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10:59:07 5

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模板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生產線。
背景技術:
目前,在建築施工中牆體的混凝土澆鑄施工,通常採用傳統鋼模板或木模板和竹膠板,為較少次周轉使用的非永久性的建築模板,牆體澆鑄施工完成,需要等待混凝土的凝固後,進行建築模板的拆卸,最後再進行建築外牆保溫層的繁瑣施工,施工勞動強度大、施工效率低、施工成本高且施工質量難以保證。應運而生的塑料模板是一種節能型和綠色環保產品,是繼木模板、組合鋼模板、竹木膠合模板、全鋼大模板之後又一新型換代產品。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鋼模板、木模板、方木,節能環保,攤銷成本低。
塑料模板周轉次數能達到30次以上,還能回收再造。溫度適應範圍大,規格適應性強,可鋸、鑽,使用方便。模板表面的平整度、光潔度高,且有阻燃、防腐、抗水及抗化學品腐蝕的功能,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和電絕緣性能。能滿足各種建築支模的要求。
但是,現有塑料模板常見的有實心板和中空板,但是多為有單層板,多層中空板因其生產難度很大並不常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設計合理、生產效率高的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生產線。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生產線,包括依次布置的擠出機、分配器、擠出模具、真空定型裝置、牽引機和切割機,所述擠出機為兩臺並列布置的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出料口均與分配器相連,分配器出料口與擠出模具進口相接,擠出模具出口與真空定型裝置相連;所述分配器設有第一進料口和第二進料口,第一進料口和第二進料口分別與兩臺擠出機出料口相連,分配器出料口與擠出模具進料口連通;分配器內腔設有中間流道、上流道和下流道,上流道和下流道分別設置在中間流道的上方和下方,上流道和下流道末端分別與中間流道連通,且上流道和下流道末端寬度與中間流道寬度一致,上流道和下流道的起始端均與第二進料口連通,中間流道進料口一端與第一進料口連通,中間流道出料口與擠出模具的進料口對接。
優選的,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均設有上料裝置和加熱混料機,上料裝置出料口與加熱混料機進料口相接,兩臺加熱混料機出料口分別與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進料口相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進料口、第二進料口分別與兩臺擠出機相連的管路上均設有計量泵。
優選的,所述擠出模具內部設有冷卻水流道和真空管路,冷卻水流道與外部的冷卻水系統相連,通過真空管路對擠出模具內部料腔抽真空。
優選的,所述第二進料口通過V型通道與上流道和下流道連通,第一進料口、第二進料口分別設置在分配器的相鄰兩個垂直側面上。
優選的,兩臺計量泵出口設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通過控制器與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相連。
優選的,所述上料裝置為螺旋輸送機,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均為單螺杆排氣擠出機,計量泵為熱熔泵。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於:利用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將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的兩種原料分別進行混煉並擠出,第一擠出機的出料經分配器的第一進料口進入沿上流道和下流道分兩路與中間流道匯合,第二擠出機的出料經分配器的第二進料口進入沿中間流道流出與擠出模具的進料口對接,實現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的製作。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緊湊、設計合理、生產效率高的優點,優化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的生產工藝,提高了塑料模板生產質量,生產的這種三層中空塑料模板能夠起到隔熱保溫作用,增加整體強度並延長了模板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框圖;
