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方法及其結構與流程
2023-10-24 01:43:52 2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裝方法及其結構,並且特別地,涉及一種當將部件互相連接時所使用的組裝方法及其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已經通過從陽殼體的裝配面側將罩部裝配到陽殼體而進行陽殼體與罩部的互相連接。該罩部是用於保護陽殼體的連接部的物體。
即,已經實現了:(1)將部件裝配到陽殼體;(2)處理,例如固定所裝配的部件;(3)將罩部與陽殼體匹配;以及(4)將罩部緊固到陽殼體和部件。傳統地已經進行了這些處理(1)至(4)。用於現有連接器的專利文獻包括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No.2010/003841A1(專利文獻1)。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
根據現有技術,存在這樣的問題:當將罩部與陽殼體匹配時,如果罩部的內徑小於陽殼體的外徑,則罩部不能夠放置在陽殼體上。
即,如果陽連接器的外部包括止動突起或者肋,則陽殼體的外徑超過了罩部的內徑,使得他們變得不能夠互相裝配。
然而,擴大罩部(擴大罩部的內徑)將增大當罩部覆蓋連接部時的間隙。如果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壓緊,則增大的間隙將使得壓緊狀態並非均勻地形成。
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面提供了一種將第一和第二部件與陽殼體組裝到一起的組裝方法。該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將罩部從陽殼體的後端放置在陽殼體上的步驟;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與陽殼體組裝到一起的步驟;朝著第二部件移動罩部的步驟;以及壓緊罩部的步驟。
本發明的另一個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組裝陽殼體與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的組裝結構。該結構的特徵在於通過如下構成:將具有比陽殼體的外徑小的內徑的罩部放置在陽殼體上,將第一部件、第二部件與帶有所述罩部的陽殼體組裝在一起,並且壓緊朝著第二部件移動的罩部。
附圖說明
圖1(a)和1(b)是說明組裝結構的說明圖。
圖2是圖示出連接部的放大圖。
圖3(a)和3(b)是說明將罩部放置在陽殼體上的說明圖。
圖4(a)和4(b)是說明將罩部放置在陽殼體上的說明圖。
圖5(a)和5(b)是說明陽殼體與第一部件之間的連接的說明圖。
圖6(a)和6(b)是說明陽殼體與第一部件之間的連接的說明圖。
圖7是說明基板的設置的說明圖。
圖8(a)和8(b)是說明基板的設置的說明圖。
圖9(a)和9(b)是說明第二部件的放置的說明圖。
圖10(a)和10(b)是說明第二部件的放置的說明圖。
圖11(a)、11(b)和11(c)是說明罩部的移動和壓緊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參考圖1(a)、1(b)和2。圖1(a)是圖示出組裝結構1的前視圖。圖1(b)是圖示出組裝的結構1的側視圖。圖2是示出連接部ER的放大圖。
通過罩部3而將陽殼體2、部件(第一部件)4和另一部件(第二部件)6組裝為組裝結構1。即,將罩部3從陽殼體2的後側放置在陽殼體2上,將部件4與陽殼體2裝配,使罩部3朝著部件4移動,並且壓緊罩部3以形成組裝結構1。
由此,即使陽殼體2的前部直徑大於罩部3的內徑,該罩部3也能夠預先從陽殼體2的後側放置在陽殼體2上。
將說明將陽殼體2與第一和第二部件4和6通過罩部3而組裝為單元的方法。
在圖3(a)和3(b)中,圖3(a)是陽殼體2和罩部3的俯視圖,並且圖3(b)是陽殼體2和罩部3的側視圖。這裡,陽殼體2和罩部3是製備好的。
在圖4(a)和4(b)中,圖4(a)是當罩部3從後方放置在陽殼體2上時的俯視圖,並且圖4(b)是當罩部3從後方放置在陽殼體2上時的側視圖。首先,將罩部3放置在陽殼體2上。即,將罩部3的端面插入,直到該端面與陽殼體2的突出端面2A進行接觸。
在圖5(a)和5(b)中,圖5(a)是在罩部3被插入的狀態下陽殼體2和部件4的俯視圖,並且圖5(b)是在罩部3被插入的狀態下陽殼體2和部件4的側視圖。
這裡,要插入到陽殼體2中的部件4是製備好的。陽殼體2具有連接到基板5的端子2B、2C和2D。第一部件4具有用於與第二部件6配合的螺紋(螺絲部)4A,和傳感器4B。
在圖6(a)和6(b)中,圖6(a)是當部件4插入到陽殼體2中時的俯視圖,並且圖6(b)是當部件4插入到陽殼體2中時的側視圖。部件4與陽殼體2裝配。
參考圖7,要設置在部件4上的基板5是製備好的。
在圖8(a)和8(b)中,圖8(a)是當基板5裝接到部件4時的俯視圖,並且圖8(b)是當基板5裝接到部件4時的側視圖。基板5通過端子2B、2C和2D裝接到部件4。
在圖9中,圖9(a)是當第二部件置於第一部件旁邊時的俯視圖,並且圖9(b)是當第二部件置於第一部件旁邊時的側視圖。此處,準備將第二部件6裝配到第一部件4。
在圖10(a)和10(b)中,圖10(a)是當裝配第二部件時的俯視圖,並且圖10(b)是當裝配第二部件時的側視圖。此處,第二部件6裝配到第一部件4。此時,螺紋4A用於第二部件6和第一部件4的緊固。
在使罩部3朝著部件4移動之前,調整基板5。
在圖11(a)、11(b)和11(c)中,圖11(a)是當罩部3朝著第二部件6移動時的俯視圖,並且圖11(b)是當罩部3朝著第二部件6移動時的側視圖,並且圖11(c)是當罩部3朝著第二部件6移動時的連接部的放大圖。罩部3朝著第二部件6移動,並且被壓緊。
O形環槽2A形成在陽殼體上,並且O形環槽6A形成在第二部件6上。
O形環槽2A和6A分別收容O形環7。O形環槽2A和6A分別形成有圓周肋2B和6B。當壓緊罩部3時形成的錐狀體3A的內緣與肋2B和6B的邊緣接合。這防止了罩部3變得不穩定。
以這種方式,陽殼體2和部件4與罩部3組裝為組裝結構1。在該結構中,罩部3放置在陽殼體2上,部件4與陽殼體2匹配,罩部3朝著部件4移動,並且壓緊所述罩部3用以壓緊,以完成組裝結構1。
本發明不限於前述實施例,而在適當修改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形式實現本發明。
根據本發明,甚至周邊設置有諸如肋和止動突起這樣的突出部的陽殼體也能夠預先從陽殼體的後側接納該罩部。其後,部件連接到陽殼體,並且調整基板,並且被連接的部件由罩部覆蓋。
(美國指定)
與美國指定相關,該國際專利申請根據35U.S.C而要求2014年5月30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14-111963的優先權,該日本專利申請的內容通過引用而併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