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型乳化瀝青生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07:18:17 2

本發明涉及瀝青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節能型乳化瀝青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乳化瀝青生產線一般都為小型簡易結構,配套水換熱冷卻裝置,但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對乳化瀝青產品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也對設備生產能力、生產效率、資源利用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一種高效、節能的乳化瀝青生產系統。
生產乳化瀝青時,首先將瀝青與一定比例的乳化劑溶液在設定好的頻率、溫度下同時進入膠體磨中進行研磨,從而形成乳化瀝青。乳化瀝青通過換熱冷卻器進行降溫處理,降溫處理後直接打入成品罐,一般成品的溫度須低於70度,才能保證生產出的乳化瀝青不結皮不破乳。如果想要提高生產效率,需要增加進入膠體磨的瀝青與乳化劑溶液的量,則乳化瀝青成品溫度升高,這將會使乳化瀝青破乳,出現質量不合格的現象。目前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建立配套的大型冷卻塔或大型冷卻水池,採用大型冷卻系統,則佔用土地面,考慮到設備與造價問題一般會選擇小型水罐式循環冷卻,但小型水罐降溫幅度小,為了保證生產質量又通常會將換熱後的水大排放掉,浪費大量水資源。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瀝青生產設備存在的生產效率低、水資源浪費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節能型乳化瀝青生產裝置。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節能型乳化瀝青生產裝置,包括:
冷卻水罐,其內部設有縱向隔斷,將冷卻水罐內部分為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
安裝在第一水室外部的溫度監測裝置一;
安裝在第二水室外部的溫度監測裝置二;
通過水泵二、輸送管道和閥門分別與第二水室和第二水室相連通的皂液罐一、皂液罐二和皂液罐三;
與皂液罐一、皂液罐二和皂液罐三通過閥門、輸送管道相連通的乳化磨機;
與乳化磨機通過輸送管道和閥門相連通的瀝青罐;
瀝青罐、皂液罐一、皂液罐二和皂液罐三中均設置有攪拌器;
與乳化磨機通過輸送管道相連通的換熱器,所述換熱器進水端通過水泵一、輸送管道和閥門分別與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相連通,同時所述換熱器出水端通過輸送管道分別與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相連通;
與換熱器出水端通過輸送管道相連通的成品罐。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在成品罐內部的成品罐冷卻水盤管,所述成品罐冷卻水盤管通過輸送管道和閥門與水泵一相連通,所述成品罐冷卻水盤管通過輸送管道與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皂液罐一、皂液罐二和皂液罐三均採用10t立式罐;所述冷卻水罐採用40t臥式罐,冷卻水罐體積是皂液罐體積的四倍。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室與第二水室的體積相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在不增加新的冷卻裝置的前提下,提高了生產效率。
2、本發明是將在冷卻水罐中使用後溫度上升的水,二次利用在生產乳化瀝青配液中,增加乳化皂液罐數量,減小罐體體積,合理與水罐相匹配,利用循環式冷卻方式,不浪費任何水資源。
3、本發明生產中無需排放水資源,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無汙染。
4、本發明利用升高溫度的水來配製乳化瀝青皂液,無需或只需稍微加熱即可達到生產乳化瀝青皂液的溫度要求,節約了熱量的消耗,進而降低了生產中的熱量提供的成本。
5、因為不需要對配製皂液的水進行加熱,只要瀝青達到溫度即可生產,縮短了生產的時間,整體的節約了設備、電、人工的成本。
6、在成品罐內設置水冷管線,進一步調節成品溫度,達到質量穩定的目的。
