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南部縣哪幾個鄉條件好些(南部縣各街道鄉)

2023-10-19 06:19:44

名錄中包含2004年以後劃歸儀隴縣的度門、柴井、光華,資料來源包括《南部縣地名錄》、《南部縣誌》、《南部縣輿圖說》、《紅軍在鹽鄉》網絡資料。

南隆區

南隆鎮是川北古鎮,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年)置南充國縣治於跨鰲山麓。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於閬中設隆州,此地位於隆州之南,故而得名南隆。明清時南隆轄地,南至湧泉壩、烈女墳、古井、陡口子,北至白廟子、滿福壩、五面山、黑水塘,東至馬料溪、白登觀、二郎廟,西至棗兒嶺、老君山、轎子山。清代縣城設四門鄉約。宣統二年(1910年)設第一自治區,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第一區置區公所,1935年4月2日紅軍攻佔縣城,設置城東蘇維埃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城廂(城廂、附城)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南隆鎮公所,屬第一區管轄。1952年撤南隆鎮,設城關區,轄4個居民委員會及新立、南隆兩鄉,共10村。1954年4月將城關區改為城關鎮,7月又將城關鎮改為城關區。1955年1月撤城關區建城關鎮轄6個居民委員會。1981年復名為南隆鎮。1985年2月南隆鄉併入南隆鎮,下轄6個居民委員會,新華、石子嶺、濠口、幸福、五裡店、金魚橋、席家村、曉霞、長溝、烈女墳、湧泉、青獅、蔬菜13個村。1992年將金星、棗兒、火峰、安壩(河東)併入南隆鎮,下轄(城關、城郊、金星、棗兒、火峰、安壩)六個辦事處,1994年將火峰、安壩劃出,1997年設置(東城、南城、西城、北城、金星、棗兒)六個辦事處。2010年4月12日,從南隆鎮劃地設置濱江街道辦事處和蜀北街道辦事處後下轄:長溝、烈女墳、青獅、湧泉、望南、席家、曉霞、金魚橋、五裡店、幸福、大埡、向陽、新華、石子嶺、黑水塘、濠口、松雲、改清、羅家溝、陡口子、三清、巴巖店、清坪、天生橋、古井、龍王、老君、中心、響罈子、雙橋子、紅廟、太洪、望月、清泉、海會、宏農、清水、五面山、袁家橋39個村,南隆鎮政府駐益民街96號。蜀北街道辦事處下轄:草市街、振興街、金魚嶺、金華街、新安路、蜀北、新華路、翻身街、北街、凌雲路、文廟街、新華路西段、金洞路13個社區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蜀北街道辦事處駐蜀興街110號。濱江街道辦事處下轄:后街、東街、前街、正街、東風路、三元街、南街、曉霞路、瑞安路、振興街南段10個社區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濱江街道辦事處駐半邊街50號。最高峰為四面山海拔494米,最低為張家壩江邊海拔323米,面積5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三十萬。

半邊街:清初,幾十戶人家聚居在跨鰲山一側,臨狀元溪一側是懸巖,無住戶故名。

正街:四門之中鬧市區,正街北端有木質跨街彩繪「南隆古治」牌坊。

東街:城中心之東,街心東門橋(原名探花橋,明萬曆年間改名龍津橋,民國八年年重建改名安瀾橋)

南街:城中心之南,南門橋(明知縣陳百齡在跨鰲門外建木橋,民國二十一年縣長王殿璋重建石拱橋)、福音堂(縣人民醫院)在此

西街:城中心之西,西門橋在此,此橋為紀念「三陳」而建,又名三元橋。(考棚在此,建國後為南隆二小校址,後為縣委招待所,現為陵江賓館)

