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1:10:04
專利名稱: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消化系統內的組織取樣或息肉、腫瘤咬取的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
背景技術:
內窺鏡活檢是診斷消化系統內病變的重要手段和依據,隨著這一技術在臨床上的 普遍應用,臨床對取樣鉗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市場上常規使用的取樣鉗結構比較 相似,能實現基礎的活組織的咬取功能,但在臨床使用時,對病灶組織的鉗取定位完全依賴 內窺鏡本身的調節,對狹窄部位(如食道,腸道)的準確、有效的活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影 響患者的陽性檢出準確率。
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可實 現旋轉功能,能有效定位靠調節內窺鏡仍難以準確到位的病灶活檢目標,明顯提高臨床醫 生手術操作的便捷性,並促進臨床的準確診斷得到有效改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包括手柄和傳動絲,所述傳動絲的遠端連接鉗頭,傳動絲 的近端與滑動連接在手柄上的滑動把手連接,所述傳動絲外面套設有彈簧軟管,所述傳動 絲的近端套設有轉輪,轉輪轉動設置在手柄上,其中,所述滑動把手能夠沿傳動絲的軸向滑 動,所述傳動絲與轉輪周向固定軸向不固定,所述傳動絲與滑動把手周向不固定軸向限位 連接。作為優選,上述傳動絲的近端套接固定有導管,導管與轉輪成型連接。導管為具有 一定支撐強度的、外截面為異形的管件,與轉輪上的異形孔(十字形或其他非圓形)配合實 現傳遞轉動並能夠軸向移動,結構簡單方便安裝製作。此外,上述導管與轉輪的連接也可採 用這種方式即新增一個轉動件與轉輪內的異形孔相匹配,導管與轉動件固定。作為優選,上述彈簧軟管的近端套設有導向管,所述彈簧軟管和導向管均與手柄 固接。導向管為較粗的、具有一定支撐強度的彈簧管,這樣可以避免連接部位斷裂,保證導 管在彈簧軟管內的可靠移動。作為優選,上述彈簧軟管為外表面帶有包塑層的彈簧軟管。當然也可以是不具有 包塑層的彈簧軟管。為減小傳動絲與彈簧軟管的間隙,降低旋轉時產生的跳動機率以及彈簧軟管繞圈 時產生的空行程,優選在上述傳動絲外面套設有潤滑管,潤滑管外面套設彈簧軟管。上述傳動絲為若干根鋼絲或者單股鋼絲繩。優選單根鋼絲或者單股鋼絲繩,以具 有較好的柔韌性和抗扭強度。上述鉗頭包括鉗子杯和杯座,兩片鉗子杯以能夠相互咬合的方式鉸接在杯座的上 端,兩片鉗子杯的下端與傳動絲的遠端連接。[0012]作為優選,上述彈簧軟管的遠端設置有旋轉筒,旋轉筒與所述杯座的下端周向不 固定軸向限位連接。促使兩片鉗子杯咬合的拉動結構優選以下兩種一種是輕巧式掛鈎結構的鉗頭, 所述鉗子杯的下端活動連接有鋼絲掛鈎,鋼絲掛鈎通過連接筒與傳動絲的遠端固定連接; 另一種是傳統四連杆機構的鉗頭,所述鉗子杯的下端活動連接有連接片,連接片與推拉杆 活動連接,推拉杆與傳動絲的遠端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轉輪與傳動絲可以傳動轉動並可以相對 移動,這樣通過轉輪轉動傳動絲就可以旋轉彈簧軟管遠端的鉗頭,可以實現單手操作、在 360°範圍內連續旋轉微調功能,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平緩可靠、操作方便等優點。本技術方 案解決了現有取樣鉗難以準確定位和在狹窄區域的組織鉗取困難的問題,能有效定位靠調 節內窺鏡仍難以準確到位的病灶活檢目標,明顯提高臨床醫生手術操作的便捷性,並促進 臨床的準確診斷得到有效改善。
圖1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手柄部分);圖2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彈簧軟管部分);圖3 本實用新型轉輪的結構示意圖;圖4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鉗頭結構示意圖;圖5:圖4的C-C剖視圖;圖6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鉗頭結構示意圖;圖7 圖6的D-D剖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實施例1 如圖1 圖5所示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包括手柄1和傳動絲5,所述傳動絲 5的遠端連接鉗頭,傳動絲5的近端與滑動連接在手柄1上的滑動把手2連接,所述傳動絲 5外面套設有彈簧軟管8,所述傳動絲5的近端套設有轉輪6,轉輪6轉動設置在手柄1上, 其中,所述滑動把手2能夠沿傳動絲5的軸向滑動,所述傳動絲5與轉輪6周向固定軸向不 固定,所述傳動絲5與滑動把手2周向不固定軸向限位連接。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上述傳動絲5的近端套接固定有導管4,導管與轉 輪6上的異形孔61成型套接;所述彈簧軟管8的近端套設有導向管7,所述彈簧軟管8和 導向管7均與手柄1固接;如圖2所示,所述彈簧軟管8為外表面帶有包塑層81的彈簧軟 管,所述傳動絲5外面套設有潤滑管9,潤滑管9外面套設彈簧軟管8,所述傳動絲5為單根 鋼絲;如圖1所示,傳動絲5和導管4的近端插入滑動把手2內並通過固定筒3與滑動把手 2扣接。