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蛋升級為榨菜(從茶葉蛋升級為榨菜)
2023-10-13 15:40:51 1
【軍武次位面】: 無限建制
榨菜都吃不起了?茶葉蛋哪去了?
「有一次我在深圳機場吃「方便麵」,有50多個人圍著我,因為他們沒見過方便麵,當我撕開「榨菜」的包裝時整個機場都安靜了,只聽見有人吞口水的聲音。
一個老闆從自己的行李箱裡拿出一顆珍藏多年的「茶葉蛋」想跟我換,被我拒絕了,這一刻我感受到了有錢真好....」
上面是一位大陸網友根據臺灣某節目中的幾次胡言亂語編出來的段子。
這些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故事,起源於2013年臺灣某談話節目的遠古視頻,內容是節目邀請了兩位經營「專家」與多位意欲來大陸開店發展的餐飲業店主齊聚一堂,共同討論「如何在大陸發家致富」的熱門話題。
其實節目前半段的畫風還算正常,無非是聊聊大陸經濟發展,商機很多的老生常談。然而隨著話題逐漸深入到「大陸有哪些機遇和危險」時,節目就進入了「高能模式」。
▲這兩句說的確實沒毛病
「為什麼這麼多臺商都想去大陸發展呢?」主持人一臉疑惑,似乎不太理解,為何這麼多人都要往臺灣人眼中「危險」的大陸跑。
「很簡單,因為市場大、人口多啊,人潮就是錢潮,商機就是無限啊」王姓經營專家侃侃而談,似乎對大陸很了解,在場者紛紛點頭稱是。確實,這話說的沒啥毛病,看得出來「專家」水平還是蠻高的。
「嗯….如果說,還有一個原因喔,我覺得就是因為我們臺灣的品牌它在大陸有優勢」專家似乎還沒滿足,繼續滔滔不絕。「Made in Taiwan 聽起來特別吸引人,我曾經聽一個臺商說,大陸那邊非常多的黑心食品,所以大陸製造給人感覺是可疑的,臺灣製造在大陸上真的是他們非常喜歡的」。
▲畫風逐漸扭曲...
此時軍武菌不禁皺起了眉頭,這說的是真實的大陸嗎?臺灣製造在大陸真的這麼吃香嗎?抱著這些疑問,軍武菌還是選擇堅持看下去。這時一位餐館經營者開了口:「我每一年淡季都會去大陸看有沒有人在賣茶葉蛋,都賣很少很少,好像他們根本不會吃。」
▲"好像他們都不會吃茶葉蛋」
話音未落全場譁然,似乎大家都對大陸窮的吃不起茶葉蛋表示驚訝,此時高姓專家馬上發言表示了贊同「涉及到一般(大陸)人,他事實上消費不起,人均所得很低的,我們只看到大陸團來臺灣旅行,實際那是14億人的五千萬人….大都會城市還是有很多窮人,他們根本吃不起茶葉蛋」
▲大陸網友評論:這麼多人圍觀
可能是他們吃的泡麵餿了...
隨後「專家」的高能言論依舊未斷,「康師傅(著名食品企業)剛到大陸去,幾個兄弟幾個億都賠光了,最後因緣際會,是在深圳的火車站吃泡麵引起五六十個人的圍觀,大陸人說這個東西怎麼這麼香,康師傅幾兄弟才決定做方便麵,最後才東山再起獲得成功。」看到這裡,軍武菌果斷點了右上角的紅叉,方才保住了智商。
▲軍武菌看完視頻就是這表情...
雖說這樣的談話類節目,在臺灣多如牛毛。其談論的話題也不過是時下熱門的林林總總,並無太多新意。然而無論是這個節目的嘉賓還是觀眾都不會想到,這檔節目創造的「大陸吃不起茶葉蛋」的梗在多年之後火遍大江南北,甚至成為了網絡流行語。
▲一度火遍網絡的「茶葉蛋鑽戒」
茶蛋恆久遠 一顆永流傳
在「茶葉蛋事件」被大陸網友扒出火爆全國時,也有不少臺灣網友為臺灣「喊冤叫屈」,不少臺灣同胞對臺灣媒體的信口開河、胡編亂造的現狀也感到痛心疾首,紛紛怒斥這些爛俗節目「拉低臺灣智商」、「丟盡了臺灣人的臉」。
▲臺灣網友指責臺灣名嘴「丟臉丟到大陸」
俗話說「語不驚人死不休」,臺灣媒體有了「玩茶葉蛋」的第一人,就必然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終於在昨天,大陸網友期待許久的寶島「搞笑」節目胡言亂語如期而至。不過這次大陸人民夢寐以求的食物已經從1.5元一顆的茶葉蛋,「升級」成了4元一包的涪陵榨菜,可謂是「感人肺腑」。
▲繼六年前的「吃不起茶葉蛋」之後,
大陸的消費終於「升級」了...
