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15:47:12 1
專利名稱: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針織印染加工過程中的施加化學品的裝置,特別是一種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針織印染加工,包括前處理、染色、整理與印花加工都需要將圓筒形的針織物先進行開幅後(即,剪開成平面形狀)再進行後續的化學品施加或給液。例如針織物在後整理過程中,開幅後的織物經過浸液槽浸潤,然後經過軋車將多餘的化學品擠出織物,在軋液的過程中,由於針織物的彈性特性,在張力的作用下容易卷邊,而織物卷邊造成的織物軋液率不勻的問題,在目前傳統的生產過程中還無法徹底解決。而軋車帶來的織物高帶液量問題,一般帶液量在50% -150%甚至更高,在後續烘乾過程中耗費大量的能量,通過空氣代替水作介質來稀釋化學品,泡沫攜帶化學品並施加到產品表面,可以使織物的帶液量大大減低達到10% _50%,在烘乾過程中大大節省了能源,可有效替代傳統的大量用水加工的方式,並減少了汙水排放。但是由於針織物開幅後,在平面運行過程中在張力的作用下易產生卷邊問題,這就使得將泡沫均勻地施加到針織物面上更難以實現。而均勻地把泡沫施加到連續運動的布面或其它連續移動的平面產品上一直是阻礙泡沫方式加工的一大難題。傳統的泡沫施加有以下幾種方式。方式一是在布面上方設置一個泡沫分配盒。泡沫分配盒上開設有泡沫儲存槽,泡沫輸送管從泡沫儲存槽頂部伸入。在加工時泡沫輸送管沿泡沫儲存槽橫向移動,從而使泡沫從泡沫儲存槽的底部施加到布面或其他平面產品上。由於泡沫在施加過程中不斷衰減,泡沫輸送管移動造成泡沫儲存槽中靠近泡沫輸送管管口的部分與遠離管口的部分的泡沫新鮮程度不同。同時,由於泡沫輸送管是橫向移動的,在布面上的化學品濃度呈S狀分布。如泡沫為染料或塗料泡沫就會造成顏色分布不均勻,造成S狀色條,無法完成均勻染色或著色過程,而其它化學加工則造成化學品在產品表面不均勻。方式二是在泡沫分配盒上連接三根或更多根管道,泡沫從該管道中均勻地流入泡沫分配盒中,然後再施加到布面或其他平面產品上。同時在各管道上設置閥門來控制泡沫的流量。由於泡沫從三根或多根管道施加,各管道內的泡沫施加到產品上的路徑不一致, 因此也會導致泡沫的衰減不一致,衰減不一致就會導致化學品在產品的橫向上分配呈條狀。當泡沫為染料或塗料泡沫時就會造成顏色分布不均勻,造成條狀不均勻,無法完成均勻染色或著色過程;而化學品則造成在產品上形成條狀分布。雖然在控制每根管道的閥門可控制流量,但是流量不能決定泡沫流動的路徑,並不能解決上述問題。美國專利US6,797,116披露了一種施加泡沫組分到組織結構產品上的方法。其原理為泡沫通過一個拋物線形狀夾層腔體運動,任何一點的泡沫運行的路徑一致使泡沫衰減一致並均勻在橫向施加。此種方法可有效的解決泡沫在表面運動的物品上的均勻分配。[0009]但是該裝置中的拋物線夾層腔體形狀複雜、加工較為困難,製造過程中,對鋼板的平整程度、加工的精度要求都比較高容易造成誤差,如不能將施加器按照理想形狀加工則可能造成腔體內泡沫存留時間不一致,最終會導致泡沫施加不均勻。中國專利ZL 200710047713. 3是一種將泡沫通過分配部利用多管長度相等的管道將泡沫輸送到由多個拋物線組成的泡沫施加部,該方式可以確保泡沫在橫向出口上的一致性,在梭織物等橫向不捲邊的平面運行的產品的加工上的運用,可以確保泡沫的均勻施加,但是,該專利也是無法解決針織物的卷邊問題,從而限制了泡沫在針織物加工上的運用。由上述可知,為了解決傳統針織物加工中,如前處理、染色、整理及印花等過程中產生的高帶液率,高能源消耗,低生產率等問題,泡沫加工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為此,必須有一種泡沫施加裝置,可以對針織物形成均勻的張力作用,同時均勻的將泡沫施加到針織物上,而不受織物卷邊問題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適用於針織物的泡沫施加裝置,其可以避免針織物在泡沫施加處理後發生卷邊的情況。