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21 07:30:27 1
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行駛【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包括擺件、連接杆、傳感器、電路控制器、伺服電機、圓齒輪、直齒輪條、加壓彈簧和鋼繩,車橋兩端連接輪胎,車橋上設有車架,車架左右兩側與車橋之間設有減震彈簧,汽車內吊裝一可左右自由擺動的擺件,擺件兩側各設有一傳感器,兩個傳感器通過信號線和電路控制器連接,電路控制器通過信號線連接伺服電機,伺服電機輸出軸連接圓齒輪,圓齒輪齒輪傳動可左右滑動的直齒輪條,直齒輪條兩端分別連接加壓彈簧和鋼繩。本實用新型在車內吊裝擺件及擺件兩側裝傳感器實現汽車防側傾,輔助車身保持平衡,不僅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還提高了汽車駕乘安全性和舒適性。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行駛【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的主動防側傾系統通常是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2%或者車身動態控制系統70(:系統的一個功能,主要作用是在轉彎時,當車輛有側傾的傾向時,通過對車輛的制動系統或者懸掛系統進行調整來促使車輛保持行駛穩定,系統可以通過對汽車的車輪進行選擇性制動來實現防側傾,也就是單獨對某個車輪進行制動,這樣可以增加車輛的過彎半徑,從而減小離心力,也可以通過限制汽車的動力輸出,使車輛減速,也同樣能達到防側傾的目的,如果懸架可調,在有側傾傾向時,也可以通過對懸架剛度的調節,增加車輛的抗側傾能力。
[0003]由於轎車體積較小,所以汽車平衡車懸架系統改進空間有限,結構複雜且汽車防側傾輔助系統成本較高,只有國外的奔馳,寶馬等高端汽車有,價格昂貴,中低端汽車還沒有這種系統配置,給中低端汽車的駕乘帶來的不安全性和不舒適性。
[0004]中國專利號為201410103190.X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設置在車輛底部的防側傾裝置,主要是由電機驅動旋轉的中央旋轉軸和多個圍繞中央旋轉軸公轉的配重塊構成,當側傾發生時,旋轉軸帶動所述的多個配重塊的重心旋轉至側傾的相反方向,防止側傾;側傾狀態結束,中央旋轉軸帶動所述的多個配重塊的重心重新回到所述的中軸線上,多個配重塊重新回到力平衡狀態。該裝置結構複雜,成本較高。
[
【發明內容】
]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的平衡車懸架系統改進空間有限、結構複雜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全面提高中低端汽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的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設計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包括擺件、連接杆、傳感器、電路控制器、伺服電機、圓齒輪、直齒輪條、加壓彈簧和鋼繩,車橋兩端連接輪胎,車橋上設有車架,車架左右兩側與車橋之間設有減震彈簧,汽車內吊裝一可左右自由擺動的擺件,擺件兩側各設有一傳感器,兩個傳感器通過信號線和電路控制器連接,電路控制器通過信號線連接伺服電機,伺服電機輸出軸連接圓齒輪,圓齒輪齒輪傳動可左右滑動的直齒輪條,直齒輪條兩端分別連接加壓彈簧和鋼繩。所述的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還包括電瓶,電瓶通過線路連接傳感器和伺服電機。所述的鋼繩一端連接加壓彈簧,鋼繩另一端連接穿過帶滑輪小孔連接車橋。
[0007]另設計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包括擺件、連接杆、傳感器、電路控制器、伺服電機、圓齒輪、直齒輪條、加壓彈簧和鋼繩,車橋兩端連接輪胎,車橋上設有車架,車架左右兩側與車橋之間設有減震彈簧,汽車內吊裝一可左右自由擺動的擺件,擺件兩側各設有一傳感器,兩個傳感器通過信號線和電路控制器連接,電路控制器通過信號線連接電動液體循環泵,車架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兩個液體容器,兩個液體容器分別設有液位傳感器,兩個液體容器和電動液體循環泵通過導液管連接。所述的液位傳感器安裝在液體容器中部。所述的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還包括電瓶,傳感器、液位傳感器、電動液體循環泵、電路控制器和電瓶通過線路連接。
[0008]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在於:通過在車內吊裝左右自由擺動的擺件及擺件兩側裝傳感器實現汽車防側傾,當汽車彎道行駛中離心力作用,擺件向外彎擺動,夕卜彎傳感器感應到擺件把信號傳遞到電路控制器,控制拉緊與直齒輪條連接的拉簧和鋼繩,給內彎減震彈簧加壓壓低內彎車身,輔助車身保持平衡,不僅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還提高了汽車駕乘安全性和舒適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彈簧加壓式汽車彎道行駛車身防側傾輔助系統結構圖;
[0010]圖1中:1.連接杆2.擺件3.傳感器4.車輪5.電瓶6.電路控制器7.直齒輪條8.圓齒輪9.伺服電機10.加壓彈簧11.鋼繩12.帶滑輪小孔13.減震彈簧14.車橋15.車架;
