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藥型氣管導管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09:56:32 3
加藥型氣管導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加藥型氣管導管。其包括氣管導管、銜接口、充氣導管和加藥導管;銜接口設置在氣管導管的一端;充氣套囊設置在氣管導管的另一端;充氣導管與充氣套囊連通;充氣套囊包括內腔和外腔;內腔與氣管導管連通,用於將氣管導管內的氣體導入人體內;外腔套在內腔外;外腔與加藥導管連通;外腔上設置有多個與外界連通的噴藥孔。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在保障有效通氣的同時還能適時給藥,在手術期間、拔管前、拔管過程中均可方便的適時給藥達到臨床目標要求,且不受手術時間長短的局限,使用方便、效果確切。使氣管導管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
【專利說明】加藥型氣管導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加藥型氣管導管。
【背景技術】
[0002]氣管內插管術是指將特製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氣管內。氣管插管技術已成為保障全麻手術順利進行、心肺復甦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礙的急危重症患者搶救過程中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管理中應用最廣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醫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能。
[0003]氣管插管期和圍拔管期均作為圍手術麻醉期的重要部分,對於患者具有很高的風險,拔管期間由於氣管導管和吸痰管機械性刺激氣管的神經末梢,使神經衝動傳向延髓心血管中樞,引起交感腎上腺軸的應激反應、血中兒茶酚胺濃度升高,表現為動脈壓升高、心率加快。尤其合併心腦血管疾病史的老年患者可能造成血壓驟然升高、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嚴重後果,故心血管意外是拔管期最大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插管期和拔管期間減輕或消除淺麻醉期和甦醒期吸痰、拔管等刺激,達到預防心血管反應的目的尤為重要,也是醫生探索的重點。曾有學者主張深麻醉下拔管以降低心血管反應的發生。但由於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減退,藥物代謝較慢。拔管後可能出現甦醒延遲、呼吸道梗阻甚至引發呼吸衰竭的可能。所以老年患者不適合深麻醉狀態下拔管。另外,臨床也有將利多卡因凝膠塗在導管前1/3處,以達到氣管黏膜表面麻醉的目的,以抑制拔管時心血管反應的發生。但存在作用時間短(當手術時間超過2h後,其作用將大大減弱以至消失)、不能持續或適時給藥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加藥型氣管導管,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0005]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加藥型氣管導管,包括氣管導管、銜接口、充氣導管和加藥導管;
[0006]銜接口設置在氣管導管的一端;
[0007]充氣套囊設置在氣管導管的另一端;
[0008]充氣導管與充氣套囊連通,用於為充氣套囊充氣,使充氣套囊鼓起;
[0009]充氣套囊包括內腔和外腔;
[0010]內腔與氣管導管連通,用於將氣管導管內的氣體導入人體內;
[0011]外腔套在內腔外;
[0012]外腔與加藥導管連通;
[0013]外腔上設置有多個與外界連通的噴藥孔。
[0014]進一步的,加藥導管的注藥口設置在靠近銜接口的一端。
[0015]進一步的,加藥導管套在氣管導管外側。
[0016]進一步的,加藥導管的注藥口設置有加藥裝置。
[0017]進一步的,加藥裝置包括注藥腔體、單向閥和活塞杆;
[0018]注藥腔體的一端與加藥導管連通,另一端開口 ;
[0019]單向閥設置在注藥腔體內,與注藥腔體密封接觸;
[0020]活塞杆設置在單向閥的一側,用於帶動單向閥在注藥腔體內往復移動。
[0021]進一步的,充氣導管遠離氣管導管的一端設置有充氣裝置。
[0022]進一步的,充氣裝置為活塞結構。
[0023]進一步的,充氣套囊遠離氣管導管的一端設置有入體導管;
[0024]入體導管與充氣套囊的內腔連通。
[0025]進一步的,氣管導管內設置有鋼絲彈簧;
[0026]鋼絲彈簧的一端與銜接口連接,另一端與充氣套囊連接。
[002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加藥型氣管導管,通過將充氣套囊設置為內腔和外腔兩部分,內腔與充起導管連通進行通氣,外腔與加藥導管連通進行加藥,在外腔上設置與外界連通的噴藥孔,進而可以使加藥導管內的藥液通過噴藥孔進入人體,實現了在通氣的同時還能給藥,使氣管導管的功能更加多元化,進而能適合更多的需求,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9]圖1為本實用新型加藥型氣管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為本實用新型充氣套囊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2]附圖標記:
