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2023-10-22 02:57:32 5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WorldIsFlat:ABriefHistoryoftheTwenty-firstCentury)是一本由託馬斯·弗裡德曼(ThomasL.Friedman)所撰寫的暢銷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作者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諸如手機、網絡、開放原碼程式等,而產生的。2006年,美國導演JohnJeffcoat拍攝了同名電影。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對企業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啟示

弗裡德曼的《世界是平的》(ThomasL.Friedman)這本書最近很流行。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一個簡單而有衝擊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並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世界發展的潮流或趨勢,同時,該書尤其敏銳地把握了網際網路最前沿的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最新狀況和最新發展趨勢。因此,許多人尤其是時常在網絡上縱橫的人,捧著這本書都有所敬畏,最大的感覺是自己知識不足了,需要更新了。

全球化首先表現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狀況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今天的全球經濟體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並產生贏者更贏、輸者更輸的殘酷現實,直接衝擊了人們對價值的理解;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確定,憂慮隨時會失去工作,因此對未來產生恐懼。

但《世界是平的》同時又啟示我們:理解一個人,應該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許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虛榮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欠缺,否則,人們就會根據情形做出理智的行為。

人類的歷史首先是一部發展史。也就是,人類的歷史是一部社會生產力在不斷提高、人們永無止境地追求物質財富以滿足其慾壑難填的欲望的發展史。人類的這種跟動物並無二致的自然屬性或者說天性,也就決定了生產力會決定生產關係。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或者扮演著不同的歷史角色上,人們有不同的使命。你、我、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站的崗位,來創造社會財富。

人類社會可以看成各種各樣的人分工合作的一個大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我們怎樣讓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自己所構成的社會更幸福呢?

人類,乃至這個自然界每個存在的物體(或者是動物、植物,或者是沒有生命的其他物質),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相對長處,都有其現實存在的合理之處,都在為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貢獻。在我們從事的有著自己長處的領域,我們能更高效率地創造社會財富。因此,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真正和諧的社會,應該要且能夠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所長,都有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機會,都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勞動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也都能為每一個人創造或者說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而不是輸在起跑線上。

社會更幸福或者構建和諧社會,應該強調社會公義。社會、國家及其當權者在強調有著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同樣在為社會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層、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同樣都是國家的人才,同樣是社會的精英。

可能確實,因人才的難求,造成了某些「精英」自憐自愛、高高在上和無比優越的自我感覺。但我依然主張,社會是大家的,而不是只屬於少數成功的人或者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一切留下血汗的、為這個社會創造財富的,都是「精英」。人類社會這麼了不起、這麼豐富多彩,其實都是因為始終有你,有我。而那種幾乎從小學分流的時候就已經被註定的「精英至上」的思維,就無法體現這種深邃的人文關懷。社會不和諧也是顯然和必然的。

那麼,整個社會的大機制該如何來做到這點的呢?一句話:經濟調控。經濟的調控,使得每個人的個人最優化選擇符合達到社會最優化的方向。當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得到社會更多的回報。社會當然也就和諧,這毫無疑問。

同樣,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夠真正地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價值,那麼社會就應該給你更高的回報,鼓勵你去做。更進一步地,無論社會再怎麼需要各種各樣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組成這個社會基層的大眾,那麼社會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基於這樣的認識,消除過分的貧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則,多數人會覺得被社會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們會感覺到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得到的回報嚴重不相稱,於是就不大願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會產生一種對國家和社會的疏離感,進而社會也就不和諧了。

不過,人本身是一種貪婪的動物,這和自然界其他動物並無本質區別,甚至有時候人類比動物表現得更殘忍、更貪婪:很多人為了自身利益會不顧忌整個社會的利益,很多人會為了自己的政績或個人升遷、或個人利益得失而去損害、去踐踏別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去破壞自然,甚至不惜挑戰自然法則。這時,人類就需要法律的手段來協調、來保證自己合法和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受侵犯。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優於動物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善加利用好人類的這個智慧。

其實,自然界是由不得我們不去完善法律制度的。無錫水危機事件、全球範圍內的乾旱,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任何不顧及別人的行為,終將得到報復。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思想道德問題,而是自然規律,其內涵,也是可以衍生。

