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沙鄉年鑑》讀後感

2023-10-13 03:30:39

  《沙鄉年鑑》告訴我們「人類只是大地的一部分,而絕非大地的主宰者。」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沙鄉年鑑》讀後感1:

  在讀《沙鄉年鑑》之前,我恰好看了一個叫做《地球公民》的片子,它描述了人類是如何為利用動物而制定出工業化的標準,去飼養、屠殺這些於我們同為「地球公民」的生物們,以及用它們去做科學實驗。片子裡面充斥了血腥和悲慘的場景,動物們狹小的生存環境、瀕死的哀號、被燒焦的皮膚……這部片子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其殘忍,因為殘忍在影像世界裡並不少見,而是我自己對於這些事情的無知:我對於餐桌上肉的來源,只能夠追溯到它在超市裡的形態。還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在鄉下見到豬的驚奇和興奮;至於殺豬,就只有大學時在安徽的村落裡寫生的時候,遠遠聽到過它的哀號——死亡對於我來說,只是一種媒體上的符號。我們和自己的食物是如此之遙遠,乃至於我幾乎認為肉和會動的生物是兩種意義上的東西,之間只被某種「傳說中」的聯繫牽在一起。

  《沙鄉年鑑》中寫道:「人們在不擁有一個農場的情況下,會有兩種精神上的危險,一個是因為早飯來自雜貨鋪,另一個則認為熱量來自火爐。」

  我毫無疑問已經深陷於危險之中,如今的危險甚至已經不是來自雜貨鋪和火爐,因為這兩件事物也不多見了。食物來自餐桌和食堂,熱量則源於空調和暖氣。「我們迷戀工業供給我們的需求,卻忘記了是什麼在供給工業。」

  可是工業給我們帶來的舒適,是否讓人的生活更加愉快?這種只知盤中餐的生活,這種和自然充分隔絕的生活,是不是比另一種森林裡與野獸作伴的生活更為幸福?

  我很難給出肯定的答案。《沙鄉年鑑》所描繪的世界,和《地球公民》中的那一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書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裡,作者以自己的視角和優美的筆觸,來描寫了他對自然的觀察;在這些文字中,字字句句都充溢著寧靜與快樂。這些快樂又是如此輕而易舉地沁人心脾,讓我產生共鳴。這種快樂的本質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我們並不需要知道它究竟是什麼,只是在一旁靜靜觀察,而正是因為這種無知,快樂才會更為特別和巨大。而當觀察帶來知識和規律的時候,當知識從無到有、由內而外從天而降的時候,它又遠比那些不得不記住的知識美好。

  然而一個奇怪的事實是:我們並沒有在這條更為幸福的路上行進。人的心中似乎同時住著天使和魔鬼,在愛自然的同時,更樂於去徵服它。隨著徵服和滿足到來的是更大的空虛,人在實現自己所有夢想的時候,恰恰是最痛苦的時候,因為沒有什麼值得憧憬了。——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儘管我們並不知道這條總在「向上」的世界會走向何方,依然堅定不移地超越著自己。

  《沙鄉年鑑》讀後感2:

  我不捨得說它美,那太俗了。看完《沙鄉年鑑》,留下了無盡的感慨。真正的自然已經離我們這麼遠了嗎。

  美國生態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是本書的作者,他將畢生奉獻給了生態保護工作,他被稱為「一個熱心的觀察家,一個敏銳的思想家,一個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看完《沙鄉年鑑》,我覺得這些稱號掛在利奧波德身上一點兒也不為過。他逃離機械化現代化的生活,選擇在大自然中度過和家人在一起的周末。他思想縝密語言尖銳。他清新的文筆更令我沉醉,沒有華麗和誇張,就像那大自然,舒服、樸實,給人寧靜和快樂的感覺。

