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屏和圖像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23:28:27 1
專利名稱:發光屏和圖像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發光元件的發光屏和包括這樣的發光屏的圖像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通過用從電子發射器件發射的電子照射發光元件來顯示圖像的顯示裝置中,為了提高亮度,希望用被充分加速的電子照射發光元件。由於這個原因,需要將高電壓施加於陽極。然而,由於最近幾年顯示裝置的厚度的尺寸縮減,所以存在放電發生在後板上的電子發射器件與前板(發光基板)上的陽極電極之間的情況。專利文獻1公開了具有下述構造的陽極面板,在所述構造中,為了抑制由放電引起的損壞的目的,通過電阻性材料層將陽極電極單元的組件(陽極電極單元按二維矩陣布置)電連接。此外,專利文獻1還公開了為了抑制光學串擾(cross talk)的目的,提供網格形分隔壁,以便包圍螢光材料。引文列表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No. 2007-005232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然而,專利文獻1的結構需要改進之處在於使陽極的電勢穩定。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的發光屏和包括這樣的發光屏的圖
像顯示裝置。問題的解決方案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包括後板,包括電子發射器件;和發光屏,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 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所述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並從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所述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所述分隔壁元件上,所述饋電電極將所述電阻元件與電源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饋電電極在與所述分隔壁元件相鄰的網眼(mesh)形基底上與所述電阻元件和所述電源電路的端子接觸。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包括後板,包括電子發射器件;和發光屏,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 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所述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並從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所述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所述分隔壁元件上,所述饋電電極將所述電阻元件與電源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分隔壁元件包括網眼形部分,所述網眼形部分被定位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多個發光元件被定位的區域的外部;所述饋電電極在所述分隔壁元件的網眼形部分上與所述電阻元件和所述電源電路的端子接觸。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發光屏,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所述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並從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所述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所述分隔壁元件上,所述饋電電極將所述電阻元件與電源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饋電電極在與所述分隔壁元件相鄰的網眼形基底上與所述電阻元件接觸,並包括在所述網眼形基底上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電源電路的端子連接。