北街:城中心之北,鄰近碼頭,多貨棧

獅子拐:該處原有一排石坊,坊前有一對石獅,故名

前街:靠近嘉陵江,由柴、炭、鹽碼頭組成的水路交通口

后街:位於前街之後故名

新后街:原名打春壩,1929年軍閥李煒如建新街,位於后街之後故名

油店街:民國時設官營油店,是植物油集散地

鹽店街:民國時設鹽場所,為食鹽集散地。

文廟街:以文廟得名,縣衙、學署在此(文廟,民國時為私立民宜中學校址,建國後為南隆一小校址)

當鋪街:因傑盛典當鋪得名,該鋪是武傑盛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創設,至清光緒年間縣城公私款項均存到該鋪計息,後因經營不善,虧空白銀3.9萬餘兩,民國五年(1916年)倒閉

三元街:雍正年間致仕工部尚書李先復,為紀念「三陳」建三元亭,故名

新建街:原名老鹽店街,後將柳林子納入添蓋新房,故名。

樂群路:1928年軍閥李煒如拆除城牆後,形成街道,因有川劇院、公園供群眾娛樂,故名

文化路:原為中山公園,七十年代建築物增多,因文化團體川劇團而得名

東風路:原為荒嶺、墳坪,建國後新建成街,南充至廣元公路經此

凌雲路:因凌雲書院(南部中學)得名

炮臺路:1928年軍閥李煒如拆除城牆後,形成街道,因位於炮臺山(靈雲山)下得名。

禮泉巷:又名醴泉巷,因南隆古八景「醴泉流香」得名。

文昌巷:因文昌宮得名,南隆古八景「合符暮鍾」在此

新華村:1951年土改得名,狀元橋(宋元祐六年馬涓狀元及第回鄉省親,溪水暴漲鄉人架木橋相迎)在此,現為街道

石子嶺村:原同盟大隊,長形嶺為黃泥鵝卵石構成,產黃金,九十年代溫州市援建為石子嶺生態園,現為桂花博覽園

濠口村:原前進大隊,為嘉陵江傍巖一濠溝出口(柑子壩,壩上有成片柑子林。楊家山,此山為楊姓所有產黃金)

幸福村:1951年土改得名,現為街道(黃家壩,壩上十年九旱,民諺「秧子栽到黃家壩,狗都不吃焦鍋巴」,1953年成立南部縣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現為縣政府、南部三中駐地。橋店橋,橋頭有水食店故名,橋前濫壩產黃金。)

五裡店村:以距縣城五裡開有小店故名,現為街道(常屬溝,在軍閥李煒如賣三產前,該溝土地屬於廟產故名)

長溝村:以長八裡山溝得名,現為街道

烈女墳村:順治十八年(1661年)鄧氏女不屈暴力侮辱遇害後葬此,工部尚書李先復撰《烈婦斷臂行》,碑猶存(可興庵,原名可心庵,意即「出家為尼,恰合心意」。粉房灣,特產水粉條)

湧泉村:有一大水井,泉水不斷湧出故名,境內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李家壩,產黃金、生薑)

青獅村:原先鋒大隊,以境內青獅壩有對石獅得名,(王家壩,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金魚橋村:原金星大隊,以金魚橋(宋皇祐五年蒲宗孟為翰林學士,宋仁宗欽賜金魚佩戴,邑人建橋以紀)得名,現為街道(草市街,出售草料得名)

席家村:原積極大隊,湖廣填四川席姓在此落戶故名,現為街道

曉霞村:原解放大隊,以曉霞觀(南隆古八景「玉臺曉霞」)得名,現為街道

蔬菜村:以種蔬菜進城販賣為生,曾為槍斃人犯刑場,現為街道

棗兒 ,以駐地棗兒嶺得名。此嶺原有棗樹成林故稱。建國前分屬南隆鄉、金星鄉管轄,境內有6個保,73個甲。1950年11月設棗兒鄉,1958年成立棗兒人民公社。1992年,撤銷棗兒鄉,把棗兒劃歸南隆鎮管轄。1994年,改棗兒為棗兒辦事處,為南隆鎮管轄。1997年,棗兒辦事處的向陽村劃歸西城辦事處。1999年,棗兒辦事處的望南村劃歸南城辦事處,2010年屬南隆鎮管轄。最高峰為趙家山,海撥502.8米,最低為浮津鋪西河渡口,海撥319.2米。人口16548人,耕地11815畝,面積22.5平方公裡。

