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為什麼叫砼工程人你知道嗎(混凝土為什麼叫)
2023-10-21 02:18:54 3
當初小邦第一眼見到這個字
居然不知道這麼讀
後來進了建築行業
接觸這個越來越頻繁
經常和「砼」(tong)字打交道
關於砼這個字有段很有意思的來歷
你知道嗎
下面和小邦一起來看看
「砼」與「混凝土」同義;它的讀音為「tóng」(與「銅」字的讀音一樣)。「混凝土」通常指水泥、沙、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和後硬化而成的建築材料。
「砼」字的發明人叫蔡方蔭,是一位早年的清華學子。1953年他發明了這個字,很快便在工程技術人員、大專院校學生中得到推廣。
長得帥,還有才
蔡方蔭 (1901—1963)江西南昌人。土木建築結構專家。192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建築系學習,獲學士、碩士學位。1928年在美國紐約建築公司任設計工程師。回國後應聘到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授。講授陰影學、建築工程理論等課程。「九一八」事變後,歷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校教授。1949年後歷任重工業部顧問工程師,建工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長期從事建築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工程結構力學,特別是變截面剛構分析和桁架剛構分析頗有造詣。專著有《普通結構學》、《變截面剛構分析》、《裝配式楔形絞接剛架》等。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個新字創造得很巧妙,也很有道理:把「砼」字拆成三個字,就成為「人、工、石」,表示混凝土是人造石;如把它拆成兩個字,是「仝石」,而「仝」是「同」的異體字,「仝石」可以理解為,混凝土與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
1955年,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在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土木工程的書刊中。土木工程的涵蓋面很廣,包括房屋、道路、橋梁、鐵路、隧道、堤壩、海港、市政衛生、農田水利、人防工程等,因此此事在工程界的影響不小。
198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使之成為我國「工程專用字」。
敲黑板,劃重點
砼字的發明給那個年代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你想,寫「混凝土」三個字,筆劃共計30劃,改用「砼」字只寫10劃;這會給聽課時需記筆記的學生,日常反覆寫這個詞的大量技術幹部、管理人員、工人等,提供多大的便利啊。
在有關圖紙、技術文件、資料編制中,「混凝土」三個字會頻繁地遇到。有個替代字,會讓技術人員,以及描圖員等輔助人員省下多少事?特別是在那電腦、計算機輔助設計還未誕生或普及的年代裡。
想看更多的技巧幹貨、建築行業要聞、建築原材料行情,請訪問施工邦官網:www.shigong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