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磁力支撐的載重滾輪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22:50:0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具體涉及滾輪。
背景技術:
滾輪是可以移動的設備上最常用的器件之一。比如變電箱、電焊設備、變電櫃、控制櫃等設備,下方往往設置有滾輪。
重量比較重的設備,雖然下方設置有滾輪,但是推動起來,仍然會非常吃力。
但是,因為移動並不頻繁,而且機械動力裝置(電動機等)成本高、體積大,不適合安裝在眾多設備上。
因此難以解決下方設置有滾輪的重量比較重的設備,推動時的費力問題。
經過研究表明,推動時費力的原因之一,在於滾輪軸承因為承受壓力過大,造成形變,進而造成摩擦力過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採用磁力支撐的載重滾輪裝置,以解決上述至少一種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採用磁力支撐的載重滾輪裝置,包括一滾輪支架,滾輪支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下方設有滾輪支撐,滾輪支撐通過軸固定住一滾輪,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一電磁鐵,所述電磁鐵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下方,所述電磁鐵的中心軸線穿過所述滾輪的軸心;
所述滾輪內設置有至少八塊永磁鐵,八塊所述永磁鐵以所述滾輪的軸心為中心呈放射狀均勻排布;
八塊所述永磁鐵朝外的磁極相同;
所述電磁鐵下部的磁極,與所述永磁鐵朝外的磁極相排斥;
還包括一電源系統,所述電源系統通過一開關裝置連接所述電磁鐵。
在需要推動設備時,通過開關裝置控制電磁鐵的電能導通。
通過磁力相排斥,減小滾輪與滾輪支撐之間的壓力,進而減輕滾輪的軸上的壓力,進而減小摩擦力,並且避免軸在推動過程中,因承重而變形。並且使推動更加輕便。
所述滾輪外套有鋼環,所述鋼環內側貼在八塊所述永磁鐵朝外的磁極上。以使磁力在整個滾輪外側均勻分布。使推動順滑。
滾輪支架通過固定件固定在設備下方,比如變電箱、電焊設備、變電櫃、控制櫃的外殼下方,進而將採用磁力支撐的載重滾輪裝置固定在設備下方,實現對設備的支撐。
所述電源系統通過所述開關裝置連接一壓力檢測機構,再通過壓力檢測機構連接所述電磁鐵;
所述壓力檢測機構設有一壓力傳感器和一觸發電路;壓力傳感器連接有觸發電路;
所述觸發電路連接一功率放大電路,所述功率放大電路連接所述電磁鐵;
所述壓力傳感器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方。
壓力檢測機構是已有技術,在壓力傳感器檢測到設備重量超過一設定值時,觸發電路觸發,功率放大電路輸出電能為電磁鐵供電。
所述電磁鐵下端與所述滾輪的頂端的距離為2cm~5cm。在保證提供足夠排斥力的前提下,儘量避免對軸承的磁化。
所述電磁鐵優選為圓柱形電磁鐵。增大了電磁鐵的橫截面積,進而增大了電磁鐵與永磁鐵之間的排斥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圖2,採用磁力支撐的載重滾輪裝置,包括一滾輪支架3,滾輪支架3包括固定件7,固定件7下方設有滾輪支撐2,滾輪支撐2通過軸固定住一滾輪1,還包括一電磁鐵4,電磁鐵4固定在固定件7下方,電磁鐵4的中心軸線穿過滾輪1的軸心。滾輪1內設置有至少八塊永磁鐵6,八塊永磁鐵6以滾輪1的軸心為中心呈放射狀均勻排布。八塊永磁鐵6朝外的磁極相同。電磁鐵4下部的磁極,與永磁鐵6朝外的磁極相排斥。還包括一電源系統10,電源系統10通過一開關裝置11連接電磁鐵4。
在需要推動設備時,通過開關裝置11控制電磁鐵4的電能導通。通過磁力相排斥,減小滾輪1與滾輪支撐2之間的壓力,進而減輕滾輪1的軸上的壓力,進而減小摩擦力,並且避免軸在推動過程中,因承重而變形。並且使推動更加輕便。滾輪支架3通過固定件7固定在設備下方,比如變電箱、電焊設備、變電櫃、控制櫃的外殼下方,進而將採用磁力支撐的載重滾輪裝置固定在設備下方,實現對設備的支撐。
滾輪1外套有圓形鋼環,鋼環內側貼在八塊永磁鐵6朝外的磁極上。以使磁力在整個滾輪1外側均勻分布。使推動順滑。
電源系統10通過開關裝置11連接一壓力檢測機構12,再通過壓力檢測機構12連接電磁鐵4。壓力檢測機構12設有一壓力傳感器5和一觸發電路。壓力傳感器5連接有觸發電路。觸發電路連接一功率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連接電磁鐵4。壓力傳感器5固定在固定件7上方。壓力檢測機構12是已有技術,在壓力傳感器5檢測到設備重量超過一設定值時,觸發電路觸發,功率放大電路輸出電能為電磁鐵4供電。電磁鐵4下端與滾輪1的頂端的距離為2cm~5cm。在保證提供足夠排斥力的前提下,儘量避免對軸承的磁化。電磁鐵4優選為圓柱形電磁鐵4。增大了電磁鐵4的橫截面積,進而增大了電磁鐵4與永磁鐵6之間的排斥力。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