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治療痤瘡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2:31:31 1
本發明涉及中藥,具體是一種用於治療痤瘡的藥物。
背景技術:
痤瘡,也叫青春痘、粉刺、暗瘡,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過不同程度的痤瘡,所以大家稱其為「青春痘」是很貼切的。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痤瘡是一種發生於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多發於頭面部,頸部,前胸後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進入青春期後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睪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並產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
皮損好發於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瘡的非炎症性皮損表現為開放性和閉合性粉刺。閉合性粉刺(又稱白頭)的典型皮損是約1毫米大小的膚色丘疹,無明顯毛囊開口。開放性粉刺(又稱黑頭)表現為圓頂狀丘疹伴顯著擴張的毛囊開口。粉刺進一步發展會演變成各種炎症性皮損,表現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炎性丘疹呈紅色,直徑1~5毫米不等;膿皰大小一致,其中充滿了白色膿液;結節直徑大於5毫米,觸之有硬結和疼痛感;囊腫的位置更深,充滿了膿液和血液的混合物。這些皮損還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塊和竇道等。炎症性皮損消退後常常遺留色素沉著、持久性紅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痤瘡消退後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斑,或小的坑凹狀疤痕。
現在多以西藥治療為主,但是效果較慢,其副作用大,會引起其他疾病。而目前的一些中藥的治療效率也不甚理想,且療效不顯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療程短、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治療痤瘡的藥物。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於治療痤瘡的藥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黃連6-10份,黃芩8-10份,黃柏12-18份,枇杷葉8-12份,桑葉8-12份,地丁草8-12份,野菊花12-18份,金銀花12-18份,大青葉6-10份,蒲公英8-12份,穿心蓮12-18份,丹皮8-12份,赤芍6-10份,連翹8-10份,甘草5-7份。
上述用於痤瘡的藥物,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為:
黃連8份,黃芩9份,黃柏15份,枇杷葉10份,桑葉10份,地丁草10份,野菊花15份,金銀花15份,大青葉8份,蒲公英10份,穿心蓮15份,丹皮10份,赤芍8份,連翹9份,甘草6份。
所述的原料藥材在中藥店及市場有售。
本發明藥物的製備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各原料藥,將全部原料藥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於容器中,加入原料量4-6倍濃度為30-60%的乙醇浸漬5-7天後,過濾去渣,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濃縮液60-100份,備用;
(2)在步驟(1)製得的濃縮液中加入600-1000份水和0.8-1份山梨酸鉀,攪勻、靜置24-30h,過濾,得濾液,備用;
(3)另用80-100份蔗糖,加100-150份水煮沸35-45min,過濾,備用;
(4)將步驟(2)和(3)的濾液混合置於容器內,加800-1000份水,冷卻後裝瓶、密封后進行滅菌處理,製成產品。
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藥理、功效如下:
黃連: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溼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療瘡;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
黃芩: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溼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
黃柏:有清熱燥溼,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用於溼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腳氣痿蹙,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溼疹溼瘡。
枇杷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吐,噦逆。可治療口乾消渴,肺風面瘡,粉刺。
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肺熱咳嗽,肝陽上亢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妄行之咳血、吐血。
地丁草:清熱解毒。治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癧,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野菊花:具疏散風熱、消腫解毒。能治療疔瘡癰腫、咽喉腫痛、風火赤眼、頭痛眩暈等病證。
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症。
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用於熱病高熱煩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黃疸;瀉痢;丹毒;喉痺;口瘡;痄腮。
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癧,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穿心蓮: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作用。常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洩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蛇蟲咬傷。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扑傷痛;風溼熱痺。
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熱人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癮瘕腹痛,跌扑損傷,癰腫瘡瘍。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癧,小便淋閉。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本發明用於治療痤瘡的藥物,選取15種天然中藥科學配伍,配方簡單,各原料藥協同作用起到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的效果,見效快,標本兼治,無毒副作用,而且其製備方法簡單、服用方便,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一種用於治療痤瘡的藥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黃連6kg,黃芩8kg,黃柏12kg,枇杷葉8kg,桑葉8kg,地丁草8kg,野菊花12kg,金銀花12kg,大青葉6kg,蒲公英8kg,穿心蓮12kg,丹皮8kg,赤芍6kg,連翹8kg,甘草5kg。
本發明藥物的製備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各原料藥,將全部原料藥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於容器中,加入原料量5倍濃度為45%的乙醇浸漬6天後,過濾去渣,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濃縮液60kg,備用;
(2)在步驟(1)製得的濃縮液中加入600kg水和0.8kg山梨酸鉀,攪勻、靜置24h,過濾,得濾液,備用;
(3)另用80kg蔗糖,加100kg水煮沸35min,過濾,備用;
(4)將步驟(2)和(3)的濾液混合置於容器內,加800kg水,冷卻後裝瓶、密封后進行滅菌處理,製成產品。
實施例2
一種用於治療痤瘡的藥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黃連8kg,黃芩9kg,黃柏15kg,枇杷葉10kg,桑葉10kg,地丁草10kg,野菊花15kg,金銀花15kg,大青葉8kg,蒲公英10kg,穿心蓮15kg,丹皮10kg,赤芍8kg,連翹9kg,甘草6kg。
本發明藥物的製備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各原料藥,將全部原料藥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於容器中,加入原料量5倍濃度為45%的乙醇浸漬6天後,過濾去渣,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濃縮液80kg,備用;
(2)在步驟(1)製得的濃縮液中加入800kg水和0.9kg山梨酸鉀,攪勻、靜置27h,過濾,得濾液,備用;
(3)另用90kg蔗糖,加125kg水煮沸40min,過濾,備用;
(4)將步驟(2)和(3)的濾液混合置於容器內,加900kg水,冷卻後裝瓶、密封后進行滅菌處理,製成產品。
實施例3
一種用於治療痤瘡的藥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黃連10kg,黃芩10kg,黃柏18kg,枇杷葉12kg,桑葉12kg,地丁草12kg,野菊花18kg,金銀花18kg,大青葉10kg,蒲公英12kg,穿心蓮18kg,丹皮12kg,赤芍10kg,連翹10kg,甘草7kg。
本發明藥物的製備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各原料藥,將全部原料藥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於容器中,加入原料量6倍濃度為60%的乙醇浸漬7天後,過濾去渣,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得濃縮液100kg,備用;
(2)在步驟(1)製得的濃縮液中加入1000kg水和1kg山梨酸鉀,攪勻、靜置30h,過濾,得濾液,備用;
(3)另用100kg蔗糖,加150kg水煮沸45min,過濾,備用;
(4)將步驟(2)和(3)的濾液混合置於容器內,加1000kg水,冷卻後裝瓶、密封后進行滅菌處理,製成產品。
為了進一步證明本發明中藥的臨床療效,選擇收治患者中的90例,對本發明藥物的療效進行臨床觀察。年齡15-35歲,隨機分為3組,每組為30例,分別為實驗組1-3組。
實驗組1-3組分別服用實施例1-3的藥物,每日3次,每次內服4g,1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1-2個療程,視病情輕重加減療程。其中顯效84例,有效87例,治癒82例,無效3例,治癒率91.1%,有效率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