[0011]圖2是液體質量轉移式汽車彎道行駛車身防側傾輔助系統結構圖;
[0012]圖2中:1.連接杆2.擺件3.傳感器4.車輪5.電瓶6.電路控制器7.液體容器8.液位傳感器9.導液管10.電動液體循環泵11.減震彈簧12.車橋13.車輪14.車架;
[0013]指定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摘要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這種裝置的結構和原理對本專業的人來說是非常清楚的。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5]實施例1
[0016]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包括擺件、連接杆、傳感器、電路控制器、伺服電機、圓齒輪、直齒輪條、加壓彈簧和鋼繩,車橋兩端連接輪胎,車橋上設有車架,車架左右兩側與車橋之間設有減震彈簧,汽車內吊裝一可左右自由擺動的擺件,擺件兩側各設有一傳感器,擺件與傳感器不在一個平面,稍有一定距離,供擺件擺動,兩個傳感器通過信號線和電路控制器連接,電路控制器通過信號線連接伺服電機,伺服電機輸出軸連接圓齒輪,圓齒輪齒輪傳動可左右滑動的直齒輪條,直齒輪條兩端分別連接加壓彈簧和鋼繩。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還包括電瓶,電瓶通過線路連接傳感器和伺服電機。鋼繩一端連接加壓彈簧,鋼繩另一端連接穿過帶滑輪小孔連接車橋。
[0017]當汽車在彎道行駛中,由於離心力作用,擺件向左側或右側傳感器擺動,傳感器信號傳遞到電路控制器,電路控制器由電瓶供電,控制伺服電機向右或左轉動圓齒輪滑動直齒輪條向左或右滑動適時距離剎車,拉緊加壓彈簧給減震彈簧加壓壓縮內彎車身與內彎車輪的高度,輔助車身平衡。當汽車直行時,擺件垂直向下,傳感器感應不到擺件,電路控制器控制伺服電機及圓齒輪轉動回到直齒輪條的中間位置停止。
[0018]實施例2
[0019]如圖2所示,另設計的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包括擺件、連接杆、傳感器、電路控制器、伺服電機、圓齒輪、直齒輪條、加壓彈簧和鋼繩,車橋兩端連接輪胎,車橋上設有車架,車架左右兩側與車橋之間設有減震彈簧,汽車內吊裝一可左右自由擺動的擺件,擺件兩側各設有一傳感器,擺件與傳感器不在一個平面,稍有一定距離,供擺件擺動,兩個傳感器通過信號線和電路控制器連接,電路控制器通過信號線連接電動液體循環泵,車架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兩個液體容器,兩個液體容器分別設有液位傳感器,兩個液體容器和電動液體循環泵通過導液管連接。液位傳感器安裝在液體容器中部。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還包括電瓶,傳感器、液位傳感器、電動液體循環泵、電路控制器和電瓶通過線路連接。
[0020]當汽車在彎道行駛中,由離心力作用.擺件向液位傳感器擺動,傳感器信號傳遞到電路控制器,電路控制器由電瓶供電,控制電動液體循環泵經導液管向液體容器注入液體給內彎側車身增加重量,輔助車身平衡。當汽車直行時,擺件垂直向下,傳感器感應不到擺件,電路控制器控制電動液體循環泵把彎道時內彎液體容器的液體平均分配注入到外彎液體容器內,此時由液位傳感器給信號給電路控制器控制電動液體循環泵控制停止。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包括擺件、連接杆、傳感器、電路控制器、伺服電機、圓齒輪、直齒輪條、加壓彈簧和鋼繩,車橋兩端連接輪胎,車橋上設有車架,車架左右兩側與車橋之間設有減震彈簧,其特徵在於汽車內吊裝一可左右自由擺動的擺件,擺件兩側各設有一傳感器,兩個傳感器通過信號線和電路控制器連接,電路控制器通過信號線連接伺服電機,伺服電機輸出軸連接圓齒輪,圓齒輪齒輪傳動可左右滑動的直齒輪條,直齒輪條兩端分別連接加壓彈簧和鋼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還包括電瓶,電瓶通過線路連接傳感器和伺服電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鋼繩一端連接加壓彈簧,鋼繩另一端連接穿過帶滑輪小孔連接車橋。
4.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包括擺件、連接杆、傳感器、電路控制器、伺服電機、圓齒輪、直齒輪條、加壓彈簧和鋼繩,車橋兩端連接輪胎,車橋上設有車架,車架左右兩側與車橋之間設有減震彈簧,其特徵在於汽車內吊裝一可左右自由擺動的擺件,擺件兩側各設有一傳感器,兩個傳感器通過信號線和電路控制器連接,電路控制器通過信號線連接電動液體循環泵,車架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兩個液體容器,兩個液體容器分別設有液位傳感器,兩個液體容器和電動液體循環泵通過導液管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液位傳感器安裝在液體容器中部。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汽車彎道行駛防側傾輔助裝置還包括電瓶,傳感器、液位傳感器、電動液體循環泵、電路控制器和電瓶通過線路連接。
【文檔編號】B60G17/0195GK204249978SQ201420684138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4日
【發明者】喻建華 申請人:喻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