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幹法讀後感
2023-10-12 22:39:39 2
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告訴我們,工作不僅僅是養家餬口的手段,更是對心靈的一種磨礪,對人生的一種經歷,對人格的一種錘鍊!
2016年幹法讀後感一:
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開篇有一段話,「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能夠克服人生的磨難,讓你的命運獲得轉機。」這段話讓我感悟頗多。
工作的真諦在於磨礪
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告訴我們,工作不僅僅是養家餬口的手段,更是對心靈的一種磨礪,對人生的一種經歷,對人格的一種錘鍊!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工作,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道選擇題,可以選擇腳踏實地、忘我奉獻,也可以選擇投機取巧、消極怠工,更可以選擇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當面對這道選擇題時,我們必須明白,這不僅僅只是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態度,更決定了你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
我們每個人處在這個社會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承擔了不同的責任。
面對這種種責任,我們該如何抉擇,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腳踏實地、忘我奉獻,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熱情,讓工作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一道風景線,讓工作成為自己人生的磨刀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終於一天,我們會在工作中體會到人生的價值。
工作的本質在于堅持
工作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礁石,有漩渦,有鯊魚,更可能有海盜。這些困難,我們該如何面對?
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苦難就是考驗,已經不行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面對工作中的種種困難,我們唯有堅持,我們唯有迎難而上,我們唯有絕不退縮,我們才能見到風雨後的彩虹,我們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峰。
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曉得的唯一方法是從那些荊棘上面迅速踏過。不要因為摔過跤而不敢奔跑,不要因為風雨而詛咒生活,不要因為迷路而忽視一路的美景,更不要因為一點點困難而討厭工作,這都是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若樹不堅持,如何能挺直樹幹,收穫那一片陽光雨露;若竹不堅持,如何能咬定青山不放鬆,而受人敬仰;若梅不堅持,如何能凌寒獨自開,錚錚鐵骨,綻放人間;若人不堅持,如何能屹立不倒,終飲那成功的美酒?
工作好比在沙灘上行走,我們可以走得很艱難,雙足傷痕累累,但只要堅持往前走,不停下自己的腳步,不放慢自己的腳步,我們終能看到大海的波瀾,此時回頭再望,身後那一排排歪歪曲曲的腳印,記錄著我們成功的足跡。
工作的價值在於創新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很容易讓人產生疲憊感,讓人感覺工作很無聊,很苦悶。此時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每天我們都能創造性地工作,在最細小的工作中尋找創造的價值,工作將變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式。
「自新應似長江水,日夜奔流無歇時。」自古以來,創新都是社會發展最強大的推動力。創新可以使一個民族從弱變強,創新可以使一個企業起死回生,創新也可以使一個人從失敗變成成功。
創新,猶如跳動的精靈,出沒於世間,出沒在我們身邊,永遠是那麼的捉摸不定,當你想抓住她的時候,她卻隱匿不見了。唯有通過一次次在工作中的嘗試,才能捕捉到創新的身影。
2016年幹法讀後感二:
在日本經濟界,稻盛和夫稱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本土派傳奇人物,也是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締造者和重要的見證者之一。他1932年出生於日本偏遠的鹿兒島縣。技術員出身的他,最終成就了兩家名列全球500強的大企業----京瓷集團和日本的第二大電信公司「KDDI」。
與其他一些名人出書不同的是,一是因為其作者稻盛和夫的個人成就,二是他並沒有想像般像教科書似的講大道理,而是運用一些顯而易見的,樸素的觀點和具體的實踐方法,結合自己幾十年事業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人們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我們能夠從字裡行間感覺到作者是發自真心的來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經驗,不是東拼西湊,將不同人的成功的經驗匯總到一塊。
仔細想來我好像沒有認真的思考過為什麼要工作,只是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有的人說「為了錢工作」,對此我不敢苟同,因為看到了太多因錢產生的悲劇,當然「沒有錢」也有很悲劇,但無論如何以錢為最終目的任何行為終究是悲劇一場,難道我們工作就為了悲劇,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有的人說「為了美好生活而工作」,這個觀點被很多人認同,認為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過上美好的生活,什麼是美好的生活?很難界定,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富足而安逸的生活。看完《幹法》一書,給了我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多樸素的觀點啊,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辭辛苦地工作,不只是為了滿足物質上的需要,更是為了磨礪個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個人境界。
稻盛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機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艱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經說過說:「除非喜歡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則永遠無法成功。」在我們周圍,聽到的多是報怨和無奈,談得最少的是工作的開心和樂趣。其實不管自己處在何種境遇,都要抱著積極的心態朝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這才是最重要的。並且對每天做過的事情,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敗,並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懂得感恩,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這個崗位,就必須認認真真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隨時感恩心態非常重要。
當然對於書中的部分章節,我並不完全認同。比如稻盛和夫先生斷然拒絕「積極的妥協」的做法在受西方文化影響比較深的現代日本或許可行,但在講究中庸之道的中國未必就行得通。事實證明處世圓滑的人在中國還是比較吃打開,長輩、領導、書籍等都有意無意的在灌輸這樣的思想。不必責怪任何人,大環境如此,畢竟大家不是「聖人」,要做到像稻盛和夫那樣在現今的中國不僅太難了,更會讓自己無生存之地。
曾經在一次電視節目中看到過對稻盛和夫的採訪,得知他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貧寒,在家裡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賣鹽、賣肥皂、替人加工紙袋度日。稻盛和夫的前半生挫折連連,幼時患肺結核,險些喪命,青少年時期,中學、大學、就職考試一路落第,但是他沒有在那種不得志的情況下沒有自暴自棄、走上邪路,而是拼命努力。他內心一直認為,只要去努力,幸運之神總會朝他微笑的。人生就是這樣,個人也好,國家也好,社會也好,總會遇到困境。要把這種困境當作是上天賜予的困難和磨練,去直面考驗,不懈努力。從少年時代到大學畢業期間經歷了許多磨難,但是上天是公平的,由於此後他拼命努力,上天也對他的努力作了回報。看完了訪談節目,再度去細細品味《幹法》這本書,對書中所講的內容就會體會更加深刻。
稻盛和夫,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確實很多。《幹法》,這確實是本如推薦者所說的是一本「不合時宜的書」、「切中時弊的書」和「洩露天機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