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臨其境評價最高的一期(數字演員的斷崖)
2023-10-19 15:50:10 1
文 │ 劉肉英
一次次的去提案,又一次次的被打回原形,「製作這檔純原創節目真的無比痛苦和糾結,好在最後做成了。」《聲臨其境》的總導演徐晴在第一期節目播出後接受了骨朵的專訪,「其實很多時候,內容的創作者是沒有安全感的,一些事情也會讓人自我懷疑,但是原創的樂趣不就是如此嗎?」
《聲臨其境》引爆輿論是在播出的第二天,也就是上周日,「趙立新四國語言配音」的節目片段在微博引起軒然大波,不少博主紛紛充當自來水,一天之內,《聲臨其境》的豆瓣評分已經達到了8.6。
這就是優質原創節目的魅力。「在做原創節目的時候,很多人會告訴你,『這個題材不可能,這個內容不可能,不要搞了,搞不下去的。』然而,當別人都在一窩蜂的去學其他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選擇的原創內容是在鼓勵你走下去的。」
「我差點兒就放棄了」
接受採訪時,徐晴剛剛又錄完了兩期節目,《聲臨其境》每期節目棚內錄大約需要15個小時,棚外將近5個小時,一共20個小時左右的素材體量對於一檔棚內綜藝來說已經是偏長的了,從立項到定檔,留給《聲臨其境》準備的時間只有一個月,而在這一個月中要完成舞美製作、藝人統籌聯絡、錄製、後期剪輯等等,「你看,我們好像也沒有什麼時間去做上線前的宣傳。」徐晴笑著說。
雖然從立項到播出的時間很短,但是《聲臨其境》節目研發的時間卻很長了,在4月底「書香中國」的晚會中,一段《三國演義》的配音打動了無數觀眾,徐濤,李立宏,曲敬國,吳俊全,劉潤成幾位藝術家現場配音的片段完全可以讓觀眾「開口跪」。
經典橋段、老戲骨,這些詞仿佛和湖南衛視年輕的氣質完全不相符,「在彩排之前我們也會擔心,但是幾位老戲骨的一開口的感覺,簡直就是享受。」再後來,這個片段在微博上大火,並得到了很多官方媒體的點讚和轉發。
「在這個節目之後,我就想能不能以這個片段為原型,做一個相對單純的,之比拼聲音的節目。」想法是好的,但是在真正的研發過程中,一切就不那麼順利了,「有段時間我們真的已經放棄了,節目的表現形式太單一了,和電視節目講究豐富的表現手法這點不相符。」
但是,通過對市場的觀察,徐晴發現有聲讀物、廣播APP、聲優,都是這幾年大火的內容產品,一些遊戲配音演員、電視劇配音演員紛紛走到臺前,並被觀眾熟知,《甄嬛傳》中甄嬛的配音演員季冠霖、《全職高手》中葉修的配音演員阿傑,都已經有了一大批忠實度很高的粉絲。那些曾經小眾的、偏二次元的文化正在走向大眾化。
「我是覺得這個節目會受到年輕的95後、00後的喜歡的,這也是我最後選擇堅持的很大原因之一,現在的青少年應該看到優質的內容,也有鑑別的能力。」徐晴肯定的說道,確實,從目前骨朵雷達檢測的結果顯示,《聲臨其境》的節目受眾中19~25歲的觀眾高達37.4%,這也印證了徐晴的判斷是準確的。
在第一期節目開始錄製之前,徐晴也帶著導演組走訪了很多配音演員,「配音這個行業永遠是幕後的故事更多。」包括現在最熱門的遊戲《戀與製作人》中四位主角的配音演員徐晴也都一一了解過,雖然對自己的節目很有信心,但是能這麼快的被觀眾認可,徐晴依舊覺得「出乎意料」。
「我們是保護演員的」
《聲臨其境》的節目模式並不複雜,第一節——「經典之聲」,讓嘉賓們為經典影片配音;第二節——「魔力之聲」,嘉賓現場挑戰繞口臺詞或者配音;最後一輪——「王者之聲」,四位老師走到前臺,上演共同籌備的大戲。前兩輪表現優異的嘉賓可以提前走到臺前,和觀眾、新聲班有更多的互動,最後,由現場觀眾票選出「最喜歡的聲音」。
在不複雜的賽制下,節目中嘉賓的人選就尤為重要,什麼樣的嘉賓才能撐起這個表演形式單一,觀眾又挑剔的節目呢?全部都請老藝術家能保證節目質量,但是從受眾層面考慮太過冒險,全部有請流量明星可能又會引起觀眾的爭議,影視圈的「中堅人群」成為了徐晴的目標。
離觀眾還差「一個角色」的距離是影視圈裡「中堅人群」的特徵,業務過硬,但是在影視作品中塑造的角色總是離爆款還差那麼一點兒,周一圍就是最好的代表,因為《九州海上牧雲記》中的碩風和葉被觀眾熟知,再加之《演員的誕生》為其帶來的話題量,這麼多年,周一圍終於翻紅了。