松雲洞村(一村):境內古廟後山洞上,昔有參天古松得名

改清村(二村):從前常有土匪在此行劫,土改後才清泰平安,故名。

羅家溝村(三村):以住有羅姓人家小溝得名

望南村(四村):地勢較高,行人至此便能望見縣城,故名(活龍觀,古廟雕有滾龍抱柱,栩栩如生,故名)

陡口子村(五村):深溝出口處為一坡度很陡的梯形小道

三清大隊(六村):以供有三清神像的三清庵得名(雙朝門,工部尚書李先復故居,有兩道朝門)

巴巖店村(七村):幾家巴著山巖修的小店子(煙墩子,古烽火臺遺址)

清坪村(八村):以境內水清林茂的山坪得名(浮津鋪,為閬中南充古道西河要津,搭設浮橋,清代置「鋪遞」於此。檬子井,鹽井旁有棵檬樹)

響壇村(九村):因山溪水落差大,水聲響亮,故稱)

天生橋村(十村):境內天生橋由兩山巖石自然連接而形成(廟子山,山上有座廟)

古井村(十一村):有口水盛鹹度大的鹽井得名

龍王村(十二村):因蜿蜒曲折如龍奔走的山溝得名,現為公交線路終點(堵水壩,為一攔截溪水堤壩)

老君山村(十三村):以上山老君廟得名。獅子水庫在此,為狀元溪發源地,殯儀館所在地

向陽村(十四村):1951年土改時取「葵花向陽」之意

中心村(十五村):因處棗兒嶺周圍,為全鄉中心故名(嶽家店,建國前為縣城至流馬要道,有嶽姓人家在此開店)

金星,金星場曾名雙橋子,清代建兩木橋於此。因鹽業興旺,由楊、李、謝、何四族人捐金銀興建成場,取名金興場。民國二十四年(1935)設金(興場)肖(家灘)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金興鄉公所,轄17個保,1950年成立鄉人民政府,1958年改「興」為「星」成立金星人民公社。1992年,撤銷金星鄉,設金星辦事處,屬南隆鎮。海拔最高為大柏山541米,最低為清泉村小溪邊351米。耕地12516畝,人口15243人。面積20.6平方公裡。

大埡村(一村):因1928年修潼保(三臺至閬中)公路劈成山埡得名,現為街道(檬子埡,因埡口有棵大檬樹得名。)

雙橋子村(二村):清初建成兩木橋,故名,現為街道(碗豆富,一農戶推碗豆賣涼粉致富得名)

紅廟村(三村):因境內紅牆朱門的李氏家廟得名(柏樹井,鹽井旁有大柏樹)

太洪村(四村):以太洪觀得名,古人建廟祈求洪福(山寨,山上有寨子亦名崩崩巖,裂口長70餘米,寬8米,深15米)

望月村(五村):以古剎望月廟得名。1993年7月1日,中共南部縣委書記白明江、縣政協主席譚優祥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南隆鎮望月村現場辦公,議定把望月村建成南部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村,為全縣農村致富奔小康作表率(大炭包,燒井鹽的灶房側,常年堆積煤渣成包)

清泉村(六村):以水資源豐富,水質純淨的涼水井得名

海會村(七村):以海會寺得名,供奉河神,上書「海晏河清」匾額

宏農村(八村):1951年土改時取名,取「翻身農民有志氣」之意(廟子咀,山上有廟得名。石橋子,有石拱橋得名。杏子坪,原坪上杏樹成林)

清水村(九村):建國後人們把黑水汙溝變成清水小溝,故名(白廟子,土地廟全為石灰粉白,故名)

黑水塘村(十村):因境內汙泥黑水的堰塘得名(井溝,溝內鹽井甚多)

