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溪流微型發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14:23:49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溪流微型發電裝置,屬於流體機械及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山區農村可再生能源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微水電,有著提高和改善偏遠山區農村電力供應、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扶貧濟貧等多種社會經濟效益。在微型水力資源零星散布,但電力供給嚴重不足且供電成本極高的偏遠山區農村,建設微水電機組設備,是解決農村農產生活用電,是一種小投資,快收益問題的良好辦法之一。
微水電是其他能源無可取代的一種農村微型可再生能源。它除了被廣泛地應用於山區、農村外,還可用於冷卻塔、自來水廠等具有多餘水頭落差的地方,可用於高層建築物的採暖、照明發電。微水電的利用既有著它的現實經濟意義,而更重要的是其社會效益。綜上所述,開發適用於微水能的微型水力發電裝置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溪流微型發電裝置,在簡單處理山區溪流地基的情況下,安置好溪流發電裝置即可發電。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溪流微型發電裝置,由進口流道、轉輪室、出口流道、轉輪葉片、輪轂、支撐柱、主軸、發電機及發電機室組成;所述進水流道採用圓形收縮管,進、出口截面形狀都為圓形;所述轉輪室斷面為圓形;所述出口流道採用圓變方的截面變換形式,進口為圓形,出口為矩形;所述進口流道、轉輪室和出口流道構成整個流道,整個流道根據山區溪流渠道的傾角θ臥式放置在山區溪流渠道中,傾角θ根據地形布置;所述轉輪葉片和輪轂構成轉輪,位於轉輪室內,所述輪轂為球形狀,與轉輪葉片直接相連構成旋轉體,所述轉輪葉片共有個,均勻的布置於輪轂上;所述主軸一端與輪轂相連,另一端直接與發電機相連接,所述轉輪葉片和輪轂一起繞著主軸旋轉;所述發電機布置在發電機室內,發電機室通過支撐柱固定於出口流道上,同時將發電機的輸出電線通過支撐柱內空心管路引出;所述轉輪葉片為空間扭曲狀,每個轉輪葉片的空間造型通過五個封閉的空間翼型曲線而得到,將空間翼型曲線展開得到平面翼型,每條平面翼型曲線由上下兩條曲線組成;所述五條平面翼型曲線的特徵點如下表所示:
其中,ln表示第n個平面翼型曲線,n=1、2、3、4、5,xu表示平面翼型曲線上曲線特徵點的橫坐標,xd表示平面翼型曲線下曲線特徵點的橫坐標,y表示對應點的縱坐標;
所述5條平面翼型曲線共上下10條曲線擬合後的方程如下:
l1上曲線:yu=-0.011x2-2.84x+35.59
l1下曲線:yd=-2.97x-0.86
l2上曲線:yu=-0.0123x2-2.27x+47.09
l2下曲線:yd=-0.0005x2-2.46x+1.69
l3上曲線:yu=-4e-05x3-0.0107x2-1.58x+50.26
l3下曲線:yd=-0.0013x2-1.91x+3.31
l4上曲線:yu=-5e-05x3-0.0089x2-0.98x+48.51
l4下曲線:yd=-0.0017x2-1.32x+3.97
l5上曲線:yu=-4e-05x3-0.0072x2-0.36x+48.90
l5下曲線:yd=-0.0025x2-0.66x+11.69。
前述的進水流道的收縮角為10°。
