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鬼節大禁忌(這些事你千萬不能做)
2023-10-13 09:05:19
又到一年農曆七月。
按照迷信講法,農曆七月又被稱為「鬼月」,是陰曹地府的「公休」,允許鬼魂來陽間度假玩耍;而月中的七月十五日,即「中元節」,則是民間四大「鬼節」之一。
於是,為安撫陰魂,人們會在這天按照傳統習俗準備祭品、燒化紙錢:有希望親人在泉下過得好的,也有希望鬼別在陽間搞事情的。一些寺廟道觀,也會組織法會,大放焰口,讓傳說中的百億魂靈具大歡喜,在吃飽喝足、收好冥鏘後準備「回程票」,此後,又是幾個月的「安分守己」。
這段時間的朋友圈和家長群裡,也會時不時從養生、代購貼的海洋中,蹦出幾篇「農曆七月防鬼大法」的文章。
總結這類文章,大體都是這樣的行文邏輯:
首先,農曆七月到處都是鬼!
然後,你要防!
最後,你得聽我的才能防得住!
有的文章打眼一瞧,還真像那麼回事兒似的,特別具有日常迷信的專業感。如果不是科學的基因已經深入骨髓,很多人可能真的要被嚇到吃手手,並且順手轉發一塘子錦鯉了。
「防鬼大法」五花八門
那麼,這些靈異文章所說的防鬼方法都有哪些呢?【以下方法僅供吐槽,系子虛烏有,切勿模仿】
額頭不能留劉海
面相學習慣用古代官位來標註面部位置。比如額頭的正中心,就被稱為「司空」。這個部位在相面先生嘴裡,據說主宰了一個人的官運和貴人運;且那裡還燃有一把「火」,可以嚇退小鬼。相傳若在農曆七月用劉海把額頭遮住,你這隻人形大蜡燭就滅了,黴運就會纏上你。所以,按照一些地方的民俗,農曆七月時,前額的頭髮是要撥開的,否則就可能撞到鬼。
夜行忌穿黑衣、紅衣
從道家五行角度,黑色屬水,水是至陰之物,靈體喜歡依附。紅色又是另一種性質,標新立異,特別fashion,容易吸引鬼魂——尤其是女鬼的注意。有人認為,農曆七月這兩種衣服不但不要穿,就連晾曬都要謹慎,尤其是紅衣服,保不齊女鬼就會拿你家陽臺當試衣間了。
住酒店忌住尾房
「酒店尾房」指的就是酒店走廊的最後一間房。一些人覺得尾房日照不足,缺少陽氣,鬼魂最喜歡盤踞。此外,民間還有種說法:凡死路,其盡頭往往連著靈界的主要幹道。比如燒紙,往往就會選擇在三岔路口,因為有說法認為那不存在的第四條通路,會把人們燒的東西帶給已逝的親人……尾房一般就位於走廊盡頭,是死路,所以,漸漸就有了不能住「尾房」的說法。
說話別帶「鬼」字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語言文字很敬畏,所謂「言有言靈」,什麼「三人成虎」、「眾口鑠金」都是在強調語言的巨大殺傷力。迷信則將之引申為「少說『鬼』話」:像什麼「死鬼」、「見鬼」、「鬼才信」、「酒鬼」,肯定中槍;至於「詭辯」、「詭異」、「軌道」,則是躺槍——認為這些相同發音也帶有磁場,會招來鬼怪。
六種人鬼月天黑忌出門
有六種人比較不幸,相傳農曆七月天黑後忌出門,其原因更是形形色色令人摸不到頭腦。
比如孕婦,迷信的說法認為其身懷六甲,是極陽,而鬼是極陰,陰陽相衝十分不吉。還有犯太歲的,其辨識度通常以扎紅腰帶、戴紅繩為體現,他們的八字和流年不對付,生命能量減弱,面對鬼魂之窮兇極惡沒有招架之力。
除此以外,額頭下巴氣色不好者、失戀失業破產者、醉酒者、精神病患者,也都被迷信說法歸為不宜夜裡出門這類的。
而除去以上幾種「防鬼」方法,還有其他迷信色彩更加濃重的。比如,絕對不要玩碟仙筆仙;去醫院探病要戴玉佛;進殯儀館要佩戴八卦;出門互叫綽號別叫真名;甚至,勸人切勿將胸口貼於廁所地面(無邪君好奇真的會有人做出這麼怪異的舉動麼)……
「防鬼大法」是迷信
當然,描寫的再怎麼像那麼一回事兒,以上所謂的「防鬼大法」也終究是迷信。迷信同科學最大的區別就是:迷信的規律,同生活中切實發生的事之間,根本不存在一一對應的因果聯繫。它們只是先民根據經驗(甚至沒有經驗,只是臆造)總結出來的、不具備現實指導意義的所謂「貼士」而已。無論是遮住額頭,不穿紅衣,還是犯了太歲、說了「鬼」字,說它們是走黴運的原因,說服力都太差。
更何況,就拿「住酒店忌住尾房」來講,從無邪君的角度來看,明明是「現實原因」更多一些。一般酒店尾房恰好處於監控死角,還緊挨緊急出口,容易成為犯罪分子選擇的作案地點。另外酒店管理分配住房,為求服務高效化,通常是從靠近電梯的房間分起,不到人滿為患是輪不到走廊盡頭的房間的,因此最後那間房居住痕跡較少,也是事實。
此外,無邪君覺得,「疑心生暗鬼」這話也有些道理,它強調的是:當某人情緒不佳時,容易導致生活中行事遇到波折的連鎖反應。比如那些破產、失業、失戀者,本身就處於人生逆境,心情不好,待人接物也就容易失去積極的心態,從而愈加不順;至於精神病患者,本身就很不幸了,還非得給人家扣一頂「容易見鬼」的帽子,真是令人氣憤。
世上根本沒有鬼
當然,如果硬要說該如何防鬼,那無邪君就必須強調一點:世上本就沒有鬼。這,才是「真·防鬼大法」!