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發光屏,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所述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並從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所述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所述分隔壁元件上,所述饋電電極將所述電阻元件與電源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分隔壁元件包括網眼形部分,所述網眼形部分被定位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多個發光元件被定位的區域的外部;所述饋電電極在所述分隔壁元件的網眼形部分上與所述電阻元件接觸,並包括在所述網眼形部分上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電源電路的端子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在其中電勢可被穩定地供給陽極的發光屏和包括這樣的發光屏的圖像顯示裝置。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整體構造的一部分被切掉的透視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前板和後板的平面圖。圖3是包括圖2(a)中的前板的圖像顯示裝置的部分截面圖。圖4是包括圖2(a)的前板的圖像顯示裝置的另一個部分截面圖。圖5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前板。圖6是包括圖5中的前板的圖像顯示裝置的部分截面圖。圖7是包括由網格形元件構成的分隔壁元件的前板的平面圖。圖8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前板,並提供包括該前板的圖像顯示裝置的部分截面圖。圖9是包括圖8(a)中的前板的圖像顯示裝置的另一個部分截面圖。圖10示出移除圖2(a)中的前板的元件的狀態。圖11是基底附近部分的部分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圖1是示出根據實施例的圖像顯示裝置100的整體構造的透視圖。在該透視圖中,為了示出圖像顯示裝置的內部構造, 切除該裝置的一部分。圖2 (a)示出用作構成圖像顯示裝置100的發光屏的前板11,從後板12側觀看該前板11。圖2(b)示出從前板11側看到的後板12,前板11用作發光屏。圖 3(a)是沿著圖1中的線A-A'截取的截面圖。圖3(b)是沿著圖1中的線B-B'截取的截面圖。圖4是沿著圖1中的線C-C'截取的截面圖。請注意,為了清晰地顯示圖1中的線 A-A'、線B-B'和線C-C'與用作發光屏的前板之間的位置關係,在圖2(a)中也示出了線 A-A'、線B-B'和線C-C'。請注意,以下,將用作發光屏的前板簡單地描述為前板。後板12包括在背部基板32上的電子發射器件16。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 (b)和圖 1所示,在基板上包括多個電子發射器件16,並且該多個電子發射器件16按矩陣與掃描布線14和信息布線15連接。如圖2(a)所示,前板11包括在正面基板31上的多個陽極電極20、分隔壁元件19 和電阻元件21,分隔壁元件19被定位在陽極電極之間,電阻元件21被定位在分隔壁元件 19上,並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與電阻元件接觸的饋電電極22設置在正面基板 31的外周部分與形成有陽極電極的區域之間的部分中。在饋電電極的端部,設置以下所述的與電源電路的端子連接的連接部23。在正面基板31上還設置有發光元件17和網眼形基底對,發光元件17和網眼形基底M在其它元件下面,並且在圖2(a)中未顯示。以下, 將對這些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進行描述。如圖3(a)所示,多個發光元件17和多個陽極電極20設置在正面基板31上,發光元件17在被從電子發射器件16發射的電子照射時發射光,陽極電極20被定位為與發光元件17重疊。