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0-28 03:02:57 1
本發明屬於中藥製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特別是供頸椎骨質增生患者使用的內服藥物及其製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頸椎病又稱頸椎症候群,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症候群、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症候群。表現為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那麼,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藥物,是我們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頸椎骨質增生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以解決頸椎骨質增生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頸椎骨質增生。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羌活3~12g、防風8~18g、獨活3~10g、川芎5~12g、黃芩3~12g、酸棗仁10~26g、五味子3~12g、赤芍6~12g、熟地黃15~40g、生薑3~12g、桂枝3~10g、絲瓜絡5~16g、雞血藤15~26g、白芥子3~6g、小茴香3~6g、地龍5~10g、膽南星3~6g。
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羌活5~11g、防風10~16g、獨活5~9g、川芎8~11g、黃芩6~11g、酸棗仁11~23g、五味子5~11g、赤芍8~11g、熟地黃18~35g、生薑6~11g、桂枝5~9g、絲瓜絡6~14g、雞血藤18~23g、白芥子4~5.5g、小茴香4~5.5g、地龍6~9g、膽南星4~5.5g。
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最佳方案」的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羌活10g、防風14g、獨活8g、川芎10g、黃芩10g、酸棗仁20g、五味子10g、赤芍10g、熟地黃30g、生薑10g、桂枝8g、絲瓜絡12g、雞血藤20g、白芥子5g、小茴香5g、地龍8g、膽南星5g。
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製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和粉塵後,按照質量份比分別粉碎成粗粒狀包煎;
b、將包好的原料中藥放入冷開水中浸泡半個小時,然後再將浸泡好的藥物和浸泡藥物的澄清液一併放入砂鍋內,注入過藥36mm的冷開水進行第一次煎煮50分鐘,濾取藥液後,再次注入過藥32mm的微溫開水進行第二次煎煮35分鐘,二次混合濃縮成50%的中藥液380毫升備用。
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服用方法為:將製備好的中藥液以一天服用,早晚分服,給藥量190毫升/次,飯後服。15天為一個療程,服藥1~3個療程,症狀消失,病獲痊癒。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羌活,性味:味辛、苦、性溫,具有散表寒、祛風溼、利關節、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無汗、油印寒溼痺、風水浮腫、瘡瘍腫毒;
防風,性味:辛甘、溫,具有發表、祛風、勝溼、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溼痺、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等症;
獨活,性味:辛、苦、微溫,具有祛風除溼、通痺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溼痺、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腫塊、胸脅疼痛、頭痛眩暈、風寒溼痺、跌打損傷、癰疽瘡瘍;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瀉實火、除溼熱、止血、安胎之功效,用於治療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溼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酸棗仁,性味:甘,平,具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之功效,用於治療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
五味子,性味:酸、溫,具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之功效,用於治療肺虛喘咳、口乾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用於治療溫毒發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痛經、崩帶淋濁、瘀滯脅痛、疝瘕積聚、跌扑損傷;
熟地黃,性味:甘、微溫,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
生薑,性味:味辛、性溫,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之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洩瀉等症;
桂枝,性味:辛、甘、性溫,具有散寒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之功效,用於治療風寒表證、寒溼痺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症瘕結塊、胸痺、心悸、痰飲、小便不利;
絲瓜絡,性味:味苦、性涼,具有通經活絡、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胸脅疼痛、風溼痺痛、經脈拘攣、乳汁不通、肺勢咳嗽、癰前程瘡毒、他癰等症;
雞血藤,性味:苦甘、溫,具有活血舒筋、養血調經之功效,用於治療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溼痺痛、婦女有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
白芥子,性味:味辛、辣,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溼痰流注、陰疽腫毒,治乳癰、乳癌、乳腺疼痛、結核、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小茴香,性味:味辛、性溫,具有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之功效,用於治療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脅痛、腎虛腰痛、痛經等症;
地龍,性味:鹹、寒,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之功效,用於治療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痺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
膽南星,性味:苦、微辛、涼,具有清熱化痰、息風定驚之功效,用於治療痰熱咳嗽、咯痰黃稠、中風痰迷、癲狂驚癇。
本發明藥物是基於中醫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原則,從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認為:就頸椎骨質增生,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頸椎骨質增生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採用該配方製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羌活10g、防風14g、獨活8g、川芎10g、黃芩10g、酸棗仁20g、五味子10g、赤芍10g、熟地黃30g、生薑10g、桂枝8g、絲瓜絡12g、雞血藤20g、白芥子5g、小茴香5g、地龍8g、膽南星5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羌活11g、防風16g、獨活9g、川芎11g、黃芩11g、酸棗仁23g、五味子11g、赤芍11g、熟地黃35g、生薑11g、桂枝9g、絲瓜絡14g、雞血藤23g、白芥子5.5g、小茴香5.5g、地龍9g、膽南星5.5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內服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羌活12g、防風18g、獨活10g、川芎12g、黃芩12g、酸棗仁26g、五味子12g、赤芍12g、熟地黃40g、生薑12g、桂枝10g、絲瓜絡16g、雞血藤26g、白芥子6g、小茴香6g、地龍10g、膽南星6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患者共898例,年齡為56歲以上的453例,只有445例為56歲以下。898例患者中痊癒的871例,顯效的的27例,總有效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