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耳鼻喉科用診療椅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6:07:29 2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耳鼻喉科用診療椅。
背景技術:
耳鼻喉與整個機體有緊密的聯繫。它們不僅有聽覺、平衡、嗅覺、呼吸、發聲和吞咽等重要功能,而且與免疫防禦、味覺等功能也有密切關係。
近來,肥胖人群增多,肥胖引起頸咽部組織擁擠,導致呼吸阻塞,使經過口、鼻的氣流停止達10秒甚至更長時間,造成血液內氧含量下降。患者常有打鼾、嗜睡、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還有情緒和行為異常,如躁動、多夢、遺尿、陽痿、晨起頭痛等症狀。這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長期不愈的重症患者可並發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
而且耳鼻喉科的各器官在解剖結構、生理功能方面聯繫緊密,因而一旦其中一個器官發病,其餘的器官就很容易受累。因此,關注耳鼻喉的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然而,由於耳鼻喉結構的特殊性,在進行檢查或治療過程中需要病人靜坐在診療椅上並藉助燈光進行觀察診斷。目前,我國醫院使用的耳鼻喉科用椅大部分固定體位的靠背座椅,隨著醫療科學診治技術的改變和發展,靠背座椅已不適應現代醫學診治要求,需要增加更多的功能以滿足耳鼻喉科專業的需要。同時,醫護人員在進行治療或檢查時,需要病人配合醫護人員一起調整觀察角度以便於準確診斷,這不僅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而且也給病人的檢查或診治工作帶來不便。
專利申請號201320855979.1公開了一種耳鼻喉科專用檢查椅,包括座椅和與座椅鉸接為一體的靠背,所述靠背的兩側部分別設有前伸的扶手,座椅的下部安裝有底座,所述底座為中空結構,底座的空腔內對稱設置有兩個由動力裝置驅動的氣缸,兩氣缸的推桿分別與底座的下表面接觸,氣缸杆的伸縮可以調整座椅的高度,適應不同身高的病人,兩氣缸對稱設置可保持座椅上升和下降的平穩性,靠背的上部設有頭部定位裝置,可以將患者的頭部固定,防止患者頭部亂動,方便醫護人員的檢查和治療,所述靠背的側部安裝有燈座,利用蛇形管的可塑性改變燈座和手電筒的位置,進一步方便醫護人員的檢查和治療。然而,該實用新型不能調整座椅的角度,在檢查或治療過程中,需要病人配合醫護人員一起調整觀察角度以便於準確診斷,這不僅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而且也給病人的檢查或診治工作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耳鼻喉科用診療椅,不僅能夠為病人提供舒適的診療條件,而且醫護人員能夠根據需要調整座椅的傾斜角度以更有利於進行觀察診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耳鼻喉科用診療椅,包括底座、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撐杆、設置在所述支撐杆頂部的座椅和鉸接在所述座椅左端的靠背,所述支撐杆底部設置圓弧形基座,所述圓弧形基座外表面設置大輪齒,所述底座上表面設置長槽,所述長槽中部開設形狀與所述圓弧形基座相匹配的大弧形凹槽,所述圓弧形基座兩側設置大轉軸,所述圓弧形基座通過所述大轉軸設置在所述大弧形凹槽內;所述圓弧形基座下方設置小齒輪,所述大輪齒與所述小齒輪相配合,所述大弧形凹槽下方開設有形狀與所述小齒輪相配合的小弧形凹槽,所述小齒輪通過設置在所述小齒輪兩側的小轉軸與所述小弧形凹槽相連接,所述小弧形凹槽右側設置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設置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小轉軸通過法蘭盤相連接;所述圓弧形基座兩側設置限位塊,所述大弧形凹槽中部與所述限位塊位置相對應處設置間斷式弧形滑槽,所述限位塊上方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通過螺釘與所述底座相連接。
所述靠背的兩側部分別設有前伸的扶手。
所述靠背背面設置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上端設置照明燈。
所述靠背前側面上端設置頭枕,所述頭枕側面設置固定帶。
所述座椅側面設置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端部設置託盤。
所述支撐杆為升降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耳鼻喉科用診療椅,包括底座、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撐杆、設置在所述支撐杆頂部的座椅和鉸接在所述座椅左端的靠背,所述支撐杆底部設置圓弧形基座,所述靠背鉸接在所述座椅的左端可以根據病人的身高體重來調整所述靠背的角度;所述圓弧形基座外表面設置大輪齒,所述大輪齒用於帶動所述支撐杆擺動,所述底座上表面設置長槽,所述長槽既用於避免所述支撐杆擺動時產生幹涉又便於安裝,所述長槽中部開設形狀與所述圓弧形基座相匹配的大弧形凹槽,所述圓弧形基座兩側設置大轉軸,所述圓弧形基座通過所述大轉軸設置在所述大弧形凹槽內,所述圓弧形基座能夠在所述大戶型凹槽內轉動;所述圓弧形基座下方設置小齒輪,所述大輪齒與所述小齒輪相配合,所述小齒輪為主動齒輪帶動所述圓弧形基座小角度轉動,所述大弧形凹槽下方開設有形狀與所述小齒輪相配合的小弧形凹槽,所述小齒輪通過設置在所述小齒輪兩側的小轉軸與所述小弧形凹槽相連接,所述小弧形凹槽右側設置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設置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小轉軸通過法蘭盤相連接;所述圓弧形基座兩側設置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用於在轉動過程中對所述圓弧形基座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大弧形凹槽中部與所述限位塊位置相對應處設置間斷式弧形滑槽,所述限位塊上方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通過螺釘與所述底座相連接,所述壓板用於將所述圓弧形基座固定在所述大圓弧凹槽內。