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02:21:32 3
專利名稱: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涉及鍋爐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
背景技術:
在水泥窯生產線中,水泥窯餘熱鍋爐一般包括AQC爐、SP爐,AQC爐的作用是為SP爐和自身提供鍋爐給水及產生飽和蒸汽。AQC爐的熱源來至於水泥窯生產線的冷卻機廢氣,該廢氣中含有大量粗顆粒礦石,這種粗顆粒礦石對鍋爐換熱管的磨損相當利害,尤其是在廢氣分配不均勻的情況下磨損更為嚴重。在此條件下為提高鍋爐運行的穩定性和延長鍋爐的使用壽命就必須要減小廢氣的磨損性或提高換熱管的耐磨性,而提高換熱管耐磨性勢必要增加鍋爐的製造成本即增加投入成本,因此,基於降低綜合成本的目的,亟待進行降低廢氣流動對內部換熱裝置及管件衝刷磨損的技術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降低了餘熱發電的投資成本,且能明顯改善了廢氣本身質量和分配不均勻狀況的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包括水平引流通道以及與水平引流通道連通的的廢氣通道,所述的水平引流通道底部設有灰鬥,頂部的兩端分別開有進氣口和出氣口,廢氣通道與水平引流通道的進氣口一體構成,所述的廢氣通道內沿通道走向設置有尾部呈圓弧狀的一級導流板,水平引流通道內依次設有分離器、二級導流板和均流裝置,其中分離器的迎風面與一級導流板尾部圓弧端相對,其背風面與二級導流板前端相對,所述的二級導流板水平設置,其尾部呈圓弧狀,圓弧端與位於水平引流通道出氣口內的均流裝置相對。冷卻機抽取的含有大量礦石粗顆粒的廢氣通過一級分流後由分離器對廢氣攜帶的礦石顆粒和粉塵進行阻滯,降低隨氣體的流動速度,並通過自身重力的作用從廢氣中分離,在水平引流通道內再對廢氣進行分流轉換氣流流向,再經均流裝置進行分配及二次脫粒除塵,最後進入熱交換室與換熱管熱交換,顯著改善廢氣顆粒粉塵含量和廢氣排入的均勻程度,極大降低對換熱裝置的磨損,提高換熱效率。作為優化,所述的分離器由垂直固定於水平引流通道內,由成行錯位排布的槽形板組成,所述槽形板的槽口與一級導流板尾部圓弧端正對,提高對廢氣中顆粒和粉塵的過濾效率,單行布置的槽形板根數自迎風面逐行減少,避免過度降低廢氣流速,作進一步優化,所述的構成分離器的槽形板採用耐高溫耐磨損合金材料lCr20Nil4Si2製成。作為優化,所述的均流裝置由固定在水平引流通道出氣口內的槽鋼和V形板組成,其中V形板的V形口與槽鋼成90度水平交叉並連接,且位於槽鋼上下端面V形板平行交錯排布,作進一步優化,所述的V形口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槽鋼固定連接,提高廢氣進入熱交換室的均勻程度,提高換熱效率,並對廢氣攜帶的礦石顆粒粉塵二次脫離除塵,所述的槽鋼和V形板均採用耐熱耐磨合金材料12CrlMoV製成。作為優化,所述的一級導流板和二級導流板均通過與安裝在水平引流通道內的槽鋼支架焊接固定,保證連接強度,且便於實現,作進一步優化,水平設置與水平引流通道內的二級導流板的條數不小於2,所述的一級導流板和二級導流板均由耐高溫耐磨損的合金材料 lCr20Nil4Si2 製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減少了沉降室設置,節約了鍋爐佔地面積,從而降低了餘熱發電的投資成本;通過引入分離器、多級導流板和均流裝置,顯著改善了廢氣本身質量和分配不均勻狀況,大大地降低了廢氣中粉塵對換熱管的磨損性和因廢氣分配不均對換熱管造成的局部破壞性,提高了鍋爐的換熱係數,保證了鍋爐的穩定運行,延長了鍋爐的使用壽命,從而降低了鍋爐的運行成本。
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例子並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分離器槽形板側視圖;圖3是分離器槽形板俯視圖;圖4是均流裝置側視圖;圖5是均流裝置俯視圖。圖中標記水平引流通道1、廢氣通道2、灰鬥3、一級導流板4、槽鋼支架5、分離器
6、二級導流板7、均流裝置8、槽形板9、槽鋼10、V形板1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如I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包括水平引流通道I以及與水平引流通道I連通的的廢氣通道2,所述的水平引流通道I底部設有灰鬥3,頂部的兩端分別開有進氣口和出氣口,廢氣通道2與水平引流通道I的進氣口一體構成,廢氣通道2內沿通道走向設置有尾部呈圓弧狀的一級導流板4,其兩端與灰鬥3焊接連接,並用槽鋼支架5加固;水平引流通道I內依次設有分離器6、二級導流板7和均流裝置8,其中分離器6如圖2和圖3中所示,由垂直固定於水平引流通道內成行錯位排布的槽形板9組成,槽形板9的兩端與水平引流通道I頂部連接,如圖3中所示;均流裝置8由固定在水平引流通道出氣口內的槽鋼10和V形板11組成,其中V形板11與槽鋼10成90度水平交叉,V形板11的V形口與槽鋼面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而位於槽鋼10上、下端兩面的V形板相互平行且交錯排布;尾部呈圓弧狀的二級導流板7水平設置,其兩端與灰鬥3焊接連接,並用槽鋼支架5加固,其前端與組成分離器6的槽形板9的槽底相對,其尾部圓弧端則與位於水平引流通道I出氣口內的均流裝置8相對,而組成分離器6的槽形板9的槽口與一級導流板4尾部圓弧端正對。