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背包十年讀後感【推薦】

2023-10-13 03:37:44 2

  讀後感是對於文章或者小說,讀完之後的一種感悟,或者是對於原文的中經典句子的摘抄。讀書筆記與讀後感類似。小編整理了相關範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背包十年讀後感【篇一】

  上了大學之後,忙裡偷閒的也多了不少空餘的時間,看雜書的機會自然也就多了起來。近些天重溫了《背包十年》這本旅行雜記,再次閱讀帶來的感受,與之前果然是不同的了。

  作者小鵬是個職業旅行家,他確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沒房沒車也沒女朋友,在書的扉頁上他寫到:「從大學畢業之後就沒正經上過班,攢點錢就去旅行,直到他發現旅行也能賺錢,於是生活變成了旅行、旅行、旅行。」他分享背包十年的旅程,踐行最初的夢想,向印下的每個足跡叩問,有人問他是誰,了解他的人都說,不過是個追夢的人而已。

  書開頭的幾張圖片上的文字記錄了他矛盾又多彩的生活:他拍下手持蓮花的女孩,也記錄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他漫步在愛麗絲夢遊過的仙境,也流連於與世無爭的桃花源;他思考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專注於愛爾蘭女孩的專注;他喜歡日出時的光芒萬丈,也喜歡日落時的漁舟唱晚;他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長頭問路的堅持。

  他不是專業攝影師,可是他的照片卻用最簡單的姿態帶給我們最真實的感動。他拍盲女歌唱,只用一個側臉,清麗的聲音仿佛在耳邊迴蕩;他拍法餐,把紅黃綠搭配成藝術品;他拍戲水的兒童,舉著相機跳進溪中,將感動定格在相片裡。他的攝影手法是最簡單的三分構圖,他的技巧比不過攝影初學者,他的相片缺足以媲美任何頂級攝影師。

  整整十年,除了旅行,他沒有堅持做下任何一件事情。楊麗萍說過:「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小鵬把自己歸結為體驗者,他以體驗者的姿態,走遍大千世界,看過百態人生,享受過每種風景。孤單而不孤獨。於是每一天都充滿感動和驚喜。

  我想我是羨慕小鵬的,就像蓄養著的家禽羨慕遠飛的蒼鷹一樣。每個人心中都充滿著在路上的嚮往,只是有的人紮實的走向了自由的路,比如小鵬;有的人在出走和停留間兜兜轉轉,比如我和另一些人;還有更多的人止步於現實的殘酷面前,比如更多的芸芸眾生。我時常想,借一個背包就出發,放棄無數薪水豐厚的工作去流浪,該要有多大的勇氣。

  有時候我們總喜歡找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小鵬找到的非去旅行不可的原因很簡單,平淡生活讓我們的五感退化,而旅行卻能讓它們重新獲得敏銳,旅行讓我們重新變回孩子,讓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就像他說的那樣:「人要趁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有網友評論他磕首問路,傳夢為生。小鵬說自己是追夢人,可他又何嘗不是引路人。背包十年,追夢十年,小鵬的旅途仍在繼續,我的也即將開始。

  背包十年讀後感【篇二】

  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這是作者封面上的短短一句話,卻足以表達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作者用自己的十年向我們展示了他眼中的世界,可是如果我們是作者,又能看見怎樣的一個世界呢?曾經聽著周子琰《外面的世界》我想像過外面的世界,但是最終我還是未能親身真切去體會外面的世界,但是,正因如此對它的渴望卻是愈加的強烈。

  當我徜徉在這本書的文字海洋裡,想像著自己在義大利比薩露宿街頭會是怎樣的情景;在西藏遇到嚴重的高原反應我能不能堅持得住,會不會就此昏迷不醒;在聖託尼裡一個人看日落會不會感到無限的孤寂;也不知道在撒哈拉沙漠看美麗星空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無限的想像讓我對如此的旅行既嚮往又有點擔心,也許缺少作者那種勇往直前,追逐夢想的勇氣吧!