五面山村(十一村):境內一山呈五面得名,該山古時產黃金(鹽壩口,灣出口處有鹽井壩得名)

袁家橋村(十二村):因袁姓建造的石橋得名

老鴉鎮,老鴉巖屹立於嘉陵江畔,懸崖陡壁,縫穴交錯,常有成群的老鴰(gua)棲息,所以人們都稱這裡為老鴰。此地處於南部去閬中的路口,又是水陸交通要道,集市比較繁榮。明代置流杯鋪興起場鎮,明清時轄地東至滿福壩、金寶觀,南至黑水塘、柏枝埡,西至虎頭埡、廟兒埡,北至朝陽觀、文家壩過江至虎天井。宣統二年(1910年)設第一自治區老鴉巖屬之,民國二年(1913年)置老鴉鄉,民國七年(1918年)撤老鴉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老鴉巖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老鴉鄉公所,1950年建老鴉鄉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老鴉人民公社。1991年,老鴉鄉屬南隆區管轄,1992年,老鴉鄉為全縣19個保留鄉之一。1994年,撤鄉建鎮,更名為老鴉鎮。1996年,河東區成立,老鴉鎮歸河東區所轄,2001年河東區撤銷。最高峰雞公山,海拔564.8米,最低處為望水村嘉陵江邊,海拔327米。人口20228人,耕地12536畝,面積34.18平方公裡。

望水村(一村):因站在山埡上能望見嘉陵江,故名。往來船隻常停泊於江邊,埡上有炭圈子,現有南部縣火車站(鋪灣,建國前灣內開有幾家小店)

碾埡村(二村):埡上有何姓族人修建的碾房,故名(石包地,為一光禿禿大石包。棧房灣,建國前設有旅店。竹子嶺,山嶺上竹子蔥蘢茂密)

流杯村(三村):以流杯橋得名,為南部縣古十四景之一「流杯曲觴」(馬長嶺,為長方形馬姓老墳山。金子埡,儘是黃泥鵝卵石,曾產黃金)

梓橦村(四村):境內有文昌廟,傳說文昌帝君為梓潼縣人,後潼演繹為橦(莊子溝,溝內原有地主莊園。文家壩,江岸平壩居民多姓文,有渡口,盛產菸葉,有商周時期遺址,民國十年五月初失火,燒毀600餘間房,死2人,豬牛100餘頭)

花園村(五村):境內有花園坪,坪上山花爛漫,故名(吳家墳,為吳姓老墳山。譚家山,昔日為譚家產業)

玉皇村(六村):以玉皇廟得名(黃連咀,咀上有顆大黃桷樹。興家寺,楊姓冀其合族興旺集資修建)

柏林村(七村):境內有大片柏樹林(黑水埡,相傳大風把春天觀瓦吹到此埡,留有黑跡。羊角彎,以地形兩道呈羊角狀得名)

龜柏村(八村):以一古柏其根外露,形如龜狀得名(老牛灣,建國前此地貧苦,整灣只有一條老牛。碾盤埡,埡上一巨石形如碾盤)

玉頂村(九村):以境內玉頂山得名,清代劉國巽中舉後,將住宅後山改此名(沙包地,山包上地系沙質土壤。土地埡,埡上有土地廟)

石寶村(十村):因石寶井得名,石包上有口大鹽井,井主視之如寶(觀音庵,一尼姑庵供有觀音像。駐馬坪,明末張獻忠在此駐紮過兵馬。水晶溝,溝內多水田,太陽照的晶瑩明亮。面葛灣,灣內盛產面葛藤)

松林村(十一村):以松林山得名,山上松林茂密(春天觀,古廟春天觀書有「陽春白雪」匾額)

