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燒錄的遙控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4:16:47
專利名稱:一種可燒錄的遙控器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遙控器裝置,尤指一種可燒錄的遙控器裝置。
日常生活中遙控器使用十分廣泛,以一般使用量較多的汽機車或電卷門遙控器為例,其可控制的頻率範圍約在200-400MHZ,該類型的遙控器因需要被隨身攜帶,且具有多人共同使用的特性,故在產品出廠時,廠商皆會複製一個備用的遙控器在產品包裝內,連同主機販售,以應付使用者的需要,而使用者如果需要更多備用的遙控器時,最簡單的方法是找原先販賣的廠商,請該廠商複製;而會形成上述的原因,是因為目前遙控器的複製必須先知道遙控器工作IC的編號,如果工作IC的編號在出廠時已遭廠商塗抹無法辨識,這時只好以複雜的機器設備先測試工作IC的輸出波形,然後才能根據遙控器工作IC的編號或輸出波形,找到相對應的解碼IC,再藉著解碼IC來複製備用的遙控器。
圖1為一種習用遙控器燒錄器,該遙控器燒錄器4內已包含有接收信號電路和燒錄電路,於該遙控器燒錄器4上設有一頻率顯示器41,其主要是將接收到的原遙控器的頻率顯示出來,讓使用者知道,操作時,只要逐一按壓原遙控器的各個按鍵,再分別按壓複製燒錄開關42,使原遙控器的記號經由連接線插座43傳輸到新遙控器5上,而能順利複製,然後再讓其顯示出新遙控器5的頻率,雖然該種燒錄器4和傳統比較甚為簡單,但尚有待改進之處,加上該遙控器燒錄器4因為拷貝簡單,同理被盜拷也容易,又該遙控器燒錄器4隻是負責將原遙控器信號燒錄至新遙控器5上,因此一般人並不會為了需要再多一個相同的遙控器而去添購該遙控器燒錄器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體積小、構造簡單且可降低使用者購買成本的可燒錄的遙控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接收機和一記錄機,該接收機包含有一接收天線電路、一放大/濾波/降頻電路、一波形處理電路,其中,該接收天線電路用以接收電磁波信號,由該電路送出的信號,經由放大/濾波/降頻電路,放大並濾出其所須的頻率範圍,再經由波形處理電路,將放大/濾波/降頻電路所送出的信號轉換成方波信號輸出;而該記錄機包含有一中央控制電路、一記憶單元、一按鍵電路、一發射/學習切換電路、一高頻發射電路,其中,該中央控制電路中的中央控制單元內建有控制程序,控制記錄機內的信號的處理,該記憶單元,即是儲存信號資料的地方,該按鍵電路,即是告知中央控制單元所代表的信號,該發射/學習切換電路,即是控制中央控制單元,使其處於發射或學習的狀態,該高頻發射電路,即是將中央控制單元處理後的信號加上載波信號發射出去。
採用這種結構後,本實用新型在記錄機記錄完成後即可與接收機分離,而獨立使用記錄機,這與一般習知的遙控器燒錄裝置明顯不同,且以成本而言,本實用新型只須一組接收機與記錄機,而此兩機型和一般遙控器相同大小,價格卻約為一般燒錄器的10分之1,成本相當低廉,又本實用新型的主要運作均縮於CPU的程序運行而簡化電路。故本實用新型具有體積小、構造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下面結合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圖1是習用遙控器燒錄器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方塊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接收機的電路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記錄機的電路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記錄機的電路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接收機與記錄機的組裝圖。
首先,請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一接收機1和一記錄機2所組成,其中,接收機包含有一接收天線電路11、一放大/濾波/降頻電路12、一波形處理電路13;而記錄機2則包含有一中央控制電路21、一記憶單元22、一按鍵電路23、一發射/學習切換電路24、一高頻發射電路25。
參閱圖3及圖4,該接收天線電路11是由一電感器L1、三電阻器R1、R2、R3、一電容器C1所組成,是用以匹配阻抗,使接收的電磁波信號能為最大,其中該電感器L1是可由PC板上一呈冂字形的銅箔所構成,以形成一近似電感的效應,由該電路送出的信號,經由放大/濾波/降頻電路12放大並濾出所需的頻率範圍,該電路是由一集成電路IC1(TFK893)及三濾波電容器C2、C3、C4所組成,由該電路送出的信號,再經由波形處理電路13轉換成方波信號輸出,該波形處理電路13包含有一放大電路131、一集成電路IC2(CD4081)、三電阻R6、R7、R8、一電容器C5,其中,該放大電路131是由一三極體Q1及二偏壓電阻器R4、R5所構成,該集成電路IC2內具有四個AND閘,其中G2負責將G1送出的信號與CPU(PIC16C54)的第10腳送出的信號做比較後,再送回CPU的第3腳內做處理,該中央