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包括泡沫總管;泡沫分配部,所述泡沫分配部與所述泡沫總管相連通並且在其中形成泡沫流道;泡沫施加部, 所述泡沫施加部與所述泡沫分配部相連通並且具有出口 ;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支撐體,其中,所述泡沫施加部的出口為整體呈圓環形的狹縫並且靠近所述支撐體的外周面,並且所述泡沫流道從所述泡沫總管到所述圓環形出口的圓周上任意一點之間的路徑長度都相等。較佳地,所述泡沫分配部和泡沫施加部連接在所述支撐體的上部。較佳地,所述泡沫流道為圓錐形、半圓球形或圓柱形。較佳地,所述泡沫總管位於所述泡沫分配部的上方;或者所述泡沫總管穿過所述支撐體位於所述泡沫分配部的下方。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中,所述泡沫總管為兩根, 兩個泡沫分配部和兩個泡沫施加部對稱形成在所述支撐體的兩側,各泡沫施加部的出口為半圓形的狹縫,所述兩個半圓形的狹縫相互連接形成完整的圓環形狹縫,所述兩根泡沫總管與各自的泡沫分配部和泡沫施加部相連通。較佳地,各泡沫分配裝置為曲面形,所述泡沫總管位於其頂部位置。較佳地,各泡沫分配裝置包括三角柱形部與曲面擋板部,其中泡沫流道包括位於三角柱形部內的第一段和曲面擋板部內的第二段,所述泡沫總管位於三角柱形部的頂部位置,從所述泡沫總管到所述出口任意一點之間的所述泡沫流道第一段的路徑長度與所述泡沫流道第二段的路徑長度之和相等。較佳地,所述支撐體為圓筒狀或圓柱狀。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施加裝置,可以在織物開幅前進行整理處理,被處理的織物所受張力均勻,不會發生卷邊的現象。其次,因為泡沫分配部中的泡沫流道的路徑總是保持相等,泡沫衰減的程度一致, 織物各處被處理的程度也是均勻一致的。[0023]
[0024]圖Ia為本實用新型第--實施列的主視圖。[0025]圖Ib為本實用新型第--實施列的剖視圖。[0026]圖Ic為本實用新型第--實施列的立體圖。[0027]圖2a為本實用新型第--實施列另一變形的主視圖。[0028]圖2b為本實用新型第--實施列另一變形的剖視圖。[0029]圖2c為本實用新型第--實施列另一變形的立體圖。[0030]圖3a為本實用新型第二二實施列的主視圖。[0031]圖3b為本實用新型第二二實施列的剖視圖。[0032]圖3c為本實用新型第二二實施列的立體圖。[0033]圖4a為本實用新型第二二實施列另一變形的主視圖。[0034]圖4b為本實用新型第二二實施列另一變形的剖視圖。[0035]圖4c為本實用新型第二二實施列另一變形的立體圖。[0036]圖5a為本實用新型第三Ξ實施列的主視圖。[0037]圖5b為本實用新型第三Ξ實施列的剖視圖。[0038]圖5c為本實用新型第三Ξ實施列的立體圖。[0039]圖6a為本實用新型第三Ξ實施列另一變形的主視圖。[0040]圖6b為本實用新型第三Ξ實施列另一變形的剖視圖。[0041]圖6c為本實用新型第三Ξ實施列另一變形的立體圖。[0042]圖7a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列的主視圖。[0043]圖7b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列的剖視圖。[0044]圖7c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列的立體圖。[0045]圖8a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列的立體圖。[0046]圖8b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列的主視圖。[0047]圖8c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列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以針織物的整理過程為例進行說明。傳統的針織物整理過程為織物開幅、浸軋、堆放、烘乾。本實用新型可以將織物開幅與浸軋結合起來,在織物未開幅前即對織物進行泡沫施加處理,解決了織物開幅後卷邊造成軋車處理不均勻的問題。如圖Ia-Ic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泡沫施加裝置10其包括一個泡沫總管 11、泡沫分配裝置12、泡沫施加部13及支撐體14。