再具體到微觀層面的企業。雖然企業個人的命運和企業的命運有可能存在很多的隨機性,但我們每個人與他人、每個人與組織都相輔相成地互相促進著。這是不可違抗的規律。

合理的企業和組織機構一定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順應社會環境。每個人和組織機構都應該去做自己最擅長、同時又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只有這樣,自己才有可能對社會作出最大貢獻的同時從社會得到回報。人和企業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自己的財富來源都是將自己的努力和社會來交換。因此,為了自己的長久發展,就必須要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更進一步地,人類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潛力可挖,我們應該給其他人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他們發揮他們的潛力去為社會創造財富。一個不能發揮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社會,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事業必然會失敗。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應該挖掘人們身上的創造性潛力,通過一些制度和政策,來鼓勵人們去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這是企業進步的源泉。也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真正發展。

(二)《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世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人們常常說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地球改叫地球村了。看完《世界是平的》以後,才真正明白,如今的世界就像修好了的高速公路,你駕駛著無比高速的交通工具,想到那裡,就到哪裡了。而且這種所謂的「平的」,更加立體,更加抽象,完全是因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快速進步。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概括來說,就是全球化對世界的影響力,這種影響是深刻的,也是全面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而不能逃避。這本書的宗旨和意義,在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全球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和未來發展觀。

隨著深入的閱讀,我了解到書中貫穿始末的重點是「持續創新」。在世界變平中,任何企業、組織甚至個人都將參與到全球整合的業務環境中。如何應對或者說適應環境的這些變化,對於我來說,可能是看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和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此外,通過大量具體案例,作者還告訴我們巨大的變化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帶來的壓力和危機感,同時這也意味著,已經學到了什麼變得次等重要,學習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智商變得次等重要,學習和探索的激情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變得至關重要。書中關於好奇商與激情商相加而大於智商的見解很不平凡,代表著21世紀全球世界的一種共...世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人們常常說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地球改叫地球村了。看完《世界是平的》以後,才真正明白,如今的世界就像修好了的高速公路,你駕駛著無比高速的交通工具,想到那裡,就到哪裡了。而且這種所謂的「平的」,更加立體,更加抽象,完全是因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快速進步。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概括來說,就是全球化對世界的影響力,這種影響是深刻的,也是全面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而不能逃避。這本書的宗旨和意義,在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全球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和未來發展觀。

隨著深入的閱讀,我了解到書中貫穿始末的重點是「持續創新」。在世界變平中,任何企業、組織甚至個人都將參與到全球整合的業務環境中。如何應對或者說適應環境的這些變化,對於我來說,可能是看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和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此外,通過大量具體案例,作者還告訴我們巨大的變化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帶來的壓力和危機感,同時這也意味著,已經學到了什麼變得次等重要,學習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智商變得次等重要,學習和探索的激情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變得至關重要。書中關於好奇商與激情商相加而大於智商的見解很不平凡,代表著21世紀全球世界的一種共同趨勢,那就是做事和做事業都必須要有想像力和創新的激情,這一點對於我們土地督察機構特別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在每一個領域裡都是一把鋒利的刀,誰儘快擁有並掌握它,誰就可以引領潮流,做時代的弄潮兒。土地督察是一項新的工作,沒有經驗可循,沒有老路可走。只有把創新貫穿於工作的始終,才能發現規律、找準路子、想出法子、幹好事情。作為土地督察機構的黨員幹部,對於各項工作都必須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去完成,而在主動工作的背後,需要付出智慧、熱情、想像力和創造力。通過主動思考,結合自己的工作職責,就能知曉自己該做些什麼,並且立刻著手去做。這也算是對於變化的適應吧。有人反應快,有人反應慢,我屬於後者,以後還需要大大加強創新意識,繼續學習專業和行業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並舉一反三到今後的工作當中。

創新,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世界是平的》告訴我們,競爭的平臺已經被推平了。試看今日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免受競爭所帶來的衝擊,可以不享受因為合作所帶來的極大豐厚的回報。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因為競爭與合作帶來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傳播。

我們黨中央就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中共中央在10月10日召開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就向全世界宣布了我國面對平坦世界所作的歷史抉擇,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規劃,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黨的執政能力;建立環保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達到經濟、政治和生存環境的和諧統一,為迎接經濟全球化3.0的浪潮。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可以大聲而堅定地喊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面對競爭的世界我們所作的偉大宣言;這是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露出的全心微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要通過建立和諧社會來把握這個變平的世界,把握我們的明天,我為有這樣高瞻遠矚的政府而自豪。同時作為一個平凡人的我,如何面對這樣的壓力與挑戰,如何來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中同樣不可缺少競爭與合作的因子,我們每天從事這簡單而又繁重的工作,在這個看似簡單平凡的工作中同...世界是平的》告訴我們,競爭的平臺已經被推平了。試看今日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免受競爭所帶來的衝擊,可以不享受因為合作所帶來的極大豐厚的回報。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因為競爭與合作帶來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傳播。