前述的轉輪室的斷面的直徑d1的範圍為300~1000mm。
前述的出口流道的擴散角為15°。
前述的進口流道長度、轉輪室長度、出口流道長度、轉輪室斷面直徑的比值為0.56:0.33:2:1;
所述輪轂直徑與轉輪室截面直徑的比值關係為0.35。
前述的傾角θ取5°~30°。
前述的支撐柱有4個,所述支撐柱採用對稱翼型形狀的柱體。
前述的每個轉輪葉片的5條空間翼型曲線沿轉輪葉片徑向均勻分布,相鄰空間翼型曲線間距為1/6d,其中,d為轉輪室截面直徑的一半。
前述的在製造時,首先,根據山區溪流的寬度深度及流量,確定轉輪直徑d1,然後根據進口流道長度,轉輪室長度,出口流道長度與轉輪直徑的比值關係,以及輪轂直徑與轉輪直徑的比值關係,確定流道長度,轉輪室長度,出口流道長度和輪轂直徑。
前述的在製造時,對於轉輪葉片,可按照特徵點進行擬合或者按照特徵曲線進行擬合。
相比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裝置沒有應用水頭的要求,且裝置結構簡單緊湊,運維方便,該微型水力發電裝置發電裝置具有較好的水力性能,同時具備較好的能量性能,土建成本低,可以簡單處理山區溪流地基,安置好溪流發電裝置即可發電。
本發明裝置核心部件轉輪葉片的設計,採用線性環量分布與流線法進行設計,具有較好的水力性能和能量性能。水流在裝置流道內的流動具有較好的流態,流動的水力損失較小,在運行時水能轉換發電的效率比較高,可達70%以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溪流微型發電裝置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溪流微型發電裝置的轉輪的三維結構圖;
圖3為溪流微型發電裝置的流道的結構圖;
圖4為流道的三維結構圖;
圖5為轉輪葉片的翼型空間曲線及擬合方程圖;圖5(a)為l1曲線,圖5(b)為l2曲線,圖5(c)為l3曲線,圖5(d)為l4曲線,圖5(e)為l5曲線;
圖6為單個轉輪葉片的正視圖;圖6(a)為平面圖,圖6(b)為五個封閉空間翼型曲線;
圖7為單個轉輪葉片的結構圖;圖7(a)三維空間圖,圖7(b)為五個封閉翼型曲線空間布置俯視圖;
圖8為轉輪葉片和輪轂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本發明的溪流微型發電裝置布置在山區常年有溪流流道中,結構具體如圖1所示,由進口流道1、轉輪室2、出口流道5、轉輪葉片4、輪轂3、支撐柱6、主軸、發電機及發電機室7組成。
如圖3和圖4所示,進水流道1採用圓形收縮管,進、出口截面形狀都為圓形,進口流道1的收縮角α取10°,轉輪室2斷面為直徑d1的圓形,d1可以取300~1000mm。出口流道5採用圓變方的截面變換形式,進口為圓形,出口為矩形,出口流道的擴散角β為15°。進口流道1、轉輪室2和出口流道5構成整個流道,其長度分別為a1、a2、a3,a1:a2:a3:d1=0.56:0.33:2:1。
如圖1所示,流道根據山區溪流渠道的傾角θ臥式放置在山區溪流渠道8中,傾角θ根據地形布置,取5°~30°為宜。
如圖2和圖8所示,本發明裝置的轉輪包括轉輪葉片4和輪轂3兩個部分,輪轂3為球形狀,與轉輪葉片4直接相連構成旋轉體,轉輪葉片共有3個,均勻的布置於輪轂3上。主軸一端與輪轂3相連,另一端直接與發電機相連接,轉輪葉片和輪轂一起繞著發電裝置的主軸旋轉。輪轂直徑dg與轉輪室直徑d1比值為0.35。發電機布置在發電機室7內,發電機室7通過支撐柱6固定於流道上,本發明共設有4個支撐柱,分別為6-1,6-2,6-3和6-4,支撐柱採用對稱翼型形狀的柱體,將發電機室固定在出口流道5中,同時將發電機的輸出電線通過支撐柱內空心管路引出。