該泡沫總管11 一端與泡沫生成器(圖中未示)連接,另一端與泡沫分配裝置12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泡沫分配裝置12為圓錐形, 其內部形成泡沫流道120。泡沫輸送總管11處於泡沫分配裝置12的圓錐中心線的錐頂上方位置,泡沫施加部13處於泡沫分配裝置12的圓錐形的錐底的圓周位置。從泡沫總管11輸出的泡沫從上部經過泡沫分配裝置12的泡沫流道120進入泡沫施加部13。泡沫施加部13的出口處130處在泡沫施加部13的外圓周上,整體形成為環形的狹縫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泡沫流道120從整體上為圓錐形,從截面看為等腰三角形兩個腰的部分。這樣,從輸送總管11流入的泡沫到達泡沫施加部13的出口 130上各點的路徑長度相同,保證衰減時間一致。如圖Ib所示,泡沫從圓錐頂點Al到錐底圓周上的任一點(如Bl點Cl點)的距離一致。支撐體14與泡沫施加部13相連,對織物10形成均勻的張力並且起支撐的作用。 為了形成均勻的張力,該支撐體14可以為圓筒形或圓柱形。進行整理處理時,圓筒狀的織物60直接套在本實用新型的泡沫施加裝置10上,緊貼住泡沫施加部13的周圍。織物60 相對於泡沫施加裝置10連續地前進,從泡沫施加部13的出口 130釋放出的泡沫均勻地施加到織物10上。這樣可以不用將織物60開幅,而直接可以進行整理處理,被處理的織物所受張力均勻,不會發生卷邊的現象。如圖2a_2c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一種變形中,泡沫總管11可以處於泡沫分配裝置12的圓錐中心線的錐頂下方位置,即從支撐體14的內部連接到泡沫分配裝置12。其餘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如圖3a_3c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泡沫施加裝置20包括泡沫總管 21、泡沫分配裝置22、泡沫施加部23及支撐體24。該泡沫總管21 —端與泡沫生成器(圖中未示)連接,另一端與泡沫分配裝置22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泡沫分配裝置22為半圓球形,其內部形成泡沫流道220。泡沫總管21處於泡沫分配裝置22的半圓球中心線的頂端上方位置,泡沫施加部23處於泡沫分配裝置22的半圓球形底部的圓周位置。從泡沫總管21輸出的泡沫從上部經過泡沫分配裝置22的泡沫流道220進入泡沫施加部23。泡沫施加部23的出口處230處在泡沫施加部23的外圓周上,整體形成為環形的狹縫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泡沫流道220從整體上為半圓球形,從截面看為半圓形。 這樣,從輸送總管21流入的泡沫到達泡沫施加部23的出口 230上各點的路徑長度相同,保證衰減時間一致。如圖北所示,泡沫從半圓球頂點A2到半圓球底部上的任一點(如B2點 C2點)的距離一致。如圖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一種變形中,泡沫總管21可以處於泡沫分配裝置22的半圓球中心線的頂端下方位置,即從支撐體M的內部連接到泡沫分配裝置22。其餘結構與第二實施例相同。根據第三實施實例,如圖5a_5c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泡沫施加裝置包括一個泡沫總管31、泡沫分配裝置32、泡沫施加部33及支撐體34。該泡沫總管31 —端與泡沫生成器 (圖中未示)連接,另一端與泡沫分配裝置32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泡沫分配裝置32為圓柱形,其內部形成泡沫流道320。泡沫總管31處於泡沫分配裝置22的圓柱形中心線的上方位置,泡沫施加部33處於泡沫分配裝置32的圓柱形的圓周位置。從泡沫總管31輸出的泡沫從上部經過泡沫分配裝置32的泡沫流道320進入泡沫施加部33。