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鋁邊框送卸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8 02:24:07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機鋁邊框送卸料裝置。
背景技術:
科技日新月異,生活翻天覆地,生活在這樣一個大時代,創意無處不在。如今金屬保護邊框已經成為設計師們的另一個花樣翻新的用武之地,它們不僅外觀新穎、獨特,創意十足,而且還可以很好的為你保護好愛機。金屬保護邊框,多採用航空鋁合金打造。手機金屬CNC行業看似門檻比較低,採購了相關設備就能夠動工生產,然而要做好卻不容易,金屬保護邊框的加工需要經過粗加工,半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多道工序,很多時候全過程需要10個以上工站才能獲得成品,現有的塑料外殼只需要開了模具便可實現批量生產,良率基本可達90%以上,而金屬保護邊框想要提高良品率,每個過程都需要嚴格管控。金屬保護邊框需要在加工環節,在金屬保護邊框上開設供手機按鈕或揚聲器外露的開槽,開槽的加工多採用數控中心實現,加工過程中,需要操作員現場將產品裝夾在數控中心的加工臺上並在加工完成後將產品卸下,人工操作效率低,並且考慮到人工成本較高,如何可以在鋁合金邊框切槽環節,設計相應的設備,減輕人力投入,提高生產效率,成為本行業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可以減輕人力投入,提高生產效率的手機鋁邊框送卸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手機鋁邊框送卸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包括夾持機構、送料裝置和卸料裝置,夾持機構包括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第一鉸接杆、第二鉸接杆、第三鉸接杆、第四鉸接杆、升降驅動氣缸、橫移驅動氣缸、鉸接杆驅動氣缸、鉸接杆連接座、橫移驅動氣缸,第一鉸接杆的中部和第二鉸接杆的中部鉸接在鉸接杆連接座上,第三鉸接杆的下端和第四鉸接杆的下端分別鉸接第一鉸接杆的上端和第二鉸接杆的上端,第三鉸接杆的上端和第四鉸接杆的上端鉸接鉸接杆驅動氣缸的伸縮杆上,第一鉸接杆、第二鉸接杆、第三鉸接杆、第四鉸接杆形成四連杆機構,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分別固定在第一鉸接杆的下端以及第二鉸接杆的下端,鉸接杆驅動氣缸固定在鉸接杆連接座,鉸接杆連接座固定在升降驅動氣缸的伸縮杆上,升降驅動氣缸固定在橫移驅動氣缸的伸縮杆上,送料裝置和卸料裝置均包括裝置支架、邊框套接柱、推動套環、套環電動推桿、邊框套接柱驅動氣缸,邊框套接柱豎直滑動安裝在裝置支架上,推動套環套設在邊框套接柱上,套環電動推桿、邊框套接柱驅動氣缸固定在裝置支架上,套環電動推桿的伸縮杆的上端連接推動套環的下端,邊框套接柱驅動氣缸的伸縮杆上端固定邊框套接柱的下端,夾持機構的旁邊設置有用於運送夾持機構所夾持的鋁合金邊框的運送機械手,運送機械手包括機械機架、定位座、第二電磁鐵、機械手氣缸、固定盤、連接盤、運送氣缸、旋轉氣缸,第二電磁鐵固定在定位座上,定位座的左端開設有供第二插接塊插入的第二插接塊容納槽,第二插接塊容納槽呈四稜台狀,第二電磁鐵固定在定位座的左端面上,從而第二插接塊插入第二插接塊容納槽後,通過第二電磁鐵吸附夾具,進而將定位座固定在定位座上,所述定位座的右端固定在機械手氣缸的伸縮杆上,所述機械手氣缸固定在固定盤上,固定盤轉動安裝在連接盤上,旋轉氣缸固定在連接盤上,旋轉氣缸的轉動軸固定固定盤,所述連接盤固定在運送氣缸的伸縮杆上,運送氣缸固定在機械機架上。送卸料裝置可以替代上料、加工、卸料過程的人力裝卸料操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作為優選,裝置支架上固定有紅外線限位開關,紅外線限位開關水平設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本實用新型可以替代上料、加工、卸料過程的人力裝卸料操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手機鋁合金邊框切槽用自動化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運送機械手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夾持機構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夾具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插接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插接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送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卸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鋁合金邊框的固定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