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23:22:37 3
專利名稱:一種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尤其是能夠製備出鑽井液和烴類混合的含烴鑽井液樣品。
技術背景在含烴鑽井液的雷射拉曼檢測過程中,傳統的含烴鑽井返液樣品製備方法,往往直接採用石英管燒結封裝方式。這種方式製備的含烴鑽井液樣品,在觀測一段時間後,烴類與鑽井液會出現分離。此時為了將烴類與鑽井液混和,必須從實驗儀器中拿出測試樣品,進行攪拌再次混合。這不但會影響實驗進度,而且即使將再次混合的樣品放入雷射拉曼光譜儀器後,往往無法找到與原來實驗一致的觀測點。在含烴鑽井液的雷射拉曼檢測過程中,還
需要測定溫度對拉曼譜的影響。傳統的石英管燒結製備方式,無法動態的控制樣品溫度。傳統的含烴鑽井返液樣品製備方法,對含烴鑽井液的雷射拉曼檢測,造成了很大困難。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含烴鑽井返液樣品製備方法,在含烴鑽井液的雷射拉曼檢測過程中,不能實現烴類和鑽井液的在線混合,也不能動態控制樣品溫度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該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不僅可以在線對烴類和鑽井液進行混合,而且可以動態的控制樣品溫度。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烴類注射管通過烴類注入通道和混樣池相連;鑽井液注入器通過鑽井液注入通道也和混樣池相連。混樣池內壁嵌入電阻式加熱器和溫度感應器。首先在烴類注入器中注入X1毫升烴類物質,並在鑽井液注入器中注入X2毫升鑽井液樣品。然後打開攪拌電機,攪拌葉輪旋轉。此時,推動烴類注射管A,向混樣池注入Y1毫升烴類物質,同時推動鑽井液注射管B,向混樣池注入Y2毫升鑽井液。烴類物質和鑽井液進入混樣池後,在攪拌葉輪的作用下,物理混合。混樣池中的烴類物質和鑽井液的混合物的體積可以由液面觀測器測得。混樣池上面有一個恆壓口,使混樣器內頂部空氣與液面觀測器的頂部壓力同為大氣壓,以得到正確的混樣器內的液面位置。開啟電阻式加熱器,混樣池內的烴類和鑽井液混合樣品的溫度,可由溫度感應器顯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含烴鑽井液的雷射拉曼檢測過程中,可以方便得對烴類和鑽井液樣品進行在線混合,並且可以動態控制樣品溫度。
圖中所示為一種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圖中A-烴類注射管,B-鑽井液注射管,C-烴類注入通道,D-鑽井液注入通道,E-攪拌電機,F-攪拌葉輪,G-石英窗口,H-恆壓口,I-液面觀測器,J-溫度感應器,K-電阻式加熱器,L-混樣池。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選取勝利油田勝2井原油樣品注入烴類注射管A,同時選取勝利勝2井鑽井返液注入鑽井液注射管B。推動烴類注射管八,將100毫升烴類物質經烴類注入通道流入混樣池L ;推動鑽井液注射管B,將100毫升鑽井液經鑽井液通道流入混樣池。因為有20毫升烴類物質滯留在烴類注入通道中,還有20毫升鑽井液物質滯留在鑽井液注入通道中,所以混樣器中的烴類和鑽井液混合物的總體積為160毫升。此時開動攪拌電機,轉速200r/min。通過液面觀測器I觀測混樣器內液面初始高度為160毫升,開動攪拌器後,液面高度變化,最低160毫升,最高180毫升。開啟電阻式加熱器K,隨著加熱時間增長,溫度感應器J顯示的溫度上升,當混樣器內烴類和鑽井液混合物的溫度達到40攝氏度時,停止加熱。通過石英窗 口 G,可以觀測到混樣器內溫度40攝氏度的,烴類和鑽井液的混合物。
權利要求1.一種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其特徵是烴類注射管通過烴類注入通道和混樣池相連;鑽井液注入器通過鑽井液注入通道也和混樣池相連。混樣池內壁嵌入電阻式加熱器和溫度感應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其特徵是烴類物質和鑽井液進入混樣池後,在攪拌葉輪的作用下,物理混合。混樣池中的烴類物質和鑽井液的混合物的體積可以由液面觀測器測得。混樣池上面有一個恆壓口,使混樣器內頂部空氣與液面觀測器的頂部壓力同為大氣壓,以得到正確的混樣器內的液面位置。開啟電阻式加熱器,混樣池內的烴類和鑽井液混合樣品的溫度,可由溫度感應器顯示。
專利摘要一種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人工含烴鑽井返液在線制樣設備的烴類注射管通過烴類注入通道和混樣池相連;鑽井液注入器通過鑽井液注入通道也和混樣池相連。混樣池內壁嵌入電阻式加熱器和溫度感應器。烴類物質和鑽井液進入混樣池後,在攪拌葉輪的作用下,物理混合。混樣池中的烴類物質和鑽井液的混合物的體積可以由液面觀測器測得。混樣池上面有一個恆壓口,使混樣器內頂部空氣與液面觀測器的頂部壓力同為大氣壓,以得到正確的混樣器內的液面位置。開啟電阻式加熱器,混樣池內的烴類和鑽井液混合樣品的溫度,可由溫度感應器顯示。
文檔編號G01N21/65GK202502008SQ20122006704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8日
發明者任偉偉, 唐明明, 張金亮, 張鵬輝, 李存磊 申請人:北京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