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電動截止閥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3:27:45 1
一種新型電動截止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電動截止閥。該高壓低扭矩電動截止閥包括閥體、電動執行器、通流管、左接頭和右接頭,所述閥體在軸向上設有安裝腔,所述通流管設於安裝腔內,所述電動執行器上設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從徑向上穿過所述閥體並延伸至閥體內部,所述通流管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圈擋筋,所述擋筋的一側設有一個撥叉,所述撥叉的另一側設有一個擋圈,所述轉動軸的下端面上設有一個偏心軸,所述偏心軸的下端卡入所述撥叉內,所述閥體的右端與右接頭之間設有壓套和壓塊,所述壓塊右端面與右接頭相牴觸,左端面上設有主密封墊,所述通流管的右端呈刀口狀,並與所述主密封墊相牴觸,所述壓套設於所述通流管的外側壁與右接頭的內側壁之間,所述壓塊上設有流通孔。
【專利說明】—種新型電動截止閥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電動截止閥。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為實現閥門的自動或遠程控制,常採用電動閥來實現其功能。市面上的常規普通高壓截止閥靠閥芯蓋住閥座的密封形式,因此所需扭矩大,則電動執行器較大,動作緩慢,所需時間較長,並且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成本低、使導磁金屬部分隔離在介質外的新型電動截止閥。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新型電動截止閥,包括閥體、電動執行器、通流管、左接頭和右接頭,所述閥體在軸向上設有安裝腔,所述通流管設於安裝腔內,所述左接頭外側壁通過螺紋與所述閥體的安裝腔的內側壁相連接,所述左接頭的內側壁與所述通流管左端的外側壁相接觸,所述右接頭的內側壁通過螺紋與所述閥體的外側壁相連接,所述電動執行器上設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從徑向上穿過所述閥體並延伸至閥體內部,所述通流管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圈擋筋,所述擋筋的一側設有一個撥叉,所述撥叉的另一側設有一個擋圈,所述轉動軸的下端面上設有一個偏心軸,所述偏心軸的下端卡入所述撥叉內,所述閥體的右端與右接頭之間設有壓套和壓塊,所述壓塊右端面與右接頭相牴觸,左端面上設有主密封墊,所述通流管的右端呈刀口狀,並與所述主密封墊相牴觸,所述壓套設於所述通流管的外側壁與右接頭的內側壁之間,所述壓塊上設有流通孔。
[0006]所述閥體的內側壁上設有臺階,所述臺階與所述壓套之間位於所述通流管外側壁之外設有一圈擋塊。
[0007]所述轉動軸外與所述閥體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設有一個軸套,所述軸套上部與所述閥體的外側壁相牴觸。
[0008]所述轉動軸上設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設於所述轉動軸與所述軸套的內側壁之間。
[0009]所述軸套與所述閥體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墊。
[0010]所述擋塊的外側壁與所述閥體的內側壁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
[0011]所述擋塊的內側壁與所述通流管的外側壁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
[0012]所述右接頭的內側壁與所述閥體的外側壁之間設有第四密封圈。
[0013]所述左接頭的外側壁與所述閥體的內側壁之間設有第五密封圈。
[0014]所述通流管左端的外側壁與所述左接頭的內側壁之間設有一圈第二密封墊。
[0015]本實用新型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新型電動截止閥具有以下的有點:1、現將閥芯設計為管狀,即為通流管,所述通流管的一端設計呈刀口狀,使通流管的刀刃口壓在密封墊上,形成有效的密封,通流管前後移動靠轉動軸及偏心軸的轉動實現,因介質充滿整個通流管,通流管所有密封位置直徑一樣,不產生壓差,不會形成不平衡的壓力,此種平衡結構,所需作用力小,因此打開高壓截止閥只需克服摩擦力,與介質壓力無關;2、轉動軸直徑小,因此扭矩小,則電動執行器小,結構緊湊,並且開關時間短,成本低;3、主密封墊高強度橡膠製作,使用壽命長;4、耐壓高,工作壓力高,通徑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電動截止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部件名稱對應的標號如下:
[0020]1、閥體;2、電動執行器;3、通流管;4、左接頭;5、右接頭;6、安裝腔;7、轉動軸;8、擋筋;9、撥叉;10、擋圈;11、偏心軸;12、壓套;13、壓塊;14、主密封墊;15、流通孔;16、臺階;17、擋塊;18、軸套;19、凹槽;20、第一密封圈;21、第一密封墊;22、第二密封圈;23、第三密封圈;24、第四密封圈;25、第五密封圈;26、第二密封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述:
[0022]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電動截止閥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包括閥體1、電動執行器2、通流管3、左接頭4和右接頭5,所述閥體I在軸向上設有安裝腔6,所述通流管3設於安裝腔6內,所述左接頭4外側壁通過螺紋與所述閥體I的安裝腔6的內側壁相連接,所述左接頭4的內側壁與所述通流管3左端的外側壁相接觸,所述右接頭5的內側壁通過螺紋與所述閥體I的外側壁相連接,所述電動執行器2上設有轉動軸7,所述轉動軸7從徑向上穿過所述閥體I並延伸至閥體I內部,所述通流管3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圈擋筋8,所述擋筋8的一側設有一個撥叉9,所述撥叉9的另一側設有一個擋圈10,所述轉動軸7的下端面上設有一個偏心軸11,所述偏心軸11的下端卡入所述撥叉9內,所述閥體I的右端與右接頭5之間設有壓套12和壓塊13,所述壓塊13右端面與右接頭5相牴觸,左端面上設有主密封墊14,所述通流管3的右端呈刀口狀,並與所述主密封墊14相牴觸,所述壓套12設於所述通流管3的外側壁與右接頭5的內側壁之間,所述壓塊13上設有流通孔15。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閥體I的內側壁上設有臺階16,所述臺階16與所述壓套12之間位於所述通流管3外側壁之外設有一圈擋塊17。
[0024]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動軸7外與所述閥體I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設有一個軸套18,所述軸套18上部與所述閥體I的外側壁相牴觸。
[0025]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動軸7上設有一圈凹槽19,所述凹槽19內設有第一密封圈20,所述第一密封圈20設於所述轉動軸7與所述軸套18的內側壁之間。
[0026]本實施例中,所述軸套18與所述閥體I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墊21。
[0027]本實施例中,所述擋塊17的外側壁與所述閥體I的內側壁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22。
[0028]本實施例中,所述擋塊17的內側壁與所述通流管3的外側壁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23。
[0029]本實施例中,所述右接頭5的內側壁與所述閥體I的外側壁之間設有第四密封圈24。
[0030]本實施例中,所述左接頭4的外側壁與所述閥體I的內側壁之間設有第五密封圈25。
[0031]本實施例中,所述通流管3左端的外側壁與所述左接頭4的內側壁之間設有一圈第二密封墊26。
[0032]介質由左端流向右端,所述轉動軸7在電動執行器2的推動下,使撥叉9迫使通流管3壓緊主密封墊14,形成有效的密封,此時閥門關閉。當電動執行器2反轉,帶動轉動軸7反向轉動,帶動撥叉9左移,使通流管3離開主密封墊14,此時閥門打開,介質從左腔流向右腔,通過撥叉9將電動執行器2的旋轉運動變為通流管3的直線運動。所述第二密封圈
22、所述第二密封圈23使左腔介質不會流入右腔中;所述第五密封圈25、第一密封圈20、第一密封墊21保證介質不洩露到外面。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包括閥體、電動執行器、通流管、左接頭和右接頭,所述閥體在軸向上設有安裝腔,所述通流管設於安裝腔內,所述左接頭外側壁通過螺紋與所述閥體的安裝腔的內側壁相連接,所述左接頭的內側壁與所述通流管左端的外側壁相接觸,所述右接頭的內側壁通過螺紋與所述閥體的外側壁相連接,所述電動執行器上設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從徑向上穿過所述閥體並延伸至閥體內部,所述通流管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圈擋筋,所述擋筋的一側設有一個撥叉,所述撥叉的另一側設有一個擋圈,所述轉動軸的下端面上設有一個偏心軸,所述偏心軸的下端卡入所述撥叉內,所述閥體的右端與右接頭之間設有壓套和壓塊,所述壓塊右端面與右接頭相牴觸,左端面上設有主密封墊,所述通流管的右端呈刀口狀,並與所述主密封墊相牴觸,所述壓套設於所述通流管的外側壁與右接頭的內側壁之間,所述壓塊上設有流通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的內側壁上設有臺階,所述臺階與所述壓套之間位於所述通流管外側壁之外設有一圈擋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軸外與所述閥體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設有一個軸套,所述軸套上部與所述閥體的外側壁相牴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軸上設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設於所述轉動軸與所述軸套的內側壁之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軸套與所述閥體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擋塊的外側壁與所述閥體的內側壁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擋塊的內側壁與所述通流管的外側壁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右接頭的內側壁與所述閥體的外側壁之間設有第四密封圈。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左接頭的外側壁與所述閥體的內側壁之間設有第五密封圈。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電動截止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流管左端的外側壁與所述左接頭的內側壁之間設有一圈第二密封墊。
【文檔編號】F16K31/42GK203940000SQ201420253712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6日
【發明者】羅綱 申請人:依格流體技術(嘉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