火峰鄉,火峰以境內一著名的火峰山(似火的峰巔)得名,原名元壩公社,以駐地元壩井得名。壩上原多鹽井,鹽質優良,食後味甜,常供御膳之用,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獲成都賽會獎,本為鹽壩井,因「鹽」、「元」諧音,故稱。明代屬積善鄉,清代屬積上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設第一自治區元壩井屬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置貓(兒井)元(壩井)聯保,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於永定鄉管轄。1933年9月紅四方面軍在此建立鄉蘇維埃政權,1935年4月撤離,1950年成立鄉農會,1951年成立鄉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元壩人民公社。1980地名普查因與蒼溪縣元壩公社重名,即以境內當年紅軍佔領過的制高點---火峰山定名。1992年,火峰鄉被撤銷而劃歸南隆鎮管轄。1994年,新建河東鎮,火峰從南隆鎮劃出,歸屬河東鎮管轄,成立河東鎮火峰辦事處。1997年,火峰鄉恢復鄉級建置。最高峰火峰山,海拔491米,最低紅巖子渡口,海拔326米。人口15402人,耕地6112畝,面積20.9平方米。

琴臺寺村(一村):相傳時有仙女在此彈琴,後修廟祀之,「琴臺夜月」為南部古十四景之一,現為新城開發區(馬家灣,灣內人家多姓馬,盛產紅棗年約萬斤。大彎,山路曲折,形成大彎)

滿福壩村(二村):壩上土質肥沃,物產豐富人民富足,故名,現為新城開發區。

富湄山村(三村):因境內富湄山得名,地處江畔,富饒之地

環江寺村(四村):因寺廟為嘉陵江環抱得名(酢房,原有烤酒房。鴨咀,河灘似鴨嘴伸入嘉陵江,故名,產黃金,有渡口)

白廟子村(五村):因廟牆為白色,鄉人呼為白廟子(金寶觀,山頂圓似金寶,山腰建廟,故名。鑼鼓山,古時農忙在此山鳴鑼擊鼓以助興,鄉名「薅鑼鼓草」)

貓兒井村(六村):緊鄰閬中縣小場貓兒井得名(馬鞍山,山形似馬鞍)

化林村(七村):取綠化造林之意(老屋邊,向姓祖先居住過,故名)

大石橋村(八村):昔有拱形大石橋得名,據傳:橋名為一新娘踩橋所命名(鋸兒埡,埡石嶙峋如鋸齒,故名)

城隍埡村(九村):以埡上城隍廟得名(雷公咀,咀上曾有一大樹被雷擊,故名)

康康井村(十村):以康康井得名,因從甲井投糠可從乙井汲出,「糠」「康」諧音,故名(黃豹灣,據傳:昔日此灣森林茂密,出過豹子,住戶姓黃乃名)

玄真觀村(十一村):境內有供玄真子張志和的廟宇得名

二郎廟村(十二村):以二郎廟得名(1933年9月於楊家大院設閬南蘇維埃第五區第六鄉蘇維埃政府)

河東鎮,原名安壩鄉,有安溪(長灘河,為南部縣古十四景之一「安溪漁棹」)從東北流入,貫穿境內,南行入嘉陵江,此境為安溪岸之壩。故名,或稱:境內有陽春壩、孫家壩、向家壩等壩。每遇洪水泛漲,各壩均被淹沒,而安壩比四壩都高常能保安全,故稱安壩。明代屬積善鄉,清代屬積上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謝(家河)三(合場)馬(料溪)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分屬永定,謝河鄉管轄,有5個保,21個甲。1933年9月紅四方面軍建立鄉蘇維埃政權,1935年4月撤離,1950年建立鄉人民政府。1956年撤鄉,分別劃給元壩(火峰)公社、三合(永定)公社管轄。1961年又重新成立安壩人民公社。1994年,新建河東鎮,安壩、火峰兩辦事處從南隆鎮劃出,歸屬河東鎮管轄,安壩成為河東鎮安壩辦事處。因位於縣城郊區、嘉陵江中遊東岸,故而得名河東。1996年設立河東區,2001年撤銷河東區。最高峰金頂山,海拔491米,最低馬料溪,海拔323米。人口12900人,耕地4649畝,面積16.82平方公裡。

