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溫升式電解槽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18:22:42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解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溫升式電解槽。
背景技術:
在鹽水電解時,由於電解液在電解槽中的流速較低,電解液通過電解設備時電解液液溫將會提高5~10℃,若環境溫度高於40℃時,電解設備就不能正常工作。目前,當電解液液溫較高時,是將電解液引入專用的水冷式冷卻器中進行冷卻,然後再進行電解,冷卻器與電解槽的連接結構如圖1所示,冷卻器內設有與電解槽(橫截面如圖2)相連通的電解液腔,以及設於電解液腔外側的冷卻液腔,冷卻器上設有與冷卻液腔相連通的冷卻液出口和冷卻液進口,冷卻液出口和冷卻液進口均與一冷卻液循環系統連接,電解槽的一端設有電解液進口,冷卻器的一端設有電解液出口。上述結構的電解槽子在冷卻電解液時,需借用專用的冷卻器及冷卻水管路系統,運行成本高,且冷卻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設計一款自帶冷卻腔的低溫升式電解槽。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溫升式電解槽,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運行成本低,冷卻效果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低溫升式電解槽,包括電解槽外殼,所述電解槽外殼內設有由電極夾板圍設而成的電解腔,所述電極夾板與電解槽外殼圍成的腔室為冷卻腔,所述電解腔內設有電極,所述電解腔和冷卻腔內分別流動有電解液和冷卻液,且所述電解液和冷卻液的流向一致,所述電解槽外殼的一端設有電解液進口和冷卻液進口,另一端設有電解液出口和冷卻液出口。
其中,所述冷卻腔的體積為電解腔體積的1~2倍,優選2倍。
其中,所述冷卻液的流速為電解液流速的0.3~0.6倍,優選0.5倍。
優選地,所述電解液進口和電解液出口分別設於電解槽外殼的兩端部。所述冷卻液進口和冷卻液出口分別設於電解槽外殼靠近端部的上方。
進一步,所述電解腔是由4塊電極夾板圍設而成的矩形長腔,所述電極與左右2塊電極夾板平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電極夾板和電解槽外殼之間留有空間作為冷卻腔,將冷卻液引入冷卻腔對電解腔內的電解液進行冷卻,以控制電解過程中電解液的溫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中現有的電解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中現有的電解槽的橫截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橫截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1、電解槽外殼;10、電解液進口;11、冷卻液進口;12、電解液出口;13、冷卻液出口;2、電極夾板;3、電解腔;4、冷卻腔;5、電極;6、電解液;7、冷卻液。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3和附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低溫升式電解槽,包括電解槽外殼1,所述電解槽外殼1內設有由4塊電極夾板2圍設而成的狹長的矩形電解腔3,所述電極夾板2與電解槽外殼1圍成的腔室為冷卻腔4,優選所述冷卻腔4的體積為電解腔3體積的2倍。
所述電解腔3內設有與左右2塊電解夾板2平行的電極5,所述電解腔3和冷卻腔4內分別流動有電解液6和冷卻液7,且所述電解液6和冷卻液7的流向一致,均沿電解槽長度方向流動。優選,所述冷卻液7的流速為電解液6流速的0.5倍。
所述電解槽外殼1的一端設有電解液進口10和冷卻液進口11,另一端設有電解液出口12和冷卻液出口13。本實施例中,所述電解液進口10和電解液出口12分別設於電解槽外殼1的兩端部。所述冷卻液進口11和冷卻液出口13分別設於電解槽外殼1靠近端部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工作電解液沿電解槽的長度方向在電極夾板中間流動,在電極夾板與電解槽外殼之間的空間充滿冷卻液,流向與電解液一致;根據電解時產生的熱量及電解槽要求的產率設計冷卻腔的體積約為電解腔體積的2倍,冷卻液的流速約為電解液流速的0.5倍,以控制電解過程的溫升。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