  去旅行,很多人都感嘆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這些都是我們沒有勇氣和不珍惜現在美好時光的表現。世事無常,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未來的時間裡,能否有機會來完成現在遠行的夢想。如今我們還年輕,有著健康的身體還有追逐夢想的激情,所以盡情去享受遠行的美好吧,不要等到健康不再,激情退卻時想起曾經錯過的美景,遺憾終生。

  「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他們來說,處處都是舞臺。而旅行者雖然素麵朝天,可對我們來說,處處都是人生。」簡單的場景,簡單的話語,在作者飽經旅途薰陶之後,顯得富有哲理。生活處處有哲理,人生時時有玄機,我們需要睜開雙眼,觀察世界,聆聽聲音,享受感動,傳達內心的聲音。作者正是用自己的行動來觀察了解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聲音召喚著那些還在迷茫沉睡的人們。

  如今,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軌跡,工作、生活、吃飯、睡覺,然後又是工作、生活、吃飯、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實我覺得這種單調簡單的生活,會給我一種踏實的感覺,卻給不了我真實存在這個世界的感覺。如此單一直接的生活方式似乎更加接近機器的方式。我們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需要去到另外的一個地方,換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證實下自己還是一個可以隨性生活的大活人。

  《背包十年》讓我最感動的不是作者走過多遠的地方,跨過多少國界;不是作者拍下多少張觸人心弦的瞬間;也不是作者寫下那一句句讓人熱血沸騰,熱淚滿眶的話語,而是作者有勇氣去追求最想追求的生活,並為之付出行動。人生能有幾個十年?能有幾回難忘的旅行?又有誰真的能夠去到自己嚮往的地方?

  所以,仔細聆聽內心的聲音,思考下在這個紛擾的世俗世界裡,我們需要堅守的是什麼。我也一直在不斷地努力,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只是不想讓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只想保持最真實的真己,追求最初衷的夢想。

  背包十年讀後感【篇三】

  因為感動,所以分享!

  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這是作者小鵬在書的封面上寫的一句話,確實,年輕就是本該去「流浪」,去追求夢想,但走得再高再遠也要記住回家的路,因為兒行千裡,母憂千日!這也是每個旅行者最終的歸宿。

  ——關於生活

  打開這本書前幾頁的時候,就被作者拍下的一張張感人瞬間而感動。這些照片也不過是生活小細節的瞬間,卻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或許是在這個繁華浮躁的社會裡,人們很少放慢腳步去享受去發現這平淡生活中的動人瞬間。社會再怎麼怎麼樣,其實我們也要也本該回到生活的最初衷!

  ——關於夢想

  小鵬在兩張照片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我思考著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專注於愛爾蘭女孩的專注!而此刻的我卻是在思考他拍下撒哈拉男人時的思考,更專注於他十年背包的專注。他是用什麼來捕捉到一次次這麼美的瞬間,是專業的眼光,還是對生活的感悟?

  十年背包的專注是我最為之動容的。這個過程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親朋好友口中不靠譜的生活,家人的種種牽掛。從失意、彷徨、掙扎、茫然,然後成長,堅定,到最後夢想落戶生根!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有千萬個放棄的理由,但最終通通都歸敗於內心深處的呼喊——追求夢想!也許這一聲呼喊,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前進的腳步。很期待某年某日的自己,背上一個背包,抬起一臺單反,一副酷爆的太陽眼鏡,肩上插上一面國旗,豎起大拇指就開始——行走天下!

  《背包十年》讓我最感動的不是作者走過多遠的地方,跨過多少國界;不是作者拍下多少張觸人心弦的瞬間;也不是作者寫下那一句句讓人熱血沸騰,熱淚滿眶的話語,而是作者有勇氣去追求最想追求的生活,並為之付出行動。過程,十年如一日,磕首問路,傳夢為生;結果,從最初的菜鳥背包客變身為我國首位職業旅行家。

  在我眼裡,他是一名傳夢者!