我們黨中央就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中共中央在10月10日召開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就向全世界宣布了我國面對平坦世界所作的歷史抉擇,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規劃,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黨的執政能力;建立環保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達到經濟、政治和生存環境的和諧統一,為迎接經濟全球化3.0的浪潮。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可以大聲而堅定地喊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面對競爭的世界我們所作的偉大宣言;這是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露出的全心微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要通過建立和諧社會來把握這個變平的世界,把握我們的明天,我為有這樣高瞻遠矚的政府而自豪。同時作為一個平凡人的我,如何面對這樣的壓力與挑戰,如何來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中同樣不可缺少競爭與合作的因子,我們每天從事這簡單而又繁重的工作,在這個看似簡單平凡的工作中同樣蘊含著競爭,從各人的工作態度到責任心,從個人的學習能力到工作技能無不打上競爭的烙印,社會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競爭場所,任何時候誰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誰就能享受勝利者的喜悅。

我是讀不太懂這本書的,但還是收穫到了緊迫感,做為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我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不斷地鞏固已學到的知識並運用到實踐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言「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內涵是每一個勞動者將逐漸對自己的鐵飯碗、風險和經濟安全負責,而政府和企業只是幫助人們形成這種能力。」

變平的世界讓每個個體都站在同一水平線上,任何企業、組織甚至個人都將參與到全球整合的業務環境中。讓我們跟著作者一道去探討這個變平的世界,這是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認識領域的一把鑰匙。

(四)《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世界是平的》有兩個層次的故事,一個曾是是說通訊和交通發達,使得文化交流更加容易。片中描述了大量的印度的人文風情,對西方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由於主人公隻身進入特定環境,所以他不得不適應這裡的文化,最後也喜歡上了這種文化。這也是作者的聰明之處,因為美國文化在多數情況下都是處於強勢地位,甚至變為文化侵略。這部片子的獨特之處就是把主人公代表的美國文化放在一個弱勢地位,和事實上強勢的印度文化進行碰撞和交流。

《世界是平的》另一個層次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而影片英文名字「Outsourced」—「外包」則更具化了這一內容。資本是逐利的,在它披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外衣的運作過程中,必然要想方設法降低各種成本,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人力成本,使得資本和工作機會不斷在朝著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流動——從這個角度來講,世界恰恰是不平的——使得人力成本高的地方失業率增加。當然在發達國家,通過法律等手段可以對就業進行一定程度的保障,並且外包使得他們用更少的價格就能得到差不多的商品和服務;但是在那些人力成本處於中間位置的國家,就最為危險:外資逐利的本性客觀催肥了這些國家,而這種催肥是不踏實的,很容易再被外包轉移和遊資等搜颳走,前者導致市場和就業消失,後者即所謂的金融風暴。當然投資性資本和熱錢遊資是有本質區別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投資性外資恰恰是剝削第三世界國家資源的排頭兵,如果第三世界國家沒有手段來控制外資投資的合理性,並在外包的同時學習經驗發展自己的產業並進行產業升級。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角度來講,從資本可以四處流動的角度來講,世界是平的。

(五)《世界是平的》讀後感_1500字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是當前暢銷全球的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書。作者託馬斯弗裡德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在五百多年前,哥倫布使用現在看來是極其簡陋的航海技術穿越大洋,並安全返航,以此來證明"世界是圓的"。他們在茫茫大海中折騰了71個晝夜,發現了第一塊陸地。哥倫布深信他沿著地球的另一個方向來到了印度,而實際上,那是後來被命名為"亞美利加"的新大陸。不管怎樣,在哥倫布之後,"世界是圓的"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常識。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把自己頭腦中已有的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或者認識調動出來與之進行一個廣泛的對比,確實感到經濟全球化洶湧而來,同時也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同一個時代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我竟然在自己狹隘的小圈子裡生活了二十多年,實在是令人震驚和羞愧。

幾個世紀後,弗裡德曼來到了真正的印度。他發現,這裡的人們在頂尖學府裡接受教育之後,已經掌握了當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世界仿佛又驟然變平了——滑鼠點擊之間,在印度就能夠輕易調動遍布世界的產業鏈條。這就是《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全球化3.0"。

弗裡德曼不愧是記者身份,他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像來解讀全球化,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象在看電影,也有點象在讀一篇扣人心弦的懸疑小說。但讀完之後,冷靜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讀到作者本身並不是經濟學家,因為他對經濟全球化的解釋過於隨意,有時為了生動就捨棄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過於認真,需要去偽存真。

