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餘華的第七天觀後感

2023-10-12 22:49:39

  《第七天》講述的是一個41歲的男子死於餐館著火爆炸,他的靈魂在「頭七」的所見所聞。

  餘華的第七天觀後感一:

  區區十幾萬字的小說,我幾乎是強迫自己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內斷斷續續讀完的。這閱讀的過程就像當初同自己不樂見的女人去相親一樣,心底裡不樂意,表面上還要裝作非常投入和欣喜,那種彆扭,那種壓抑,那種無可奈何的屈從,簡直有種想立馬拍桌走人再不回頭的衝動,但始終又抱著一絲期望,期望多少能發現一些讓自己心悅的亮點,到最後戛然結束的時候,才知道這種期望只能是失望。

  然而這卻是在讀餘華的新作——我一直敬佩的作家經歷七年才創作完成的據說是充滿了魔幻主義同時又反映了中國現實的新書。

  對餘華的喜愛是從他的《活著》開始,這是屬於我的精神偉哥,心靈雞湯,它讓我頓悟了許多原本混沌的疑惑。它像一隻巨手,將年輕輕浮的我從渾濁的泥湯中擰出來,衝洗乾淨,然後穩妥的置於一個安穩舒適又溫暖的地方。

  之後又陸續讀了他的《在細雨中吶喊》《許三觀賣血記》,閱讀的快感無與倫比,然後就決定,他的作品必讀。

  前幾年他出了新書《兄弟》,輾轉託北京的網友才買到了寄給我,厚厚的兩大本,我卻很快的就讀完了,當時就隱隱的覺得不對味,就如同如今催長劑餵出來的豬肉遠沒有早些年那些豬肉鮮美的味道。

  但我當時將其解釋為閱讀方面的審美疲勞。

  小陶把《第七天》推薦給我,我又驚又喜,他又出新書了!

  在讀完《第七天》之後,我恍然的明白:他老了,餘華老了,黔驢技窮了,江郎才盡了……

  他久居高閣,缺乏了生活,生活的素材是所有藝術創作的根本,他生活的素材用完了,一本《活著》,就幾乎使用完了他的生活。

  在《第七天》裡,我看到了只是大量的新聞和微博小段,他牽強的用一種據稱是魔幻主義的手法將這些段子拼湊起來,這些段子基本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充滿了灰暗和絕望。假如這樣的文章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所作,那絕對要大受褒獎,然而這是餘華所作。

  如果說《活著》是一個靈魂從躁動到平靜的過程,那麼《第七天》用這些代表著社會和人類醜惡的小段,將一些蠢蠢欲動的靈魂鼓譟起來。

  他用這些小段批判社會,但是批判太過直白,就顯得乏味和無力,甚至無聊,批判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希望改變得更好,而不是他文章末尾的那句「死無葬生之地」。讀者不是愚民,他們有自己的見地,他們希望在閱讀中獲取思考的導向和空間,和共鳴的快感。如若不然,那還如去讀一些網站上新聞後邊網友們的評論來得給力一些,那些有失公允過於偏激的言論倒是能讓人哈哈開懷。

  餘華所採用的某些小段缺乏普適性,這些太具個例化的事例更缺乏說服力,只能讓人感覺到作者的偏頗和苛刻。

  或許缺乏好的素材,作者的代入感不強,在語言運用方面也就難以精煉和精彩,比較重複、空洞、乏味,一些細節的描述簡直可以跳過不看。

  但我幾乎一字不落都看過了,這一是出於尊重,第二是生恐錯過了一些關鍵詞句。

  如果滿分是一百,那麼本書我只能給五十九分,我的金錢和生命有限,我不能把它們浪費在一些並不能讓我產生快感的東西上去。

  哪怕他是餘華。

  餘華的第七天觀後感二:

  懷著好奇的心情,我在夏令營裡讀了一本書的《第七天》。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被作者餘華所講述的故事情節震撼到了,故事內容的荒誕和絕望是我沒有預料到的,這些故事又都似曾相識,很多來自於曾引起媒體和網絡廣泛關注的新聞,只是作者通過以這樣虛幻的手法集中編排出來,還是讓我一下子感覺透不過氣來。

  《第七天》故事取材於一些當今荒誕的社會新聞,很多人在各種悲劇中受傷或死亡,而這些人在這些事件之後有怎樣的經歷和想法?餘華的這部《第七天》就是來寫這部分內容的,從鬼魂的角度、死後的世界來講患難與救贖。和餘華的《活著》(因為《第七天》的影響,我看了《活著》)相比較,從故事的取材上來說,《活著》寫的是歷史,《第七天》寫的是現在,人對當下的絕望肯定要比已經過去的更深。《活著》裡面死去的人都還有個地方安息,而《第七天》裡面卻是「死無葬身之地「。