相對於正面基板31的表面朝向後板12突出的分隔壁元件19設置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如圖3(b)和圖2(a)所示,在Y方向上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20電連接的電阻元件21設置在分隔壁元件19的面向後板12的部分上。如圖4所示,用於將電勢提供給發光屏的電源電路27設置在圖像顯示裝置100的外部。電源電路27通過電阻元件21將電勢提供給陽極電極20。請注意,當電阻元件21和電源電路27被設置為彼此分離一定距離時,根據該距離而發生電壓降。由於這個原因,通過饋電電極22將條帶形電阻元件21和電源電路27彼此電連接。這樣,通過將電阻元件21 設置在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17之間的分隔壁元件19的面向後板12的多個部分上,電阻元件21不阻擋從發光元件17發射的光,因此,可高效率地使用該光。因此,可提高圖像顯示裝置的亮度。此外,由於與陽極電極20連接的電阻元件21被定位在分隔壁元件 19的面向後板12的多個部分上,在X方向上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20之間的部分具有高電阻。結果,X方向上的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20之間的部分的耐壓增大。這樣,通過將連接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20的電阻元件21設置在分隔壁元件19 上,提供各種優點。然而,當電阻元件21設置在分隔壁元件19上,並且連接電阻元件21與電源電路的饋電電極22設置在正面基板31的表面上時,為了將電阻元件21與饋電電極22連接,產生橫跨分隔壁元件的上表面與正面基板31的表面之間的臺階式(stepped)部分的部分。因此,存在斷裂發生在橫跨部分中的情況。結果,引起不穩定地執行對與電阻元件21連接的陽極電極20饋電的問題。
因此,在本實施例的構造中,如圖2(a)、圖3(a)和圖10(a)所示,定位在分隔壁元件19和饋電電極22上的電阻元件21被設置在與分隔壁元件19相鄰設置的網眼形基底M 上,饋電電極22抑制電阻元件21與電源電路27之間的電壓降。這裡,圖10(a)示出饋電電極22從圖2(a)中的構造移除的狀態。在不橫跨臺階式部分的情況下,在網眼形基底M 上實現饋電電極22與電阻元件21之間的連接和饋電電極22與電源電路27的端子之間的連接。具體地講,在不橫跨臺階式部分的情況下,使饋電電極22和電阻元件21以及饋電電極22和電源電路27的端子在網眼形基底M上彼此接觸。結果,由於從電阻元件21到電源電路27的電路徑不具有臺階式部分(在所述臺階式部分中,通過橫跨這些臺階式部分引起斷開),所以電勢可被穩定地供給與電阻元件21連接的陽極電極20。基於進入陽極電極 20的電子的陽極電流加入(join into)到饋電電極22中,大電流通過饋電電極22。結果, 在饋電電極部分中產生熱。然而,如圖10(a)所示,通過使其上設置有饋電電極的基底M 具有網眼形狀,可減小由發熱在饋電電極部分中產生的應力。因此,可抑制基於饋電電極與基底的分離、基底與正面基板的分離等的饋電電極的損壞,並可實現陽極電壓的穩定供給。 另外,如圖1所示,存在這樣的情況,即,為了抑制前板起電(electrification)的目的,在前板的反表面(不面向電子源並且曝露到空氣的表面)上形成由諸如ITO的透明導電材料構成的抗靜電膜30。通常,與陽極電極相比,低電壓(例如,GND)被施加於抗靜電膜30。在這種情況下,饋電電極22與抗靜電膜30之間的電壓在饋電電極部分中產生電容。然而,通過使基底M具有網眼形狀,可減小該電容。結果,可降低功耗。請注意,圖4中所示的連接部23是饋電電極22與電源電路接觸的部分。高電壓管腳觀是電源電路的杆形端子部。高電壓管腳觀將設置在圖像顯示裝置100的外部上的電源電路27的輸出電壓延伸到前板11。以下,將對本實施例中的組成元件進行詳細描述。關於正面基板31,可使用透射可見光的元件,諸如玻璃。在本實施例中,優選使用諸如PD200的高應變點玻璃。關於陽極電極20,可使用已知的用於CRT等的金屬背(back)、金屬背由Al等形成。為了執行陽極電極20的圖案化,可使用通過掩模執行的汽相沉積法、蝕刻法等。關於陽極電極20的厚度,由於電子需要通過陽極電極20到達發光元件17,所以考慮電子的能耗、設置的加速電壓(陽極電壓)和光的反射效率來適當地確定厚度。當^iv到15kV的電壓施加於陽極電極20時,使陽極電極20具有50 [nm]到300[nm]的厚度。請注意,當由ITO 等構成的透明電極用作陽極電極20時,所利用的構造不限於圖1和圖2(a)中所示的陽極電極20被定位為與發光元件17重疊並覆蓋發光元件17的構造。陽極電極20可設置在正面基板31與發光元件17之間。關於發光元件17,可使用由於電子束激勵而發光的螢光晶體。關於具體的螢光材料,例如可使用在由 Phosphor Research Society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編輯的「Phosphor Handbook」(Ohmsha,Ltd.出版)中描述的並且已用於現存的CRT 的螢光材料等。根據加速電壓、螢光材料的粒子直徑、螢光材料的填充密度等來適當地確定螢光材料的厚度。當施加於陽極電極20的加速電壓為大約5kV到15kV時,使螢光材料具有4·5[μπι]到30[μπι](其為3[μπι]到10[ μ m](常見螢光粒子的平均直徑)的1. 5到3 倍)的厚度,優選地,大約5[ μ m]到15[μπι]的厚度。
