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康復鍛鍊棒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6:10:04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康復鍛鍊棒。
背景技術:
目前骨科及運動醫學中上肢損傷、頸椎炎、腰椎間盤的患者,需經常鍛鍊以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由於上肢活動能力較差,需經常對上肢各個關節及肌肉力量進行來回伸展、上舉、旋轉等不同方向、角度的康復性鍛鍊治療,這種治療需要藉助合適的專業鍛鍊器械。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康復鍛鍊棒。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康復鍛鍊棒,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方案中的一種康復鍛鍊棒,包括伸縮杆;所述伸縮杆分為外杆和內杆,兩者滑動配合;
所述所述伸縮杆的兩端為握持端,並外套有握持部;
所述伸縮杆在伸展狀態時的中部為所述外杆和內杆的連接部,所述內杆由該連接部伸入所述外杆;
所述連接部外套有按摩部;
所述按摩部的表面上均布有半球形凸起。
本實用新型可以被患者用來練習上肢關節的活動度及肌力,包括雙側肩關節、腕關節、肘關節不同角度及不同範圍的拉伸、上舉和旋轉等動作,適用於作為上肢損傷康復訓練專用器械;雙手握持本實用新型,把按摩部置於患者的腰椎或頸椎上,再配合相應的鍛鍊動作時,適用於作為頸椎炎、腰椎間盤康復訓練專用器械;均布在按摩不上的半球形凸起還起到按摩作用。
進一步,所述的握持部為由彈性材料製成的中空結構的握持部。為患者提供握拳鍛鍊,並提供握持對抗力,將強鍛鍊效果。
進一步,所述的握持部上等距的設有4個繞其軸向的環形凹槽,這樣的設計配合人的手指,方便使用者手部的握持以及均勻的承受握持對抗力。
進一步,所述凸起的高度為0.4~0.6釐米。按摩效果更為明顯。
進一步,所述按摩部的寬度為為15~20釐米。覆蓋面積更大,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些實施例中外杆和內杆連接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外杆1、滑槽11、內杆2、凸起21、固定豁口12、握持部3、按摩部4、半球形凸起41。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所示,包括伸縮杆,該伸縮杆分為外杆1和內杆2;
所述伸縮杆的兩端為握持端,並外套有由矽膠製成的握持部3,該握持部3卡接在握持端上;如圖中所示,左右兩邊的握持部3為波紋管狀,同時握持部3和伸縮杆的握持端之間有較大空隙,形成一個中空的結構;其下凹的部分形成了4個均勻排布適合人手指擺放的凹槽;使用者握持時手指置於下凹處,被自然的分開,使得在握持對抗力的分布更為均勻;
所述伸縮杆在伸展狀態時的中部為所述外杆1和內杆2的連接部,所述內杆2由該連接部伸入所述外杆1,兩者滑動配合;
連接部外套有按摩部4,該按摩部4粘接在伸縮杆的連接部處,寬度為寬度為為15~20釐米;按摩部4的表面上均布有多個半球形凸起41,半球形凸起41的高度為0.4~0.6釐米,加強按摩的效用。
患者使用本實施例來練習上肢關節的活動度及肌力,包括雙側肩關節、腕關節、肘關節不同角度及不同範圍的拉伸、上舉等動作,適用於作為上肢損傷康復訓練專用器械;雙手握持本實用新型置,把按摩部4置於患者的腰椎或頸椎上,再配合相應的鍛鍊動作時,適用於作為頸椎炎、腰椎間盤康復訓練專用器械;均布在按摩部4上的半球形凸起41還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握持部3為由矽膠製成的中空結構的握持部3。為患者提供握拳鍛鍊,並提供握持對抗力,將強鍛鍊效果。
如圖2所示,在另一些實施裡中,內杆2指向外杆1的一端上還開有設有1個凸起21,而外杆1內腔的周壁上沿外杆1的軸向開有與該凸起滑動配合的滑槽11;該滑槽11的側邊設有固定豁口12;這樣,凸起21可在滑槽11部分前後滑動,而凸起21進入固定豁口12之內後,則只能在固定豁口12部分內沿外杆1的周向繼續滑動。因此,當使用者將凸起21轉入固定豁口12時,伸縮杆不能繼續伸縮,可以保持一個穩固的尺寸,方便使用者使用,多個固定豁口12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多個穩定尺寸。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所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曉申請日或者優先權日之前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普通技術知識,能夠獲知該領域中所有的現有技術,並且具有應用該日期之前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所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申請給出的啟示下,結合自身能力完善並實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結構或者公知方法不應當成為所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實施本申請的障礙。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