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4:00:07 4
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聚氧乙基磺酸鹽15-25份、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3-7份、二羥基聚甲基乙烯基矽氧烷3-9份、六偏磷酸鈉2-8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3-7份和聚丙烯醯胺3-9份。本發明與現有的潤滑劑相比,具有觸變性,在經氣動泵輸送至加工件和進行攪拌時可由膏狀轉化為液態,易於輸送和使用,並節省用量;具有很強的滲透性能,易於清洗。
【專利說明】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屬於工業化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攻絲是鉗工工作的一項基本操作技能,由於攻絲時攻絲錐要在工作底孔中切削出內螺紋,其切削難度比加工外螺紋難度大,攻絲操作使用的絲攻頭與工件接觸會產生很大的摩擦力與很高的溫度,在生產實踐中,經常出現螺紋爛牙、攻絲頭崩齒、斷錐而影響加工零部件,甚至整個產品的質量。影響攻絲效果的因素除了包括攻絲錐材料、熱效應、螺紋底孔直徑大小、攻絲錐操作因素以外,還包括攻絲錐的幾何形狀及角度、攻絲錐的修磨、攻絲螺旋槽的選擇、攻絲的切削速度、冷卻潤滑等。通過使用攻絲潤滑劑,能夠顯著減小摩擦和降低溫度。因此潤滑劑性能優劣對攻絲錐壽命、加工件粗糙度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一些難加工的材料或要求精度極高的加工零件來說,採用傳統的豬油、菜油、色拉油或常用的攻絲油,均難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人們希望能夠開發出具有更好的潤滑性能、傳熱冷卻性能、穩定性、流變性能和抗極壓性能的攻絲潤滑劑,如高性能攻絲膏,最大限度地降低攻絲切削溫度及切削力,提高攻絲效率和精度,降低工件粗糙度,改進表面質量,並能延長攻絲錐使用壽命,從而降低工藝成本的高效攻絲膏及其製備方法。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具有觸變性,在經氣動泵輸送至加工件和進行攪拌時可由膏狀轉化為液態,易於輸送和使用,並節省用量;具有很強的滲透性能,易於清洗。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
聚氧乙基磺酸鹽15-25份、雙酚A 二縮水甘油醚3-7份、二羥基聚甲基乙烯基矽氧烷3-9份、六偏磷酸鈉2-8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3-7份和聚丙烯醯胺3-9份。
[0005]優化的,上述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
聚氧乙基磺酸鹽22份、雙酚A 二縮水甘油醚5份、二羥基聚甲基乙烯基矽氧烷7份、六偏磷酸鈉6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4份和聚丙烯醯胺7份。
[0006]本發明與現有的潤滑劑相比,具有觸變性,在經氣動泵輸送至加工件和進行攪拌時可由膏狀轉化為液態,易於輸送和使用,並節省用量;具有很強的滲透性能,易於清洗。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實施例1
本發明為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
聚氧乙基磺酸鹽22份、雙酚A 二縮水甘油醚5份、二羥基聚甲基乙烯基矽氧烷7份、六偏磷酸鈉6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4份和聚丙烯醯胺7份。[0008]實施例2
本發明為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
聚氧乙基磺酸鹽15份、雙酚A 二縮水甘油醚3份、二羥基聚甲基乙烯基矽氧烷3份、六偏磷酸鈉2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3份和聚丙烯醯胺3份。
[0009]實施例3
本發明為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
聚氧乙基磺酸鹽25份、雙酚A 二縮水甘油醚7份、二羥基聚甲基乙烯基矽氧烷9份、六偏磷酸鈉8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7份和聚丙烯醯胺9份。
[0010]本發明與現有的潤滑劑相比,具有觸變性,在經氣動泵輸送至加工件和進行攪拌時可由膏狀轉化為液態,易於輸送和使用,並節省用量;具有很強的滲透性能,易於清洗。
[0011]當然,上述說明並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並不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在本發明的實質範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 聚氧乙基磺酸鹽15-25份、雙酚A 二縮水甘油醚3-7份、二羥基聚甲基乙烯基矽氧烷3-9份、六偏磷酸鈉2-8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3-7份和聚丙烯醯胺3-9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滲透性潤滑劑組合物,其特徵在於: 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聚氧乙基磺酸鹽22份、雙酚A 二縮水甘油醚5份、二羥基聚甲基乙烯基矽氧烷7份 、六偏磷酸鈉6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4份和聚丙烯醯胺7份。
【文檔編號】C10M169/04GK103602415SQ201310492232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1日
【發明者】李蛟業 申請人:青島海伴誠遠塑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