分隔壁元件19優選由下述材料形成,所述材料由具有幾乎表現為絕緣的電阻的無機混合物構成,諸如包含金屬氧化物的玻璃材料,所述金屬氧化物諸如氧化鉛、氧化鋅、 氧化鉍、氧化硼、氧化鋁、氧化矽或氧化鈦。為了執行分隔壁元件19的圖案化,可使用諸如噴砂法、感光印料(photopaste)法或蝕刻法的方法。請注意,根據圖像顯示裝置的規格適當地確定分隔壁元件19的高度。優選使分隔壁元件19的高度為發光元件17的寬度(圖中χ或y方向上的長度)的1/2到10倍。例如,當發光元件17的寬度為50[μ m]時,優選使分隔壁元件19的高度為25[μ m]到500[μ m]。結果,可抑制暈光現象的發生,這是優選的,在所述暈光現象中,被發光元件17反射的電子到達另一個發光元件17,引起發光。分隔壁元件19不限於如圖2(a)所示的由彼此分離的多個條帶形元件構成的分隔壁元件19, 而是可由圖7(a)和圖7(b)所示的網格形元件構成。請注意,圖7(a)和圖7(b)分別示出當圖2(a)和圖5中的分隔壁元件19由網格形元件構成時的前板。在分隔壁元件19由網格形元件構成的這樣的情況下,可在兩個方向(X方向和Y方向)上抑制上述暈光現象的發生,這是優選的。總之,主題申請的發明不僅可應用於如圖2(a)所示的包括由彼此分離的多個條帶形元件構成的分隔壁元件19的前板,而且還可應用於如圖7(a)和圖7(b)所示的包括由網格形元件構成的分隔壁元件19的前板。關於電阻元件21的組成元件,可使用電阻性材料,諸如氧化釕、氧化鈦、氧化錫、 ITO或ΑΤΟ。關於用於形成條帶形電阻元件21的方法,可使用現存的方法,諸如印刷法或者使用分配器的塗布法。關於電阻元件21的電阻,可通過更高的電阻抑制放電電流。然而,當電阻太高時, 由於由電子束產生的電流而在陽極引起電壓降。考慮到抑制放電電流的效果、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之間的耐壓特性等,電阻元件21的最佳電阻優選為大約IkQ到1ΜΩ。饋電電極22沒有特別限制,只要它由諸如金屬的導電材料形成即可。然而,當從電源電路27和高電壓管腳觀(高壓電源電路的端子)施加高電壓時,為了減小饋電電極 22自身中的電壓降,優選地使和電壓管腳觀連接的連接部與離該連接部最遠的部分之間的電阻為1[ΚΩ]或更小。更優選地,該電阻比電阻元件21的電阻小三個或更多個數量級 (1/1000或更小)。關於基底Μ,可使用各種元件,只要基底M可通過下述方式形成即可,即,控制基底M的高度,以使得不引起饋電電極22與被定位在分隔壁元件19上的電阻元件21之間引起的斷開和由於分隔壁元件與正面基板的表面之間的高度差而引起的斷開。例如,可使用在真空中釋放少量氣體的材料,諸如聚醯亞胺。可替換地,還可使用包含氧化鋁或氧化鋯的陶瓷、通過燒制(firing)包含低熔點玻璃料的糊劑(paste)而獲得的材料、或者其中具有相對低電導率的金屬氧化物(諸如ZnO或SnO)包含低熔點玻璃料的材料。還可使用與分隔壁元件19中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基底優選由分隔壁元件構成。基底被定位在發光元件被定位的區域的外部,以便與分隔壁元件19相鄰。請注意,發光元件被定位的區域是相對於被定位在最外周的發光元件的向內(inward)部分。該區域是在圖2(a)中用標號40 表示的虛線區域,即,圖像顯示區域。基底M與分隔壁元件19相鄰意味著橫跨在分隔壁元件19與基底M之間的電阻元件21被定位為不朝向正面基板31懸掛(hung)。只要滿足這樣的條件,基底M就可被定位在離分隔壁元件19 一定距離處。請注意,基底M優選地被定位為與分隔壁元件19接觸。基底的形狀被形成為網眼形狀,諸如網格形狀。指出,網眼形狀是聯成網絡的形狀,在圖11中示出其示例。圖11是放大基底附近結構的局部視圖。 如圖11 (a)和圖11(b)所示,根據本發明的結構不限於上述圖10中所示的包括四邊形開四的網格結構,並且涵蓋例如包括圓形開口四和十字叉形(十字形)開口四的結構。請注意,如圖10中那樣,圖11示出移除了饋電電極22的狀態。當饋電電極被電阻性材料覆蓋時,可抑制饋電電極與例如電子發射器件之間產生的放電電流,這是優選的。請注意,關於覆蓋饋電電極的電阻性材料,可使用電阻元件21。 具體地講,形成饋電電極22,並將電阻元件21形成為覆蓋饋電電極22。