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塗裝車間噴漆室循環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22:36:19

本發明涉及一種塗裝車間噴漆室循環風系統。
背景技術:
塗裝車間噴漆室使用循環風替代(或局部替代)新鮮空氣供風量,循環風的溫溼度比較接近需求的送風溫溼度,能大幅度地降低調節所需的能耗,因此循環風技術在塗裝噴漆大量應用。
而經溼式(水洗式)漆霧捕集裝置處理過的噴漆室排風含水氣量增大,需除溼調溫後才能循環利用。循環風空調設計有表冷除溼和加熱兩個工藝段,分別對循環風進行除溼和升溫處理。
目前,對塗裝車間噴漆室提供循環風供應的空調在運行過程中,空調排到環境的大量冷凝熱無法實現全部利用,基本全部直接排放,這樣造成了大量的能源的浪費,無法將空調中產生的低品位熱量有效地利用起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塗裝車間噴漆室循環風系統,其可將空調中產生的低品位熱量有效地利用起來並返還給空調,以使空調向塗裝車間噴漆室提供符合溫溫度要求的循環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塗裝車間噴漆室循環風系統,包括用於向塗裝車間的噴塗室提供循環風的空調,用於提供冷水與熱水給所述空調的熱回收機組,所述熱回收機組的冷水出口與冷水回口分別通過空調冷水供水管與空調冷水回水管與空調的冷水進水口與冷水回水口相連接,所述熱回收機組的的熱水出口與熱水回口分別通過空調熱水供水管與空調熱水回水管與空調的熱水進水口與熱水回水口相連接,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空調冷水回水管以及空調熱水供水管、空調熱水回水管上分別設有控制閥,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及空調熱水供水管上於控制閥與空調的冷熱水進口間分別安裝有一控制冷水、熱水的供水量的自動調節三通閥,該自動調節三通閥的另一閥口與空調冷水回水管、空調熱水回水管相連接。
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與空調熱水供水管上分別設有循環泵。
所述空調冷水回水管與空調熱水回水管上分別設有溫度傳感器。
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空調冷水回水管構成的冷凍水循環管路連接提供輔助冷凍水的起輔助作用的冷凍水源,所述空調熱水供水管、空調熱水回水管構成的熱水循環管路連接提供輔助熱水的起輔助的熱水源。
所述起輔助作用的冷凍水源與冷凍水循環管路相連接的輔助冷凍水供應管路上設有常閉冷水閥,所述起輔助作用的熱水源與熱水循環管路相連接的輔助熱水供應管路上設有常閉熱水閥。
所述輔助冷凍水供應管路與冷凍水循環管路的接口在冷凍水循環管路上的控制閥與自動調節三通閥之間,所述輔助熱水供應管路與熱水循環管路的接口在熱水循環管路上控制閥與自動調節三通閥之間。
所述熱回收機組包括主熱回收機組與備熱回收機組。
本發明的熱回收機組是利用用於向塗裝車間的噴塗室提供循環風的空調排到環境的大量冷凝熱,通過機組換熱來加熱水再返回到空調中使用,能將空調中產生的低品位熱量有效地利用起來,達到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塗裝車間噴漆室循環風系統的原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所列的實施例。
參見圖1所示,一種塗裝車間噴漆室循環風系統,包括:
用於向塗裝車間的噴塗室提供循環風的空調,用於提供冷水與熱水給所述空調的熱回收機組,所述熱回收機組的冷水出口與冷水回口分別通過空調冷水供水管13與空調冷水回水管13與空調的冷水進水口與冷水回水口相連接,所述熱回收機組的熱水出口與熱水回口分別通過空調熱水供水管15與空調熱水回水管16與空調的熱水進水口與熱水回水口相連接,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與空調熱水供水管上分別設有循環泵,所述空調冷水回水管與空調熱水回水管上分別設有溫度傳感器,形成空調的冷凍水循環管路的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空調冷水回水管以及形成空調的熱水循環管路的空調熱水供水管、空調熱水回水管上分別設有控制閥,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及空調熱水供水管上於控制閥與空調的冷熱水進口之間分別安裝有一個用於控制供水量的自動調節三通閥,該自動調節三通閥的另一閥口與空調冷水回水管、空調熱水回水管相連接。
其中,所述熱回收機組是通過冷媒吸收外部空調送入的冷凍水回水熱量,釋放熱量將送入空調中的回水加熱後送入空調中,由空調利用該送入的回水進行工作對噴漆室送出循環風,而不回收時,將熱量放到大氣中。
需要說明的,本發明中,所述熱回收機組包括主熱回收機組1與備熱回收機組11,一主一備進行工作。所述主熱回收機組1與備熱回收機組11形成一個製冷站。
需要說明的,本發明中,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中供應的水的溫度為17-20℃,所述空調熱水供水管中供應的水的溫度為40-50℃。