潘粵明也如此,《白夜追兇》走紅後,節目邀約無數,但重新讓觀眾發現潘粵明身上另類搞笑氣質的卻是《聲臨其境》,「我們需要給藝人合適的環境和條件去發揮。如果你在《快樂大本營》《金星秀》等其他節目再看見潘粵明、趙立新,那種感覺一定會有所不同。」
只要節目的氛圍到了,演員的情緒到了,一切都順理成章。「不光是節目在找演員,其實也是演員在挑選合適的節目。我也希望嘉賓能為節目帶來話題量,但是我更希望這個話題是美好的,不是在搞噱頭,單純消費藝人玩法不高級。」
第一期節目中,周一圍因為兩個經典片段需要配音的角色之間跨度太大一度無法轉換情緒,要求節目組給他時間緩和情緒,「他對自己業務上的東西很堅持。」這是徐晴對周一圍的印象。
「其實一開始,周一圍就提過,說這兩個角色之間情緒起伏有點兒大,可能點兒時間需要轉換一下,但是我們不是演員,很難想像他的那種情緒波動,以至於現場他突然喊停的時候現場導演都不太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但是在看後期時候,節目整體的感覺有了,才明白,當時的周一圍是在尋找自己最合適的角色狀態。」
這個節目的價值在於帶熱配音行業
隨著第一期節目的走紅,一波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新聲班太吵了,影響節目觀看。」「演員配音,到底考察的是臺詞功底還是配音能力?」這些出現在網上的質疑聲也都被節目組搜集到了。
「做這檔節目的初衷我很明確,就是要把配音行業帶熱,所以究竟是演員配音還是配音演員表演,其實最終的結果都是大家開始關注配音行業了。」徐晴說,「無非就是選誰來代表這個行業的問題。」影視演員和配音演員之間相通的內容有很多,第二期節目中,寧靜和張鐵林也因為這個問題發生一些分歧。
演員要不要用配音?配音是在給表演加分還是減分?一千個演員有一千種演法,對於配音的看法也各有不同,「我們絕不會先入為主的去判斷,到底是演員好一些還是配音演員好一些。」總之,配音領域的關注度直線上升,一個在幕後的行業成功的吸引到了無數燈光。
「演員們的投入是我遠遠沒想到的,別看那個片段那麼短,其實他們拿到片段時,不亞於接到了一個新的角色,況且在一期節目中,他們需要3~4個片段的表演。」這樣大的表演壓力也給了演員們更大的動力,而演員之間那種微妙的藝能感也是在那樣的環境中激發出來的。「也許他們單獨每一個人去上另一檔節目都會有些拘謹、不好玩兒,但是《聲臨其境》給了他們放鬆的舞臺。」
而新聲班則是現場觀眾與幕後嘉賓之間溝通的橋梁,「觀眾都知道嘉賓厲害,配音配得好,有魅力,但是到底哪裡好?怎麼好?這些都是普通觀眾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是新聲班的5位年輕演員都是專業出身,或是表演專業、或是播音專業,他們都專業的眼光,也有比觀眾更優質的判斷力。」
另一方面,新聲班各種反應其實也映襯了觀眾的反應,他們笑得花枝爛顫、佩服的五體投地,其實不也是用略微誇張的方式去表現觀眾的想法嗎?除了橋梁作用之外,他們也襯託了嘉賓們的光芒。既有觀眾屬性,又能與嘉賓互動,新聲班的存在可以說功能大於人設了。
「畢竟我們是一檔純原創節目,好多東西都還要不斷的磨合,需要重新設計的就重新設計,需要優化的也會儘快優化。」隨著第二期節目的播出,觀眾也發現了《聲臨其境》節目的變化,嘉賓出場方式,以及在屏幕上的呈現從剪影變成了人物頭像,新聲班的互動性增強等等。足夠優質的節目,觀眾也會給予更多的耐心。
採訪結束之後,骨朵和徐晴導演聊起了前幾年在微博上傳播度很高的「模仿配音 新臺詞」的配音短視頻,徐晴說,「其實演員來參加節目的時候,最不屑的就是模仿別人,他們至少要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完整的呈現出來,不能說會超越經典,但至少是一種嘗試和挑戰。」現在想想,多年來一直執著於原創節目的徐晴,心中的想法大抵也是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