  書本不厚,由三部分組成,利奧波德在序中就寫好了三部分的概括。第一部分寫了他的家人在威斯康洲的所見所聞,每一章的題目都是月份,讓我感到一絲新穎和清新;第二部分寫了利奧波德四十年間在北美大陸各州的生活片段;第三部分則是作者對於生態的觀點和對現代人們已經失去對土地的尊重和熱愛的事實進行分析與批判。整本書,我都能讀到利奧波德對自然的熱愛,喚醒人們心中失去的土地。

  層次分明的三部分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第一部分。它描述了威斯康洲十二個月份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和各種動植物。一月的融雪,二月的年輪,三月的歸雁,四月的春洪……我心中感觸最深的便是二月。作者用一種新式的寫法,以一種倒敘的方式,把我們帶入了過去的時光——「鋸口」與「年輪」。鋸口鋸開了櫟木,我們看到了一圈一圈的年輪。看著時間倒流,一件件人們破壞自然的事件,感到心驚膽戰。人們快節奏地擴張,已經讓全世界都踩上了人類的腳印。但是隨著各種資源消耗殆盡,自然已經傷痕累累,也引發了不少問題。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損……人類應該消停會兒了。

  科技的不斷發展,帶領人類走入一個信息化時代,以後恐怕連花花草草都沒有,只有冷冰冰的機械。而作者不甘心如此,他認為「人必須順應自然」。「必須」二字看出來作者的決心,我也覺得事態嚴重。人從誕生以來,就沒有離開過自然的滋潤,但是科技的提升,人類開始自負驕傲。人類產生了一種「沒有地球,但我們有科技,大不了去其他星球。」的想法。但我覺得這種想法是令人擔憂的。廣闊宇宙中,我們無法確認有比人類更勝一籌的高等文明。到了其他星球格格不入,很快就會消亡,。我們有地球作為領土,也地球的一部分,如果地球受到傷害,人類也是無法避免受到波及的。保護地球才是我們的第一選擇,過於與自然產生隔閡,帶給我們的將是毀滅。

  作者用《沙鄉年鑑》喚醒人們,請重視自然!

  《沙鄉年鑑》讀後感3:

  《沙鄉年鑑》是一本描繪土地和人關係的書,與《瓦爾登湖》相媲美,被譽為自然文學的典範,美國環保界的《聖經》。這本書由四個部分構成——沙鄉年鑑,地質特徵,鄉野的秘密和土地倫理。

  其中,「沙鄉年鑑」講述了作者與家人在遠離大都市的「世外桃園」裡的所見所聞和周末事務。作者一家在一個被遺棄的貧瘠的沙鄉農村裡,嘗試使它恢復生機,尋找那些已經失去的卻又是上帝賜予的最重要的東西。「地質特徵」講述了生活給作者的各種智慧,一些痛苦和難過的經歷,失去朋友的插曲。作者花費四十年時間,走遍美洲大陸,記錄事件的清晰樣本。「鄉野的秘密」主要講述作者對鄉野及野生動物的看法,討論一些最基本的生態保護觀點。「土地倫理」以推理的方式闡述作者對土地的觀點,並提出科學理論,屬於總結。

  《沙鄉年鑑》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們在不擁有一個農場的情況下,會有兩種精神上的危險,一個是因為早飯來自雜貨鋪,另一個則認為熱量來自火爐。」我們毫無疑問已經深陷在危險中。食物來自飯店,熱能來自暖器和空調。我們沉迷在工業帶來的舒適生活中,卻忘記了是什麼在供給工業。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動植物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少。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300年裡,可以說是世界從近代逐步走向現代的時期。在這300年裡,人類的文明飛速地發展,時代在進步,地球正在一點點地為我們所改變。同時,在這300年裡,地球上也有300多種美麗的動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無防禦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獅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亞洲西部唯一的老虎、世界上僅有的純白的狼.....其中有的是因為失去了棲身之地,有的是因為人們的大肆捕殺。

  真心希望人們能發現錯誤並能改正它!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