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字在古代怎麼寫(上古時期的鄧地)
2023-10-23 20:44:31 1
鄧州,屏蔽中原,為四省雄關。她左襟白水,右帶丹江,前列荊山,後峙熊耳,據江漢之上遊,處秦楚之扼塞,沃野穰原,物產豐富,舟車會通,人文薈萃,難怪古今談形勝者,無不極口稱讚她是「中原之雄區,天府之亞選」了。然而,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古代的鄧州又是個什麼樣子呢?這裡,我們先從上古說起。
《山海經》上有則神話故事,叫《夸父追日》,說在上古時候,漫天烏雲蔽日,到處一片洪水,很少見到光明,偶爾出一次太陽,很快又被西山吞沒。有位叫夸父的英雄,決心把太陽拴住,讓它把光明常留人間。他決定追趕這個太陽。他在追趕太陽的路上,口渴了,就在黃河和渭河裡喝水。黃河和渭河的水不夠他喝,他就準備到西海去喝。可是,他還沒有走到西海,就被渴死了。他的手杖,丟在半路上,化成了後來的「鄧林」。
那麼,這個傳說中的「鄧林」在哪裡呢?這個「鄧林」就在我們鄧州市這個地方。稽諸史籍,我們發現鄧林指的就是鄧州。《 讀史方輿徵要》上說,「(鄧)州,古所稱鄧林之險。」《史記.禮記集解》中說:「鄧林,鄧祁候之國,在楚之北境。」今鄧州市林扒鎮,古時就稱「鄧林鎮」。《山海經 》雖多系神話傳說,但保存遠古史地文獻資料甚多。如果我們從地理位置和考古學方面來考察,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鄧州地處亞熱帶部位,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正是動植物生長的好地方。再加幾十萬年前,我們這裡有條南北走向的地理線,這條線,自今十林鄉宋崗經高集鄉紅崖崗,至構林鎮柳風崗。走線以東是大片沼澤地。走線以西和鄰近的淅川、內鄉、西峽一帶,是一片相連的原始大林海。這裡生長著參天大樹,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森林裡到處生活著鹿、大象、馬等各種古代動物。這些動物死亡後,隨著地形的變異,它們的屍體埋藏到地下,年陳日久,成為化石。在今都司鄉的盂莊、林扒鎮的排子河、趙集鄉的半坡水庫等處,都出土過大象的牙床化石和其它脊椎動物的化石。
這說明約在40萬年以前,我們這裡有座原始大森林,它就叫「鄧林」,也稱「桃林」或「南鳳林」。這是「鄧」字最早的出現。那麼,幾千年來為什麼要取「鄧」這個名字呢?這要從「鄧」字本身去考察。鄧的繁體字寫作「登」,這個字是由「登」字和右「」合成的。「登」 是五穀成熟的意思。右「邛」即「邑」字,邑是城邑。大城叫都,小城叫邑。從「鄧」字又說明古時,這個地方就是五穀豐登的富庶之區,適合建都城邑,所以取名「鄧」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