如圖4、圖5所示,所述鉗頭包括鉗子杯10和杯座12,兩片鉗子杯10以能夠相互 咬合的方式通過銷釘13鉸接在杯座12的上端,兩片鉗子杯10的下端分別通過鋼絲掛鈎11 與傳動絲5的遠端連接,兩根鋼絲掛鈎11的頭部分別掛在鉗子杯10的末梢的孔內,鋼絲掛鈎11的末端與傳動絲5通過連接筒14固定;所述彈簧軟管8的遠端固定有與杯座12同軸的旋轉筒13,旋轉筒13安裝在杯座12的卡扣內且可保持相對旋轉,即兩者實現周向不固定 並軸向限位連接;手術開始時,推動滑動把手2可以使固定筒3 —起直線運動,迫使與固定筒固接的 傳動絲5發生直線運動,從而使與傳動絲固定連接的兩根鋼絲掛鈎11運動,最終使鉗子杯 10發生打開和閉合的動作。轉動轉輪6時,帶動導管4發生旋轉,導管4帶動傳動絲5轉 動,傳動絲5帶動鉗子杯10及杯座12轉動,從而實現360度旋轉。實施例2 如圖6、圖7所示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與實施例1的不同僅在於所述鉗子 杯10的下端活動連接有連接片15,連接片15與推拉杆16活動連接,推拉杆16與傳動絲5 的遠端固定連接。其中,兩個連接片15的頭部分別與鉗子杯10進行鉚接並可以轉動,連接 片15的末端與推拉杆16進行鉚接並可以轉動,推拉杆16與傳動絲5固定連接。其他與實 施例1相同。手術開始時,推動滑動把手2可以使固定筒3 —起直線運動,迫使與固定筒固接的 傳動絲5發生直線運動,從而使與傳動絲固定連接的推拉杆16發生直線運動,從而迫使鉗 子杯10發生四連杆傳動,實現鉗子杯10發生打開和閉合的動作。轉動轉輪6時,帶動導管 4發生旋轉,導管4帶動傳動絲5轉動,傳動絲帶動鉗子杯及杯座轉動,從而實現360度旋轉。
權利要求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包括手柄(1)和傳動絲(5),所述傳動絲(5)的遠端連接鉗頭,傳動絲(5)的近端與滑動連接在手柄(1)上的滑動把手(2)連接,所述傳動絲(5)外面套設有彈簧軟管(8),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絲(5)的近端套設有轉輪(6),轉輪(6)轉動設置在手柄(1)上,其中,所述滑動把手(2)能夠沿傳動絲(5)的軸向滑動,所述傳動絲(5)與轉輪(6)周向固定軸向不固定,所述傳動絲(5)與滑動把手(2)周向不固定軸向限位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絲(5)的近端 套接固定有導管(4),導管(4)與轉輪(6)成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軟管(8)的近 端套設有導向管(7),所述彈簧軟管(8)和導向管(7)均與手柄(1)固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軟管(8)為外 表面帶有包塑層的彈簧軟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絲(5)外面套 設有潤滑管(9),潤滑管(9)外面套設彈簧軟管(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絲(5)為若干 根鋼絲或者單股鋼絲繩。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 頭包括鉗子杯(10)和杯座(12),兩片鉗子杯(10)以能夠相互咬合的方式鉸接在杯座(12) 的上端,兩片鉗子杯(10)的下端與傳動絲(5)的遠端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軟管(8)的遠 端設置有旋轉筒(13),旋轉筒(13)與所述杯座(12)的下端周向不固定軸向限位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子杯(10)的下 端活動連接有鋼絲掛鈎(11),鋼絲掛鈎(11)通過連接筒(14)與傳動絲(5)的遠端固定連 接。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其特徵在於,所述鉗子杯(10)的 下端活動連接有連接片(15),連接片(15)與推拉杆(16)活動連接,推拉杆(16)與傳動絲 (5)的遠端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窺鏡活體取樣鉗,包括手柄和傳動絲,所述傳動絲的遠端連接鉗頭,傳動絲的近端與滑動連接在手柄上的滑動把手連接,所述傳動絲外面套設有彈簧軟管,所述傳動絲的近端套設有轉輪,轉輪轉動設置在手柄上,其中,所述滑動把手能夠沿傳動絲的軸向滑動,所述傳動絲與轉輪周向固定軸向不固定,所述傳動絲與滑動把手周向不固定軸向限位連接。本技術方案可實現旋轉功能,能有效定位靠調節內窺鏡仍難以準確到位的病灶活檢目標,明顯提高臨床醫生手術操作的便捷性,並促進臨床的準確診斷得到有效改善。
文檔編號A61B10/04GK201631249SQ20102012732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0日
發明者張嬋娟, 時百明 申請人:安瑞醫療器械(杭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