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亮度背光源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10:04:18

本實用新型屬於背光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亮度背光源。
背景技術:
傳統的雙面發光背光源只採用一個導光板,包括膠框,固定於膠框一側邊中部並通過FPC線路板實現電連接的多個光源,設置在膠框中部的導光板以及分別設於導光板兩側的各一套膜片,每套膜片包括擴散膜、增光膜。
背光源的光線直接由面光源提供時,液晶顯示屏的畫面質量、均一度較好,但是光源功耗高。背光源的光線直接由線光源、點光源提供時,雖然光源功耗低,但是液晶顯示屏的畫面質量與均一度較差。如何在不提高功耗的情況下大幅度提升雙面顯示器亮度,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亮度背光源,目的是使非面光源產出的光線達到面光源的效果,提高雙面背光源亮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亮度背光源,包括膠框、置於膠框內的FPC線路板和光源,膠框的兩側面內對稱設有導光板和光學膜片,所述導光板內設置中空層,中空層內排布有用於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導嚮導光板出光面且可限位支撐中空層上下端面的反射支撐機構,所述反射支撐機構包括多個支撐凸起和設於支撐凸起內壁的霧化顆粒,兩個導光板出光面的出光方向相反,兩個導光板之間設有一層雙面反射型反射膜。
所述雙面反射型反射膜為ESR反射膜。
所述支撐凸起為波浪形、三角形或山脊狀結構。
所述光學膜片包括擴散膜和增光膜。
所述擴散膜為一層,所述增光膜為兩層,兩層增光膜均設於擴散膜之上。
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設有點狀凸起。
所述導光板的周向側壁包覆有白色反色框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更改了背光板內部出光方式,導光板中空層內的霧化顆粒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反射到導光板的出光面,這樣可以使非面光源產生的光線達到面光源的效果,兼顧光源功耗以及產生均勻光線的效果,提高了背光源在兩個方向的亮度,通過雙面反射型反射膜的設置,亮度更佳,將支撐凸起與霧化顆粒均設置在導光板內部,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達到上述面光源效果及產生均勻光線的效果,霧化顆粒設置在相對封閉的腔體內,避免進入雜質而影響光線效果。白色反色框架的設置,使反射率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
圖1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源一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導光板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FPC線路板與光源構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
1、膠框,2、反射膜,3、導光板,4、擴散膜,5、第一增光膜,6、第二增光膜,7、遮光膠,8、雙面膠,9、FPC線路板,10、光源,11、支撐凸起,12、霧化顆粒,13、霧化點,14、定位凸起,15、光學膜片,16、點狀突起,17、斜邊,20、黑色條形件,21、白色反射框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並有助於其實施。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高亮度背光源,包括膠框1和置於膠框內的FPC線路板9和光源10,膠框1的兩側面內對稱設有導光板3和光學膜片15,光源10焊接固定於FPC線路板上,與其一起構成流焊半成品(FPC+光源),FPC線路板9可以通過雙面膠8固定於膠框內,光學膜片包括擴散膜4和增光膜;導光板3內設置中空層,中空層內排布有用於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導嚮導光板出光面且可限位支撐中空層上下端面的反射支撐機構,反射支撐機構包括多個支撐凸起11和設於支撐凸起11內壁的霧化顆粒12,兩個導光板3出光面的出光方向相反,兩個導光板3之間設有一層雙面反射型反射膜2。霧化顆粒12採用具有高反射率的透明顆粒,經過光源照射後,其從各個角度進入導光板中,進而從各個角度將光源發出的光線反射到導光板的出光面,這樣可以使非面光源產生的光線達到面光源的效果,兼顧光源功耗以及產生均勻光線的效果,將支撐凸起與霧化顆粒均設置在導光板內部,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達到上述面光源效果及產生均勻光線的效果,霧化顆粒設置在相對封閉的腔體內,避免進入雜質而影響光線效果。支撐凸起11可以為波浪形、三角形或山脊狀結構。光源可以採用LED燈作為光源。
兩個導光板3出光面的出光方向相反,且兩個導光板3之間設有一層雙面反射型反射膜2,從而實現兩塊導光板分別向膠框的底面和頂面出射光線,兩個導光板3的出光方向設有依次設有光學膜片和遮光膠。雙面反射型反射膜為ESR反射膜,具有使用PET系樹脂為原料製成的多層膜結構,是在可見光波長範圍內有非常高的反射率的光學薄膜,反射時光損失小,通過有效使用光源發出的光,從而提高畫面亮度。通過設置雙面反射型反射膜,從第一導光板或第二導光板與出光口相反的一側的光可以被雙面反射型反射膜反射回導光板,從而大大提高了光效。採用雙導光板並在雙導光板中夾一張全反射的反射片,直接對導光板的光進行全反射,減少了光的損耗,從而大大提高亮度的目的。
導光板3位於光源10發光口位置排布有若干霧化點13。由於導光板在光源發光口位置排布一定小區域的細而密的若干霧化點,對光源發光口的光線進行擴散,起到散射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光源發光口光斑,達到好的視覺效果。霧化點密集區域與上述的支撐凸起最好對應進行設置,通過兩者的配合作用,從導光板出光面導出的光線均勻高,且無光斑,具有更好的視覺效果。霧化點可以通過雷射鐳射加工技術進行加工而成,具體排布設計時,霧化點13為等距排布,排列密集。為了不影響背光發光亮度,霧化點需小而淺,在加工時,雷射能量調得要大大小於常規點能量。
擴散膜4為一層,增光膜為兩層,分別為第一增光膜5和第二增光膜6,兩層增光膜均設於擴散膜4之上。遮光膠採用黑黑遮光膠。具體各部件的安裝順序為從上到下依次是黑黑遮光膠7、第二增光膜6、第一增光膜5、擴散膜4、導光板3、反射膜2和膠框1。採用黑黑雙面膠,一方面用來遮光,另一方面用來黏貼液晶屏。液晶屏與膠框通過黑黑遮光膠固定。
為了增加結構強度,該背光源還包括鐵框,鐵框與膠框優選為一體成型結構。可用注塑機通過注塑模具注塑一體成型。另外,鐵框還具有保護和屏蔽的作用。鐵框的側板上設有用於散熱的凸起鰭片結構,使得LED光源產生的熱量容易散走。導光板3的周向側壁包覆有白色反色框架21,通過在四周側壁增設白色反射框架,反射率大大提高。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於,導光板3的出光面設有點狀凸起16,導光板3與膠框1連接的側邊形成由反射膜2朝膠框1頂部傾斜的斜邊17。點狀凸起可以通過注塑成型的方式直接注塑在導光板的出光面,對光起到很好的散射作用。導光板的側面貼在膠框內,或者膠框內設置卡槽,導光板側邊設置卡口,通過卡口與卡槽配合進行卡裝。斜邊的傾斜角為10°至15°,使得有反射膜反射出來的光線將嚮導光板的垂直方向移動,使得較窄的遮光膠能夠將從導光板側面反射出的光線遮住,避免背光源側邊形成亮線。
斜邊17的表面設有黑色條形件20,避免光線從不需要出光的位置出光,造成不希望出現的光學不良,比如燈口光斑等。優選的,黑色條形件的長度與導光板的寬度相同,有效防止不良出光問題,黑色條形件可以通過粘貼的方式貼在斜邊的表面。黑色條形件與膠框、反射膜形成的密封空間內最好填充有柔性導熱矽膠,一方面可以用來導熱,另一方面具有防止晃動的作用。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