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2:38:12
專利名稱: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在不使用鎖固螺絲之鎖固結合下,能將兩個對應之殼體板件予以扣緊結合者。
背景技術:
在各種工業設備、量測儀器設備、計算機設備之殼體結構設計中,經常都需藉由螺栓、螺絲等螺合組件將兩個殼體或板件予以鎖固結合。而在組裝該殼體時,通常會在該殼體內部形成一內部空間,以供固定電路板或其它電子構件或機構單元。此外,由於電路板上所安裝之電子組件容易受到電磁波之幹擾,故通常在將電路板結合於殼體中時,除了安裝定位之外,亦需考慮到電磁波幹擾之因素。
例如在傳統液晶顯示器之結構設計中,其是於顯示器內部裝設有一電路板,並使電路板上的連接器能顯露於顯示器殼體外部,以便與計算機主機或伺服器等作連接。而該電路板由於在運作過程會受到電磁波等幹擾,因此如能具備有殼體來隔絕電磁波等幹擾電路板,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尤其是殼體為具有可組裝或拆卸的二片殼體,且於殼體內部形成中空狀。較理想地是考慮將電路板安裝於中空殼體內部中來隔絕電磁波幹擾,但考慮到需要使用許多顆螺絲逐一地將二片殼體鎖緊,不但於組裝程序時非常耗費工時,且需數量龐大的螺絲組件供應組裝,此種習用技術既費工時又增加螺絲成本,而且於維修時需先逐一拆卸螺絲,相對地維修時間增加,維修費時不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藉由該扣緊結構,而可免除鎖螺絲之繁鎖組裝程序,減少組裝工時與降低螺絲、人工等成本,及維修時拆卸或組裝容易。
本實用新型之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可迅速定位,方便組裝,並避免組裝後殼體產生相對位移的現象。
為達到上述目的之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其是利用設於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殼體壁上一對卡扣組件予以卡扣結合,而讓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不使用鎖固螺絲之鎖固下,仍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扣緊結合。結合時,該第二殼體之其中一板件之扣件對應地插入該第一殼體之板件之卡槽內,然後對該第二殼體之另一板件施力使其向內彎曲,並讓其扣件扣入該第一殼體之對應板件的卡槽內,而使第二殼體結合扣緊於該第一殼體。如此,即可達到免鎖螺絲等繁鎖的組裝程序,減少組裝工時與降低螺絲、人工等成本,及維修時拆卸或組裝容易的目的與效果。
較佳地,兩者殼體之前、後、左、右殼壁彼此間形成有一間隙部份,可使得殼壁可容易地被施力而向內彎曲,以利於扣緊之操作。再者,該第一殼體板件上形成至少有一定位點,而該第二殼體板件上亦形成至少有一定位孔與該定位點相對應,可達到迅速定位,方便組裝,並避免二片殼體產生相對位移現象之目的與效果。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之立體分解圖;圖2A、2B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結合操作時之立體圖及斷面圖;圖3A、3B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結合操作時之另一立體圖及斷面圖;圖4A、4B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完成結合時之立體圖及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為本實用新型之立體分解圖,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一第一殼體10、一電路板20及一第二殼體30,該電路板20裝置固定於該第一殼體10之底殼部份11上,並藉由該第二殼體30與該第一殼體10之對應結合,而使得該電路板20被保護於兩者所形成之內部空間中,以防止電磁波的幹擾。
該第一殼體10具有一底殼部份11,而該底殼部份11之周緣分別垂直延伸有一前、後、左、右殼壁12、13、14、15,且該後殼壁13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水平方向之固定板16,並與該底殼部份11平行。其中尚包括有多個螺絲21,以將該電路板20鎖固於具有相對於螺絲21數目之螺絲孔111的底殼部份11上。
該前、後、左、右殼壁12、13、14、15彼此間形成有一縱向之間隙部份17,由於該第一殼體10為鋁金屬材料製作,因此可稍微適度地施力使該殼壁例如14或15作向內或向外彎曲。當停止施力時,藉由金屬的彈性回復能力而使該殼壁回復原狀。
本實施例之第一殼體10由於是將固定板16與液晶顯示器的殼體(圖中未示)鎖固,因此原則上在適當時機才需用到該間隙部份17的功能,例如調整與該第二殼體30殼壁或板件的相對應位置。該固定板16上具有多個鎖孔161,可利用螺絲將其鎖固於液晶顯示器的殼體壁上。
另,該左、右殼壁14、15分別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左、右板件18、19與該底殼部份11平行,該左、右板件18、19上分別具有多個卡槽181、191排列於其上,該卡槽181、191突出於該板件18、19之上表面,而分別形成一具有向內凹陷的凹部182、192。
較佳地,該第一殼體10之底殼部份11上具有多個螺孔112,可利用多個螺絲將該第一殼體10鎖固於液晶顯示器的殼體壁或其它應用設備上。
該第二殼體30具有一頂殼部份31,而該頂殼部份30之周緣分別垂直延伸有一前、後、左、右殼壁32、33、34、35,其中該左、右殼壁34、35分別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左、右板件36、37與該頂殼部份31平行,該左、右板件36、37上分別具有多個扣件361、371排列與第一殼體10之板件18、19上所形成之卡槽181、191相對應並可相卡扣者。
該扣件371在第二殼體30的右板件37端緣形成有一缺口部372,且於該缺口部372的外端緣向外突伸出一扣片373與該板件37端緣平齊,使得該扣片373與該缺口部372之左、右側緣分別形成有一間隙部份,以便將該扣片373插入該第一殼體10之卡槽191之凹部192者。相同地,該第二殼體30之各個扣件361亦可同樣插入至該第一殼體10之卡槽181之凹部182。
該第二殼體30之前、後、左、右殼壁32、33、34、35彼此間形成有一間隙部份38,此亦由於該第二殼體31為鋁金屬材料製作,因此可稍微適度地施力使該殼壁例如34或35作向內彎曲,當停止施力時,藉由金屬的彈性回復能力而使該扣件361或371被後縮並放鬆而插入該第一殼體10之卡槽181或191內,以達到該第一殼體10與該第二殼體30卡扣結合的目的。
