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19 09:10:52
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該背頸康復器設有十形主架,十形主架上方安裝U形頸部前託架,U形頸部前託架內側安裝一個頜部託架,U形頸部前託架後部安裝U形頸部後託架;U形頸部後託架上轉動安裝有後頸壓板,頜部託架上設置下頜託板,後頸壓板與下頜託板對應設置;十形主架後部安裝背部支架,背部支架設置前框架和後框架,前框架上設置兩排刺穴釘,後框架上安裝一個升降架,升降架前部設有兩個壓釘滾輪,兩個壓釘滾輪的間距與兩排刺穴釘的間距相對應,升降架上設置升降驅動機構;十形主架下部對稱安裝兩個胸部支架,胸部支架上設置胸部託盤。本發明可以同時緩解背部、頸部、胸部的病痛,且操作簡便和方便攜帶。
【專利說明】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特別涉及一種用於緩解背部、頸部、胸部病痛的康復器。
【背景技術】
[0002]在這個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頸椎病痛的折磨,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不正確的姿勢、設計欠合理的家具、不良的睡眠習慣等。為此,中國專利CN2633251Y公開了一種可攜式頸椎牽引器,位於弓形支架下方的左、右肩板通過連接件連接,連與弓形支架下部的牽拉輪位於弓形支架兩末端上方,枕頜帶繞過連接在弓形支架上的上轉軸與牽拉輪連接,弓形支架由左右兩部分構成並通過軸銷連接,連接件呈弧形並與肩板活動連接,在上轉軸與牽拉輪之間的弓形支架上還設有枕頜帶繞過的下轉軸。該牽引器通過轉動兩側牽拉輪將枕頜帶兩端拉緊至需要的鬆緊度,但是對於頸部缺少必要的保護且功能單一,對頸椎病患的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提出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該背頸康復器包括十形主架,十形主架上安裝U形頸部前託架和U形頸部後託架,U形頸部前託架內側安裝一個頜部託架,十形主架後部安裝背部支架,背部支架上設置兩排刺穴釘和一個升降架,升降架前部設有兩個壓釘滾輪,兩個壓釘滾輪的間距與兩排刺穴釘的間距相對應,升降架上設置升降驅動機構;十形主架下部對稱安裝兩個胸部支架,胸部支架上設置胸部託盤。本發明體積小、便於攜帶、操作簡便,可以同時緩解背部、頸部、胸部的病痛。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由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有一個十形主架,所述十形主架的中心設有一個豎直管座,所述豎直管座內設置升降螺杆機構,所述豎直管座的頂部安裝U形頸部前託架,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底部設置豎直導管,所述豎直導管安裝在所述豎直管座內,所述升降螺杆機構的上部與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底部的豎直導管傳動連接;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調節管座,所述水平調節管座內設置水平螺杆機構,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後部安裝U形頸部後託架,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導管,所述水平導管安裝在所述水平調節管座內,所述水平螺杆機構後部與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的水平導管傳動連接;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內側安裝一個頜部託架,所述頜部託架底部設有豎直調節螺杆機構,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上轉動安裝有後頸壓板,所述頜部託架上設置下頜託板,所述後頸壓板與所述下頜託板對應設置;所述十形主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管座,所述十形主架後部安裝背部支架,所述背部支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連接臂,所述水平連接臂固定安裝在所述水平管座內;所述背部支架設置前框架和後框架,所述前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排刺穴釘,所述刺穴釘設有釘杆和壓帽,所述釘杆上套裝有復位彈簧;所述前框架設有前端板、後端板和兩個側板,所述前端板上安裝多個環形擋蓋,所述後端板上設有釘孔,所述釘孔與所述環形擋蓋的中心孔對應設置;所述刺穴釘尾端穿裝在所述釘孔內,所述刺穴釘頭端穿裝在所述環形擋蓋的中心孔內;所述後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條圓柱形導軌,有一個升降架通過兩個滑套與所述兩條圓柱形導軌安裝,所述升降架前部設有兩個壓釘滾輪,所述兩個壓釘滾輪的間距與所述兩排刺穴釘的間距相對應;所述升降架上設置升降驅動機構,所述升降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主動齒輪、與所述圓柱形導軌平行設置的固定齒條、控制電路,所述驅動電機和主動齒輪設置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固定齒條設置在所述後框架上;所述十形主架下部對稱安裝兩個胸部支架,所述胸部支架上設置胸部託盤,所述胸部託盤的中心部設有多個磁鐵礦石,所述磁鐵礦石的周圍設有多個遠紅外貼片。
[0005]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06]1、本發明通過升降螺杆機構使U形頸部前託架和U形頸部後託架沿豎直方向緩慢運動,使頸部的受力更全面、舒緩,避免頸部受到二次損傷。