請注意,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a)和圖3(b)所示,作為優選實施例,遮光元件18 設置在分隔壁元件19與前板11之間。關於遮光元件18,可利用已知的用於CRT等的黑矩陣結構。遮光元件18通常由黑色金屬、黑色金屬氧化物、碳等形成。這樣的黑色金屬氧化物的示例包括氧化釕、氧化鉻、氧化鐵、氧化鎳、氧化鉬、氧化鈷和氧化銅。接著,將對後板12進行描述。如圖1和圖2(b)所示,發射通過激勵使發光元件17 發光的電子的多個電子發射器件16設置在後板12的內表面上。關於電子發射器件16,適合使用例如表面傳導發射器件。用於將驅動電壓供給電子發射器件16的多條掃描布線14 和多條信息布線15也設置在後板12的內表面上。用作抗氣壓結構的間隔件13優選地設置在後板12與前板11之間。間隔件13設置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17之間的部分中,以使得間隔件13不影響圖像顯示裝置所顯示的圖像。間隔件13由絕緣材料構成,所述絕緣材料諸如玻璃、其中絕緣材料與導電材料混合的元件等。還可使用其中表面被電阻性材料覆蓋的構造。在使間隔件13具有微小的電導率(以下,稱為導電間隔件)的這樣的情況下,可抑制間隔件的起電,這是優選的。結果, 可使從電子發射器件發射的電子的軌跡穩定,並可顯示良好的圖像。製備以上描述的前板11、後板12和間隔件13,並將間隔件13放置在前板11與後板12之間。前板11和後板12的外周部分通過側壁沈結合在一起,以形成圖像顯示裝置 100。當用如此形成的圖像顯示裝置100顯示圖像時,電源電路27通過饋電電極22和電阻元件21將電壓施加於陽極電極20。此時,通過端子Dy和Dx將電壓施加於掃描布線 14和信息布線15,以將驅動電壓供給電子發射器件16,使所需的電子發射器件16發射電子束。從電子發射器件發射的電子束被加速,並撞擊在發光元件17上。結果,發光元件17被選擇性地激勵發光。如此,顯示圖像。示例(示例 1)以下,將對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示例進行描述。請注意,由於在上述實施例中描述了圖像顯示裝置的後板和整體構造,所以將僅對示例1的特徵進行描述。圖2(a)示出示例1 的前板11,從後板側觀看前板11。圖3(a)、圖3(b)和圖4分別示出沿著圖1(或圖2(a)) 中的A-A' ,B-B'和C-C'截取的截面。(步驟1:形成黑矩陣)在正面基板31 (PD200)的表面上印刷黑色糊劑,正面基板31為在其表面(背面)上設置由ITO構成的抗靜電膜30的玻璃。通過光刻技術使印刷的糊劑曝光和顯影,以使該糊劑被圖案化為網格形狀。如此,形成用作黑矩陣的遮光元件18。使開口的間距在Y方向上為630[μπι],在X方向上為210[μπι],如在面向開口的電子發射器件中一樣。使開口的大小在Y方向上為^5[μπι],在X方向上為145[ μ m]。(步驟2塗覆分隔壁材料和基底材料)接著,為了在遮光元件18上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的條帶形分隔壁元件,用狹縫式塗布機塗覆氧化鉍絕緣糊劑,以使得燒制之後的膜厚度將變為190 μ m。在120°C下將所塗覆的糊劑乾燥10分鐘,以形成分隔壁元件的預製件。用狹縫式塗布劑在將在後面的步驟中在其中形成饋電電極22的區域中塗覆氧化鋅絕緣糊劑,以使得所塗覆的糊劑與分隔壁元件的預製件相鄰,並且燒制之後的膜厚度將變為190 μ m。在120°C下將所塗覆的糊劑乾燥 10分鐘,以形成基底的預製件。(步驟3形成分隔壁元件和基底)接著,用層疊裝置將幹膜抗蝕劑(DFR)貼附到分隔壁元件的預製件和基底的預製件。然後使用於曝光DFR的鉻掩模與預定位置對齊,並按圖案曝光DFR。所使用的鉻掩模在分隔壁元件的預製件上具有這樣的形狀,該形狀掩蔽與遮光元件18重疊的條帶形部分(未曝光部分),在X方向上寬度為50 μ m並且在Y方向上延伸;在基底的預製件上具有這樣的形狀,該形狀掩蔽在X方向上延伸的網眼形部分(其中寬度為50 μ m的部分在X方向和Y方向這二者上延伸的網格部分)。然後通過該鉻掩模使DFR曝光。此外,用顯影劑對DFR進行顯影(移除曝光部分)處理,通過衝洗對DFR進行洗浴處理,並對DFR進行乾燥處理,以形成用於噴砂的掩模,該掩模在所需部分處具有開口,並由DFR構成。執行使用SUS粒子作為磨粒的噴砂法。因此,根據DFR的開口對分隔壁元件的預製件和基底的預製件進行圖案化, 以使得移除預製件的不必要部分,將分隔壁元件的預製件圖案化為在Y方向上延伸的條帶形狀,並將基底的預製件圖案化為在X方向上延伸的網眼形狀(在示例1中,網格形狀)。 此後,通過用去膜溶液(stripping solution)對DFR進行洗浴來剝離DFR,並對基板進行清洗。(步驟4:形成電阻元件)用分配器形成包含氧化釕的高電阻糊劑,以使得燒制之後的膜厚度在如此圖案化的分隔壁元件的預製件上以及從分隔壁元件的預製件到基底的網眼形預製件將變為5 μ m。 