和下導杆分別同時在上導軌9和下導軌8中沿著固定的路徑移動並帶動進氣門4沿著固定的路徑移動,杜絕出現進氣門偏移的可能性。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看作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個支架組成,所述機架的左、右支架上對稱設置有左導杆和右導杆,左、右兩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的左、右兩端,兩導杆之間有一連接杆,連接杆上設有控制導杆運動的氣缸,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架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別對稱設置有上導杆和下導杆,上、下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的上、下兩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缸位於連接杆的中間,其上連接有控制導杆,控制導杆連接在進氣門的中心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了一設置在下支架底部中間位置處的下導軌,所述下導杆下端連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位於下導軌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支架的頂部中間位置處設置有上導軌,上導杆的上端連接有滑杆,滑杆位於上導軌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支架的頂部中間位置處設置有導軌,上導杆的上端連接有滑杆,滑杆位於上導軌中;所述下支架底部中間位置處設有下導軌,所述下導杆下端連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位於下導軌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個支架組成,所述機架的左、右支架上對稱設置有左導杆和右導杆,左、右兩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的左、右兩端,兩導杆之間有一連接杆,連接杆上設有控制導杆運動的氣缸,所述機架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別對稱設置有上導杆和下導杆,上、下導杆分別連接進氣門的上、下兩端。本實用新型的矽鋼退火爐進氣門裝置使進氣門在四個導杆的作用下受力均勻,不會出現偏移的情況,從而避免了因偏移引起的卡門現象,進氣門在氣缸及導杆的作用自動開、合,不需要人為調整進氣門的位置。
文檔編號C21D1/26GK202148333SQ20112027287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9日
發明者杜陽光 申請人:廣東順德浦項鋼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