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2023-10-24 13:46:47 2
雷夫老師在自己的平凡的、漏雨的56號教室裡為孩子們締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奇蹟!下面是關於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選擇。
篇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當我第一遍讀完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時,我的感覺就像讀完了一個童話。是的!只有童話裡才會有這樣的奇蹟!當我細細地第二遍品讀這本書時,我的感覺還是沉浸在童話中!我感動於這樣的美好,雷夫老師在自己的平凡的、漏雨的56號教室裡為孩子們締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奇蹟!他用自己創新的教育方式,讓56號教室的每一個孩子變成了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用自己激情的、「瘋子」般的教育熱忱,把56號教室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家!
締造這一奇蹟的,我想是雷夫老師對教育、對孩子那根植於心的最深厚的愛,以及那「獨慎」其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的那份堅持!而這正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地方!
我們,每一個渴望成為優秀老師的人,都應該向雷夫學習。新教育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只要堅持,就能創造奇蹟!雷夫老師的故事正是對這句話的最好的詮釋!雷夫老師25年堅守在56號教室,對那些家庭貧困的移民家庭的孩子進行品格的培養,通過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來成就孩子的一生;他堅持讓孩子每天閱讀,而不是為了測試、更不是做表面給人家看,而是因為喜歡書本才閱讀;他堅持每個禮拜和孩子們玩「Buzz」的遊戲,不僅僅是做一些數學練習,而是把許多的知識整合在了一起;他堅持讓56號教室的孩子每天運動,不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他堅持每天早晨和孩子們一起解決問題,不僅僅是為了得到答案,而是在於發現正確解答的過程;他堅持每個星期二讓孩子們觀看電影……我想:正是那無數個堅持,才締造了56號教室的奇蹟吧!而在這些堅持的背後,我們又分明地看到了雷夫老師那痴迷教育的瘋狂,那對教育真諦的真切的、深沉地領悟!
這點,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剖析自我,反思一下我自己的教學,當我在教室裡大聲地訓斥孩子的時候,想想雷夫老師的56號教室,那兒缺少的就是恐懼!當我累的直不起腰,抱怨工作量太多的時候,想想雷夫老師每天天黑就走進教室,而直到天黑才走出教室的那份愉悅;當我抱怨中國的教育體制時,想想雷夫老師也對美國的體制不滿,可是他會以自己的努力來打破傳統,以自己的創造力來引導孩子們去追求真正的教育目標,而不是捨本逐末地追求分數;而當我看完《教室》,在班級裡興致勃勃地進行解決問題訓練的時候,想想我能堅持多久!是的!曾經,我也對教育充滿激情,在數學網上建立新帖,每天認真撰寫教育反思上傳;和孩子們每周撰寫數學日記;建立自己的獨特的數學評價體制促進孩子們學好數學……可是,我又堅持了多久?
雷夫老師喚醒了我!是的!堅持!僅僅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要有行動!僅僅行動也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堅持!相信,只要堅持,我們,每一個渴望成為優秀老師的人都能成為親愛的、可敬的「雷夫」;我們的六(4)班、五(1)班,我們的任何一個班級都能成為中國的56號教室!
篇二:《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當你閱讀完《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時,你就會驚喜地發現:一個個「奇蹟」在我們眼前一一展現。雷夫用全身心的付出詮釋了「教師」兩個字的崇高與神聖。他是個了不起的教師,他和他的孩子們一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幫孩子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
雷夫老師愛他的學生,為了學生有更光明的未來,他把「成功無捷徑」的標語掛在教室中,他讓孩子們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他鼓勵孩子們要靠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成功無捷徑」這個標語成了56號教室的靈魂,也已深入孩子們的心底。這樣一種沉靜的、堅決的信念,影響了每個人的行為舉止,引領孩子們明白,要有勇氣戰勝一切困難,要有勇氣面對一切挫折,要實現美好的夢想,唯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別無他法。我們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我們要想實現夢想,別無他法,唯有努力。
的確如此,現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持之以恆的耐心與努力,「成功無捷徑」告訴著我們,任何人要想獲得成功靠的是刻苦、是努力,是信念。而我們要給孩子的就是讓他們樹立理想,只有樹立起近期和遠期的理想,才能打開成功之門。
●點燃孩子的閱讀激情。
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第三章)請看看五年級學生自己設計的只有3個問題的閱讀測驗。
1.你是否曾因為老師教得很無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書,而在上課時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書?
2.你是否曾因為邊吃飯邊看書而被罵?
3.你是否曾在睡覺時間偷偷躲在棉被下看書?(回答「是」的孩子,註定一輩子愛看書。)
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閱讀。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
要讓孩子在長大後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時一個必要地基礎。(或許是出於語文教師的敏感,看到這一章,我特別有同感,所有的觀點都是如此的一致,讓我不由得想起《朗讀手冊》想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想起「親近母語」,這一系列倡導閱讀不都在告訴著我們,讓孩子熱愛閱讀吧,讓孩子和書交朋友吧,把孩子從電視機、電腦前「拯救」出來吧,請相信「熱愛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每一本教育書籍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閱讀的好處,這也是我們班級在實踐的一項內容。從四年級起,我們開始設立班級圖書漂流,同學們把自己平時購買的課外書帶來與大家一同分享,成立班級圖書管理員,讓閱讀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一周設立一節課外閱讀交流課,分享讀書心得,一起暢遊書海,看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雷夫的做法,我還試著讓學生學寫「讀書筆記」,學生熱情很高,詩雨同學的《吹小號的天鵝》更是寫得用心、寫得精彩。
●提倡「沒有害怕的教育」
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他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篇三:《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個題目,感覺有點新奇,對於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不過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為什麼是56號?奇蹟是什麼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忙裡偷閒的看了起來,雖然是斷斷續續的還是還是有很多的體會。
一:一間教室的容量是無限的
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國老師說的,從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樣的。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而決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有的人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的風風火火,卻不過是一個附庸者,所以也是無力者,這些你可以從身邊的那些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但班裡的學生確實天天叫苦連天,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成問題的老師身上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講課的場所,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裡,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遠只有40平米。
而雷夫老師的教室卻是無比的寬敞,與這位「外老師」比起來,我心理很慚愧,開學僅僅三天,衛生紀律學習已經開始壓上了他們,與「外老師」的學生相比,我的孩子顯得無比的可憐,這是我在操作著,可是我又是被誰操縱著呢?以後要儘量向這位「外老師」學習,讓56號教室的根基延伸到我家,給孩子們一個自由舒張,健康成長的樂園。
二:愛要堅持、寬容。
「什麼也阻擋不了一個有創意、有奉獻精神的老師。我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裡,我不停地進出於各個圖書館為孩子們借書看。在離開某個圖書館後的一個小時內,我會改頭換面地再次進行借同樣的書,有時會戴上眼鏡,有時會戴上帽子,有時還會戴個假鬍子。」
正如雷夫老師所說:「即使規矩阻礙了你,假如你真是一個好老師,無論怎麼樣都會為孩子們爭取每一個機會。當然,我們也能很明顯地看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優秀的教師不得不放棄的原因。如果沒有這麼多不必要的、可笑的障礙,我們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沒有了「愛」,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覺得教書枯燥是因為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於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太計較於「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卻忘了教師是一個講究奉獻的職業,忘了要「夢想成真」首先必須要對夢進行投資。
正如所說:唯有出自內心的關懷與真愛,才能創造出人間的「奇蹟」。「第56號教室的奇蹟」其實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變用心去做,一定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奇蹟!屬於我們教室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