輪轂和轉輪葉片位於轉輪室2內,轉輪室2的直徑也就是轉輪的直徑。轉輪葉片整體為空間扭曲狀,轉輪葉片進口邊處較厚,出口邊處較薄,轉輪葉片數選為3個;轉輪葉片空間造型通過五個封閉空間翼型曲線而得到,這五個空間翼型曲線沿發電裝置旋轉半徑方向按一定規律分布,對於每個空間翼型曲線採用流線法設計,將工作面型線與加厚面的型線首尾相接形成封閉曲線,並按一定方法轉換為空間曲線,將空間翼型展開得到平面翼型,每個翼型由上下兩條曲線組成,五條平面翼型曲線的特徵點如下表所示:
其中,ln表示第n個平面翼型曲線(n=1、2、3、4、5),其中xu表示上部翼型特徵點的橫坐標,xd表示下部翼型特徵點的橫坐標,y表示對應點的縱坐標。
5個翼型共10條曲線擬合後的方程如下:
l1上曲線:yu=-0.011x2-2.84x+35.59
l1下曲線:yd=-2.97x-0.86
l2上曲線:yu=-0.0123x2-2.27x+47.09
l2下曲線:yd=-0.0005x2-2.46x+1.69
l3上曲線:yu=-4e-05x3-0.0107x2-1.58x+50.26
l3下曲線:yd=-0.0013x2-1.91x+3.31
l4上曲線:yu=-5e-05x3-0.0089x2-0.98x+48.51
l4下曲線:yd=-0.0017x2-1.32x+3.97
l5上曲線:yu=-4e-05x3-0.0072x2-0.36x+48.90
l5下曲線:yd=-0.0025x2-0.66x+11.69。
圖5(a)、(b)、(c)、(d)、(e)分別為轉輪葉片外緣側至輪轂側的五個翼型及其擬合方程,每個翼型由兩條曲線構成,上部曲線yu和下部曲線yd,兩條曲線構成封閉的曲線為轉輪葉片的翼型,共五條分別為l1、l2、l3、l4、l5,上部曲線yu和下部曲線yd的擬合方程如圖中右上角和左下角。
如圖6所示為單個轉輪葉片的正視圖,(a)為平面圖,(b)為五個封閉翼型曲線,轉輪葉片為空間扭曲曲面。轉輪葉片空間造型通過五個封閉翼型曲線而得到,翼型曲線l1、l2、l3、l4、l5的分布如圖,每個翼型曲線等距離劃分,相鄰翼型曲線間距為1/6d,其中,d為轉輪室直徑的一半,即d=1/2d1,對於每個翼型曲線採用流線法設計,將工作面型線與加厚面的型線首尾相接形成封閉曲線,並按一定方法轉換為空間曲線。
如圖7所示為單個轉輪葉片的俯視圖,(a)為單個轉輪葉片三維空間圖,(b)單個轉輪葉片由五個封閉翼型曲線空間布置俯視圖,l1、l2、l3、l4、l5分別表示上述五個空間翼型曲線。
本發明的主要尺寸的選型、製造、安裝、發電時,按以下要求進行:
(1)根據山區溪流的寬度深度及流量,確定所應用轉輪直徑d1;
(2)根據所確定的轉輪尺寸,依據本申請所提供的進口流道長度a1,轉輪室長度a2,出口流道長度a3與轉輪直徑d1的比值關係,以及輪轂直徑dg與轉輪直徑d1的比值關係,確定流道長度a1,轉輪室長度a2,出口流道長度a3和輪轂直徑dg;
(3)對於轉輪葉片主要翼型,根據本發明提供的特徵點如表進行整體擬合,也可以根據幾個特徵曲線進行從線到面的擬合。
(4)將整體轉輪的模型三維建模後即可以進行工廠鑄造生產,對於轉輪的最後成品還需要進行表面打磨,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對轉輪的運行效率也有重要的影響。
(5)將裝置的主要組成部分進口流道、轉輪室、出口流道、轉輪葉片、輪轂、支撐柱、發電機室,進行整體組裝。
(6)該微型水力發電裝置安裝到現場溪流中,可以簡單處理山區溪流地基,安置好溪流發電裝置即可發電,進水流道對著來流方法即可。
本申請可以根據不同的溪流渠道的尺寸和流量,對該轉輪進行幾何形狀上的縮放。本專利轉輪具有較高的寬效率曲,在額定流量能保證70%的效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