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為病人提供舒適的診療條件,而且醫護人員能夠根據需要調整座椅的傾斜角度以更有利於進行觀察診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右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主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主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主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耳鼻喉科用診療椅,包括底座1、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支撐杆2、設置在所述支撐杆2頂部的座椅3和鉸接在所述座椅3左端的靠背4,所述支撐杆2底部設置圓弧形基座5,所述圓弧形基座5外表面設置大輪齒,所述底座1上表面設置長槽6,所述長槽6中部開設形狀與所述圓弧形基座5相匹配的大弧形凹槽7,所述圓弧形基座5兩側設置大轉軸8,所述圓弧形基座5通過所述大轉軸8設置在所述大弧形凹槽7內。
所述圓弧形基座5下方設置小齒輪9,所述大輪齒與所述小齒輪9相配合,所述大弧形凹槽7下方開設有形狀與所述小齒輪9相配合的小弧形凹槽10,所述小齒輪9通過設置在所述小齒輪9兩側的小轉軸11與所述小弧形凹槽10相連接,所述小弧形凹槽10右側設置容納腔12,所述容納腔12內設置電機13,所述電機13的輸出軸與所述小轉軸11通過法蘭盤相連接。
所述圓弧形基座5兩側設置限位塊14,所述大弧形凹槽7中部與所述限位塊14位置相對應處設置間斷式弧形滑槽15,所述限位塊14上方設置有壓板16,所述壓板16通過螺釘17與所述底座1相連接。
所述大轉軸8和所述小轉軸11上均套設有軸承18。
所述靠背4的兩側部分別設有前伸的扶手19。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耳鼻喉科用診療椅,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支撐杆、設置在所述支撐杆頂部的座椅和鉸接在所述座椅左端的靠背,所述支撐杆底部設置圓弧形基座,所述靠背鉸接在所述座椅的左端可以根據病人的身高體重來調整所述靠背的角度;所述圓弧形基座外表面設置大輪齒,所述大輪齒用於帶動所述支撐杆擺動,所述底座上表面設置長槽,所述長槽既用於避免所述支撐杆擺動時產生幹涉又便於安裝,所述長槽中部開設形狀與所述圓弧形基座相匹配的大弧形凹槽,所述圓弧形基座兩側設置大轉軸,所述圓弧形基座通過所述大轉軸設置在所述大弧形凹槽內,所述圓弧形基座能夠在所述大戶型凹槽內轉動;所述圓弧形基座下方設置小齒輪,所述大輪齒與所述小齒輪相配合,所述小齒輪為主動齒輪帶動所述圓弧形基座小角度轉動,所述大弧形凹槽下方開設有形狀與所述小齒輪相配合的小弧形凹槽,所述小齒輪通過設置在所述小齒輪兩側的小轉軸與所述小弧形凹槽相連接,所述小弧形凹槽右側設置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設置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小轉軸通過法蘭盤相連接;所述圓弧形基座兩側設置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用於在轉動過程中對所述圓弧形基座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大弧形凹槽中部與所述限位塊位置相對應處設置間斷式弧形滑槽,所述限位塊上方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通過螺釘與所述底座相連接,所述壓板用於將所述圓弧形基座固定在所述大圓弧凹槽內。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為病人提供舒適的診療條件,而且醫護人員能夠根據需要調整座椅的傾斜角度以更有利於進行觀察診治。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一種耳鼻喉科用診療椅,包括底座1、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支撐杆2、設置在所述支撐杆2頂部的座椅3和鉸接在所述座椅3左端的靠背4,所述支撐杆2底部設置圓弧形基座5,所述圓弧形基座5外表面設置大輪齒,所述底座1上表面設置長槽6,所述長槽6中部開設形狀與所述圓弧形基座5相匹配的大弧形凹槽7,所述圓弧形基座5兩側設置大轉軸8,所述圓弧形基座5通過所述大轉軸8設置在所述大弧形凹槽7內。
所述圓弧形基座5下方設置小齒輪9,所述大輪齒與所述小齒輪9相配合,所述大弧形凹槽7下方開設有形狀與所述小齒輪9相配合的小弧形凹槽10,所述小齒輪9通過設置在所述小齒輪9兩側的小轉軸11與所述小弧形凹槽10相連接,所述小弧形凹槽10右側設置容納腔12,所述容納腔12內設置電機13,所述電機13的輸出軸與所述小轉軸11通過法蘭盤相連接。
所述圓弧形基座5兩側設置限位塊14,所述大弧形凹槽7中部與所述限位塊14位置相對應處設置間斷式弧形滑槽15,所述限位塊14上方設置有壓板16,所述壓板16通過螺釘17與所述底座1相連接。
所述大轉軸8和所述小轉軸11上均套設有軸承18。
所述靠背4的兩側部分別設有前伸的扶手19,用於為病人提供放置手臂的地方,在檢查或診療過程中給病人提供舒適的條件。
所述靠背4背面設置蛇形管20,所述蛇形管20上端設置照明燈21。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其與實施例2的區別在於:所述靠背4前側面上端設置頭枕22,所述頭枕22側面設置固定帶23,所述頭枕22用於病人頭部的支撐,所述固定帶23用於固定病人的頭部,避免病人頭部亂動不便於檢查或傷害到病人。
實施例4
如圖6和圖7所示,其與實施例3的區別在於:所述座椅3側面設置L型支架24,所述L型支架24端部設置託盤25,所述託盤25用於暫時存放檢查或治療工器具。
所述支撐杆2為升降杆,可以根據病人的身高來調整高度。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