其中,本發明中,所述主熱回收機組與備熱回收機組內分別設有形成用於形成17-20℃的冷水的冷水形成換熱器模塊(蒸發器)與用於40-50℃熱水的熱水形成換熱器模塊(冷凝器)。
其中,本發明中,所述控制閥包括第一控制閥4、第二控制閥7、第三控制閥8以及第四控制閥9。
需要說明的,本發明中,所述自動調節三通閥為兩個,包括第一自動調節三通閥5與第二自動調節三通閥6,第一自動調節三通閥5使空調冷水供水管與空調冷水回水管相通,第二自動調節三通閥6使空調熱水供水管與空調熱水回水管相通。
其中,第一自動調節三通閥5與第二自動調節三通閥6分別用於調節冷水用量與熱水用量,具體是根據空調的溫溼度控制需求第一自動調節三通閥5與第二自動調節三通閥6的開度,實現冷水用量與熱水用量的變化。
具體的,所述循環泵包括第一循環泵2與第二循環泵12,分別用於實現將冷水及熱水送入到空調,進行冷水及熱水的供應輸送控制。
具體的,所述溫度傳感器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3以及第二溫度傳感器10,分別用於檢測空調冷水回水溫度及空調熱水回水溫度。
本發明的主熱回收機組和/或備熱回收機組是利用空調排到環境的大量冷凝熱,通過機組換熱來加熱水再返回到空調中,從而提供用戶所需熱水的系統。此系統與水冷冷水系統將循環水中熱量通過冷卻塔排放至空氣中不同,它能將空調中產生的低品位熱量有效地利用起來,達到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本發明中,所述製冷站的熱回收可以是實現全熱回收,即是利用空調排到環境的全部冷凝熱進行熱水製取。
工作時,空調產生的冷凝熱由高溫冷水攜帶通過循環泵循環至主熱回收機組和/或備熱回收機組的蒸發器,熱回收機組在熱回收收模式下工作,由冷媒吸熱變成低溫冷水(17-20℃),再經循環至空調等。而冷媒在吸熱壓縮後至冷凝器加熱使低溫熱水變成高溫熱水(40-50℃),高溫熱水同樣也經過循環泵進行循環至空調。
進一步的,本發明中,所述空調冷水供水管、空調冷水回水管構成的冷凍水循環管路還連接提供輔助冷凍水的起輔助作用的冷凍水源,所述空調熱水供水管、空調熱水回水管構成的熱水循環管路還連接提供輔助熱水的起輔助的熱水源,參見圖1所示。
具體的,所述起輔助作用的冷凍水源與冷凍水循環管路相連接的輔助冷凍水供應管路上設有常閉冷水閥(未示出),所述起輔助作用的熱水源與熱水循環管路相連接的輔助熱水供應管路上設有常閉熱水閥(未示出)。
具體的,所述輔助冷凍水供應管路與冷凍水循環管路的接口在冷凍水循環管路上的控制閥與自動調節三通閥(第一自動調節三通閥)之間,所述輔助熱水供應管路與熱水循環管路的接口在熱水循環管路上控制閥與自動調節三通閥(第二自動調節三通閥)之間。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起輔助功能的冷凍水源可以由其它製冷站提供。所述起輔助功能的熱水源可以由熱水鍋爐提供。
下面以圖1為例,根據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中系統中具體應用時,空調冷熱水供回水的控制過程及流程說明如下:
當空調不運行時,無須向空調供水及回收空調運行時產生的大量的冷凝熱,此時主熱回收機組和/或備熱回收機組的供水通過自動調節三通閥形成的旁路流回主熱回收機組和/或備熱回收機組;當空調運行時,根據空調出口的溫溼度控制模塊或裝置可控制自動調節三通閥打開相應的開度,由主熱回收機組和/或備熱回收機組的冷水與熱水供水全部或部分進入空調,以達到空調溫溼度的平衡控制,使空調產生適應的溫度與溼度的循環風送入到噴漆室中。
其中,所述主熱回收機組和/或備熱回收機組,一主一備,正常生產只開主熱回收機組,可通過控制系統設定熱回收機組的出口供冷水溫度為7﹣12℃,當檢測到製冷量無法滿足生產要求時備熱回收機組自動啟動;當空調冷水回水管上溫度傳感器檢測到回水溫度過高,如超過18℃時,判斷外部冷水需求量比較大,需要開啟備熱回收機組進行工作。
為了實現製冷站的多功能,本發明中,所述製冷站的熱回收機組有製冷,制熱、熱回收三種模式可以選擇,正常生產使用熱回收模式。
本發明系統在日常生產時,空調與熱回收機組同時開吂,熱回收機組同時製冷制熱,滿足空調的溫溼度調節需求,當出現極端氣候,兩臺熱回收機組同時開啟都無法滿足空調需求時,系統可以啟動起輔助作用的熱水源提供熱水輔助供應。
提供起輔助作用的熱水源的鍋爐熱水閥門,在正常生產為關閉狀態,當有極端天氣出現,空調熱水回水管路上檢測到回水溫度過低,手動打開此鍋爐熱水閥門,使用鍋爐房熱水對空調進行升溫,待生產穩定後再把鍋爐熱水閥門關閉。因鍋爐房熱水溫度一般較高,需要切換用鍋爐房熱水時,需將第三控制閥與第四控制閥關閉。
本發明中,起輔助作用的冷凍水源的冷凍水閥門在正常生產為關閉狀態,當兩臺熱回收機組的冷量不足,空調冷水回水管路上檢測到回水溫度過高時可以手動打開冷凍水閥門,增加空調的冷水供應,待生產穩定後再把冷凍水閥門關閉。
本發明系統的熱回收機組能夠同時實現製冷和制熱功能,可以滿足循環風空調的冷水熱水需求,滿足噴漆室的循環風使用需要,且是利用用於向塗裝車間的噴塗室提供循環風的空調排到環境的大量冷凝熱,通過機組換熱來加熱水再返回到空調中使用,能將空調中產生的低品位熱量有效地利用起來,達到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