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的來歷和典故(二百五的來歷是什麼)
2023-10-24 06:48:12 1
二百五的來歷和典故?現如今,我們常常用「二百五」這個詞形容對某些人的負面評價,表示某人的愚蠢、直腸子等等,那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二百五的來歷和典故?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百五的來歷和典故
現如今,我們常常用「二百五」這個詞形容對某些人的負面評價,表示某人的愚蠢、直腸子等等,那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二百五」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
一說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典故。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他成功地聯合了韓、魏、趙、齊、燕、楚六國共同對付西陲的敵人——秦國,因而被封為六國丞相。
科室,正當蘇秦意氣風發之際卻在齊國遇上了刺客,當胸中了一劍,當晚就不治身亡了。齊王知道了這個消息,自然非常生氣,下令一定要捉拿兇手,可此時刺客早已逃之夭夭了。
這是,齊王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引蛇出洞」的妙計。他下令把蘇秦的頭割下來,懸掛在城門口,並且張貼黃榜,大意就是:「蘇秦是個大內奸,死有餘辜,齊王一直想殺了他,卻沒想到什麼好的辦法,今幸有義士為民除害,大快人心.齊王下旨重賞,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來領賞。」
此話一出,果然有人上鉤.竟有四人承認殺了蘇秦,前來領賞。
於是士兵把這四個人帶到了齊王跟前,齊王見到他們四個人,恨得咬牙切齒,大怒之下說:「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
當然,這四個人只是替死鬼,真正的刺客,早就逃回秦國去了。
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用來形容傻瓜、笨蛋。
也有一說起源於唐朝的故事。
當時長安府的京兆尹權勢很大,喜歡在出巡的時配上龐大的儀仗隊伍,而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負責手拿一根長竿趕開攔路的路人。後來,喝道伍佰增為二人,但長安群眾並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說他們是共稱伍佰,於是每人就被稱為二百五。從此二百五成了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還有一種說法來自於牌九:
牌九中有「二板」(四個點)和「麼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又被稱為「斃十」。它在牌九裡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麼牌也「吃」不了,所以後來人們就用他們的合稱「二板五」這個詞來戲稱什麼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時間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習慣上又稱為「二五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