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北京摺疊》讀後感3篇

2023-10-24 01:36:48 2

  《北京摺疊》是2016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下面整理提供了《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京摺疊》讀後感_篇1

  剛看中國作家獲得了雨果獎,就迫不及待的圍觀了這篇獲獎作品。許多人遺憾受篇幅限制,情節有點沒能完全展開,我卻覺得寫的恰到好處,就好像好多事情,一些真相,都只能是點到為止,過滿則虧。

  老刀為了生活,鋌而走險去穿越空間,從第二層的研究生到第一層的上流人士,也從而窺見了些許生活的真相。前進的過程似乎並不困難,然而所有的變數從踏上返程的時候才接踵而來,道德的責問,因為一層空間的工作疏忽而受的傷,好像這些現象在現實中總有縮影,受傷吃虧的總是最平凡的人們。而所謂的上層人士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特權。

  老葛的話冰冷而淡漠,他說在這裡呆的久了就木了,習慣了,雖然自己也是底層出身,但很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只能旁觀。

  真相永遠殘酷,我不知道老刀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摺疊社會的真相,但事實已經擺在那裡。社會在發展,科技要進步,無處安放的只有越來越多的大多數。難道一層社會發展的代價就只能是壓縮別人的生存空間麼?如果真如老葛所說,上面的社會日升日落,繁榮了衰弱了所有的變化都傳不到下面的社會去,而下面的社會也就永遠固守著自己的模式潮起潮落,依然為吃不起好點的飯,上不起好學校而掙扎,那是不是對於老刀這樣的人而言生活就真的沒有了指望?歷史的車輪滾滾,終將絕塵,只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有安坐的地方。

  《北京摺疊》讀後感_篇2

  最近北京摺疊異常火熱,忍不住好奇去百度看了看。作為一個偽科幻迷,對各個科幻界大咖並不太熟悉,除了科幻世界這本雜誌,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人戰爭》、《卡洛琳》這兩篇。一篇因為在年紀太小時看,陰暗的哥德式刻畫人物關係和作者可怕的想像力,多年後看到同名的驚悚動畫片《鬼媽媽》仍使我驚出一身冷汗。陰暗的畫面,常年薄霧籠罩的小鎮發生這樣可怕的故事,常常是噩夢的來源。而《老人戰爭》宏大開闊的戰爭場面描述則引人入勝,仿佛場景歷歷在目,作者的場景描述一點都不遜於好萊塢導演史匹柏拍的《隕落星球》,可怕的外星物種入侵,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摺疊北京不火,細水長流的平鋪敘事,沒有生死抉擇,,沒有激烈反抗,沒有戰爭,唯一的亮點只是點綴其間的老套愛情故事。可是慢慢的,你會恐懼的發現,這就是真實的生活狀態,雖然披著科幻的外衣,可是這就是不折不扣真實的操蛋的人生。你出生在什麼階層,基本就決定了你的下一代所在的階層,向上的通道已經越來越狹窄,如果出生在第三空間,基本你翻盤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我們的社會已經是一個病態畸形發展的狀態,剛畢業的時候信心滿滿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工作三年後你會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了解這就是真實的生活,你並不能改變什麼,你只能去適應社會這個龐大的機器的運轉。三十歲,你就會恐懼這臺巨大的機器將拋棄你,你甚至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只能被扔在黑暗裡生存,像陰溝裡的老鼠在骯髒發臭油膩膩的垃圾堆裡,不見天日。這才是最讓人絕望的現實。

  《北京摺疊》讀後感_篇3

  作者筆下的北京,城市被劃分為三個空間,第一空間與第二、三空間處於土地的正反兩端,當第一空間存在於地表時,第二、三空間則沉於地底。每過24小時,整座城市會發生翻轉。翻上地表的城市開始生活運轉,而被翻下去的空間裡的人則進入睡眠。人為分配的不僅是空間,生活在第一空間裡的五百萬人能夠享用連續的24時生活。而當他們陷入睡眠時,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間,則需共享這寶貴的24小時--第二空間生活著2500萬人口,從次日清晨6點生活到夜晚10點;第三空間生活著5000萬人,從10點工作到清晨6點,隨後他們再次集體進入睡眠,地面翻轉,第一空間的人們開始重新接管城市。每個空間裡的人們獨立生活著,卻又因為各種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說中三個空間的劃分也體現了社會深深的不公平。第三空間規模最大,人口最多,但絕大多數是勞動艱辛收入微薄的社會最底層;第一空間則是有著優越的環境享受豐富的物質,且統管三個空間的貴族階層;第二層是中間層。第一空間人均佔有的自然空間和時間資源都最多,第三空間則擁擠不堪而且時間分配上只有第一空間的1/3且是晚上,可以說是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雖說只是一部只有短短兩萬多字的科幻小說,但對照當下的中國,卻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