安壩梁村(一村):地處山梁,每當洪水泛濫,四周各壩被淹,惟此壩能保安全,現為河東工業區(向家碥,位於大東山麓,為向姓集居,縣誌:大東山在縣東北十裡,形勢聳撥,山腰有古洞。老屋坡,此坡向氏祖先住過)

梯子坎村(二村):以山路全是石梯得名(場家坪,明代有場鎮,後毀。改板溝,溝內土質原板結,後改造為良田)

北登觀村(三村):以白登觀得名,廟前有十幾級石梯,進廟須面北攀登(馬料溪,舊名馬尿溪,位於嘉陵江邊,舊有鹽廠牛馬馱鹽運炭,鄉人在此出售馬料。郭家壩,壩上郭姓農民從古至今,正月初一第一餐必吃糖稀飯,以示一年甜蜜生活開始)

白雲村(四村):以境內白雲庵得名,舊時產黃金,革命先烈李鳴珂曾在白雲庵創建白雲小學,從事革命活動(柳樹灣,此灣位於火峰山麓長灘河邊,柳樹茂密)

油房溝村(五村):以有榨油房得名,現為河東工業區

白橋村(六村):以白鶴寺前石橋得名,相傳曾棲過丹頂鶴,後修廟祀之,現為河東工業區(1933年9月在白鶴寺設立閬南縣蘇維埃第五區第七鄉蘇維埃政府)

天鼓嶺村(七村):山嶺較高,距縣城有十裡,尚能聽見城樓鐘鼓聲,好似天鼓,故名,舊時產黃金

九經洞村(八村):境內有靈泉洞,據傳洞內曾藏九卷經書,俗呼九經洞。縣誌: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靈泉洞麥秀兩歧

天井溝村(九村):有水資源豐富水質純清的好井,人稱「天井」而得名。

永定鎮原名三合。永定以境內永定場而得名。此場在清代名梨子埡(埡口有一梨樹),因場上經常失火,場街多次被毀,於是人們修建火神廟,以祈永遠安定,故名。三合,為安溪(長灘河,為南部古十四景之一「安溪漁棹」)三條小河匯合處。場頭有古時建的高大石拱橋。明代屬積善鄉,清代屬積上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設第二自治區,養班場、三合場、永定場屬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永(定場)班(養班場)聯保、謝(家河)三(合場)馬(料溪)聯保,1933年紅四方面軍設立區蘇維埃政府及三個鄉蘇維埃政府,1935年4月撤離,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永定鄉公所,轄三合、元壩全境及安壩大部地域,1950年設永定鄉人民政府,1956年在境內三合場設三合鄉人民政府,1958年永定併入三合公社,1980年地名普查,因與蓬安縣三合公社重名更名為永定公社。1991年,為鄉建制,屬南隆區管轄。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永定鄉為全縣19個保留鄉之一。1994年,建立永定鎮。1996年,永定鎮歸河東區管轄,2001年河東區撤銷。最高峰方頭寨,海拔551米,最低為靠近九經洞河邊,海拔335米。人口20000人,耕地12852畝,面積30.5平方公裡。

通耳村(一村):境內產通耳草,供通耳神的山洞得名(火橋灣,昔日灣內有金火橋。黃泥包,包上為黃泥粘土)

窯灣村(二村):灣內燒窯人居多得名(香案坪,人們常在觀音庵坪上燒香禮拜,故名。旁登巖,陡巖上有古廟只能從巖側而入。魚尖子,山形似魚尾尖)

白鶴咀村(三村):咀上林木茂盛常棲白鶴,故名(連三彎,此處接連有三道彎)

養活村(四村):因養班場得名,以前有川劇演員在此練戲,是個養活戲班子的地方。1933年9月紅四方面軍於席氏祠堂設立閬南縣蘇維埃第五區蘇維埃政府及第二鄉蘇維埃政府(廟兒梁,梁上有土地廟。面葛灣,灣內盛產面葛藤。粉房灣,建國前灣內住戶以推粉謀生)