在120°C下將所形成的糊劑乾燥10分鐘。請注意,按測試圖案塗覆用於形成高電阻層的材料,並測量所塗覆的糊劑的電阻。發現體積電阻率為KT1Q ·πι。(步驟5:燒制)在530°C下對這些元件進行燒制,以形成由在Y方向上延伸的多個條帶形元件構成的分隔壁元件19、定位在分隔壁元件上的從分隔壁元件到網眼形基底M的條帶形電阻元件21、和在X方向上延伸的網眼形基底對。(步驟6塗覆螢光材料)接著,關於發光元件17,使用在其中分散了 CRT領域中所使用的P22螢光材料的糊劑。通過絲網印刷法落入式(drop-in)地印刷螢光材料,以使其與具有條帶形開口的分隔壁元件19對齊。在示例1中,為了提供彩色顯示,分別按條帶圖案塗覆具有三種顏色R、 G和B的螢光材料。使每種螢光材料的膜厚度為15 μ m。此後,在120°C下對具有三種顏色的螢光材料進行乾燥處理。請注意,可分開地對每種顏色或者對這三種顏色一起執行乾燥處理。此外,通過噴塗在螢光材料上塗覆將用作粘合材料的包含鹼性矽酸鹽的水溶液,即, 水玻璃。(步驟7:形成金屬背)接著,通過噴塗塗布法塗覆丙烯酸乳液,並對該丙烯酸乳液進行乾燥,以用丙烯酸樹脂填充螢光粉末材料中的空隙。此後,在螢光材料上沉積將用作陽極電極20的鋁膜。此時,使用金屬掩模形成陽極電極20,所述金屬掩模僅在與用作發光元件17的螢光材料對應的部分和條帶上的電阻元件21的部分中具有開口。請注意,使用作陽極電極20的鋁膜具有90nm的厚度。請注意,陽極電極20不限於鋁,可使用鈦、鉻等。(步驟8:形成饋電電極)接著,在網眼形基底對上形成饋電電極22,以使得饋電電極22的多個部分與電阻元件21重疊。具體地講,通過在網眼形基底M上使用印刷絲網印刷在其中分散了銀粒子的玻璃糊劑來形成饋電電極22,所述印刷絲網具有與饋電電極22的圖案對應的開口(在示例1中,所述開口具有等效於網眼形基底M的形狀)。同時,在網眼形基底M上還形成與電源電路27的高電壓管腳28連接的連接部23。饋電電極22和連接部23在120°C下被乾燥並隨後在500°C下被燒制。(步驟9形成後板和間隔件)通過在玻璃元件(PD200 背部基板3 上形成用作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電子發射器件的表面傳導發射器件16、多個掃描布線14和多個信息布線15來形成後板12。在背部基板32的一部分中形成用作電源電路的端子的高電壓管腳觀延伸穿過的孔,所述部分面向前板11的連接部23。電源電路27設置在背部基板32的背表面(不面向前板11的表面)中的孔附近。間隔件13由玻璃元件(PD200)構成。用如此製作的前板11、後板12和間隔件13製作圖1所示的圖像顯示裝置100。應注意,在形成圖像顯示裝置100時,充分地執行對齊,以使得電源電路27的高電壓管腳觀與定位在網眼形基底上的饋電電極22的連接部23接觸。圖3(a)、圖3(b)和圖4中分別示出沿著圖1中的線A-A'、線B-B'和線C-C'截取的截面。在如此形成的圖像顯示裝置100中,電源電路27通過饋電電極22和條帶形電阻元件21將SkV的電壓施加於陽極電極20,以顯示圖像。如圖3 (a)、圖3 (b)和圖4所示,通過設置分隔壁元件19和將條帶形電阻元件21放置在分隔壁元件19上,獲得充分高的發光亮度,並顯示具有較少的由暈光引起的顏色混合的良好圖像。臺階式斷裂在條帶形電阻元件21與饋電電極22之間的接觸部分中沒有出現。由在饋電電極部分中產生的熱量引起的饋電電極部分的損壞(斷裂或分離)也沒有出現。在長時間段的圖像顯示期間沒有問題出現。請注意,在示例1中,條帶形電阻元件21被形成為被定位為從分隔壁元件19到網眼形基底M。然而,這不是限制性的。饋電電極22可被形成為被定位為從基底M到分隔壁元件19,並與分隔壁元件19上的電阻元件21接觸。(示例 2)以下,將對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示例進行描述。基本構造與示例1中相同。示例2與示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了具有圖5、圖6(a)和圖6(b)中所示的構造的前板。請注意,圖10(b)中示出移除了圖5中的饋電電極22的構造。示例2的構造的特徵在於,如圖 10 (b)中的基底部分25所示,分隔壁元件19在正面基板31上被形成為延伸到發光元件17 被定位的區域外部的區域,並且這樣的延伸部分(基底部分2 被形成為具有網眼形狀。換句話講,分隔壁元件19被形成為延伸到示例1中的網眼形基底M的位置,並且分隔壁元件 19的這樣的延伸部分(基底部分2 被形成為具有網眼形狀。請注意,發光元件被定位的區域是相對於定位在最外周的發光元件的向內部分。該區域在圖5中是用標號40表示的虛線區域,S卩,圖像顯示區域。