弗裡德曼指出,由於市場的全球化,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使這個世界的經濟敏感得比流感來的還快,比禽流感的傳播還要迅猛。有點像「蝴蝶效應」。或者你仰天長嘆一口氣,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颶風。你跺一跺腳,就引發了「東南亞海嘯」。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越來越千絲萬縷,越來越榮辱與共。由於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可能我們已經不能辨別世界500強企業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他認為現在的社會必定抵擋不了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在《世界是平的》一書出版之前,他已經是美國公認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之一。《世界是平的》更讓他贏得了大師的聲譽。

弗裡德曼對環境問題表示了高度的關注,指出引起環境問題的原因經濟的不合理發展,但同時指出解決環境問題還是得靠科技,人類必須走一條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道路。我是讀不太懂這本書的,但還是收穫了緊迫感。深感國家要強大,要走出狹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場徘徊的囹圄,還是得靠人才。面對洶湧而來的全球化浪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戰略型的人才,無疑是個巨大的硬傷。企業缺乏全球化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經濟發展浪潮中浮沉,國家缺乏全球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世界範圍內把握自己的命運。此時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學者說的那句話:「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更需要比爾蓋茨」。

本書也提醒了我們,在剷平的世界競技場上,我該如何提高自己,讓自己永遠保持很強的競爭力。所以我們必須:1).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尤其是電腦方面與自己工作和業餘愛好有關的新技術、新軟體;2).不斷地鞏固已學到的知識;3).不斷地學習了解世界設計領域的新動向和潮流,同時豐富自己的管理知識和提高管理水平;4).不斷地了解同行業的發展狀況。否則,自己有隨時在平坦的競技場上站不穩的可能。一句話:準備好自己,隨時迎接新的挑戰。

當前,中國正在走一條科技興國的科學發展之路,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不二選擇。不僅中國需要科技興國,需要科學發展,任何國家都需如此,因為這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遊戲規則。

(六)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最近閱讀了《世界是平的》一書,書中託馬斯·弗裡德曼描述了當代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科技和通信領域如閃電般迅速的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競爭更加激烈,是否能讓全球的資源為你所用,是你能否在這個平坦的世界上立足的標準。

託馬斯·弗裡德曼把全球化進程劃分為3個偉大的時代:第一個時代(全球1.0版本),從哥倫布起航開啟世界貿易開始,這一時期全球化是由「國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變圓了;第二個時代(全球2.0版本),這一時期「跨國公司」扮演著全球化的重要角色,世界變小了;第三個時代(全球3.0版本),這一時期的全球化將以個人為主,在全球範圍內合作與競爭以至將世界變為平地,世界變平了。

書中的觀點認為,世界變平了,在全球化3.0時代,個人取代國家和公司成為全球化的主體,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和想像力,世界上的所有資源都可以為你所用;世界變小了,從小型變成微型,「光纜把全世界都連結起來,在沒有刻意計劃下,班加洛成了波士頓的近郊」;競爭在加劇,幾乎所有的生產乃至服務都可以外包,藉助外包,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因為競爭與合作帶來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傳播。

我們工作中同樣不可缺少競爭與合作的因子。我們每天從事這簡單而又重複的工作,在這個看似簡單平凡的工作中同樣蘊含著競爭,從各人的工作態度到責任心,從個人的學習能力到工作技能無不打上競爭的烙印,社會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競爭場所,任何時候誰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誰就能享受勝利者的喜悅,而事實就是只有那些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工作勤勤懇懇,具備了較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而那些缺少責任心又不具備學習能力的人將在競爭中敗下陣來,最終淹沒在前進的滾滾洪流之中。同樣,這個世界不能只有競爭而沒有合作,縱觀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哪一個不是生活在集體之中,哪一個可以離開團隊而獨自工作生活的。因此就要具備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和能力,一起去打造事業的輝煌,而這一點似乎是我們最為缺少的。

世界是平的,這是一個「個人插上插頭就可以大顯身手」的時代,本書傳遞給我們更激烈的生存競爭和壓力信息的同時,也點燃了照亮我們職業發展道路的火把:如果你能夠化全球資源為你所用,那麼世界就是你的;如果你對全球化視而不見,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你賴於生存的工作就被外包了。正如書中所言,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除了想像力什麼都可以外包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居安思危,加強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學習,拓展視野,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等新信息技術工具,提升自己對世界範圍內資源的整合能力,提高自己的溝通、協調、控制和把握別人需求的能力。從這本書裡,我收穫到了緊迫感,作為一個為國家建設的一份子,我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不斷地鞏固已學到的知識並運用到實踐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