[0007]2、隨U形頸部前託架升降的U形頸部後託架上安裝可轉動的後頸壓板,使後頸壓板可以隨人體頸部的生理曲線進行任意角度的調節,充分貼合的同時給予頸部充分的保護。
[0008]3、本發明中的背部支架前部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排刺穴釘,背部支架後部設置往復移動的升降架,升降架上的壓釘滾輪驅動刺穴釘順序刺激背部的穴位,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松馳背部肌肉的效果。
[0009]4、本發明中的頜部託架、U形頸部前託架、背部支架都可以相對十形主架的位置進行調節,同時U形頸部後託架相對於U形頸部前託架也可以進行位置的調節,廣泛適用於不同身材的人群。
[0010]5、本發明的體積小、重量輕,零部件可拆卸,更方便攜帶,維修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本發明的後部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本發明的左部結構示意圖;
[0014]圖4、十形主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十形主架的後部結構示意圖;
[0016]圖6、十形主架的左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7、U形頸部前託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8、U形頸部前託架的後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9、U形頸部前託架的左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10、U形頸部前託架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0021]圖11、U形頸部後託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12、U形頸部後託架的後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13、U形頸部後託架的頂部結構示意圖;
[0024]圖14、背部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15、背部支架的後部結構示意圖;
[0026]圖16、背部支架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5的A-A剖視圖);[0027]圖17、刺穴釘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15的B-B剖視圖);
[0028]圖18、實施例二中背部支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實施例一:[0030]參見圖1至圖18,本發明的可攜式背頸康復器,有一個十形主架1,所述十形主架的中心設有一個豎直管座2,所述豎直管座內設置升降螺杆機構3,所述豎直管座的頂部安裝U形頸部前託架4,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底部設置豎直導管5,所述豎直導管安裝在所述豎直管座內,所述升降螺杆機構的上部與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底部的豎直導管傳動連接;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調節管座6,所述水平調節管座內設置水平螺杆機構7,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後部安裝U形頸部後託架8,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導管9,所述水平導管安裝在所述水平調節管座內,所述水平螺杆機構後部與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的水平導管傳動連接;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內側安裝一個頜部託架10,所述頜部託架底部設有豎直調節螺杆機構11,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上轉動安裝有後頸壓板12,所述頜部託架上設置下頜託板13,所述後頸壓板與所述下頜託板對應設置;所述十形主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管座14,所述十形主架後部安裝背部支架15,所述背部支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連接臂16,所述水平連接臂固定安裝在所述水平管座內;所述背部支架設置前框架17和後框架18,所述前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排刺穴釘19,所述刺穴釘設有釘杆20和壓帽
21,所述釘杆上套裝有復位彈簧22 ;所述前框架設有前端板23、後端板24和兩個側板,所述前端板上安裝多個環形擋蓋25,所述後端板上設有釘孔,所述釘孔與所述環形擋蓋的中心孔對應設置;所述刺穴釘尾端穿裝在所述釘孔內,所述刺穴釘頭端穿裝在所述環形擋蓋的中心孔內;所述後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條圓柱形導軌26,有一個升降架27通過兩個滑套與所述兩條圓柱形導軌安裝,所述升降架前部設有兩個壓釘滾輪28,所述兩個壓釘滾輪的間距與所述兩排刺穴釘的間距相對應;所述升降架上設置升降驅動機構,所述升降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29、主動齒輪30、與所述圓柱形導軌平行設置的固定齒條31、控制電路,所述驅動電機和主動齒輪設置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固定齒條設置在所述後框架上;所述十形主架下部對稱安裝兩個胸部支架32,所述胸部支架上設置胸部託盤33,所述胸部託盤的中心部設有多個磁鐵礦石34,所述磁鐵礦石的周圍設有多個遠紅外貼片35。