鋁合金邊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圖11,本實施例手機鋁合金邊框切槽用自動化生產線,包括用於切槽的數控加工中心1、用於裝夾鋁合金邊框的夾具2、用於將鋁合金邊框送入數控加工中心1的運送機械手3、用於將鋁合金邊框運送到機械手上的送卸料裝置6,數控加工中心1的工作檯上固定有呈四稜台狀的第一插接塊11以及第一電磁鐵12,所述夾具2包括夾具基座21、第一滑動塊22、第二滑動塊23,夾具基座21呈矩形柱狀,夾具基座21的尺寸與鋁合金邊框的尺寸相適應,所述夾具基座21上開設有供第一滑動塊22進行直線滑動的第一滑槽25,第一滑動塊22插接在第一滑槽25上,所述夾具基座21上開設有供第二滑動塊23直線進行滑動的第二滑槽,第二滑動塊23插接在第二滑槽上,夾具基座21的左端開設有呈四稜台狀的第一插接塊容納槽26,第一滑槽25的內端和第二滑槽的內端均連通至第一插接塊容納槽26,第一滑槽25的外端和第二滑槽的外端連通外部空間,夾具基座21的右端固定有呈四稜台狀的第二插接塊27,所述運送機械手3包括機械機架31、定位座32、第二電磁鐵33、機械手氣缸34、固定盤35、連接盤36、運送氣缸37、旋轉氣缸38,第二電磁鐵33固定在定位座32上,定位座32的左端開設有供第二插接塊27插入的第二插接塊容納槽39,第二插接塊容納槽39呈四稜台狀,第二電磁鐵33固定在定位座32的左端面上,從而第二插接塊27插入第二插接塊容納槽39後,通過第二電磁鐵33吸附夾具2,進而將定位座32 固定在定位座32上,所述定位座32的右端固定在機械手氣缸34的伸縮杆上,所述機械手氣缸34固定在固定盤35上,固定盤35轉動安裝在連接盤36上,旋轉氣缸38固定在連接盤36上,旋轉氣缸38的轉動軸固定固定盤35,所述連接盤36固定在運送氣缸37的伸縮杆上,運送氣缸37固定在機械機架31上,所述送卸料裝置6包括夾持機構4、送料裝置5 和卸料裝置6,夾持機構4包括第一夾持板41、第二夾持板42、第一鉸接杆43、第二鉸接杆44、第三鉸接杆45、第四鉸接杆46、升降驅動氣缸47、橫移驅動氣缸48、鉸接杆驅動氣缸49、鉸接杆連接座410、橫移驅動氣缸48,第一鉸接杆43的中部和第二鉸接杆44的中部鉸接在鉸接杆連接座410上,第三鉸接杆45的下端和第四鉸接杆46的下端分別鉸接第一鉸接杆43的上端和第二鉸接杆44的上端,第三鉸接杆45的上端和第四鉸接杆46的上端鉸接鉸接杆驅動氣缸49的伸縮杆上,第一鉸接杆43、第二鉸接杆44、第三鉸接杆45、第四鉸接杆46形成四連杆機構,第一夾持板41、第二夾持板42分別固定在第一鉸接杆43 的下端以及第二鉸接杆44的下端,鉸接杆驅動氣缸49固定在鉸接杆連接座410,鉸接杆連接座410固定在升降驅動氣缸47的伸縮杆上,升降驅動氣缸47固定在橫移驅動氣缸48的伸縮杆上,送料裝置5和卸料裝置6均包括裝置支架51、邊框套接柱52、推動套環53、套環電動推桿54、邊框套接柱驅動氣缸55,邊框套接柱52豎直滑動安裝在裝置支架51上,推動套環53套設在邊框套接柱52上,套環電動推桿54、邊框套接柱驅動氣缸55固定在裝置支架51上,套環電動推桿54的伸縮杆的上端連接推動套環53的下端,邊框套接柱驅動氣缸55的伸縮杆上端固定邊框套接柱52的下端。
作為優選,第一滑動塊22、第二滑動塊23以及夾具基座21的外側面上均開設有用於避開切削刀具的避刀槽211。
作為優選,第一插接塊容納槽26的上側壁面、下側面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為3°至 10°。作為優選,定位座32上轉動安裝有轉動圈321,定位座32上固定有驅動轉動圈321 轉動的轉動圈321電機,轉動圈321上固定有用於吹開切削廢料的吹氣槍頭322。
作為優選,裝置支架51上固定有紅外線限位開關56,紅外線限位開關56水平設置。
手機鋁合金邊框切槽用自動化生產線的工作過程如下:
1)人工將待加工的鋁合金邊框依次套入邊框套接柱52上;
2)橫移驅動氣缸48驅動第一夾持板41、第二夾持板42直線移動至邊框套接柱52的兩側,鉸接杆驅動氣缸49驅動第一夾持板41、第二夾持板42轉動,第一夾持板41、第二夾持板42夾持鋁合金邊框,邊框套接柱52在邊框套接柱驅動氣缸55的驅動下向下滑動,使得夾持有鋁合金邊框的第一夾持板41、第二夾持板42可以直線移動,在套環電動推桿54 的推動下,推動套環53向移動,直至最上方的鋁合金邊框上升至指定高度;
3)第一夾持板41、第二夾持板42直線移動至定位座32上方,此時第二插接塊27插入第二插接塊容納槽39,第二電磁鐵33吸附在夾具基座21上,如圖3所示,定位座32在機械手氣缸34的作用下向上移動,從而使得鋁合金邊框依次套入夾具基座21,第一夾持板 41、第二夾持板42反轉,鬆開鋁合金邊框後,橫移驅動氣缸48驅動第一夾持板41、第二夾持板42直線移動返回;
4)定位座32在旋轉氣缸38的作用下,轉動至水平位置,並在運送氣缸37的作用下,將夾具基座21送入數控中心,當第一插接塊11插入第一插接塊容納槽26後,推動第一滑動塊22、第二滑動塊23滑動,第一滑動塊22的外端面、第二滑動塊23的外端面頂在鋁合金邊框的內壁面上,從而將鋁合金邊框固定在夾具基座21上,夾具基座21通過第一電磁鐵12吸附在數控加工中心1的工作檯上,第二電磁鐵33斷電後,在運送氣缸37的作用下,定位座32離開數控中心;
5)數控中心開始加工。
加工完成後,可以參照上述裝料原理反向操作生產線,實現卸料過程中,卸下的鋁合金邊框依被夾持機構4放入卸料裝置的套入邊框套接柱52上。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