控制電路21是包含有一CPU(PIC16C54)、一晶體振蕩器、二濾波電容器C6、C7,該CPU內建有控制程序,控制記錄機2內的運行程序,其中包含有加防拷貝碼於信號中的程序,而該控制程序則是藉由一程序燒錄裝置將之燒錄於CPU內,使該CPU能達到所需的動作,該記憶單元22為一集成電路IC3(93746),即儲存信號資料的地方,又該發射/學習切換電路24是由一切換開關SW5與一接地電阻器R14所構成,該電路即是控制CPU,使其處於發射或學習的狀態,該發射/學習切換電路24中的切換開關SW5,負責控制給CPU的第13腳一HI或LOW的觸發信號,而接地電阻器R14則是當限流用,當CPU處於發射狀態時,該按鍵電路23即是告知CPU其所需取出信號的地址;當CPU處於學習狀態時,該按鍵電路23,即告知CPU其所需存入信號的地址,其中,該按鍵電路23包含有四按鍵開關SW1、SW2、SW3、SW4、四二極體D1、D2、D3、D4、四接地電阻器R9、R10、R11、R12,當按鍵開關SW1、SW2、SW3、SW4被按下時,即送一電壓值為VP的脈衝信號去觸發CPU的第6、第7、第8、第9腳,而此脈衝信號即是告知信號,又其中該四接地電阻器R9、R10、R11、R12在此亦是當限流用,當該CPU將信號處理完後由第1腳送出,進入高頻發射電路25,該高頻發射電路25由一三極體Q2、一電阻器R14、一電感器L2、二電容器C8、C9、一微調電容器、一發光二極體LED所構成,其中藉由電感器L2、電容器C9、微調電容器產生載波頻濾,而該發光二極體LED則是用以告知使用者是否有信號發射出去,藉由上述之構件,可將送入的信號加上載波信號發射出去。
參閱圖5,如須增加遙控的對象,則可於CPU的第12腳加上一選擇切換電路26,並於CPU的第18腳加上高頻發射電路25,其中,該選擇切換電路26是由一切換開關SW6與一接地電阻器R13所組成,藉由切換開關SW6的切換給CPU的第12腳一HI或LOW的觸發信號,來告知CPU其信號的輸出須接往那一個高頻發射電路25,藉此而能遙控兩種不同載波對象。其高頻發射電路25的數目亦須配合此一選擇切換電路26中的切換開關的可切換數來增設,以達到可同時遙控多個對象的目的。
請再參閱圖6,接收機1上設有一6PIN的插座14,而記錄機2上設有一對應於接收機1上6PIN插座14的插接座27,將接收機1上的6PIN插座14插入記錄機2上的6PIN插接座27,然後接上電源即可使用;當將記錄機2上的發射/學習切換開關SW5置於學習狀態,再將被學習的遙控器3,即準備燒錄的遙控器置於接收機1的附近,當被學習的遙控器3上的按鍵31被按下的同時,亦將記錄機2上的按鍵按下SW1,此時該記錄機2將會記錄下被學習的遙控器3所發射出的信號,反覆上述的動作,即可將被學習的遙控器3上的遙控信號全部記錄下,接著拔開接收機1與記錄機2間的6PIN插座14,將記錄機2上的發射/學習切換開關SW5置於發射狀態,即可完成燒錄的工作,該記錄機2則可因與被學習的遙控器3相同而被使用;而如果要在記錄機2內燒錄有兩種不同的信號時,即如電卷門與車用遙控器要同時燒錄在同一記錄機2上時,只要使用圖5的電路,撥動選擇切換電路26上的切換開關SW6,並重複上述動作即可完成。
權利要求1.一種可燒錄的遙控器裝置,主要包含一接收機(1)和一記錄機(2),其特徵在於該接收機(1)由一接收天線電路(11),一放大/濾波/降頻電路(12),一波形處理電路(13)順序聯接組成,電磁波信號由接收天線電路(11)接收後,經由放大/濾波/降頻電路(12)放大並濾出所需的頻率範圍,再經由波形處理電路(13)轉換成方波信號輸出;該記錄機(2)包含有一中央控制電路(4),其CPU內建有控制程序,控制遙控器學習信號的處理程序;一記憶單元(22),與CPU相連,可儲存CPU所傳輸的資料;一按鍵電路(23),此電路亦與CPU相連,主要告知CPU處理於記憶單元中所在地址內的資料;一發射/學習切換電路(24),此電路亦與CPU相連,負責控制中央控制單元,使其處於發射或學習的狀態;一高頻發射電路(25),此電路亦與CPU相連,負責將CPU處理後的信號加上載波信號發射出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燒錄的遙控器裝置,其特徵在於該中央控制電路(21)處增設一選擇切換電路(26),來增加該遙控器控制的對象,而該高頻發射電路(25)的數目亦須配合此一選擇切換電路(26)中的切換開關的可切換數來增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燒錄的遙控器裝置,其特徵在於記錄機(2)具有一插接座(27),而接收機(1)具有一插座(14)。
專利摘要一種可燒錄的遙控器裝置,包括一接收機和一記錄機,接收機內有一接收天線電路、一放大/濾波/降頻電路、一波形處理電路;而記錄機內有一中央控制電路、一記憶單元、一按鍵電路、一發射/學習切換電路、一高頻發射電路,其中,該中央控制電路中的中央控制單元內建有控制程序,通過插接座與記錄機結合而控制使其有學習、燒錄其它遙控器的功能,並可於發射信號間加上防拷貝碼而具有保護功能。
文檔編號H04B5/00GK2276689SQ95212848
公開日1998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1995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1995年5月31日
發明者何國平 申請人:何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