[0031]參見圖4至圖6(圖5是圖4的後視圖、圖6是圖4的左視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十形主架採用硬質塑料注塑成型,所述十形主架I的中心設有一個豎直管座2,豎直管座上部通過四塊三角形筋板36固定一橫梁37。所述豎直管座內設置升降螺杆機構3,升降螺杆機構由豎直管座內的豎直螺杆38和豎直管座下方的花形螺帽39構成,豎直螺杆與花形螺帽固定連接成一體,固定連接的方式可以採用粘接、螺紋連接、旋扣連接中的一種。所述十形主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管座14,所述水平管座與橫梁37 —體注塑成型。所述十形主架下部對稱安裝兩個胸部支架32,所述胸部支架上設置胸部託盤33,所述胸部託盤的中心部設有四個磁鐵礦石34,磁鐵礦石別名玄石、靈磁石,可以強骨氣、通關節、消痛腫等。所述磁鐵礦石的周圍設有四個圓形的遠紅外貼片35。
[0032]參見圖7至圖10(圖8是圖7的後視圖、圖9是圖7的左視圖、圖10是圖7的仰視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豎直管座2的頂部安裝U形頸部前託架4,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採用硬質塑料注塑成型,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底部設置豎直導管5,所述豎直導管插裝在所述十形主架I的豎直管座2內,所述升降螺杆機構3的上部與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底部的豎直導管傳動連接;所述豎直導管5的內部設有豎直螺紋孔40,所述升降螺杆機構的豎直螺杆38與該豎直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調節管座6,所述水平調節管座內設置水平螺杆機構7,水平螺杆機構由水平調節管座內的水平螺杆41和水平調節管座前側的花形螺帽42構成,水平螺杆機構與升降螺杆機構3的結構基本相同。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內側設有一個倒置的F形託架43,所述F形託架上部設有T形滑軌44,所述頜部託架10外側對應設有滑套,頜部託架10通過滑套與F形託架安裝。所述頜部託架底部設有豎直調節螺杆機構11,所述豎直調節螺杆機構由螺杆45、安裝在所述螺杆45上的行走螺母46和止退螺母47構成,所述螺杆45上端與頜部託架固定成一體,所述F形託架的兩塊水平支板48中心設有穿裝螺杆45的孔,行走螺母和止退螺母位於兩塊水平支板48之間。所述頜部託架上設置下頜託板13,下頜託板上表面採用與人體下頜相匹配的曲面設計,完全貼合且舒適。
[0033]參見圖8,圖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豎直調節螺杆機構11的操作如下:同時順時針轉動行走螺母46和止退螺母47,螺杆45向上運動,頜部託架10沿U形頸部前託架4的T形滑軸44向上運動,調節到合適的位置時,逆時針轉動止退螺母47,頜部託架被鎖定不動。反之,頜部託架10沿U形頸部前託架4的T形滑軸44向下運動時,行走螺母與止退螺母的功能互換,即同時逆時針轉動止退螺母47和行走螺母46,螺杆向下運動,調節到合適的位置時,順時針轉動行走螺母46,頜部託架被鎖定不動。
[0034]參見圖11至圖13 (圖12是圖11的後視圖、圖13是圖11的俯視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4後部安裝U形頸部後託架8,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採用硬質塑料注塑成型,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導管9,所述水平導管安裝在所述水平調節管座6內,所述水平螺杆機構後部與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的水平導管傳動連接;所述水平導管9的內部設有水平螺紋孔49,所述水平螺杆機構7的水平螺杆41與該水平螺紋孔49螺紋連接。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上轉動安裝有後頸壓板12,後頸壓板後部固定一個軸套50,軸套與U形頸部後託架轉動安裝。後頸壓板表面採用與人體後頸生理曲線相匹配的曲面設計,完全貼合給予頸部全面保護。所述頜部託架10上設置下頜託板13,所述後頸壓板與所述下頜託板對應設置。
[0035]參見圖14至圖17 (圖15是圖14的後視圖、圖16是2倍放大圖、圖17是2倍放大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十形主架I後部安裝背部支架15,所述背部支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連接臂16,所述水平連接臂固定安裝在所述十形主架的水平管座14內,水平管座的管壁上有頂絲;所述背部支架設置前框架17和後框架18,所述前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排刺穴釘19,所述刺穴釘設有釘杆20和壓帽21,釘杆與壓帽固定連接成一體,所述釘杆上套裝有復位彈簧22 ;所述前框架設有前端板23、後端板24和兩個側板51,所述前端板上安裝多個環形擋蓋25,所述後端板上設有釘孔,所述釘孔與所述環`形擋蓋的中心孔對應設置;所述刺穴釘尾端穿裝在所述釘孔內,所述刺穴釘頭部穿裝在所述環形擋蓋的中心孔內;所述釘杆20是圓柱形杆,釘杆的直徑可以在2~4釐米的範圍內進行選擇,優選的直徑是
