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23:29:27 1
專利名稱: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結構,用於使發電機定
子線圈端部(包括定子線圈、並聯環、主引線以及出線套管)形成相互獨立的三種冷卻水 路,屬於汽輪發電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通常在大型汽輪發電機中,其機內主要電路部件(包括定子線圈、位於勵端端部 的並聯環、主引線以及出線套管等)的冷卻方式主要採用氫冷或水冷。對於採用氫冷的發 電機端部線圈結構,根據機內氫氣風路的情況,需要特殊地設計其高/低壓風區及所對應 的進出風方式和位置;發電機機座與出線盒連接處需要設計隔離密封結構,這樣就使得整 個發電機端部的結構比較複雜,對裝配的密封性和安全性要求較高,而且由於發電機內部 氫壓的限制,氫氣的冷卻效果不如水冷卻。 對於採用水冷的發電機端部線圈結構,通常設計的結構會將並聯環與主引線和出 線套管串聯水冷卻,甚至會將定子線圈也串聯在一起。由於各個部件的結構不同,其水通路 的水阻、流量、流速和水壓降等參數均不相同,串聯在一起進行水冷卻可能引起各冷卻水路 中水量分配不均勻,從而影響冷卻效果。由於多個部件串聯冷卻,位於整個水路後階段的部 件溫度較高,而且其出水溫度也無法反應其流經的各個部件的具體溫升和運行情況,當機 內出現局部溫度過高時,無法及時、敏感地反應並調節。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有效提升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冷卻效果的可靠 性更高的冷卻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 路系統冷卻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定子冷卻水總進水管,定子冷卻水總進水管連接勵端總 進水管,勵端總進水管分別連接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以 及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管; 其中,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定子線圈、定子線圈冷卻水出水絕緣管以及汽 端總出水管依次連接; 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並聯環、並聯環冷卻水出水絕緣管以及勵端並聯環出 水管依次連接; 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管、主引線、出線套以及出線套管冷卻水匯水 管依次連接。 本實用新型對於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冷卻效果和可靠性的提升有三大作用 1、本實用新型中勵端總進水管通過絕緣引水管分別連接定子線圈、並聯環以及主 引線和出線套管,將冷卻水分為獨立的三個冷卻水路。每一路冷卻水均從勵端總進水管 (即冷水區)直接取水用於冷卻對應的部件,能有效降低其溫升和熱點溫度;[0011] 2、每一路冷卻水相互獨立出水,有效避免了由於各個冷卻水路不同水阻和水壓降 而可能產生的水量分配不均勻的情況; 3、每一路冷卻水在機外單獨監測和調節,使發電機定子線圈、並聯環、主引線和套 管等主要部件的溫升和冷卻情況反應更敏感,調節更方便。
圖1為一種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勵端下半圓周及出線盒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一種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結構示意圖,圖2為其勵 端下半圓周及出線盒截面圖。所述的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結構由定子冷卻 水總進水管1、勵端總進水管2、汽端總出水管3、定子線圈4、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5、 定子線圈冷卻水出水絕緣管6、並聯環7、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8、並聯環冷卻水出水絕 緣管9、勵端並聯環出水管10、主引線11、出線套管12、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 管13以及出線套管冷卻水匯水管14組成。 其中,定子冷卻水總進水管1連接勵端總進水管2,勵端總進水管2分別連接定子 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5、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8以及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 絕緣管13 ; 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5、定子線圈4、定子線圈冷卻水出水絕緣管6以及汽 端總出水管3依次連接; 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8、並聯環7、並聯環冷卻水出水絕緣管9以及勵端並聯 環出水管10依次連接; 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管13、主引線11、出線套管12以及出線套管冷 卻水匯水管14依次連接。 定子冷卻水通過定子冷卻水總進水管1引入勵端總進水管2,之後分成三個獨立 的冷卻水路。第一路用於冷卻定子線圈,經由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5、定子線圈4和 定子線圈冷卻水出水絕緣管6後引至汽端總出水管3並排出機外;第二路用於冷卻並聯環, 經由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8 (上半圓周)、並聯環7和並聯環冷卻水出水絕緣管9 (下半 圓周)後引至勵端並聯環出水管10並從勵端底部排出機外;第三路用於冷卻主引線和出線 套管,經由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管13、主引線11和出線套管12後匯總至出 線套管冷卻水匯水管14並排出機外。每個水路分別從勵端總進水管2進水,並相互獨立出 水;每個水路在出水處並均裝設有監測和調節設備。
權利要求一種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定子冷卻水總進水管(1),定子冷卻水總進水管(1)連接勵端總進水管(2),勵端總進水管(2)分別連接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5)、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8)以及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管(13);其中,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5)、定子線圈(4)、定子線圈冷卻水出水絕緣管(6)以及汽端總出水管(3)依次連接;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8)、並聯環(7)、並聯環冷卻水出水絕緣管(9)以及勵端並聯環出水管(10)依次連接;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管(13)、主引線(11)、出線套(12)以及出線套管冷卻水匯水管(14)依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三水路系統冷卻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定子冷卻水總進水管,定子冷卻水總進水管連接勵端總進水管,勵端總進水管分別連接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以及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管;定子線圈冷卻水進水絕緣管、定子線圈、定子線圈冷卻水出水絕緣管以及汽端總出水管依次連接;並聯環冷卻水進水絕緣管、並聯環、並聯環冷卻水出水絕緣管以及勵端並聯環出水管依次連接;主引線和出線套管冷卻水進水絕緣管、主引線、出線套管以及出線套管冷卻水匯水管依次連接。本實用新型能有效提升發電機定子線圈端部的冷卻效果;使發電機內主要電路部件的溫升和冷卻情況反應更加敏感,調節更加方便。
文檔編號H02K9/19GK201466893SQ200920077590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明者馮梅, 夏湧傑, 王庭山, 王建萍, 胡建波, 齊樂 申請人: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