[0033]1:入體導管 2:充氣套囊 3:加藥導管
[0034]4:充氣裝置 5:充氣導管 6:銜接口
[0035]7:加藥裝置 8:氣管導管 9:內腔
[0036]10:外腔 11:單向閥 12:活塞杆
[0037]13:注藥腔體14:霧化網篩15:藥霧
【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範圍。
[0039]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4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41]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藥型氣管導管,包括氣管導管8、銜接口 6、充氣套囊2、充氣導管5和加藥導管3 ;
[0042]銜接口 6設置在氣管導管8的一端;
[0043]充氣套囊2設置在氣管導管8的另一端;
[0044]充氣導管5與充氣套囊2連通,用於為充氣套囊2充氣,使充氣套囊2鼓起;
[0045]充氣套囊2包括內腔9和外腔10 ;
[0046]內腔9與充氣導管5連通,用於將氣管導管8內的氣體導入人體內;
[0047]外腔10套在內腔9外;
[0048]外腔10與加藥導管3連通;
[0049]外腔10上設置有多個與外界連通的噴藥孔。
[0050]在氣管導管8進行插管時,將設有充氣套囊2的一端插入人體內,銜接口 6與充氣閥接通,開啟充氣閥,給人體進行通氣。
[0051]氣管導管8插入過探,易進入右側支氣管,而造成左側肺不張,左側呼吸音消失;插入過淺易脫落或導管氣囊壓迫聲門引起水腫。氣管導管8內如有分泌物應及時吸出;高壓低容氣囊引起會厭、聲帶、喉和氣管黏膜明顯充血、水腫、炎症,乃至潰瘍、出血和肉芽組織增生等改變。
[0052]鑑於上述情況,在對病人進行插管通氣的同時,有時還需要進行加藥,以降低上述情況的發生。將調好的藥加入加藥導管3內,從加藥導管3進入充氣套囊2的外腔10,再使藥液從外腔10通過霧化網篩14上的噴藥孔向外噴出,形成與人體接觸的藥霧15,進而實現在插管通氣的同時進行加藥。
[0053]清醒插管:病人清醒或給予適量鎮靜及催眠藥的狀態下,施行完善的表面麻醉的同時插管。(適用於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飽胃、張口障礙等特殊情況的病人)通過加藥裝置7將配好的藥物快速推進導管,通過噴藥層噴進氣管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0054]進一步的,加藥導管3的注藥口設置在靠近銜接口 6的一端。
[0055]將加藥導管3的注藥口設置在靠近銜接口 6的一端,可以在充氣套囊2進入人體時,注藥口還能留置是人體外,不會影響到對人體的正常加藥處理。
[0056]需要指出的是,加藥導管3可以是設置在與銜接口 6接近的設置,甚至是設置在一起,也可以是將加藥導管3延長,與銜接口 6分開設置。需要明確的是,加藥導管3的注藥口一定是不能隨充氣套囊2進入人體內即可。
[0057]進一步的,加藥導管3設置在氣管導管8外側。
[0058]將加藥導管3所在在氣管導管8的外側,即加藥導管3設置在氣管導管8的外壁上或內壁上。
[0059]需要指出的是,還可以是氣管導管8設置在加藥導管3的內部。也就是說,將整個導管設置為雙層導管,內層為氣管導管8,進行通氣,外層為加藥導管3,進行導藥液。
[0060]這樣的設置可以很容易使加藥導管3與充氣套囊2的外腔10連通,充氣導管5與充氣套囊2的內腔9連通。
[0061]還需要指出的是,加藥導管3還可以是與氣管導管8並行設置,如圖1所示,這樣的設置可以使整個導管的直徑更小,更能在插管時降低病人的不舒服感。
[0062]進一步的,加藥導管3的注藥口設置有加藥裝置7。
[0063]在注藥口設置加藥裝置7,將調配好的藥液通過加藥裝置7注入在加藥導管3內,且給加藥導管3內的藥液一定的動力,使其能夠進入充氣套囊2的外腔10,進而從外腔10噴入內腔9中,隨氣管導管8內的氣體進入人體中。
[0064]進一步的,加藥裝置7包括注藥腔體13、單向閥11和活塞杆12 ;
[0065]注藥腔體13的一端與加藥導管3連通,另一端開口 ;
[0066]單向閥11設置在注藥腔體13內,與注藥腔體13密封接觸;
[0067]活塞杆12設置在單向閥11的一側,用於帶動單向閥11在注藥腔體13內往復移動。
[0068]加藥裝置7是為加藥導管3內的藥液提供動力的,當藥液進入到加藥導管3內後,需要有一定的動力,才能從充氣套囊2的外腔10噴入內腔9,進而隨氣管導管8內的氣體進入人體內。
[0069]在加藥導管3的一端固定連接注藥腔體13,注藥腔體13內的空間與加藥導管3連通。在注藥腔體13內設置單向閥11,單向閥11密封連接注藥腔體13,即只能使注藥腔體13的開口端注入的藥液進入加藥導管3內,使加藥導管3內的藥液不能從注藥腔體13的開口端流出。給單向閥11靠近開口端的一側設置活塞杆12,通過拉動活塞杆12給單向閥11 一個往復的動力,進而可以將從開口端注入到注藥腔體13內的藥液源源不斷的注入到加藥導管3內,進一步注入到充氣套囊2的外腔10中。
[0070]需要指出的是,加藥裝置7可以是通過單向閥11的結構進行注藥,但其不僅僅局限於這一種結構,其還可以是其他結構,只要能將藥液從外界注入到加藥導管3並從充氣套囊2的外腔10通過霧化網篩14噴出,形成藥霧15在人體的氣管內即可。
[0071]進一步的,充氣導管5遠離氣管導管8的一端設置有充氣裝置4。
[0072]通過充氣裝置4給充氣導管5充氣,進而將充氣套囊2充起。
[0073]進一步的,充氣裝置4為活塞結構。
[0074]也就是和加藥裝置7的活塞結構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其只要是能夠將氣體充入到充氣導管5內即可。
