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的信念撐起了民族的脊梁(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
2023-10-13 11:30:10 3
他,1922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投身於馮玉祥的西北軍,因戰功顯赫,由排長逐級遞升至師長。「寧都起義」後,部隊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
他,在紅一方面軍長徵時,任紅五軍團軍團長,因指揮出色、英勇作戰,榮獲「鐵流後衛」的美稱,被毛澤東評價為「堅決革命的同志」。
他,與10倍於己的敵人浴血奮戰9晝夜,最後彈盡援絕,直至壯烈犧牲,犧牲時年僅42歲……
他,因功勳卓著,在建國60周年之際,被當選為「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100位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他,就是忠於黨和人民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第5軍軍長董振堂。
遠大抱負 功勳卓著
董振堂,字紹仲,1895年12月21日出生於河北省新河縣李家莊。19歲高小畢業,考入冀縣中學。1922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投身於馮玉祥的西北軍。由於他為人正直、吃苦耐勞、作戰勇敢,軍事技術紮實,且屢建戰功,所以多次被晉級。他曾參加1924年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北京政變和北伐戰爭,戰功顯赫。1927年春,升任國民聯軍第三十六師師長,後又任十三師師長兼洛陽警備司令。
寧都起義 投奔紅軍
1931年,蔣介石下令調26路軍南下江西「剿共」,進攻紅軍。在「圍剿」中,董振堂捏造了一些假情報,並以此為由,不肯進「剿」。蔣介石知道實情後,對董振堂懷恨在心。「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董振堂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思想日益傾向革命。在大革命時期,董振堂曾接觸過劉伯堅等許多共產黨人,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從而積極向中共黨組織靠攏,並配合黨組織做了大量工作。這時,26路軍已有了地下黨組織,董振堂和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繫,並積極為起義做準備。
1931年12月14日,在趙博生、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長季振同的率領下,發動了寧都暴動,口號是:「打倒喝兵血的大軍閥孫連仲、高樹勳!」。26路軍1萬7千餘人起義參加紅軍,當時紅一方面軍實際上只有2.8萬餘人,第26路軍比紅一方面軍一半兵力還要多。加之當時又處在第三次反「圍剿」後的關鍵時刻,這一前線起義對當時中國革命的意義十分重大。
起義部隊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董振堂任軍團副總指揮兼十三軍軍長。此次起義,不僅對國民黨軍隊造成心理打擊,還鼓舞了中央蘇區幹部群眾的精神士氣。1.7萬餘人,1個軍部、2個師部、6個旅部、11個整團,2萬餘件輕重武器、8部電臺以及大批裝備物資……中央蘇區主力紅軍力量得到極大加強,從3萬多人猛增到5萬人,2萬多件武器有力地改善了紅軍裝備,各種物資也使處境艱難的中央蘇區得到了及時補給。更為珍貴的是,起義部隊帶來的8部電臺和40多名通信技術人員,使紅軍無線電通信事業實現了飛躍發展。
長徵路上 鐵流後衛
1932年4月,董振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拿出自己五分之四的積蓄交了黨費。紅軍長徵開始後,董振堂率領紅五軍團擔任全軍後衛,為掩護主力西進,打了許多硬仗惡仗,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戰火的洗禮中,董振堂與他指揮的紅5軍團,逐步形成了善打防禦戰、阻擊戰的作戰風格。多次完成阻擊國民黨軍的任務,為保障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戰功,紅5軍團因此榮膺「鐵流後衛」的光榮稱號。1936年1月上旬,紅五軍團奉命同紅四方面軍33軍合編,改稱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為實施中央軍委制定的「寧夏戰役」計劃,打通國際路線,以取得蘇聯的援助,紅四方面軍率五軍、九軍、三十軍及總部直屬隊共兩萬一千八百餘人奉中央命令西渡黃河。後因戰局變化,渡河部隊奉命組成西路軍,徵戰河西走廊。董振堂率部隊晝夜苦戰,一路上不論是打先鋒,還是當後衛,在敵重兵前堵後追的不利形勢下,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高臺殉難 精神永傳
1936年11月下旬董振堂率部隊進駐山丹,他一面組織徵集糧草、增補棉衣、充實部隊戰鬥力,一面率部擊退敵人多次圍城進攻和敵騎襲擊,固守山丹一月有餘。1937年除夕,董振堂率5軍首先攻克了臨澤縣城。此時總部命令,由政委黃超帶領部分人馬和電臺留駐臨澤,董振堂、楊克明率39、45團、騎兵團和總部特務團總計兩千多人,連夜向高臺城進發。經過激烈戰鬥,於1月1日凌晨四點左右佔領了高臺縣城。
正當高臺群眾歡慶勝利時,敵馬彪、馬祿、韓起功等率五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及炮兵團和部分民團兩萬多人包圍了高臺城。1月12日,敵人發起大規模進攻。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董振堂深感形勢嚴峻,如果死守下去,定會全軍覆沒。於是,他一面率部據守城池,一面做好了突圍的準備工作,命令騎兵團團長呂仁禮在敵人力量較弱的北城牆根挖了一個大洞,只剩外牆薄薄的一層,準備突圍時破牆而出,同臨澤的部隊會合,待機破敵。但就在此時,他接到了政委黃超派人送來的一封信,大意是:高臺是打通國際路線的重要據點,總部命令一定堅守,如高臺有失,就要......看完信他表情嚴肅,急召營以上幹部開會,宣讀黃超來信,並命令大家守住高臺,誓與高臺共存亡。
1月18日,西關外民宅院落的牆壁被圍城的敵人全部打通,敵人再次向紅軍開始大規模進攻。董振堂指揮軍部及機關人員全部登城作戰,不論是女戰士、炊事員、馬夫還是傷病員都用大刀、長矛、石頭與敵人殊死搏鬥。至1月19日,五軍傷亡慘重,兵力已不足300人,形勢非常危急。董振堂帶領五十多名幹部戰士,站在城頭莊嚴向黨宣誓「即使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堅決戰鬥到底!」
1月20日,敵人傾全力再次向紅軍發起猛烈的進攻。五軍為數不多的守城指戰員,用僅有的手榴彈、刺刀以及石塊、磚塊、木棒等頑強抵抗。就在這危急時刻,五軍收編民團中的壞分子反水譁變,打開北城門,圍城敵人蜂擁而入,高臺城淪陷。董振堂帶領兩個警衛員和一個司號長,在城牆上指揮戰鬥時中彈,從城牆上摔下去,但他仍輪番向敵人射擊,最後壯烈殉職。
噩耗傳來,全軍廣大將士、群眾悲痛萬分。同年,毛澤東主席和許多中央領導人在延安寶塔山下為董振堂等烈士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在追悼會上,毛澤東曾深情地說:「他是一個好同志,是一個堅決革命的同志……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們的革命隊伍就是需要這樣的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