與示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饋電電極22設置在分隔壁元件的網眼形部分(基底部分)上,所述部分被定位在圖像顯示區域(發光元件被定位的區域)的外部,並且使饋電電極22在網眼形分隔壁元件上(在基底部分上)與電阻元件21和用作電源電路27的端子的高電壓管腳觀接觸。與示例1的不同之處還在於陽極電極20覆蓋在X方向上彼此相鄰的兩個發光元件,並且陽極電極20分別覆蓋電阻元件21。請注意,圖 6(a)是沿著圖5中的A-A'截取的截面圖,圖6(b)是沿著圖5中的B-B'截取的截面圖。在示例2的圖像顯示裝置100中,電源電路27通過饋電電極22和條帶形電阻元件21將SkV的電壓施加於陽極電極20,以顯示圖像。結果,如示例1中那樣,獲得充分高的發光亮度,並顯示具有較少的由暈光引起的顏色混合的良好圖像。臺階式斷裂在條帶形電阻元件21與饋電電極22之間的接觸部分中沒有出現。由饋電電極部分中產生的熱量引起的饋電電極部分的損壞(斷裂或分離)也沒有出現。在長時間段的圖像顯示期間沒有問題出現。此外,由於條帶形電阻元件21到陽極電極20的連接部分被陽極電極20覆蓋,所以以更大的確定性建立陽極電極20與條帶形電阻元件21之間的電連接。結果,使陽極電極 20的電勢穩定,並顯示更好的圖像。(示例 3)以下,將對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示例進行描述。基本構造與示例1中相同。示例3 與示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具有圖8(a)、圖8(b)和圖9中所示的構造的前板。具體地講,示例3與示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形成電阻元件21之前形成饋電電極 22,然後將電阻元件21形成為覆蓋饋電電極22。請注意,圖8(a)示出從後板12側看到的前板11。圖8(b)是沿著圖8(a)中的B-B'截取的截面圖。圖9是沿著圖8(a)中的C-C' 截取的截面圖。請注意,沿著圖8(a)中的A-A'截取的截面圖與圖3(a)類似。以下,將對製作示例3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步驟進行描述。省略與示例1中的步驟類似的步驟的描述。(步驟1形成黑矩陣)、(步驟2 塗覆分隔壁材料和基底材料)和(步驟3 形成分隔壁元件和基底)與示例1中相同。然而,不執行(步驟4:形成電阻元件),執行(步驟 5 燒制)。如此,形成分隔壁元件19和網眼形基底24。接著,如示例1中那樣執行(步驟6 塗覆螢光材料)和(步驟7 形成金屬背)。(步驟8:形成饋電電極)接著,在網眼形基底M上形成饋電電極22。具體地講, 在基底M上通過使用印刷絲網印刷其中分散了銀粒子的玻璃糊劑來形成饋電電極22,所述印刷絲網具有與饋電電極22的圖案對應的開口。同時,在基底M上還形成與用作電源電路27的端子的高電壓管腳觀連接的連接部23。在120°C下乾燥饋電電極22和連接部 23。(步驟9形成電阻元件)用分配器形成包含氧化釕的高電阻糊劑,以便覆蓋分隔壁元件19和在網眼形基底M上的圖案化的饋電電極22,並使得燒制之後的膜厚度將變為 5 μ m。所形成的糊劑在120°C下乾燥10分鐘,隨後在500°C下被燒制。此後,執行示例1中的步驟9及其後面的步驟(形成後板和間隔件及其後面的步驟)的過程,以製作圖像顯示裝置。在示例3中,也實現與示例1中相同的優點。另外,由於饋電電極22被具有高電阻的電阻元件21覆蓋,所以由在饋電電極部分中引起的放電(例如,饋電電極與電子發射器件之間引起的放電)產生的電流被抑制。結果,獲得以與示例1相比的穩定性工作的圖像顯示裝置。請注意,示例3的技術可與上述示例2的構造組合,在示例2的構造中,使用包括基底部分25的分隔壁元件19來代替基底M的形成。標號列表11發光屏(前板)12 後板16電子發射器件17發光元件19 分隔壁元件20 陽極電極21 電阻元件22 饋電電極23連接部24 基底25基底部分27 電源28 高電壓管腳31 正面基板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包括後板,包括電子發射器件;和發光屏,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所述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並從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所述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所述分隔壁元件上,所述饋電電極將所述電阻元件與電源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饋電電極在與所述分隔壁元件相鄰的網眼形基底上與所述電阻元件和所述電源電路的端子接觸。