2.5釐米。釘杆靠近尾端部位設置裙邊,所述復位彈簧一端抵壓在所述裙邊上,復位彈簧另一端抵壓在所述環形擋蓋上。釘杆的頭端固定半球形磁鐵礦石。所述後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條圓柱形導軌26,有一個升降架27通過兩個滑套與所述兩條圓柱形導軌安裝,所述升降架前部設有兩個壓釘滾輪28,所述兩個壓釘滾輪的間距與所述兩排刺穴釘的間距相對應;所述升降架上設置升降驅動機構,所述升降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29、主動齒輪30、與所述圓柱形導軌平行設置的固定齒條31、控制電路(圖中未顯示),所述驅動電機和主動齒輪設置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固定齒條設置在所述後框架上。該升降驅動機構屬於現有技術範疇,此處不作詳細描述。
[0036]本發明的使用說明如下:1、使用者將U形頸部前託架4安裝到十形主架I上,胸部託盤33壓緊胸部,用手指轉動升降螺杆機構3的花形螺帽39,調整U形頸部前託架的位置,使兩個水平調節管座6分別位於使用者的頸部兩側;2、使用者將U形頸部後託架8與U形頸部前託架安裝,用雙手的手指同時轉動水平螺杆機構7的兩個花形螺帽42,調整U形頸部後託架的位置,使後頸壓板12壓緊使用者的後頸,同時,使用者的下頜抵壓在下頜託板13上; 3、將背部支架15與十形主架安裝,啟動升降驅動機構驅動升降架27往復移動,升降架上的壓釘滾輪28依次推動兩排刺穴釘19順序點按背部的穴位,松馳背部肌肉;4、一方面後頸壓板壓緊後頸,另一方面使用者通過豎直調節螺杆機構11使頜部託架10沿U形頸部前託架4的T形滑軸44向上運動,下頜託板13抬升下頜;這種方式對於頸椎變形、頸椎外突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最終使用者的頸部、背部、胸部的肌肉和神經的病痛得以緩解,逐漸治癒。
[0037]實施例二:
[0038]本實施例是對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進行改進,與實施例一相同的內容不作重複描述,實施例一中公開的內容也應當作為本實施例公開的內容。
[0039]參見圖1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兩排刺穴釘19交錯設置在所述背部支架15的前框架17上。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攜式背頸康復器,有一個十形主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十形主架的中心設有一個豎直管座,所述豎直管座內設置升降螺杆機構,所述豎直管座的頂部安裝U形頸部前託架,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底部設置豎直導管,所述豎直導管安裝在所述豎直管座內,所述升降螺杆機構的上部與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底部的豎直導管傳動連接;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調節管座,所述水平調節管座內設置水平螺杆機構,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後部安裝U形頸部後託架,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導管,所述水平導管安裝在所述水平調節管座內,所述水平螺杆機構後部與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的水平導管傳動連接;所述U形頸部前託架內側安裝一個頜部託架,所述頜部託架底部設有豎直調節螺杆機構,所述U形頸部後託架上轉動安裝有後頸壓板,所述頜部託架上設置下頜託板,所述後頸壓板與所述下頜託板對應設置;所述十形主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管座,所述十形主架後部安裝背部支架,所述背部支架兩翼各設置一水平連接臂,所述水平連接臂固定安裝在所述水平管座內;所述背部支架設置前框架和後框架,所述前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排刺穴釘,所述刺穴釘設有釘杆和壓帽,所述釘杆上套裝有復位彈簧;所述前框架設有前端板、後端板和兩個側板,所述前端板上安裝多個環形擋蓋,所述後端板上設有釘孔,所述釘孔與所述環形擋蓋的中心孔對應設置;所述刺穴釘尾端穿裝在所述釘孔內,所述刺穴釘頭端穿裝在所述環形擋蓋的中心孔內;所述後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兩條圓柱形導軌,有一個升降架通過兩個滑套與所述兩條圓柱形導軌安裝,所述升降架前部設有兩個壓釘滾輪,所述兩個壓釘滾輪的間距與所述兩排刺穴釘的間距相對應;所述升降架上設置升降驅動機構,所述升降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主動齒輪、與所述圓柱形導軌平行設置的固定齒條、控制電路,所述驅動電機和主動齒輪設置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固定齒條設置在所述後框架上;所述十形主架下部對稱安裝兩個胸部支架,所述胸部支架上設置胸部託盤,所述胸部託盤的中心部設有多個磁鐵礦石,所述磁鐵礦石的周圍設有多個遠紅外貼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背頸康復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排刺穴釘對稱設置在所述背部支架的前框架 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背頸康復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排刺穴釘交錯設置在所述背部支架的前框架上。
【文檔編號】A61H39/04GK103610584SQ201310492179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1日
【發明者】張學亮 申請人:張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