不過,在崇尚科學的時代來臨以前,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歷史文化的進程,鬼,確實曾一度被人類所需要。
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人太怕死了。「螻蟻尚且貪生」、「好死不如賴活著」……在古人的視角下,成了鬼,就只能整日與黑暗為伍,怕雞叫,住廢宅,半夜還要去墳地溜達,還有什麼人生樂趣?所以古人認為,不但要防鬼躲鬼,更不能變成鬼。有趣的是,鬼可以在陰間繼續生活,甚至還有轉世投胎之說,讓生命不斷得到延續。說到底,鬼的存在,本質上還是對生的留戀和依賴。
再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深入人心。古代百姓遭到壓迫欺凌卻無力反抗時,求助於陰間便成了他們最便捷、也是最無奈的維護正義的最後手段。他們希望那些為難過自己的人受到懲罰,比如地獄油鍋滾燙、鍘刀鋒利,好讓這些人永世不得翻身。若不過癮,冤屈者還可求死變為厲鬼,向仇人索命。
鬼怪還能「幫」老百姓過安穩日子。如南方舊俗,會讓小兒拜黑白無常為「乾爹」。傳說,無常鬼是人死時閻羅王派來勾攝生魂的使者,一些人認為,拜這種驚悚的乾爹,會嚇得一切邪祟遠離小孩。類似的傳說還有:祈禱祖先靈魂,能夠獲得庇佑;幫助孤魂野鬼收葬,可以挖到金銀;簡單一個善行,也會引來美麗女鬼,對落魄書生投懷送抱。
從某種程度上說,古人需要鬼。人間有時不值得,日子太苦,容易讓人鑽牛角尖,於是現實社會中難以找尋的答案,古代百姓往往讓鬼背鍋:莊稼少收了,是鬼在作祟;遇到不順心之事,也是鬼在作祟;隔壁老王欺負人,還是鬼在作祟……
古代文人也喜歡渲染鬼,比如蒲松齡借《聊齋志異》寫鬼話鬼事,不過是借著鬼怪,來講人話人事,其中卻又包含著懲惡勸善的樸素價值觀。
正因為以上種種,「鬼」的存在,才會在古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非常依賴。而明白了其中套路,今天的我們,才不會為那些流傳至今的迷信手段所惑。
事實上,無邪君認為,古代鬼文化的出發點,其實還是幫助現實社會中的古代百姓過好自己的生活。換句話說——一切,都是為了活著。其迷幻色彩和現實意義,也終將會被社會的發展所消解。
比如,靈魂不死,讓位於科學;善惡報應,讓位於法治;求福避禍,讓位於更好的社會制度;鬼怪的震懾力,讓位於完善的價值觀建設;即使是最富有娛樂性、文學性的鬼怪故事創作,也會讓渡一片領土,給那些更紮根於現實土壤、更積極樂觀的文藝作品。
而農曆七月,終將會隨著時代進步,成為民俗意義上「慎終追遠,謹始懷來」的紀念時段。在其間,此世離開我們的親朋好友,並未走遠……他們住在我們心裡,而非寄托在廟堂的香菸和路邊的紙灰中。
- END-
看完別急著走哦~
記得戳右下角的小心心
您的每個贊
都是對我們的支持與鼓勵
歡迎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