百田村(五村):以境內小塊水田甚多得名(新房子,原建有院子,後陳舊倒塌,重建新院。方頭寨,石寨位於方形山頂上。大埡豁,埡寬而長,埡口有小店)

高梯村(六村):以高姓門前有路陡石梯得名(磨房坡,坡上昔日有磨房。貓兒溝,溝出口處一巨石形如貓)

永定村(七村):清代建場,本名梨子埡,因場上經常失火,後修火神廟祈求「永遠安定」,改名永定場,1933年9月紅四方面軍設立閬南縣蘇維埃第六區第三鄉蘇維埃政府。2017年入選第三批傳統村落名錄(天寶山,山頂圓暉呈銀錠狀)

國清村(八村):以國清寺得名(後頭溝,該溝位於國清寺後面。袁家壩,湖廣填四川時,袁姓人家居住於此,昔日曾產大量黃金。國清寺壩,裡人景仰智覬禪師在山腰建國清寺,壩居寺下)

太平村(九村):1951年土改時命名為太平村

神童村(十村):以境內神童山得名,相傳古時一小孩用草藥治病如神(黃連咀,咀上有株大黃連樹)

同心村(十一村):1951年土改時命名為同心村(觀音巖,巖上古廟供有觀音。大墳陵,原是一片林木茂密的墳地)

杏埡村(十二村):以境內杏兒埡得名,(老屋灣,灣為當地群眾祖先住過的地方)

三合村(十三村):以三合場得名,1933年9月紅四方面軍設立閬南縣蘇維埃第六區第四鄉蘇維埃政府

黃連村(十四村):以境內黃連埡得名(大路尖角地,以大路邊有塊三角形地得名)

大遊村(十五村):以境內大遊山得名,山峰高數百仞,昔為置郵處,後改「郵」為「遊」(碑連山,兩邊是山中間豎有石碑)

松樹村(十六村):以境內松樹梁得名,梁上有一大片松林,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梁上開採出大金粒,純度達90%,最高日產37兩,淘金者上千人,縣城7家銀樓開業經營珠寶首飾(蠻洞灣,灣內懸巖上開鑿有洞,相傳為古代僚人所居)

盤龍區

盤龍鎮,以駐地盤龍驛得名。處於水陸交通要口,明洪武五年(1372年)設盤龍驛後,為明清時期朝廷傳遞公文、郵件的驛站、渡口。以山勢蜿蜒於嘉陵江和西河之間,狀若盤著的一條龍,故名。盤龍驛成為集市已久,明清時期即為本縣四大產鹽區之一。明清時屬崇教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設第一自治區盤龍驛屬之,1933年9月紅四方面軍在江東三村設鄉蘇維埃政府,1935年4月撤離。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盤龍驛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盤龍鄉公所及鹽業場務所。1950年設盤龍鄉人民政府,1952年又劃分為一鎮、兩鄉,即盤龍鎮、生產鄉、建設鄉。1955年8月又將一鎮、兩鄉合併為盤龍鄉.1958年成立盤龍公社,1966年改名建設公社,不久恢復原名。1992年8月,合併群龍、高雲,1994年8月群龍劃出,1997年高雲劃出,2006年合併高雲,撤銷盤龍區。最高峰龍霖山,海拔495.4米,最低是屍骨壩,海拔318米。人口41000人(不含高云為29047人),耕地24793畝(不含高云為15670畝),面積54平方公裡(不含高云為34.9平方公裡)

百鹽溝村(一村):溝內鹽井甚多,日產食鹽百擔

鄧家溝村(二村):以境內鄧家溝得名(觀山,因山上有觀音廟,本名觀音山。馬山嶺,山嶺形如馬)

觀音井村(三村):以境內觀音巖下有大鹽井得名,有觀音井西河大橋(牛背山,山脊如牛背)