為了適應餘熱鍋爐廢氣具有的高溫與衝蝕的特性,組成分離器6的槽形板9採用具有耐高溫耐磨損特性的lCr20Nil4Si2合金材料製成,均流裝置的槽鋼10和V形板11均採用具有耐熱耐磨特性的12CrlMoV合金材料製成,而一級導流板4和二級導流板7均採用具有耐高溫耐磨損特性的lCr20Nil4Si2合金材料製成。從冷卻機抽取的攜帶大量礦石粗顆粒和粉塵粒的廢氣通過廢氣通道2進入水平弓I流通道I前,經一級導流板4初步分流後自上而下攜帶顆粒沿著導流板流動,並由導流板尾部的圓弧段換向後水平衝擊分離器6,由於分離器6由成行錯位排布的槽形板9組成,廢氣通過分離器6時,廢氣中的粗顆粒和粉塵粒進入槽形板9的槽內並撞擊槽底,此時粗顆粒和粉塵粒隨廢氣流動的速度因撞擊槽形板9而受到阻滯,並在重力作用下從廢氣中自行分離下落於灰鬥3中,而廢氣則經分離器6的成排錯位排列的槽形板9間的空隙進入水平引流通道1,在水平引流通風道I內水平設置有尾部呈圓弧狀的二級導流板7。導流板數量根據氣量進行設計,通常為3-5條導流板。廢氣進入水平引流通道I在二級導流板7的引導下進行二次分流,並在導流板尾部的圓弧段完成對廢氣流動方向的轉換,廢氣氣流由沿著導流板水平流動向轉換成自下而上的豎直流動向,於水平引流通道I的出氣口處衝擊均流裝置8,在均流裝置8的槽鋼10的上、下端面均水平連接有V形板11,其中上端面布置的V形板11的V形口朝下,而下端面布置的V形板11的V形口朝上,且相互平行且交錯排布,向上流動的廢氣氣流經過布置於槽鋼10上、下端面相互平行且交錯V形板11,進行均流分配,同時對廢氣中的粉塵再次阻滯進入餘熱鍋爐入口通道內,從而達到二次除塵目的,從而使進入換熱管區域的廢氣分配均勻且大大地降低了換熱管的局部磨損,提高了鍋爐的換熱係數,保證了鍋爐的穩定運行,延長了鍋爐的使用壽命,從而降低了鍋爐的運行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包括水平引流通道以及與水平引流通道連通的的廢氣通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水平引流通道底部設有灰鬥,頂部的兩端分別開有進氣口和出氣口,廢氣通道與水平引流通道的進氣口一體構成,所述的廢氣通道內沿通道走向設置有尾部呈圓弧狀的一級導流板,水平引流通道內依次設有分離器、二級導流板和均流裝置,其中分離器的迎風面與一級導流板尾部圓弧端相對,其背風面與二級導流板前端相對,所述的二級導流板水平設置,其尾部呈圓弧狀,圓弧端與位於水平引流通道出氣口內的均流裝置相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離器由垂直固定於水平引流通道內,由成行錯位排布的槽形板組成,所述槽形板的槽口與一級導流板尾部圓弧端正對,單行布置的槽形板根數自迎風面逐行減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構成分離器的槽形板採用lCr20Nil4Si2合金材料製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均流裝置由固定在水平引流通道出氣口內的槽鋼和V形板組成,其中V形板的V形口與槽鋼成90度交叉並連接,且位於槽鋼上下端面V形板平行交錯排布。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V形板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槽鋼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槽鋼和V形板均採用12CrlMoV合金材料製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級導流板和二級導流板均通過與安裝在水平引流通道內的槽鋼支架焊接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水平設置與水平引流通道內的二級導流板的條數不少於2條。
9.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級導流板和二級導流板均由lCr20Nil4Si2合金材料製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餘熱鍋爐廢氣脫粒均流器,包括水平引流通道以及與水平引流通道連通的廢氣通道,水平引流通道底部設有灰鬥,廢氣通道內沿通道走向設置有尾部呈圓弧狀的一級導流板,水平引流通道內依次設有分離器、二級導流板和均流裝置,其中分離器與一級導流板尾部圓弧端相對,其背面與二級導流板前端相對,所述的二級導流板尾部圓弧端與均流裝置相對,通過降低含塵氣體的流動速度,並通過顆粒粉塵自身重力的作用使顆粒粉塵從廢氣中分離,再經均流裝置進行分配及二次脫粒除塵,最後廢氣進入熱交換室與換熱管熱交換,顯著改善廢氣顆粒粉塵含量和廢氣排入的均勻程度,極大降低對換熱裝置的磨損,提高換熱效率。
文檔編號B01D45/08GK202876591SQ20122037114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丁淑輝, 唐宏偉, 徐國義, 劉朝波 申請人:四川川潤動力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