  看過這本書的人不會不熟悉,這些悲劇時時刻刻發生在網上和周圍,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猜忌、貪婪和欲望造就了社會的殘酷。悲劇有的是純突發自社會:被強拆致死的鄭氏夫婦,車禍身亡的李月珍,有的是因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聯:李青因為楊飛的貧窮出走但陷入騙局自殺,鼠妹的為情自殺,伍超為鼠妹的墓地賣腎籌錢而死,張李二人的兇殺以及張剛父母的挾兒子以令警察局等等。死後的世界同樣是分等級的。在殯儀館裡,有錢有權者享受vip待遇,普通人只能耐心等待,讓領導先燒。沒有墓地的亡靈們只能去往「死無葬身之地「。來到「死無葬身之地「的亡靈們都帶著悔恨或是遺憾,但在這裡卻拋開了這些,獲得了真正的平和安寧,就連生前針鋒相對的仇家也在這裡結成了不離不棄的夥伴。這個地方讓這部小說有了一些溫暖的色彩。雖然是一部描寫死亡的小說,我卻覺得它是餘華作品中最溫暖的一部。作者似乎想借「死無葬身之地「告慰枉死者們的靈魂,

  但如果只是講這些,那就是社會新聞雜集了,咋能成著作呢?是的,餘華讓善良和真情在這些沉重醜陋的現實掩埋中伸出了一雙手,楊金彪與楊飛的父子情是本書中最大的亮點:雖然楊飛是撿來的,但楊金彪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位養子。楊飛與李青的愛情,也因為一個是「永遠愛「,一個是「仍然愛「,而被隔絕在美好的未來想像之外,當一個漂亮姑娘想要去看世界的時候,再好的男人也擋不住。即便如此,兩人之間還是有愛有掛念,這也許就足夠了。鼠妹的感情雖然幼稚,但餘華還是給予了很大的憐憫和同情,讓她在死後了解到真相,淨身並第一個離開了「死無葬身之地「,也可以說是一個祝福。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裡都一樣。「這是譚家鑫對女兒的寬慰,還有張李二人的吵鬧作伴,以及鼠妹與嬰兒們的歌唱……通過這些,作者想要表述的可能就是,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去信任親情、友情與美好,是我們生命仍然存在的依靠。

  餘華的第七天觀後感三:

  知道餘華出版《第七天》有一點時間了,但是,好像很久沒去書店了,網購一本書是要付運費的,還沒有想到要買另一本,就一直拖延了下來。前天在辦公室講了句:「你們誰買書,就幫我帶本《第七天》。」結果同事她已經買了,可以借給我。

  昨天,午休時間加上下班路上,晚上再讀了會兒,楊飛靈魂飄蕩的七天經歷就讀完了。

  喜歡餘華的小說是高三那年開始的,那時候讀了《活著》。覺得很好,很佩服他能通過一個家庭的經歷,將中國現代當代的時代變遷反映出來。那些因為今天「患不均」的人,以「不患寡」為由,時時刻刻懷念改革開放前日子的人,你們了偶伽解了那段歷史嗎?讀讀《活著》吧。餘華的其它小說如《許三觀賣血記》也是讀過的,但我還是最喜歡《活著》。有三本書常看不厭,《紅樓夢》、《人生》和《活著》。

  深深遺憾自己在研究生階段沒有好好研究餘華的小說。

  《第七天》講述的是一個41歲的男子死於餐館著火爆炸,他的靈魂在「頭七」的所見所聞。書的扉頁寫有《舊約·創世紀》中的「到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七天」,中國的民俗中一般以「七天」為周期祭奠逝者,離世七天叫「頭七」,然後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靈魂飄蕩的七天裡,楊飛講敘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婚姻遭際,也通過與自己的生命有交集的人群——養父的一生,被當做母親的楊月珍,租住在地下室的情侶鼠妹和伍超,想聘用自己當家教卻在強拆中殞命的小敏父母,餐館老闆譚家鑫,他們生前和死後的情境一一展示。

  作者是借「另一個世界」的「表」來針砭現實世界的「裡」。這個「裡」包含了現實的熱點問題:強拆、事故死亡人數虛報、應對輿情作假、高價墓地、貧富差距、賣腎、警民矛盾、審批弄權、公款吃喝。借著靈魂的「全知全能」,作者將底都抖露了出來。當然,在這些醜陋的背後,還是有一抹令人感動的溫情。

  另一個世界,到底是「燒埋廳」的「等級森嚴」,是沒有墓地,便不得安息的現實?還是在書的結尾,作者寫就的「死無葬身之地」裡的「那裡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裡死而平等」?是告訴我們只有「死無葬身之地」是天堂,因為在小說中沒有筆觸安息的情景,抑或是矛盾之處,不能圓熟?

  《第七天》繼續了餘華的一貫風格,能集中反映當下的諸多問題,難能可貴。是為讀後感。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