  ——關於旅行

  之前的旅行都是聽了誰和誰說那裡哪裡怎樣好就去了,很多時候對那個地方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建築文物等等都是不甚了解的,但是那裡的特產卻是必知的。我一直也想不明白,也許是身邊的吃貨比較多吧,哈哈!很多時候旅行就變成了到某些比較出名的地方,拍上幾張照片,寄回一些明信片給親朋好友,然後帶上當地的特產給身邊的吃貨們。往往這樣就完成了一次旅行!

  旅行其實不只是記載你去過什麼地方,而是要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旅行應該是把自己融入到當地,當那裡是你的故鄉去了解,更應該是每位旅行聖徒的一次朝聖,他們信仰的不是耶穌,但一定會是內心的那一方淨土。旅行是一次增加閱歷與感悟的個性化體驗,該吃苦的地方吃苦,該享受的時候也要盡情享受。而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想花很少的錢去走過很多的地方,然後在旅行的時候,對歷史、文化、鄉情、建築……都是走馬觀花,去完一個景點馬上又趕往下一個景點。旅行回來後的第一感覺就是累,那又何苦呢?旅行應該是美學、建築學、歷史學、更是哲學,而絕對不應該是經濟學!

  ——關於悟道

  六月的季節,畢業成了最耀眼的名詞,卻是每位畢業生內心最為恐懼的詞語。不舍、迷茫、彷徨、掙扎、浮躁、分手、工作……這些也成為這個季節最鮮明的產物,一點一滴的滲透在每個畢業生的身上。同學朋友間見面第一句對話不再是「有沒有靚女介紹來啊?」「今晚出去開飲啊」,「下午一起打球啊」而是一句句的工作找到沒?有什麼打算呢?好哥們見面就是「分手了沒?還沒啊?」然後一聲「壞笑」,今晚出去喝兩杯!這是我感到最窩心,最溫暖的問候,因為他們從來不關注你飛得高不高,只在意你累不累!

  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害怕見到師弟師妹們。因為一見面他們都是一聲很關心的問題「師兄,考研怎麼樣啦?」接著就是一聲假裝和從容的回答「英語考砸了,沒考上。」接下來就是那工作找得怎樣啦?有什麼打算啊!然後場面就尷尬了,因為我也不知道我的路要往哪走?自己嘗試編說一下自己的打算,因為不想在師弟師妹面前表現得那麼慌忙,卻發現自信與自卑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越是試著掩飾,越自卑的一面也就更原形畢露。

  曾經,很羨慕那些考上研究生、公務員,找到好工作的同學朋友,也曾怨世不公,就覺得自己的大學過得苦逼,大學四年都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寒暑假,也沒有去打過一次工,為家裡掙過半分錢,為父母減輕哪怕是一丁點兒的負擔,畢業了也沒有帶走一個師妹。哈哈!回首想一想,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羨慕的,畢竟這也只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慶幸的是,大學認識幾個這樣的好朋友,在畢業季節呈給我這幾本書帶我強大與平靜的內心,和大學帶給我刻骨銘心的回憶,謝謝你們解救了我畢業時迷茫的靈魂,在這裡依然和你說聲:大學有你,真好!

  現在,我卻感謝「幸福」來敲門,因為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青春不曾苦逼過,這樣我才會成長才會更加強大,

  現在,是我從來沒有過的堅定!

  這是一個好朋友不知在什麼地方抄下來給我的一句話,一個二十歲出頭的你,除了僅剩下不多的青春以外什麼都沒有,但你手頭上為數不多的青春卻能決定你將來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就在於這個階段你想要什麼的人生!

  一個人一輩子能交到幾個知心兄弟?能去幾個嚮往的地方?能看過幾個難忘的風景?能讀到幾本改變你一生的書?又能經歷多少次難忘的旅行?身邊那麼多不順的事情又怎樣,對他說聲:Fuckyou,

  還不爽就再大喊一聲:Fuckyourmother,

  再聽聽內心深處的吶喊,然後繼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這個世界那麼虛榮與世俗,我覺得還是要堅守些什麼,

  我也一直不斷的在努力,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

  只是不想讓這個世界改變了我,

  只想保持最真實的真己,追求最初衷的夢想。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