該第一殼體10之板件18、19上分別形成至少有相間隔之定位點183、193,而該第二殼體30之板件36、37亦間隔地形成至少有一定位孔362、374,該定位孔362、374與該定位點183、193分別相對應,可達到定位的作用與目的。較佳地,接近該後殼壁13的固定板16上具有多個定位點162排列於其上,而該第二殼體30之後板件39亦具有多個相對應之定位孔391,使得該第一殼體10與該第二殼體30可達到定位的作用與目的。
由於該第一殼體10與該第二殼體30可使用薄鋁金屬材料製作,因此可先將該第二殼體30之左板件36上之扣件361對應地插入該第一殼體10之左板件18之卡槽181之凹部182內,然後對該第二殼體30之右板件37施力使其向內彎曲,並讓該右板件37之扣件371能夠順利地扣入該第一殼體10之右板件19上的卡槽191之凹部192。
請同時參閱圖2A、2B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30結合操作時之立體圖及斷面圖,當該電路板20固定於該第一殼體10之底殼部份11上,接著即可將該第二殼體30卡扣結合於該第一殼體10上。其操作方式將該第二殼體30之左板件36的扣件361插入該第一殼體10之左板件18的卡槽181之凹部182內,並使得該第二殼體30的左板件36的定位孔362定位於該第一殼體10的左板件18的對應定位點183上。
請同時參閱圖3A、3B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30結合操作時之另一立體圖及斷面圖,當完成如圖二A、二B所示的結合操作狀態後,再施力於該第二殼體30的右殼壁35,由於該第二殼體30的後殼壁33、前殼壁32與該右殼壁35間具有間隙部份38,因此該右殼壁35會受力而向內地彎曲,使得該第二殼體30之右板件37的扣件371能夠縮入該第一殼體10的右板件19的卡槽191內,並讓該扣件371與該卡槽191內部呈水平狀態,並且該扣件371之扣片373位於該卡槽191的凹部192前方準備進行扣合動作。
請同時參閱圖4A、4B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30完成結合時之立體圖及斷面圖。接續圖3A及圖3B之操作後,當停止對該第二殼體30的右殼壁35施力,則該第二殼體30之右殼壁35會回復原狀,此時該右板件37的扣件371之扣片373即能夠一一地順利插入該第一殼體10的右板件19的卡槽191之各個凹部192內並完成扣合動作。此時,該第二殼體30之右板件37上的各個定位孔374即可分別定位於該第一殼體10的右板件19的對應定位點193,如此即完成整個結合及定位之操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利用卡扣結構之設計,而可免除習知採用鎖固螺絲來達到鎖固扣緊等繁鎖的組裝程序,減少組裝工時與降低螺絲、人工等成本,維修時拆卸或組裝亦較為容易,以及利用定位結構可迅速定位,方便組裝。而在應用方面,本實用新型特別適合用於例如液晶顯示器的電路板保護組件,當然亦可利用於其它電器設備殼體之組裝。故本實用新型確實符合新型專利的要件,依法提出申請。
以上之敘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說明,凡精於此項技術者當可依據上述之說明作其它種種之改良,這些改變仍屬於本實用新型之創作精神及以下所界定之權利要求範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一第一殼體,具有一底殼部份,該底殼部份之周緣分別垂直延伸有至少一對殼壁,且該殼壁分別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與該底殼部份平行之板件,在該板件上設有至少一個卡槽;一第二殼體,具有一頂殼部份,該頂殼部份之周緣分別垂直延伸有至少一對殼壁,且該殼壁分別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與該頂殼部份平行之板件,在該板件上設有至少一個相對應於該第一殼體之卡槽之扣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第一殼體之卡槽突出於該板件表面上,而形成一具有向內凹陷的凹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第一殼體之相鄰殼壁彼此間形成有一間隙部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第二殼體之相鄰殼壁彼此間形成有一間隙部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第一殼體之板件上,間隔地配置有至少一定位點,而該第二殼體之板件則形成有相對應於該定位點之定位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第二殼體之扣件於該第二殼體的板件端緣形成有一缺口部,且於該缺口部的端緣向外突伸出一扣片,該扣片與該缺口部之左、右側緣分別形成有一間隙部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扣件之扣片外端緣與該板件端緣平齊。
專利摘要一種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具有一第一殼體與一第二殼體,兩者可利用設於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殼體壁上的一對卡扣組件予以卡扣結合,以及以一定位結構將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定位,而讓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不使用鎖固螺絲之鎖固下,仍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扣緊結合。結合時,該第二殼體之其中一板件之扣件對應地插入該第一殼體之板件之卡槽內,然後對該第二殼體之另一板件施力使其向內彎曲,並讓其扣件扣入該第一殼體之對應板件的卡槽內,而使第二殼體結合扣緊於該第一殼體。該殼體板件之結合扣緊結構,可迅速定位,方便組裝,並避免組裝後殼體產生相對位移的現象。
文檔編號H05K5/00GK2728171SQ200420037360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8日
發明者邱振源 申請人:上海環達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 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