臺灣著名談話節目《關鍵時刻》8月8日播出的最新一期節目中,財經專家黃世聰發表了一番「高論」,逗樂一眾大陸網友。
▲臺灣媒體對此事的報導
(注意臺灣媒體真的把該新聞放到了娛樂版塊)
高能時刻發生於節目的尾聲,島內著名主持人劉寶傑與某臺灣「財經專家」在節目尾聲處討論中國經濟形勢,磚家引用諸多新聞為依據,認為大陸經濟面臨諸多問題而「焦頭爛額」
「此話怎講?」被大陸網友稱為「保潔哥」的主持人劉寶傑在聽了磚家的高談闊論後還是雲裡霧裡,一時間也沒緩過神來。磚家急了,你不信?來我給你舉個例子保準讓你心服口服!
於是,磚家就拿榨菜舉起了例子:大陸有隻股票叫「涪陵榨菜」,品牌旗下的榨菜在大陸人心目中堪稱「泡麵搭檔」。(磚家還把「涪陵」的「涪(fú)」讀成了「péi」)
▲涪陵榨菜確實在全國非常暢銷
接著,磚家便「首度」提出了一個觀點——從榨菜的銷量和股價可看出大陸人的生活質量。當銷量一路上漲時,說明中下階層的人民生活水平高,人人都吃得起泡麵配榨菜。
▲股價跌了就能說明大陸人吃不起榨菜了???
但最近涪陵榨菜的股價一路下跌,銷量大減。由此可得出,榨菜賣得不好,說明大陸經濟低迷,大陸人「現在連榨菜都吃不起」了!
▲最新的表情包已成為網絡流行文化
此言一出,「涪陵榨菜」梗就如同當年的「茶葉蛋」梗一樣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有網友拍攝吃泡麵就榨菜和茶葉蛋的「炫富視頻」,
▲B站UP主拍攝
吃泡麵、茶葉蛋、榨菜的視頻「炫富」
很多網友在網上舉辦了「榨菜炫富大賽」開始用吃榨菜來比拼「炫富」創意。更不可思議的是,作為當事一方的涪陵榨菜都開始借著「吃不起榨菜」的熱點搞起來新一輪營銷:既然吃不起,那我們就抽獎送——榨菜!
▲涪陵榨菜官方也借著熱度來「搞事情」
《關鍵時刻》在臺灣電視界,算是個歷史較長、知名度較高的「老品牌」, 內容從社會熱點到歷史舊聞、軍事科技,甚至還有都市傳說與太空科學。可謂上天下地無所不談。
▲網友們又拿榨菜編起了新段子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話題廣泛、「聲名遠播」的節目,一到聊起關於大陸的話題就玩起了「標題黨」的把戲,內容也往往是添油加醋、錯漏百出,淪為大陸網友的笑柄。
例如在不久前的節目中,臺灣「軍事磚家」就在節目上語出驚人,稱臺灣地區軍隊曾「研發大規模殺傷武器」,臺軍的「雷霆-2000」火箭炮就可以搭載毒氣彈發動攻擊,不僅引發臺灣地區輿論震動,還招致國內外的一致譴責。隨後的節目中,「軍事磚家」一句「東風快遞是「國營企業」」又一次成為大陸軍迷的笑話談資。
當然,像《關鍵時刻》這樣時不時靠貶損、妖魔化大陸做文章的臺灣節目並不在少數,有吐槽大陸「人素質低、交通不便、髒亂差」的;
▲「茶葉蛋」節目甚至驚動了國外媒體
有編段子大陸某古城景點中的人「還在留著辮子」的,也有炫耀「在臺灣充話費只需30分鐘,大陸很落後」的…各種神奇的笑話段子鋪天蓋地,不勝枚舉。荒誕的內容、誇張的表演似乎對他們的收視率並未影響太多。
▲臺灣嘉賓吹噓自己電話充值後30分鐘手機恢復通話
大陸網友:微信支付寶只需3分鐘...
