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痤瘡丸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7:03:09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痤瘡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丸劑,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痤瘡丸。
背景技術:
因痤瘡屬頑疾類疾病,易復發,當前用於治療痤瘡的藥物有口服類和外用類二種,這些藥物雖然對痤瘡疾病有一定的療效,但徹底治癒率很低,且費用很高,往往只能起到治標的作用,不能起到治本的目的。
發明內容本發明解決了痤瘡頑疾易復發,不能徹底根治的問題。本發明由中藥黃芪、麥冬、生甘草、連翹、法半夏、熟附子、熟地、當歸、柴胡、茯苓、防風、山茱萸、白朮組成,其中黃芪(30-50)g、麥冬(15-50)g、生甘草(5-10)g、連翹(2-5)g、法半夏(5-10)g、熟附子(1-9)g、熟地(30-50)g、當歸(15-50)g、柴胡(2-5)g、茯苓(10-15)g、防風(2-5)g、山茱萸(10-15)g、白朮(15-50)g。將熟地、麥冬、山茱萸用溫火烘乾、放涼,與其它味藥物一起粉碎成粉末狀,按蜂蜜與藥粉為3∶1.5的比例取蜂蜜,將蜂蜜放入器皿內燒至醬紅色與藥物混合拌為團狀,最後製成丸劑,每丸重(8-10)g,放在陰涼乾燥處即可。本發明從導致痤瘡類疾病的機理著手,以益氣、活血、清熱解毒、散寒逐溼為目的,對因氣虛血凝,溼熱毒邪結聚所致的面部痤瘡有很好的療效,且療程短,服用方便,治癒率高,不留疤痕,不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由中藥黃芪、麥冬、生甘草、連翹、法半夏、熟附子、熟地、當歸、柴胡、茯苓、防風、山茱萸、白朮組成,其中黃芪(30-50)g、麥冬(15-50)g、生甘草(5-10)g、連翹(2-5)g、法半夏(5-10)g、熟附子(1-9)g、熟地(30-50)g、當歸(15-50)g、柴胡(2-5)g、茯苓(10-15)g、防風(2-5)g、山茱萸(10-15)g、白朮(15-50)g。將熟地、麥冬、山茱萸用溫水烘乾、放涼,與其它味藥物一起粉碎成粉末狀,按蜂蜜與藥粉為3∶1.5的比例取蜂蜜,將蜂蜜放入器皿內燒至醬紅色與藥物混合拌為團狀,最後製成丸劑,每丸重(8-10)g,放在陰涼乾燥處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痤瘡丸,其特徵在於由中藥黃芪、麥冬、生甘草、連翹、法半夏、熟附子、熟地、當歸、柴胡、茯苓、防風、山茱萸、白朮組成,其中黃芪(30-50)g、麥冬(15-50)g、生甘草(5-10)g、連翹(2-5)g、法半夏(5-10)g、熟附子(1-9)g、熟地(30-50)g、當歸(15-50)g、柴胡(2-5)g、茯苓(10-15)g、防風(2-5)g、山茱萸(10-15)g、白朮(15-50)g。
2.根椐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痤瘡丸,其特徵在於將熟地、麥冬、山茱萸用溫火烘乾、放涼,與其它味藥物一起粉碎成粉末狀,按蜂蜜與藥粉為3∶15的比例取蜂蜜,將蜂蜜放入器皿內燒至醬紅色與藥物混合拌為團狀,最後製成丸劑,每丸重(8-10)g,放在陰涼乾燥處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丸劑,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痤瘡丸。它是將中藥黃芪、麥冬、生甘草、連翹、法半夏、熟附子、熟地、當歸、柴胡、茯苓、防風、山茱萸、白朮,按一定的重量要求經加工製成丸劑。本發明從導致痤瘡類疾病的機理著手,以益氣、活血、清熱解毒、散寒逐溼為目的,對因氣虛血凝,溼熱毒邪結聚所致的面部痤瘡有很好的療效,且療程短,服用方便,治癒率高,不留疤痕,不復發。
文檔編號A61P17/00GK1593471SQ03134559
公開日2005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10日
發明者焦維平 申請人:焦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