2.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包括後板,包括電子發射器件;和發光屏,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所述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並從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所述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所述分隔壁元件上,所述饋電電極將所述電阻元件與電源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分隔壁元件包括網眼形部分,所述網眼形部分被定位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多個發光元件被定位的區域的外部;所述饋電電極在所述分隔壁元件的網眼形部分上與所述電阻元件和所述電源電路的端子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圖像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饋電電極被所述電阻元件覆至ΓΤΠ ο
4.一種發光屏,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所述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並從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所述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所述分隔壁元件上,並且所述饋電電極將所述電阻元件與電源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饋電電極在與所述分隔壁元件相鄰的網眼形基底上與所述電阻元件接觸, 並包括在所述網眼形基底上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電源電路的端子連接。
5.一種發光屏,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的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所述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並從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所述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所述分隔壁元件上,所述饋電電極將所述電阻元件與電源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分隔壁元件包括網眼形部分,所述網眼形部分被定位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多個發光元件被定位的區域的外部;所述饋電電極在所述分隔壁元件的網眼形部分上與所述電阻元件接觸,並包括在所述網眼形部分上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電源電路的端子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發光屏,其中,所述饋電電極被所述電阻元件覆蓋。
全文摘要
本公開的目的在於高效率地使用從發光元件發射的光從而以高亮度顯示圖像,減小由反射的電子引起的暈光以允許顯示清晰圖像,並將電勢穩定地供給陽極電極以允許在長時間段內顯示高質量圖像。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包括後板,包括電子發射器件;以及發光屏,包括多個發光元件、多個陽極電極、分隔壁元件、條帶形電阻元件和饋電電極,所述多個陽極電極被定位為與發光元件重疊,所述分隔壁元件被定位在彼此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所述條帶形電阻元件將彼此相鄰的陽極電極電連接,並被定位在分隔壁元件上,所述饋電電極將電阻元件與電源電連接,其中,所述饋電電極在與分隔壁元件相鄰的網眼形基底上與電阻元件和電源電路的端子接觸。
文檔編號H01J31/12GK102473571SQ20098016052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4日
發明者豐口銀二郎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