顯而易見,儘管「茶葉蛋」風波招致批評聲不斷,但媒體界似乎並沒有對「茶葉蛋事件」進行反思,反而還有不少媒體幫當事人打起了圓場。臺灣從電視到網絡報刊,也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繼續靠虛構大陸段子、利用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誤解造新聞、混日子。
▲臺灣綜藝上一位自稱來自大陸山西省的女生稱
小時候沒有電燈,只能燒煤
為什麼以「大陸吃不起茶葉蛋」為代表的臺灣電視節目,靠著添油加醋的新聞段子能一直大行其道?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很具有代表性: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不在乎真相到底如何。
▲臺灣時事評論類節目前十名的收視率排行
前五位(高於0.6)在臺灣仍算不錯的收視率成績
一定程度上說,這些節目迎合了臺灣部分民眾的心理,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民意,正是因為島內這些節目有穩定的觀眾群體、有可賴以為生的市場,才讓這些節目有恃無恐。
而臺灣部分民眾熱衷於看「抹黑大陸」段子的原因也不難解釋,由於歷史原因,臺灣長期對大陸抱極為嚴重的戒備心理,而90年代以來臺灣當局出於政治目的,在教育、文化、經濟上的種種「去中國化」的倒行逆施之舉也在不斷加深著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帶有偏向的媒體節目自此逐漸成為社會輿論主流。
▲臺灣媒體「去中國化」走火入魔
把帶「中」字的詞彙全部以「臺」字代替
而在80年代至21世紀初這20多年中,臺灣無論是軍事、科技還是經濟等諸多領域,都遠遠領先甚至壓制大陸,大陸在改革開放進入飛速發展階段。
然而在1980-1990年間與臺灣地區的經濟差距卻仍在不斷加大,至1990年時差距最大時期,臺灣地區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為3878 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3.8%,
▲「基德」級驅逐艦(又改稱「基隆」級)
在當時有著較強的防空、反潛反艦能力
當90年代末臺軍裝備F-16、幻影-2000這些當時性能先進的三代機,引進美國「基德」級驅逐艦、法國「拉斐耶特」級護衛艦時,解放軍的主力依舊是殲-7、殲-8這樣的二代老將,海軍中噸位最大、戰力最強的還是從俄羅斯購買的4艘「現代」級驅逐艦。
▲如今臺軍的幻影-2000也快摔的差不多了
可以說,當年大陸與臺灣實力的巨大差距,養成了不少臺灣人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儘管如今大陸與臺灣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臺灣GDP佔大陸GDP比重已經從20年前的43.8%跌落至不到4.5%(2018年數據)。
▲1990-2015年大陸與臺灣GDP對比圖
臺灣佔大陸比重由43.8%跌至4.56%
但由於了解信息渠道受限、輿論宣傳等諸多原因,臺灣的「優越感」在一部臺灣民眾心中,依然很有市場。只有當他們真正來到大陸生活後,才會打心底裡發出「大陸發展太快」、「競爭力太強」之類的感嘆了。
當然這樣的新聞並不能代表全部,隨著大陸發展愈發迅猛、臺灣於大陸差距越拉越大的環境下,持有偏見與優越感的人正在逐漸減少,臺灣各領域也不乏有識之士發出理智的聲音。
▲臺灣媒體讚嘆大陸春運運力強大
使用了諸多從未見過的「黑科技」
在去年9月播出的臺灣著名統派政論節目《夜問打權》中,臺灣新黨副主席李勝峰曾說過這樣一段對中國的評價:「當他衰弱的時候,他會忍辱負重;當他有本事的時候,他會堅強的抵抗到底。今天只有一個國家,她的壯大,40年的努力沒有掠奪,沒有殖民…美國必須重新認識中國,臺灣必須重新認識大陸。」
去年3月,臺灣著名財經節目主持人楊世光離開臺灣,跳槽至大陸某財經媒體任主持人。
▲楊世光還透露,大陸給出的薪資待遇
要遠遠超越臺灣知名主持人的收入
當被問及跳槽原因時,他坦言「大陸的競爭力比我們想像的強太多,大陸像是一個野生動物園,而臺灣則是木柵欄動物園,如果你是一個肉食性動物,最好趕快離開木柵欄動物園。」
在娛樂傳媒界,當評價臺灣綜藝節目與大陸綜藝節目差距時,臺灣著名綜藝主持人吳宗憲一語道破「天機」:「大陸綜藝節目單集製作費是臺灣30-50倍,你臺灣拿什麼跟人家比?根本沒有競爭力嘛!」
而經常為大陸網友提供笑料的臺灣「軍事節目」中也不乏真正有見解的專家,臺灣著名軍事評論人帥化民就曾在某節目上告誡臺灣民眾不要沉迷於幻想之中,「要對安全形勢有一點常識」。「現在全臺灣老百姓都有一個迷思,美國人肯賣我武器就很厲害,其實我們已經買了二三十年垃圾,自己卻不知道!」
簡言之,臺灣過去的「輝煌」與對大陸的封閉給與了臺灣難以擺脫的優越感,而臺灣媒體為投其所好,炮製大量迎合臺灣優越感的新聞、輿論,被強化優越感的民眾又會去選擇性的相信這些媒體,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死循環」。
▲臺灣在大陸創業青年建議
臺灣人要先放下優越感
不過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大陸綜合實力完成對臺灣的徹底超越,這個「死循環」與臺灣民眾的「優越感」勢必會迎來崩潰的一天。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臺灣民眾需要正視大陸發展,我們同樣也要全面的了解臺灣。臺灣儘管與大陸的差距在逐漸拉大,依然具有相當強的綜合實力。臺灣2018年GDP高達3.9萬億元,位列全國第八位。
▲2014年全國各省GDP前十強,臺灣居第六位
2018年臺灣已滑落至第八位,位居湖北之後
若按人均GDP來算,其人均GDP達到2.5萬美元,居全國第一位。如今網絡上熱議正處於頹勢的臺灣旅遊業,也僅僅佔臺灣經濟總量的2%,而電子、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依然在一些領域對大陸有著難以短期趕上的技術優勢,不容小覷。
▲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積電)
2019年世界整體行業排名第三
說白了,臺灣節目說咱們「吃不起茶葉蛋」也好,啃不起「涪陵榨菜」也罷,對大陸而言,它們僅僅是網絡梗或笑話而已,它們並不是真實的大陸,也同樣不能代表現實的臺灣。
這是我們所有大陸人在笑過之後,應當謹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