圖2是圖1中分配器與擠出模具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分配器,2-擠出模具,3-第一進料口,4-第二進料口,5-中間流道,6-上流道,7-下流道,8-冷卻水流道,9-真空管路,10-料腔,11-V型通道,12-中間層,13-保護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3所示的一種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生產線,包括依次布置的擠出機、分配器1、擠出模具2、真空定型裝置、牽引機和切割機,所述擠出機為兩臺並列布置的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出料口均與分配器1相連,分配器1出料口與擠出模具2進口相接,擠出模具2出口與真空定型裝置相連;所述分配器1設有第一進料口3和第二進料口4,第一進料口3和第二進料口4分別與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出料口相連,分配器1出料口與擠出模具2進料口連通;分配器1內腔設有中間流道5、上流道6和下流道7,上流道6和下流道7分別設置在中間流道5的上方和下方,上流道6和下流道7末端分別與中間流道5連通,且上流道6和下流道7末端寬度與中間流道5寬度一致,上流道6和下流道7的起始端均與第二進料口4連通,中間流道5進料口一端與第一進料口3連通,中間流道5出料口一端分兩支路與擠出模具2的進料口對接,中間流道5的具體形狀與擠出模具2內料腔10形狀相匹配。
如圖4所示的一種三層中空塑料模板包括中間層12和保護層13, 保護層13設置在中間層12的上下面,中間層12中部的空心孔形狀根據設計需求而定。
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均設有上料裝置和加熱混料機,上料裝置出料口與加熱混料機進料口相接,兩臺加熱混料機出料口分別與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進料口相接,所述第一進料口3、第二進料口4分別與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相連的管路上均設有計量泵。通過上料裝置將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的中間層12和保護層13的兩種原料分別輸送至加熱混料機進行熔融、混煉,再分別進入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進行充分塑化和混合,並通過計量泵對兩種熔融後的原料進行精確計量,避免原料浪費,實現送料均勻、產品成品率高的目的。
同時在兩臺計量泵出口均設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通過控制器與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相連。壓力傳感器將檢測到的壓力信號傳輸至控制器,通過控制器來控制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的轉速,精確控制原料擠出速度。
為了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上料裝置選用螺旋輸送機,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均為單螺杆排氣擠出機,計量泵選用熱熔泵以適用於加熱熔融狀態的原料輸送。
另外,所述擠出模具2內部設有冷卻水流道8和真空管路9,冷卻水流道8與外部的冷卻水系統相連,同時冷卻水系統也與後序的真空定型裝置相通,通過真空管路9對擠出模具2內部料腔10抽真空。
作為一種優選結構,所述第二進料口4通過V型通道11與上流道6和下流道7連通,第一進料口3、第二進料口4分別設置在分配器2的相鄰兩個垂直側面上,通過V型通道11將進入第二進料口4內的原料平均分配至上流道6和下流道7,實現在中間層12的上下表面均勻塗覆保護層13。
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的製作過程如下:利用螺旋輸送機作為上料裝置將原材料分類輸送至加熱混料機進行熔融、混煉,再分別進入第一擠出機和第二擠出機內進行充分塑化和混合,然後分別經熱熔泵將融化狀態的原料輸送至分配器1,作為三層中空塑料模板中間層12的原料通過分配器1的第一進料口3進入中間流道5,作為三層中空塑料模板保護層13的原料通過分配器1的第二進料口4經V型通道11分別進入上流道6和下流道7,使兩種原料沿上流道6和下流道7分兩路與中間流道5匯合,再經中間流道5流出與擠出模具2的進料口對接,中間流道5的形狀與擠出模具2內料腔10形狀相匹配,具體形狀根據中空塑料模板的設計要求而定;利用抽真空設備通過真空管路9對擠出模具2內料腔10抽真空方便原料輸送,冷卻水系統的冷卻水流經擠出模具2內部冷卻水流道8對擠出模具2進行降溫,通過擠出模具2得到三層中空塑料模板完成製作。本實用新型優化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的生產工藝,提高了塑料模板生產質量,生產得到的三層中空塑料模板能夠起到隔熱保溫作用,增加整體強度並延長了模板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緊湊、設計合理、生產效率高的優點,利用分配器實現三層中空塑料模板的中間層12和保護層13兩種原料的合理分配,通過計量泵對兩種原料的流量進行精確控制,利用壓力傳感器及控制器控制兩臺擠出機的轉速,避免了原料浪費,保證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產品成品率。
顯然,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