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自動補償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11:44:32 2
專利名稱:真空自動補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能自動進氣破壞真空並能自動排出空氣的裝置,屬於供水設備製造領域。
水與人的生活戚戚相關,供水設備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對供水質量影響很大,為避免二次汙染,近幾年出現了無負壓(無吸程)供水設備,該設備的最大特點是在水泵的進水口形成不了負壓(真空),可直接串聯在市政自來水管網上使用,真空補償器就是用於破壞水泵進水口產生的負壓的一種裝置,目前此類真空補償器的密封結構普遍採用平墊密封。此種密封方式的缺點是當水壓低於0.05Mpa時平墊受到的密封壓力小,密封效果差,不可避免會產生低壓漏水。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克服低壓漏水的真空自動補償裝置。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利用水對浮球的浮力,通過槓桿帶動活塞在活塞套中上下運動,實現真空補償器的自動開關;在活塞上裝O形密封圈,靠O形密封圈實現密封。因為採用了O形密封圈的密封方式,當處於密封位置時不管水壓多低O形密封圈在活塞套內都會受到一定的預壓縮,水壓高低不會再影響密封效果,克服了普通密封結構在0~0.05MPa低水壓下漏水的缺點。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
以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附圖中本真空自動補償器由以下主要部分組成活塞(1)、活塞套(2)、O形密封圈(3)、槓桿(4)、銷軸(5)、銷軸(6)、浮球(7)、螺母(8)、上蓋(9)、中間蓋(10)、筒體(11)、下蓋(12)、膠墊(13)。整個真空補償器形成A、B兩個腔,O形密封圈裝在活塞(1)上,活塞(1)與槓桿(4)通過銷軸(6)連接,活塞套(2)與槓桿(4)通過銷軸(5)連接,活塞套上部有孔(14)。
附圖為真空自動補償器在打開狀態時的簡圖。
當水位上升經過(17)進入A腔,上升的水位可將A腔的空氣通過孔(14)經過孔(15)到B腔,再經過孔(16)排入大氣。水位繼續上升到一定值時,浮球(7)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帶動槓桿(4)繞軸(5)轉動,從而通過銷軸(6)帶動活塞(1)在活塞套(2)中開始向上運動,活塞(1)運動至上限位置時O形密封圈(3)會越過孔(14)而與活塞套(2)上部的密封面(18)接觸,並受到一定的壓縮而形成密封面,此時A、B兩腔完全隔離,即A腔不再與大氣相通;當水位下降A腔壓力會逐步下降,降至某一臨界點時,浮球(7)、槓桿(4)、活塞(1)及O形密封圈(3)、銷軸(6)等在自身重力和大氣壓力的作用下,活塞(1)的下降使O形密封圈(3)與密封面(18)脫離,這時大氣會通過孔(16)進入B腔,又經孔(15)和孔(14)進入A腔破壞A腔形成的真空。如果A腔的水位繼續下降,大氣會源源不斷的補充進來,使A腔及與A腔相連通的管道或容器不會產生真空。
權利要求1.一種能自動進氣破壞真空並能自動排出空氣的裝置,由活塞(1)、活塞套(2)、O形密封圈(3)、槓桿(4)、銷軸(5)、銷軸(6)、浮球(7)、螺母(8)、上蓋(9)、中間蓋(10)、筒體(11)、下蓋(12)、膠墊(13)構成。其特徵是O形密封圈(3)套在活塞(1)上部,活塞(1)裝在活塞套(2)內部並可以上下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自動進氣破壞真空並能自動排出空氣的裝置,其特徵是浮球(7)上焊有槓桿(4),槓桿(4)上有一長孔和一圓孔,槓桿(4)與活塞(1)通過銷軸(6)聯接,槓桿(4)與活塞套(2)通過銷軸(5)聯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自動進氣破壞真空並能自動排出空氣的裝置,其特徵是活塞套(2)上部有孔(14)和孔(15)。
專利摘要一種能自動進氣破壞真空並能自動排出空氣的裝置,由活塞(1)、活塞套(2)、O形密封圈(3)、槓桿(4)、銷軸(5)、銷軸(6)、浮球(7)、螺母(8)、上蓋(9)、中間蓋(10)、筒體(11)、下蓋(12)、膠墊(13)組成。該裝置將現有橡膠墊平面密封結構改造為O形密封圈密封結構,克服了現有結構在0~0.05Mpa低水壓下漏水的缺點,使密封更可靠。
文檔編號E03B7/07GK2491486SQ0122485
公開日2002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29日
發明者張明亮, 王學成 申請人: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