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說比亞迪一輛車只賺5000(比亞迪怪名由來)
2023-10-21 09:45:13
實話實說,「比亞迪」這個品牌名字實在不咋地。
放到小鵬、蔚來、理想、哪吒汽車裡面,絕對猜不出這個「怪名」的擁有者,竟以絕對的技術優勢登頂國內新能源造車賽道。
心中不免有個大膽的猜想:「比亞迪」名字背後是否藏有更深一層含義?
事實證明我們想多了,掌門人王傳福親口承認,「比亞迪」是隨便取的,方便註冊通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市值近7000億,有效發明專利0.64萬件,如此偉大的一家企業,為啥偏偏在名字上放飛自我?
要說創業密度,深圳已連續7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全市每千人擁有企業170戶!
當深圳成為創業者天堂的同時,企業取名也成為頭疼的問題。
王傳福當然夢想著取一個「高大上」的品牌名,可架不住當地企業扎堆成群。起兩個字的不容易通過,起五個字的也全有了,精心思考的名稱無一例外全軍覆沒。
「老王」也是位實在人,無奈之下隨便瞎編了「比亞迪」,順利通過註冊。
在90年代,名字從來都不是關鍵。創業本就艱難,企業能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王傳福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隨意註冊的「帳號」,在日後竟成為網友們「吐槽」的伏筆。
如果比亞迪沒有成名,取什麼名字都是白搭,可他偏偏成功了!
王傳福是創業史上為數不多一直從事本專業的企業家。讀研時就研究電池,進入比亞迪後仍在鑽研電池技術。這一頭扎進去,就是近30年光陰。
他先著眼於手機電池製造,後又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車。在2002年,他就預測到造車領域存在巨大風口。
作為「技術狂」,王傳福在內部組建上千人研發團隊,不惜一切代價搞技術、搞專利,做一家不折不扣的科技公司。
像我們平時使用的華為手機、聯想電腦等,電池板大多由比亞迪生產。就連「老對手」特斯拉,在2022年也開始向比亞迪進貨刀片電池,據傳訂單量高達20萬臺/年。
當比亞迪站上國際企業舞臺,回頭看時才發現,當初隨便取的名字竟成為唯一「硬傷」。
有網友調侃,比亞迪成名史就像玩網路遊戲,隨便創建了個名字瞎取的帳號,結果意外爆出滿級裝備,再也捨不得刪號重建了。
只說研發投入、技術含金量,比亞迪實力無人不服。2021年研發投入106.3億,全球排名155位,與小米不相上下。
可「BYD」車標卻讓無數消費者進退兩難:車是好車,可車標實在下不了手。
改名很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為提高消費者對車標好感度,比亞迪開始在車型上做文章。像經典系列「秦」「唐」「宋」「元」車型,全部採用漢字車標設計,市場反饋也頗為積極。
雖然名字不能輕易改,但被頻繁吐槽的「BYD」車標,有很大的更新空間。
名字重要嗎?當然!但真正重要的是技術。
名字易改,技術難求。當你的產品足夠顛覆全球企業格局時,就算不取名字,也將受到全世界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