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引噴式汽-水直接交換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5:16:27 2
專利名稱:多管引噴式汽-水直接交換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交換器,特別是一種多管引噴式汽—水直接交換器,它是採用噴射和引射相結合的工作原理的基礎上,設計出的一種新型汽—水直接交換器。以拓寬蒸汽熱能的利用範圍,提高換熱效率,無噪音。
現有的熱交換器的品種和類型很多,但一般仍存在換熱效率不高,不能充分利用餘熱,且使用時有噪音,對蒸汽壓力和水質要求較嚴,運行不夠穩定等方面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針對現有的一般熱交換器效率不高、汽—水直接交換器使用時有噪音、對水質要求較嚴、運行不夠穩定等方面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多管引噴式汽—水直接交換器。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在由圓形外殼構成的密封腔內安裝多根換熱管,每根管上裝有錐形引噴嘴,蒸汽均布板部件。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封閉的外殼腔內穿入多根圓形換熱管,在管上插裝許多錐形引噴嘴。當水流進入換熱管內高速流動,使錐形引噴嘴出口處形成負壓,吸引蒸汽進入換熱管內與水進行混合換熱。在蒸汽壓力作用在錐形引噴嘴的入口處,由於壓力的作用而產生高速噴射作用。也有助於加快水的流速。兩者合成產生噴射和引射相結合的效果。從而降低了交換器對蒸汽壓力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選擇了一種蒸汽均布網,它是在鋼板上鑽有疏密不齊的布汽孔,裝在蒸汽口的內側壁。
本實用新型所述多管引噴式汽—水交換器,因熱效率高,對蒸汽壓力水質要求不嚴,可充分利用餘熱,具有明顯的節能意義。並且,本實用新型體積小,無噪音,運行穩定,操作簡便,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圖1為多管引噴式汽—水交換器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I-I橫斷面圖圖3為圖1A點橫斷圖其中部件標號說明如下1.外殼2.換熱管 3.錐形引噴嘴4.隔板5.蒸汽均布板 6.進蒸汽口7.進水口 8.出水口 9.阻氣管
以下結合
具體實施例如圖1所示,交換器外殼1由鋼板焊制而成,外殼1構成封閉腔,在進水口7和出水口8之間焊兩塊隔板4,兩隔板4之間穿裝換熱管2,換熱管2上插裝若干個錐形引噴嘴3。
錐形引噴嘴3用45#鋼或不鏽鋼製成,並且焊接在換熱管2的管壁上。錐形引噴嘴3進汽孔截面積與出汽孔截面積二者的比例以3∶1為佳。錐形引噴嘴3的出口與換熱管壁之間的夾角定義為噴射角α,則噴射角以45°為佳。
如圖1、圖2所示,蒸汽均布板5是由鋼板鑽孔製成,鋼板彎成弧形,其兩個側邊與外殼1的內壁焊接固定。
如圖1所示阻氣管9的一端為出水口8,另一端向下彎曲,並且焊接固定在外殼1上。
值得申明的是,本實用新型設計原理的應用絕不僅限於上述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尚可舉出多種變體的實施方案。比如改變噴嘴的形狀及安裝方式等等,在此不必一一詳細說明。顯然,諸如此類的具有顯而易見的變體,均可視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敘述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封閉外殼,帶有錐形引噴嘴的圓形換熱管、蒸汽均布板及阻氣管的多管引噴式汽—水直接交換器,其特徵在於a、在換熱管壁上插裝錐形引噴嘴,並且焊接固定;b、蒸汽均布板在進蒸汽口內端,其兩個側邊與封閉外殼內壁焊接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引噴式汽—水直接交換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錐形引噴嘴的進汽孔截面積大於出汽孔截面積,兩者比例最好為3∶1;用不鏽鋼或碳鋼製作的錐形引噴嘴出汽口與換熱管的內壁之間的噴射夾角α為4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引噴汽—水交換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蒸汽均布板,是鋼板上鑽有疏密不勻的布汽孔製成的,離進蒸汽口越遠布汽孔的分布密度越大,鋼板彎成弧形。
專利摘要一種多管引噴式汽-水直接交換器,它具有封閉外殼、換熱管、錐形引噴嘴,蒸汽均布板、隔板等部件。本實用新型將引射與噴射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換熱方式。它通過錐形引射噴嘴的吸引作用,使蒸汽室內形成微正壓或負壓,從而降低了對蒸汽壓力的要求。同時,蒸汽通過錐形引射噴嘴增加了噴射速度,藉以達到引射與噴射相結合的效果。為了提高蒸汽熱能利用率及均衡換熱管的流速,本實用新型還設計了弧形蒸汽均布板,本實用新型換熱效率高,對蒸汽壓力要求不嚴,無噪音,具有明顯的節能意義。
文檔編號F28B3/00GK2281511SQ9622260
公開日1998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5日 優先權日1996年9月5日
發明者王釗 申請人:王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