橋子溪村(四村):以一石平橋橫跨小溪得名

長遠井村(五村):境內鹽井很多,分布甚遠(廟子咀,山咀上有小廟。大羊溝,據傳舊時山上突然出現一大一小兩隻山羊,大山羊進入此溝)

龍潭子村(六村):境內有水很深的龍潭(火峰山,鄉土志:火峰山在縣東二十裡,蜿蜒如龍。1949年12月解放軍六十一軍在此殲敵一個團)

板凳埡村(七村):以埡口有一供人歇腳的板凳石得名(雍家墳,雍家老墳地,今無雍姓,多姓何)

五裡子村(七村):以距縣城五裡,路旁有店子得名(連三灣,三個山灣相連)

井子口村(八村):山灣出口有一大鹽井(寨子山,山上原有一石寨)

窯壩寺村(九村):壩上原有窯廠和寺廟,故名,產黃金。1933年9月設閬南縣蘇維埃第七區第八鄉蘇維埃政府(上窯壩,壩上燒窯人多,分上、中、下窯壩,此地居上,江邊有沙金。松樹包,包上成片松林)

中窯壩村(十村):以居窯壩中部得名,產黃金(梧桐包,包上多梧桐樹)

玉龍山村(十一村):以境內玉龍山得名

回龍埡村(十二村):以回龍山得名,省重點保護文物唐代《沈榮功德記》在此

鏵廠埡村(十三村):埡上原有鑄鏵廠,故名

江石嶺村(十四村):嶺上多鵝卵石,故名

龍霖村(十五村):以位於龍霖山下得名(鄉土志:龍霖山亦名琉璃山,古廟有「龍霖」字跡)

高雲,以境內高雲山得名。清初在此建高峰道廟宇,有匾刻「高雲山」,故稱。明清時屬崇教鄉管轄,民國時歸李渡鄉管轄,1950年於金臺觀設金臺鄉,不久併入李渡鄉。1952年從李渡鄉分出,新設鄉政府駐高雲山,即名。1955年農合作化時又併入李渡鄉,1961年又分設高雲公社,「文革」初更名和平公社,不久仍復原名高雲。1992年8月劃入盤龍,1997年復置高雲鄉,2006年劃入盤龍鎮,現已撤鄉。最高峰高雲山,海拔463.5米,最低是回龍寺西河邊,海拔315.5米,人口11953人,耕地11063畝,面積22.4平方公裡。

廟高寺村(一村):古廟,清代高峰道首彭禮雲、彭祥久修道於此(小坪山,山頂有一小坪)

火神埡村(二村):埡上有火神廟,故名(石牛山,山上兩巨石形如雙牛困臥。回龍寺,寺位於回龍山下,為西河一大沱灣之上)

菜子溝村(三村):此溝盛產油菜得名

嚴家溝村(四村):以溝內嚴家院得名

曹家溝村(五村):溝內住戶多姓曹(黑罈子,溝深陰暗如壇)

金臺觀村(六村):廟位於山臺之上,塑鎦金如來佛像,1950年曾設鄉(白石巖,山巖呈白色)

斑竹林村(七村):境內盛產斑竹得名(鋪子埡,山埡上曾開過小鋪子,魚家溝,地形像魚的小山溝。黃連鋪,古時驛道二十裡設一鋪,旁有棵黃連樹)

靈童寺村(八村):古廟(黃家壩,壩上居民多姓黃,鄧家山,昔日為鄧家產業)

桐麻庵村(九村):庵內供奉麻姑,庵外遍植桐麻樹(大石山,山坪上有巨石)

王家溝村(十村):以王家院得名(包底山,山麓有大石。白鶴灣,灣內常有白鶴棲息)

太平寺村(十一村):瀕鄰西河,昔人為祈河水安定四方平安,乃修龍王廟祀之(黃泥包,山包盡黃泥。松樹梁,山上松樹成林。脊骨梁,土地瘠薄不長樹木,故名)

信息來源:南部縣歷史文化吧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