泡沫施加部33的出口處330處在泡沫施加部33的外圓周上,整體形成為環形的狹縫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泡沫流道320從整體上為半圓球形,從截面看為半圓形。 這樣,從輸送總管31流入的泡沫到達泡沫施加部33的出口 330上各點的路徑長度相同,保證衰減時間一致。如圖恥所示,泡沫從圓柱形中心線的點A3到圓周上的任一點(如B3點 C3點)的距離一致。如圖6a_6c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一種變形中,泡沫總管31可以處於泡沫分配裝置32的圓柱形中心線的下方位置,即從支撐體34的內部連接到泡沫分配裝置32。其餘結構與第三實施例相同。本實用新型上述的三種泡沫施加裝置放置於圓筒形針織物的內部,從織物內部進行化學品施加,避免了織物開幅之後的卷邊問題。當然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泡沫施加裝置並不僅限於上述三種,其他形式的能夠保證泡沫均勻的到達施加部出口的方法均可以實施。例如,在如圖7a_7c的第四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泡沫施加裝置為分體式,包括對稱形成的兩根泡沫總管41,兩個泡沫分配裝置42,兩個泡沫施加部43,以及支撐體44。每根泡沫總管41 一端與泡沫生成器(圖中未示)連接,另一端與各自的泡沫分配裝置42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泡沫分配裝置42為曲面形,其內部形成泡沫流道420。泡沫輸送總管 41處於其頂點位置,從泡沫總管41輸出的泡沫經過泡沫流道420進入位於底部的泡沫施加部43。各泡沫施加部43的出口 430形成為半圓環形的狹縫結構。兩個對稱的出口 430構成完整的圓環形狹縫結構。所述泡沫流道420的形狀令各輸送總管41流入的泡沫到達各自泡沫施加部43的出口的路徑長度相同,保證衰減時間一致。即,泡沫從A4點到達B4點或C4,以及泡沫施加部的出口 430處上任意一點的路徑長度是相同的。在該實施實例中,兩個泡沫施加部43是緊密連接在一起,形成分體式的泡沫施加裝置,將泡沫整理液噴入織物內。在該實施實例中,支撐體44為獨立裝置,對織物60及泡沫施加裝置起支撐作用,對織物60形成均勻的張力並且起支撐的作用,泡沫施加部43緊貼在織物60周圍,確保泡沫施加的均勻性。在如圖一 8b所示的第五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分體式檔板泡沫施加裝置包括對稱形成的兩泡沫總管51,兩個泡沫分配裝置52,兩個泡沫施加部53,以及支撐體M。每根泡沫總管51—端與泡沫生成器(圖中未示)連接,另一端與各自的泡沫分配裝置52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泡沫分配裝置52包括三角柱形部521與曲面擋板部522。其中三角柱形部521內和曲面擋板部522內形成泡沫流道520。即泡沫流道520分成三角柱形部521 內的第一段和曲面擋板部522內的第二段。泡沫輸送總管51處於其中三角柱形部521的頂點位置,從泡沫總管51輸出的泡沫經過泡沫分配裝置52的泡沫流道520進入泡沫施加部53。泡沫施加部53的出口 530整體形成為半個環形的狹縫結構。兩個對稱的出口 530構成完整的環形狹縫結構。所述泡沫流道520的形狀令各輸送總管51流入的泡沫到達各自泡沫施加部53的出口的路徑長度相同,保證衰減時間一致。即,泡沫流道520中,由三角柱形部521內的第一段和曲面擋板部522內的第二段構成的各個路徑長度都相同。如圖中所示,例如泡沫從點A5到達點B5點或點C5,以及到達泡沫施加部的出口 530處上任意一點的路徑長度是相同的。在該實施實例中,兩個泡沫施加部53是緊密連接在一起,形成分體式的泡沫施加裝置,將泡沫整理液噴入織物內。在該實施實例中,支撐體M為獨立裝置,對織物60及泡沫施加裝置起支撐作用,對織物60形成均勻的張力並且起支撐的作用,泡沫施加部53緊貼在織物60周圍,確保泡沫施加的均勻性。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泡沫施加裝置的尺寸可以根據織物的尺寸進行調整。允許的誤差範圍可根據實際產品的要求而變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教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很容易根據預定的允許誤差範圍來確定該圓錐邊長、高以及頂角角度或半圓球的半徑,圓柱的圓面半徑及高度等參數,從而進一步確定泡沫輸送的均勻程度。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理解泡沫在輸送的實施方式中,該泡沫分配裝置內的泡沫分配區可以是三角形截面、圓形截面、矩形截面,也可以是三角形附加彎折區或矩形附加彎折區等截面形狀。