7、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節能型乳化瀝青生產裝置,功能多元化,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充分利用自身結構達到節能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節能型乳化瀝青生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瀝青罐,2、皂液罐一,3、皂液罐二、4、皂液罐三、5、乳化磨機,6、輸送管道,7、溫度監測裝置一,8、換熱器,9、水泵一,10、溫度監測裝置二,11、冷卻水罐,12、水泵二,13、成品罐,14、成品罐冷卻水盤管,15、閥門,16、攪拌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節能型乳化瀝青生產裝置,主要包括:瀝青罐1、皂液罐一2、皂液罐二3、皂液罐三4、乳化磨機5、多根輸送管道6、溫度監測裝置一7、換熱器8、水泵一9、溫度監測裝置二10、冷卻水罐11、水泵二12、成品罐13、成品罐冷卻水盤管14、多個閥門15、四個攪拌器16。
皂液罐與冷卻水罐11的大小配置:三個皂液罐均為10t立式罐,冷卻水罐11為40t臥式罐,即冷卻水罐體積是皂液罐體積的四倍。
瀝青罐1、皂液罐一2、皂液罐二3、皂液罐三4中分別設置有一個攪拌器16。
瀝青罐1通過輸送管道6與乳化磨機5相連通。
皂液罐一2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與乳化磨機5相連通,皂液罐二3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與乳化磨機5相連通,皂液罐三4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與乳化磨機5相連通。
乳化磨機5通過輸送管道6與換熱器8相連通。
冷卻水罐11內設置有縱向隔斷,將冷卻水罐11一分為二即a、b兩水室,並分別設置有溫度監測裝置,即第一水室a外部設置有溫度監測裝置一7,第二水室b外部設置有溫度監測裝置二10。生產時先使第一水室a中的冷卻水循環後回到第一水室a,通過設置溫度監測裝置一7,可以隨時查看第一水室a中冷卻水的溫度,溫度升高後第一水室a中的水不再具有有冷卻功能,選擇第二水室b中的水時進行冷卻,同時通過設置溫度監測裝置二10,可以隨時查看第二水室b中冷卻水的溫度,可將第一水室a中的水泵入到乳化瀝青皂液罐用來配製乳液,達到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目的。第一水室a放空後補充新水即可。針對生產的不同品種乳化瀝青產品,需降溫幅度大的,可同時使用第一水室a、第二水室b,以增大冷卻效果。
皂液罐一2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與水泵二12相連通,皂液罐二3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與水泵二12相連通,皂液罐三4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與水泵二12相連通。
水泵二12通過輸送管道6與冷卻水罐11中的第一水室a相連通,同時水泵二12通過輸送管道6與冷卻水罐11中的第二水室b也相連通。冷卻水罐11中的第一水室a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與水泵一9相連通,冷卻水罐11中的第二水室b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也與水泵一9相連通。水泵一9通過閥門15和輸送管道6分別與換熱器8的進水端和成品罐13相連通,換熱器8出水端直接通過輸送管道6分別與冷卻水罐11中的第一水室a、第二水室b以及成品罐13相連通。
在成品罐13內部的底部設置有成品罐冷卻水盤管14,水泵一9通過輸送管道6與成品罐冷卻水盤管14進水端相連通,同時,成品罐冷卻水盤管14出水端分別與第一水室a、第二水室b相連通。生產結束後若成品罐13的溫度仍需要調整,則通過水泵一9將冷卻水罐11中的第一水室a中的冷卻水泵入到成品罐冷卻水盤管14中,達到降溫的目。
生產前,按生產工藝配製好皂液罐一2、皂液罐二3兩罐中的水乳皂液,(皂液罐三4暫不需配製),同時配製好瀝青罐1中所需的不同型號種類瀝青比例,採用攪拌器16攪拌均勻後即可開始生產。採用電加熱或導熱油加溫方式將皂液罐一2、皂液罐二3、瀝青罐1升溫至所需溫度,一般水乳皂液待測溫度通常為55~65℃,根據不同型號種類瀝青,其溫度範圍一般為125~175℃,設定好輸出頻率,啟動水泵一9,開啟閥門15,將冷卻水罐11中的冷卻水從第一水室a送入到換熱器8中,在通過換熱器8回到第一水室a中,持續保持循環狀態。啟動瀝青罐1、皂液罐一2和冷卻水罐11中的第一水室a,瀝青罐1中的瀝青通過輸送管道6進入到乳化磨機5中,同時,皂液罐一2中的水乳皂液也通過輸送管道6進入到乳化磨機5中,乳化後的乳化瀝青成品經過換熱器8的冷卻作用後送入成品罐13中。若需要進一步降溫可打開成品罐冷卻水盤管14的管線閥門,對成品罐13的溫度進行調節,冷卻後的水同樣流回第一水室a。
生產過程中皂液罐一2、皂液罐二3、皂液罐三4依次使用,當皂液罐一2使用完畢,開啟皂液罐二3。此時觀察第一水室a外部的溫度監測裝置一7,因第一水室a中的水循環使用此時溫度已經上升或大於50℃,根據情況已經不再適合作為冷卻水,切換為第二水室b進行冷卻供水,將第一水室a中的水泵入到皂液罐三4中用於配製下一批次水乳皂液,然後補加新水到第一水室a中備用,當第二水室b中溫度升高不再適合作為冷卻水時,切換成第一水室a用水,將第二水室b中水泵送至皂液罐一2中用於配製乳液。整個生產過程根據情況依次循環利用。
以此類推,冷卻水罐11中的水可以循環利用,生產過程中不產生任何廢水,提高了乳化瀝青生產效率,縮短了等待的時間。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