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賽揚D逼回老家 90nm 3100+超頻手記
2023-10-23 18:30:46 1
回憶幾年前,Intel和AMD之間的處理器「戰爭」就已經開始,從那時起世人就都已經開始關注這兩家公司之間的明爭暗鬥。
記憶中的AMD K6-2
記得在98年,小編剛開始接觸電腦的時候,一塊上千的K6-2 CPU成為DIY玩家蒙昧以求的至寶,而與之相配的主板大眾VA-503+也成為了那時創造奇蹟的工具。
大眾VA-503+
轉眼到了02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K6平臺已經被更為成熟的K7平臺所取代,而K7平臺一用就是3年。至今,K7平臺仍然是眾多消費者的首選。
在K7那個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超頻精英,VIA和nVIDIA都推出了各自極具代表性的產品,它們不僅超頻性能卓越,而且價格上也非常划算。2004年上半年,由磐正推出的EP-8RDA3I就以絕對優勢摘得桂冠,可以毫不誇張的所,如果沒有nForce2晶片組K7的光芒也許僅能維持很短一段時間。
磐正EP-RRDA3I採用了nVIDIA nForce2 Ultra 400晶片組,是AMD K7的非常好的平臺之一。這款主板支持462腳Socket A系列Athlon處理器;晶片組採用nForce2 U400 + MCP;可以支持400MHz FSB;支持3條DIMM雙通道DDR400內存插槽,最大可擴充至3GB;支持AGP 8X;提供了一個AGP插槽;5條PCI插槽;一個S/PDIF同軸輸出口;四個USB2.0接口;集成了Realtek ALC655 AC''97音效卡;集成10/100MB網卡。
到了2003年,隨著CPU頻率的進一步提升,性能更加強勁的AMD Borton 2500+展示在世人面前,而這款CPU又為眾多超頻愛好者帶來了更大的超頻空間和前所未有的徵服欲望,而這次與之搭配的主板磐正8KRAI。
磐正8KRAI
該主板採用了VIA KT600+VT8237晶片組,支持FSB 400MHz、DDR400、6聲道輸出、SPDIF、S-ATA、USB2.0和10-100M網卡,第一次讓我們體驗到了科技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從上面這些文字中不難看出,處理器的發展歷史儼然就是一段AMD處理器的超頻發展歷史,但這其中當然也少不了Intel,沒有競爭也就沒有進步如此之快的處理器發展史。
雖然我們舉了很多AMD處理器的經典實例,但Intel同樣擁有輝煌的處理器發展史。從8086開始到現在的P4處理器,經典的Intel處理器不勝枚舉。
1978年,X86時代的序幕
1993年,第一款奔騰處理器登場,推出後經常出現消費者排隊守候,而商店上貨後數分鐘即銷售一空的情況,Intel的市場份額也隨之暴漲了兩位數的百分點。
而最讓國內用戶銘記的就要數99年Intel推出的賽揚300A保超450MHz的神話,還有同一時期的P2 350都是那一時代的經典佳作。
反觀AMD,雖然處理器佳作不少但對比Intel則顯得些稍稍落後,並且在K7時代給人以發熱量大和工作不穩定的印象。而消費者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直認為AMD處理器就是發熱的大戶,就是不穩定的代表。其實那只是當時技術的限制,發熱量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追求完美性能的同時你不得不忍受其他一些缺陷。
兩大廠商的戰爭愈演愈烈
到了2004年底,是處理器市場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段時期。在這一段時間裡,Intel和AMD兩大廠商均推出了旗下最新的產品來搶奪未來高中低三端市場份額。而時間轉眼就到了2005年,如今處理器的市場格局依然未能達到理想狀態。不過,隨著最新平臺的即將普及,處理器產品的「戰爭」也變得日漸激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