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活著》小說讀後感800字

2023-10-15 19:46:59 4

  《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以下是為大家帶來的活著讀後感,歡迎參考。

  《活著》小說讀後感一: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活著》

  算起來我和錯過《活著》這本書,少說也有三次。

  早在住宿時代,7床的舍友推薦給我的,我瞟了一眼那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字,不屑只持續了一小會兒。後來幾乎成了全宿舍共讀的讀本,我還是沒有看。

  歷史老師緊縮課時,抽出時間給我們放了兩次姜文的禁片《活著》,每次半節課。我一向討厭人民公社、大躍進這些「社會主義特色產物」,於是兩次放電影我都趴在桌上夢會周公。

  後來在書店又看見這本裝幀普通的書,藍色的封皮,定價15元。摸摸身上皺巴巴的二十幾塊錢,嘆口氣,最後買回的是北島的詩集。

  最終把這藍色的小薄本捧在懷裡時,已經太多波折。用一個晚上一口氣讀完,故事不很長,也並不沉重,卻是字字深入人心。

  我後悔看完整個故事以後又不過癮地讀完了後面的評論,那些溢美之詞似乎是為了增加這本小書的價值而存在,並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判斷。事實上,偉大的故事在收筆的剎那就已經成就,它的價值就在於它本身。

  如果僅用「家庭悲劇」來形容《活著》所講述的故事的話,那麼太過淺顯。穿越時空的是福貴和年輕時自己的對話,也是和我們的對話。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離開自己,有的是一步步走向衰亡,有的是意外去世,還有的以荒謬離奇的方式死去。他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因為這樣的一場災難中,只有他一個人得以倖存。

  引發我思考的是,為什麼福貴沒有哭天搶地怨恨命運奪去親人的生命,也沒有感天謝地慶幸自己能夠在這場災難中倖免。他好像很清醒,在年輕了一場之後,也很淡然,甚至從來沒有想過死。被抓去充壯丁的時候沒有,親人相繼去世的時候也沒有。我想像著所有的一切,那樣的顛沛流離,沒有任何指盼的生活,路只剩下一條,就是活下去。的確,在那樣一個荒謬的時代,所發生的一切便也不再荒謬了。

  餘華的文字對於我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不帶任何的裝點和修飾,就是簡單而直接,撲面而來的質樸和清新。很久以來,我一直追求著文字的本真魅力,只用恰到好處的詞藻裝點,不必過分鋪墊,也不必過分華麗。比「不著一字而盡顯風流」更加高妙,它可以並不風流,只是看著舒服,讓人明白。這樣極簡的處理一下子凸顯出時間軸的巧妙之處——用有限的文字量描述了寬廣的時間跨度。這就是時間的神奇,在這樣平實普通的講述之中。看完最後的一個段落,腦海中浮現出同樣的畫面,剎那間的感動,恍若隔世。

  餘華說,「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們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福貴的活著是出於本能的,生命本體的延續。書中最感動我的情節是家珍和福貴對春生說「你欠我們一條命,用你自己的來還」那個地方。他讓春生好好地活下去,不讓他死。這樣的活著,沒有社會主流思想價值觀所渲染的那般高尚,你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想到死很容易,去死也很容易,在生與死的臨界點上,嚮往生存是人類最基本的本能和意識。即使這個人已經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被一再地邊緣化,即使他的人生如同一場戲劇般跌宕,不變的依舊是生命的熱度和力量。

  當一切過去後,你要活著,不是為了金錢,不是為了地位、身份或是其他的什麼,就是為了你自己。為了活著,為了見證,為了自己還能擁有一切的權利。

  這種活著也許艱難而高傲,不斷地和苦難鬥爭;也許簡單而卑微,像我們的主人公福貴,他並不為了活著而和苦難鬥爭,而是在苦難裡活著。

  他感覺不到痛,並不是因為麻木,而是痛苦對於活著來說全然沒有意義。

  他一時興起,從集市上買回待宰的老牛養起來,他編著其他家族成員的故事來哄騙它,責備它不好好耕田,然後又是一笑置之。

  他在悠揚的農田裡孤獨地行走,走過廣闊的空間,走過無限的時間,嘴裡哼唱著最樸實的民謠,讓蹩腳的旋律穿破天邊最後一縷光亮。

  我們看見他,他也許悲傷,也許不。

  他也許累了,也許不。

  重要的是,他活著。

  《活著》小說讀後感二:

  餘華的《活著》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本身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本身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嘆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本身,想本身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並不關乎本身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本身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裡痛斥大罵這個餘華,為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著本身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本身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餘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

  中年去掘藏,

  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本身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餘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實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活著》小說讀後感三:

  快樂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親愛朋友,都已離開家園,離開塵世到那天上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為何哭泣,如今我不應憂傷,為何嘆息,朋友不能重相見?為何悲痛,親人去世已多年。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幸福伴侶,如今東飄西散,懷中愛兒,早已離我去遠方,他們已到我所渴望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老黑奴》

  讀著《活著》,像是在細細地品一杯苦茶水,淡紅褐色的茶水,飄著淡淡的清香;讀著《活著》,像是沿著一條歷經滄桑蜿蜒曲曲的河流,兩旁長滿了爬滿歷史痕跡的老樹,但河流兩旁到處是新葉般的希望。

  偶然聽到《老黑奴》時,餘華被老黑奴一生的苦難打動了,於是寫下了《活著》。

  福貴——《活著》的主人公。他本來有一個殷實的家底,「我爹和我,是遠近聞名的闊老爺和闊少爺」,他的妻子——家珍是「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她也是有錢人家出生的。有錢人嫁給有錢人,就是把錢堆起來,錢在錢上面譁譁地流」。他的孩子,懂事的鳳霞,天真活潑。如果他老老實實的話,可以當地主,會享一段時間的福,至少可以少受一段苦,可是他年輕的時候偏偏是個「二流子」,吃喝嫖賭樣樣來,輸光了家底不說,還活生生氣死了自己的爹。

  還好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女兒鳳霞一直在身邊,連被嶽父強硬地接走的老婆也帶著兒子有慶回來了。家全了,他也醒悟了,開始了艱苦但是嶄新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遇上了一大堆想也沒有想到的事。解放戰爭時期,他被抓了壯丁,離家兩年,女兒因為生病變得又聾又啞。接著母親去了。眼看日子過的還行,可是苦難還不消停。一雙兒女都「死在生孩子上,一個是別人生孩子,一個是自己生孩子」:兒子有慶為了救縣長夫人,獻血獻死了;鳳霞生孩子難產,留下孩子自己去了。妻子家珍還是去了。留下了他和他的偏頭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苦根,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是一個苦命:母親生他時去了,父親不久又被兩片水泥板給壓死了。不管怎樣,生活還是要繼續,福貴帶著外孫生活。生活一段時間,苦根被豆活活撐死了……

  活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經過世事的磕磕盼盼,才能真正靜下來生活,福貴和「老黑奴」一樣,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最後平靜的對待生活。「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福貴明白了,不管怎樣還是要活下去,他甚至有點自鳴得意:他還活著,好好地活著,和他的老牛一起活著。兩個老了的福貴,積滿了陽光和泥土的滿臉的皺紋裡,寫著生活的滄桑;「他們時常流出混濁的眼淚,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時常悲傷,他們在高興時甚至是在什麼事都沒有的平靜時刻,也會淚流而出,然後舉起和鄉間泥路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如同彈去身上的稻草。」最後兩個福貴在黃昏裡一起走回了家。

  小說飄著一股沁香的泥土味,小說中的農民愚昧,但是沒有壞心眼。「傍晚他們將提上的井水潑在地上,壓住蒸騰的塵土,夕陽的光芒在樹梢上照射下來,拿一把他們遞過來的扇子,嘗嘗他們和鹽一樣鹹的鹹菜,看看幾個年輕女人,和男人們說著話。」生活在平淡中進行,平淡中滿是說不出的韻味。活著,便是這樣。

  最不能忍受的「真實」,是真真實實感受到的痛苦。現實中的人往往太過於「重視」自己的痛苦,抓住自己的痛苦:遭遇挫折,失去親人,生活壓力……有的人不斷放大自己的痛苦,甚至走上極端。我們何不像「福貴」一樣接受生活?

  作者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作者用內心進行寫作,將活著的不易活脫脫的向讀著展現出來。活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不會像福貴那樣承受那麼多的苦難,但是我們應該有老福貴對生活的淡然,恬然。活著,就要不斷承受苦難,樂觀地看待一切:一生苦難,但是只要平靜、快樂就足夠。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