[0075]進一步的,充氣套囊2遠離氣管導管8的一端設置有入體導管I ;
[0076]入體導管I與充氣套囊2的內腔9連通。
[0077]當進行插管時,將充氣套囊2直接隨人體氣管進入人體時,由於充氣套囊2的直徑相對較大,其插入時會比較困難,且容易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傷害。
[0078]為解決上述問題,在充氣套囊2遠離氣管導管8的一端設置入體導管1,入體導管I與充氣套囊2的內腔9連通,可以將內腔9內的氣體通過入體導管I進入人體內。
[0079]設置入體導管I後,充氣套囊2在進入人體時只需跟隨直徑較小的入體導管I即可,進而使整個導管進入人體氣管更加容易。
[0080]進一步的,氣管導管8內設置有鋼絲彈簧;
[0081]鋼絲彈簧的一端與銜接口 6連接,另一端與充氣套囊2連接。
[0082]在氣管導管8內設置鋼絲彈簧,可以有效的增加氣管導管8的彈性和硬度,在氣管導管8進入人體氣管內時,會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也能減少患者的痛苦。
[008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加藥型氣管導管,通過將充氣套囊2設置為內腔9和外腔10兩部分,內腔9與充氣導管5連通進行通氣,外腔10與加藥導管3連通,通過與外界連通的噴藥孔向外噴藥,進行加藥,進而可以使加藥導管3內的藥液進入到人體的氣管內,實現了在通氣的同時還能給藥,使氣管導管8的功能更加多元化,進而能適合更多的臨床需求。
[0084]加藥型氣管導管在手術期間、拔管前、拔管過程中均可方便的給藥,以達到適時的氣管黏膜表面麻醉作用,從而抑制心血管反應的目的。其作用持續時間不受手術長短的限制,且效果確切、使用方便,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
[008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藥型氣管導管,在手術期間、拔管前、拔管過程中均可方便的給藥達到氣管黏膜表面產生麻醉作用,進而抑制心血管反應,且不受手術時間長短的局限,使用方便、效果確切。
[0086]目前普通氣管導管僅限於進行有效的人工或機械通氣,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不具備上述功能。
[0087]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在保障有效通氣的同時還能適時給藥,在手術期間、拔管前、拔管過程中均可方便的適時給藥達到臨床目標要求(如抑制心血管反應、擴張支氣管),且不受手術時間長短的局限,使用方便、效果確切。使氣管導管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
[0088]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包括氣管導管、銜接口、充氣套囊、充氣導管和加藥導管; 所述銜接口設置在所述氣管導管的一端; 所述充氣套囊設置在所述氣管導管的另一端; 所述充氣導管與所述充氣套囊連通,用於為所述充氣套囊充氣,使所述充氣套囊鼓起; 所述充氣套囊包括內腔和外腔; 所述內腔與所述氣管導管連通,用於將所述氣管導管內的氣體導入人體內; 所述外腔套在所述內腔外; 所述外腔與所述加藥導管連通; 所述外腔上設置有多個與外界連通的噴藥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加藥導管的注藥口設置在靠近所述銜接口的一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加藥導管套在所述氣管導管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加藥導管的注藥口設置有加藥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加藥裝置包括注藥腔體、單向閥和活塞杆; 所述注藥腔體的一端與所述加藥導管連通,另一端開口 ; 所述單向閥設置在所述注藥腔體內,與所述注藥腔體密封接觸; 所述活塞杆設置在所述單向閥的一側,用於帶動所述單向閥在所述注藥腔體內往復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充氣導管遠離所述氣管導管的一端設置有充氣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充氣裝置為活塞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充氣套囊遠離所述氣管導管的一端設置有入體導管; 所述入體導管與所述充氣套囊的內腔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加藥型氣管導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管導管內設置有鋼絲彈簧; 所述鋼絲彈簧的一端與所述銜接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充氣套囊連接。
【文檔編號】A61M16/04GK204233567SQ201420721945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5日
【發明者】高巨, 王靜成, 殷昌婷, 周羅晶, 徐道亮, 陳銀, 王春林 申請人:高巨, 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