權利要求1.一種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包括泡沫總管;泡沫分配部,所述泡沫分配部與所述泡沫總管相連通並且在其中形成泡沫流道;泡沫施加部,所述泡沫施加部與所述泡沫分配部相連通並且具有出口 ;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向針織物提供均勻張力的支撐體,其中,所述泡沫施加部的出口為整體呈圓環形的狹縫並且靠近所述支撐體的外周面, 並且所述泡沫流道從所述泡沫總管到所述圓環形出口的圓周上任意一點之間的路徑長度都相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泡沫分配部和泡沫施加部連接在所述支撐體的上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泡沫流道為圓錐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泡沫流道為半圓球形。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泡沫流道為圓柱形。
6.根據權利要求2-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泡沫總管位於所述泡沫分配部的上方。
7.根據權利要求2-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泡沫總管穿過所述支撐體位於所述泡沫分配部的下方。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泡沫總管為兩根,兩個泡沫分配部和兩個泡沫施加部對稱形成在所述支撐體的兩側,各泡沫施加部的出口為半圓形的狹縫,所述兩個半圓形的狹縫相互連接形成完整的圓環形狹縫,所述兩根泡沫總管與各自的泡沫分配部和泡沫施加部相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各泡沫分配裝置為曲面形,所述泡沫總管位於其頂部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各泡沫分配裝置包括三角柱形部與曲面擋板部,其中泡沫流道包括位於三角柱形部內的第一段和曲面擋板部內的第二段,所述泡沫總管位於三角柱形部的頂部位置,從所述泡沫總管到所述出口任意一點之間的所述泡沫流道第一段的路徑長度與所述泡沫流道第二段的路徑長度之和相等。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體為圓筒狀或圓柱狀。
專利摘要一種針織物泡沫施加裝置,包括泡沫總管;泡沫分配部,所述泡沫分配部與所述泡沫總管相連通並且在其中形成泡沫流道;泡沫施加部,所述泡沫施加部與所述泡沫分配部相連通並且具有出口;以及支撐體,其中,所述泡沫施加部的出口為整體呈圓環形的狹縫並且靠近所述支撐體的外周面,並且所述泡沫流道從所述泡沫總管到所述圓環形出口的圓周上任意一點之間的路徑長度都相等。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施加裝置,可以在織物開幅前進行整理處理,被處理的織物所受張力均勻,不會發生卷邊的現象。其次,因為泡沫分配部中的泡沫流道的路徑總是保持相等,泡沫衰減的程度一致,織物各處被處理的程度也是均勻一致的。
文檔編號D06B23/04GK202030935SQ20102056249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15日
發明者王興南 申請人:上海譽輝化工有限公司